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天下枭雄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七章 高调姿态

第五十七章 高调姿态

    苏威从政数十载,对官场浸y已深,加上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忠直之人,jg于盘算个人利益,对种种官场利益看得非常透彻,这也是杨元庆向他请教的缘故。

    杨元庆的请教令苏威心中十分得意,使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更重要是,打击河北系也符合他的利益,他当然愿意为杨元庆出谋划策。

    苏威捋须笑道:其实对付河北系官员说难也不难,殿下不妨分两步走。

    杨元庆jg神一振,问道:苏阁老请说,分哪两步

    第一步叫内部分而化之,殿下不妨下一道楚王旨意,给大隋各地官府一个期限,限各地方官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之内将义仓账目清理完毕,有了这道旨意打底,然后殿下开始调动河北各地官员,不用出河北,就把他们在河北各郡县互相调换.....

    不等苏威说完,杨元庆便忍不住赞了一声,果然高明

    苏威这招分化之计十分毒辣,他洞察人心,没有哪个官员愿为前任擦屁股,一定会把自己和前任的责任撇清,这样就很容易在各地官员之间制造出矛盾,从而分化他们的利益同盟。

    杨元庆也兴奋起来,又接着问道:那第二步呢

    苏威不慌不忙道:我大隋有一个很不好官场习惯,也是九品中正制度的遗留,那就是官员在一地任职太久,少则五六年。多则年,甚至还有十年以上,这样就容易使官员和当地名望豪门勾结,形成利益一体,其实卢崔等世家之所以能控制河地方官场,也就是这个原因,我建议大隋应该实行官员回避制和轮换制。不准在本乡当官,而且一任地方官三年一换,卑职意思就是等义仓粮食之事结束后。便把河北官员再调到河东,河东官员调去河北,这样就能打破卢崔等世家对河北地方的控制。

    这个方案给杨元庆一种醍醐灌顶的醒悟。他也曾考虑官员轮换制,但并不是从对付世家的角度上考虑,而是从预防贪渎上考虑,而今天,苏威的一席话惊醒了梦中之人。

    杨元庆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有一种按耐不住的兴奋,各大世家之所以势力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它们的外围势力强大,也就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门下子弟,或者是各种联姻。

    而实行异地轮换制。将世家的外围势力调去千里外,三年一换,利用异地通信不便的限制,便可以巧妙地去除各大世家的外围势力,然后再通过科举。普及教育等方式,打破各大名门世家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十年二十年后,世家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杨元庆在建立隋朝之初,急需得到山东士族支持,所以对山东士族比较容忍。以至于朝廷之上七成官员都是来自于各大名门士族,就俨如旧隋建国之初,九成以上官员都是鲜卑人一样。

    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选择,可一旦站稳脚跟,无论新隋旧隋,还是历史上的唐朝,都不会容忍某一势力强势坐大。

    杨元庆现在已经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俨如三国中的曹魏,势力强大。

    对他而言,山东士族的作用已经淡化,当然,他现在还需要利用山东士族来巩固他对北方和中原的统治。

    只是山东士族对他而言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重要,所以他也要适当压制士族的强势扩张,但绝不是打压,这是一种度的把握,太紧不行,太松也不行。

    此时,杨元庆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一旁苏威笑而不语,眼中笑意充满了jiān诈,他是一个极为老jiān巨猾之人,他明着帮助杨元庆对付河北系,实际上也暗中捅了裴党一刀子,河东官员调去河北,不一样是给裴家穿小鞋吗只是他并没有说出来。

    殿下,此事须做得不露痕迹才行,老臣建议殿下不要出头,由老臣来cāo作此事,不知殿下以为如何苏威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所以说,一个人最难做到之事就是节制,也就是把握一个度,如果苏威不要得寸进尺,把这个官员调动的大权揽过去,仅仅是提一个建议,那么杨元庆对他只会心存感激。

    但苏威没有能把握住这个度,没有节制住内心对权力的,他得意忘形,把内心的真实想法泄露了出来。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这件事我会考虑,多谢苏阁老,聊这么久,让苏阁老辛苦了,请回吧

    苏威其实是为他的继任者之事而来,趁攻击河北系的机会,把褚亮入相之事敲定下来,不料他还没有来得及说此事,杨元庆便不想再和他多谈,这让苏威追悔莫及,若再谈下去,恐怕效果也不会好了。

    无奈,苏威只能起身施一礼,殿下诸事繁多,老臣就告辞了。

    他走出了官房,却迎面见御史中丞韩寿重站在门外,苏威不由一愣,韩寿重是他苏党的骨干之一,杨元庆要见他,怎么自己不知道

    他忽然明悟,杨元庆让自己离去,其实并不是反感,而是韩寿重在等着接见,第一天第一人便是召见御书中丞,一定是有重大事情。

    苏威迅速向韩寿重使个眼sè,让他事后向自己汇报,韩寿重默默点头,他明白苏威的意思。

    其实韩寿重也并不完全是苏党,作为御史中丞,他必须效忠于杨元庆,他只是因为从小受苏家的恩情,使他稍稍偏向于苏威。

    而在原则问题上,韩寿重绝不会用职权替苏威谋私利,最多是提前让苏威了解一些消息,杨元庆也清楚他的忠心,所以依旧重用韩寿重,并没有因为他被认为是苏党而弃用。

    这时,裴青松连忙上前对韩寿重道:韩御史请进吧

    韩寿重迅速整理一下衣帽,快步走进了内官房,他躬身施一礼,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正站在窗前,他没有回头,语气十分平静地说道:韩御史,有两件事情需要你做。

    请殿下吩咐

    杨元庆沉吟一下,转过身注视着桌上的两份奏疏,缓缓道:第一件事,你可向紫微阁弹劾我,滥用私刑,擅杀朝官。

    韩寿重一下子愣住了,竟然是弹劾楚王本人,这怎么可以他一时反应不过来。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韩御史没听懂我的话吗

    韩寿重毕竟是御史,他的吃惊只是在一瞬间,但他立刻明白了,是因为杀房子县县令徐守信一事,他心中既感慨,又敬佩。

    感慨是楚王竟然要弹劾自己,先帝杨广只有在临死时,才承认自己过错,其余时候都绝不认错,而敬佩是楚王敢于承认错误的心胸,一般上位者是极难办到。

    他想了想便躬身道:按照程序,应该是殿下直接向太后请罪,卑职无须弹劾殿下。

    杨元庆心里明白,如果自己是皇帝,那没有任何人能弹劾他,他只能下罪己诏,但楚王毕竟只是摄政王,上面还皇帝和太后,他只要向太后请罪便可。

    向紫微阁弹劾他对目前而言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只是杨元庆想建立一个先例,等百年后,他的子孙也同样越权杀官,那么就有谏臣把自己拿出来说事,当年先祖可是被御史向紫微阁弹劾。

    有这么一个先例,对他的子孙就是一种jg示,想到这,杨元庆便摇了摇头,该怎么做,我心里很清楚,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

    是卑职会尽快。。。弹劾,请殿下吩咐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是关于赵郡太守张冀北受贿及渎职之罪,此人已经押到太原,他涉及到房子县县令和县丞贪污义仓粮一案,我考虑这件案子事关重大,由一个部寺来审此案都不太妥,我决定由部寺台三堂会审,由御史中丞为主审,也就是你,另外由大理寺李少卿和刑部周侍郎为副审,我给你们十天时间,把此案审理清楚。

    韩寿重暗暗心惊,竟然是大三堂会审,此案果真是非同寻常了。

    。。。。。。。

    次ri,御史中丞韩寿重正式向紫微阁提出了弹劾案,弹劾摄政楚王杨元庆擅自越权杀死房子县县令和县丞一案,并弹劾他滥用私刑,以大隋律法中所未有的酷刑剥皮填草,并扩大罪名,动用军队将县令和县丞家眷满门抄斩,有以军干政之嫌。

    韩寿重的弹劾顿时震惊朝野,竟然敢弹劾大隋的最高掌权者,简直闻所未闻,无数人为韩寿重叫好的同时,更为他捏一把冷汗,这个韩寿重闯下大祸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紫微阁竟然接受了弹劾,并以四票通过弹劾,向太后递交了弹劾令,而杨元庆至始至终保持沉默。

    直到这个时候,很多大臣才终于反应过来,恐怕这件弹劾案并非韩寿重勇敢,而是杨元庆本人的意思,没有杨元庆的点头,紫微阁怎么可能通过弹劾令。

    这时,朝野上下都生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个弹劾令最后会是一个什么结果难道杨元庆真会被免去楚王之职不成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