第二十六章
话说楚汉明跑到跳灯场看花灯,一段时间以来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经典的剧目,除了《姐妹观花》外,什么《拜年》啦,《三访亲》啦,《刘三妹挑水》啦,《放牛拦妻》啦。。。。。。全看了个遍,有的甚至不止看过一遍,两遍三遍甚至四遍五遍的都有。因为同样的一个节目,今天你演了,说不定明天或者后天又会有别的人来演。这种演出方式一方面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也有暗暗较劲的味道在里头。百花齐放造就繁荣的局面:一个舞台,八方来演,合力推动花灯戏辈辈相传;演同样的一个剧目,除了花灯可以扎得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外,演员的扮相、舞蹈功底、默契程度、乃至行腔念白等等,孰优孰劣,立分高下。戏迷的口碑,想让人不较劲都不行。当然,这种较劲是善意的,同时凸显出古老的农耕文化中的文明成份。 也有善演的老角子及其戏班是受公认的,那他们就不仅只在集市上演出,有时也会受邀到各村各寨演出。特别是一些大户人家,每逢老人做寿或者丰年喜庆,也会邀请出名的戏班莅临演出,以此助兴,同时娱乐乡民。 楚汉明心有所想,花灯戏是否精彩自然退居其次,能否见上凤云一面才是至关重要。凤云是那女子乳名。楚汉明借故请凤云和她的姊妹帮吃饭,席间相互介绍,互通了姓名。凤云姓吴,姓氏后面加上乳名即为她的大名。但自认识之后,楚汉明还是喜欢叫她凤云。因为这样的叫法要显得亲切自然一些。 认识吴凤云之前,楚汉明就已打听到她是大山村的人。大山村离跳灯场不远,在槐树湾村的西北面。楚汉明大喜过望,这下他可找到了接近她们的光明正大的理由。 “几个妹子,请问你们是大山的?” “这个大哥,你咋晓得我们是大山的?”吴凤云率先接话。她眼眸含笑,大方地反问了一句,随即又娇羞地低下头。看得出来,她是她们中间的头。 “你们大山是不是有一个叫吴有德的人?” “吴有德?是不是前几年被抓壮丁去当兵的那个小有德呀?”还是吴凤云嘴快。她指着姊妹群中的一个女子说:“就是她堂弟。你怎么会认识他呢?” “他是我的一个朋友。”楚汉明转头问那个女子:“吴有德有音信么?” “没有呢。前久我叔和我婶还在提到他,不知道我这个堂兄弟现在是死是活。你晓不晓得他在哪里?” 。。。。。。 就在这样的谈话中间,楚汉明自然而然地把她们请上了饭馆的餐桌。 一顿饭吃下来,楚汉明和大山来的这个姊妹帮相处得已相当融洽了。晚上看戏的时候,自然就站在一起。
黑暗之中,吴凤云和楚汉明有意无意地挨在了一起。吴凤云头发上散发出好闻的皂角香味。身体偶尔的触碰,令楚汉明热血沸腾、意乱神迷。 这之后,楚汉明专程去了一次大山村,见到了吴有德的父母亲和他的两个哥哥。吴家确实尚无吴有德的任何音信。楚汉明只能好言劝慰,并且坚称他们只在湖南长沙见过一面,之后便各奔东西,再未谋面。 楚汉明同时还了解到,吴凤云已育有一女,丈夫是外村入赘吴家的女婿,是个麻子,为人颇为老实。吴凤云长相俏丽,从心底里瞧不起貌丑的丈夫,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吴家为延续所谓的“香火”的牺牲品,家里人无论夫婿抑或父母也知道她心里憋屈,就处处让着她,养成了她娇纵跋扈的脾气。 楚汉明回村后,思前想后,心里不忍拆散别人的家庭,从此不再去跳灯场看花灯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