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桃源在线阅读 - 054 启示

054 启示

    054启示

    高文举很大方的双手虚按了一下,将大家的议论声暂时打住:“在大家指责我这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等听完了这个故事,如果大家还觉得我高鹏有辱斯文,那高某愿意自去举子身份,从此绝不再提自己是读书之人。”

    此言一出,更是全场哗然。这个举人的身份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啊,许多人寒窗苦读十几年也不见得就能考的过,而且有了这个举人的身份就能参加省试,中了进士之后可就成了官场中人了,这个举人的身份就等于是官场考试的准考证啊,那是关乎着将来的人生走向的,如今他竟然为了谢玉英的事愿意赌上自己的前程,这实在超出了在座这些举子们的承受能力了。要知道,在座这些人之所以处处高人一等,连各地衙门的官员见了他们也要客气三分,完全是因为有这么个读书人的身份而已,如今……一句话,高鹏这一把,玩的太大了。

    高文举自己却正是抓住了这些举子们对读书人身份的看重,而他本身对这个身份说实话并不感冒,一来如今他已结结实实的富可敌国,这个身份对来讲,本就是个锦上添花的玩意,要不要并不影响。二来他对官场本就没什么兴趣,来开封完全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的,若真的为这事闹的不爽,还不如干干净净做生意来的痛快。第三,他也是用这个行为来告诉这帮人,什么所谓的读书人身份,要是惹毛了我,这个身份我不要也罢,我不跟你们玩了,看你们还拿什么来说事?不是说我有辱斯文么?我不做读书人了还不成吗?

    看大伙的议论声又大了起来,高文举眼睛轻轻眯了一下,并没有继续往下说。倒是人群中一个声音提醒了大伙一句,先听人家高兄把话说完,大厅中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接下来,高文举向大家讲了一个很凄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庭的小姑娘,从小就聪慧过人,善解人意,处处为父母设想。十岁那年,家乡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天灾,在全家人无以为继的情况下,父母为了保住家里唯一的根苗,留下了小他五岁的弟弟,狠下心肠来把她卖进了青楼。

    小姑娘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好,进了青楼就处处用心,希望有一天可以多赚点钱来奉养父母和兄弟。由于她天资过人,到了那里不久之后就被一位当时极有名的大家看中选为了弟子。几年后,一手琴艺青出于蓝的小姑娘凭着那出色的琴技和动人的歌喉迎得了偌大的名头。从十四岁开始,便正式登台亮相成了歌妓。

    由于她的歌声琴声都要优于他人许多,因此,短短几年她便攒下了一大笔钱。而她除了用这些钱替自己赎身,奉养父母之外,还用来为自己身边的丫环姐妹一一赎身,送她们离开风尘生涯。

    说到这里,大家自然明白他说的这上姑娘就是谢玉英了。

    高文举接着问道:“孝敬父母是人伦之首,且不去说他。且说这用自己卖笑赚来的钱,为身边的朋友姐妹赎身的义举,天下有几人做的出来?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谢姑娘正是自己明白身处火坑之中的那种痛苦,所以才能理解身边姐妹的心境,因此用自已的积蓄来帮助她们脱离苦海。谢姑娘用自己的举动告诉我们,什么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诸位,这样的大义之人,值不值得交个朋友?我们仅仅是因为她有过那样一段悲惨的经历就要下看她一眼么?”

    说到这里,高文举有意顿了一顿,待大家沉思了一会之后才接着道:“为什么百姓会高看读书人一眼?只因书中记载着前贤列圣的思想,需要读书人将他们传承下去。读书人,什么是读书人?他首先得是个人!如果不能学以致用,纵算读了再多的书,也不过是个书虫、书包、书呆子罢了。要是没了做人的良知,那么读的书越多,只怕对天下的伤害就越大,这种人,非旦不能称之为读书人,简直连人都称不上!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世界里,谢姑娘这种非凡的品德就越发显的难能可贵,她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洁身自好,什么叫英雄莫问出身,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人,不值得结交吗?”

    高文举故意把结论说的有些跨度,并没有循序渐进的解释。可在座的这些都是读书人,读书人最富有的就是研究精神,越是不相干的玩意,他们却越是能扯上关联,这就好像在看天上的浮云一样,各人站的角度不同,时间不同,所看到眼里的样子自然也有所不同,而你最初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你就会越来越觉得他和你心里想的那个样子接近了。如今,高文举给了一块浮云,又给了一个肖像,将整个联想的过程交给了他们去琢磨。

    果然,不过盏茶的功夫,坐在对面的莫玄飞率先回过了神,豁然起身,肃衣施礼:“高兄一席话,使莫某茅塞顿开,莫某受教了。”大度的举止,尽显北方人的豪迈之风,高文举连忙还礼谦让。

    莫玄飞又向谢玉英赔了个礼,说自己目中无人,实在不配称读书人云云。一时之间,大厅中一片谦逊之声。

    高文举心情大好,一挥大手,马上又安排了一顿酒席为大家送上。许多纯粹来凑热闹的大是开心,高升果然是大手笔啊,如今这一楼大厅中,差不多有近三百人,人家眼也不眨就送上了酒菜,要知道高升的酒菜,在整个开封府都是出了名的贵啊。

    就在一楼笑语盈盈的时候,二楼的某个包厢中,一个面容俊秀而又气度非凡的青年正微笑着站在窗口向楼下大厅张望,身侧两步开外,站着一脸紧张的刘美。此刻的刘美,正在小心的向那青年介绍着厅中比较活跃的几个青年才俊,那样子,说不出来的恭敬。

    那青年看到寿昌近乎于崇拜的贴在高文举身边,脸上浮出一个古怪的笑容,嘴里喃喃道:“难怪难怪,原来如此!”突然摆了摆手,示意刘美暂且停下,伸手向楼下一指:“呵呵,子耽,你在大哥那里住的这几年,可见过那两个人?”

    刘美微微一愣,顺着他的手指向下看去,正是一脸欢笑的寿昌和不离她左右的赵德才。刘美摇了摇头:“回官……老爷的话,学生这几年一直深居简出,几乎从未离过那间小院,是以,也未曾见过王府中的客人。老爷识得他们么?”

    那青年脸上一阵苦涩,叹息一声,转过头来轻轻拍了拍刘美的肩膀:“苦了你了!原本想过了那阵风头为你外放个实缺,谁想,单是册德妃的事就被那帮酸丁顶的没完没了……唉,这皇帝当的,说是什么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哼,天下大事,朕的话做不得数不说,连朕自家后院里的事,都做不得主了。以朕看,就是立了德妃做皇后也是朕亏欠了她的。可这帮酸丁,就为了个出身高低的事,非要和朕顶牛。你说这些人,读了一肚子书,怎么就连人家高鹏都不如呢?”

    这青年,赫然就是当今皇帝赵恒。他口中的德妃,便是刘美的meimei刘娥。刘娥是嘉州刺史刘通之女,从小聪慧过人,识文断字,更因长于嘉州而习得一手说鼓词的本事。这个说鼓词用的鼗鼓,其实就是大号的拔浪鼓,摇鼓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最精华的部分就是说鼓词的部分。刘娥之所以在这方面比别人都强,一方面是她本身聪慧过人,另一方面和她读过书也有很大关系,这年头说书的也好,唱戏的也罢,大多靠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从师傅那里口口相传继承下来的,刘娥读过书,就比别人拥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她说鼓词的本事很快就炉火纯青了。

    由于刘通一向不善理财,自他去世之后,家道从此中落,刘娥无奈只好投靠了堂兄刘美。刘美却也无甚谋生之术,兄妹俩便相伴到了开封谋生。机缘巧合之下,兄妹俩进了当时还是寿王的赵恒府上。赵恒与刘娥年纪相当,又喜欢听她的鼓词,两人一来二去就好上了。可当时赵恒的母亲秦国夫人认为刘娥出身贫贱,又cao习贱业,如此行径是勾引儿子犯错,就说动了太宗,将刘美刘娥兄妹赶了出去。

    秦国夫人深知儿子很喜欢刘娥,恐怕日后卷土重来,一不作二不休,派出了杀手要将兄妹俩杀掉永绝后患。可赵恒早已做了准备,用了个很巧妙的法子把刘美兄妹送进了楚王府托付给了兄长赵元佐。秦国夫人虽然有心将这兄妹二人杀掉,可她却不敢招惹赵元佐,这位爷平日没事还好,一旦发作,连太宗也顶不住,大家巴不得一世不和他打交道,没人会为了两个不怎么影响大局的乡下人去得罪这个魔王的,于是此事只好作罢,刘美兄妹便保得了性命。直到赵恒继位一年之后,才又把刘娥招进了宫中。

    赵恒原本计划的挺好,以为自己做了皇帝,给刘娥一个名分易如反掌,谁知事实并非如此,这后宫册封的时候还有许多手续要办,不光要征得皇后的同意,还要群臣同意才能通过。搞的赵恒头大不已,只得曲线救国,折腾了近两年,也只不过给了刘娥一个一品德妃的头衔。

    宋沿唐制,后宫中等级很是严格,皇后为首,接下来依次为宸妃、淑妃、德妃、贤妃、惠妃、贵妃,这六个头衔都是独一无二的,册封时需要诏告天下。其次为贵仪、顺容、婉仪、婉容等等,这些头衔已经不限人数多少了,册封时只需要发中旨便可。再低一级是婕妤、美人、才人、夫人,这些头衔就比较随便了,什么时候皇帝心情好了,随便宠幸一个女子,然后发句话,内库存个档就算搞定了。也就是说这个德妃的称号严格来讲,在后宫应当是算第四号人物了。

    你想啊,赵恒她老娘养了个太子,在太宗在位的时候还只能顶个秦国夫人的名号,直到儿子继了位才混了个皇太后,这叫母凭子贵,凭什么一个乡下野丫头一进宫就想坐到第四位去?不光是群臣不同意,单是皇帝他老娘这儿,就过不去。更别说还有个皇后早对这个把老公迷的神魂颠倒的狐狸精恨的咬牙切齿呢。

    就这么着,赵恒册封刘娥的诏书被中书省三番五次的退了回来,搞的赵恒相当火大,无奈之下,就自己捏了个一品德妃的头衔给刘娥安顿上了。名义上只是个夫人等级,可实际上大家心里明镜似的,皇帝这就是把人家当成德妃看待了。可这个头衔因为不用下中书省讨论,只在后宫大院里自家人下个通知,内库里存个档就成了。皇太后、皇后以及群臣对此也只好假装没看见,省得惹毛了皇帝回头给你小鞋穿,总不能把皇帝逼到墙角吧。

    一想到当初群臣力谏他不可册封刘娥时的情景,赵恒看向高文举的眼神中就充满了佩服,自己当时怎么就没这么大勇气,拿皇帝的名头来和那帮酸丁顶牛呢?看来还是心里境界有差别啊。不过高文举今天的举动,对赵恒的启示不可谓不大,他从这个貌似冒失的家伙身上看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好像抓住了一点什么,却又有些不太确定,一时间,竟然想的出了神。

    不一会儿,他又想到刘美为了自己的事差点连命都丢了,如今想要出头还要自己去走科举的路子,赵恒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扭头对刘美说道:“原想放你一任县令的,后来德妃自己也来劝我,说原本赐你举子身份便已是特例了,若是你连进士都中不了,恐怕也难以服众,回头又让那些御史言官找到把柄来找朕的麻烦……呵呵,朕这皇帝当的,缚手缚脚,什么都做不了,真不舒服啊。”

    刘美连忙回道:“陛下是天下共主,一举一动皆为臣民典范,自然不能因小失大。自古外戚干政,多有是非,学生也不愿意背着这个名头去作官。还是实打实的考上一场,名正则言顺。”

    赵恒点点头,不再看他,心里却对这个识大体的大舅哥感到很放心,对德妃的感情越发的深了一层。由于有了这层关系的影响,再望向一楼大厅中兴高采烈的寿昌时,眼中的神情已经全然是溺爱的样子了。正出神间,突然耳边传来一声低低的怒吼声,赵恒侧耳细细一听,却是一个熟悉的声音正在和另外一个人争吵着什么,赵恒苦笑一声,喃喃道:“这个寇老拧,又在和谁顶起牛了?……不好,他在这里,丫头又在下面,今天可不能再呆下去了,否则一会被人发现了可就大大的不妙了,还是赶紧回宫的好。”

    眼见楼下酒席已经摆上了,赵恒向刘美点了点头,示意他不要暴露自己身份,迈步走了出去,身后无声无息的出现了两个人影,紧紧的跟在他的身后,刘美吓了一大跳,自己和皇帝在这里已经呆了大半天了,居然没发现这屋子里还有两个大活人,想想可真可怕。待赵恒等人离去之后,刘美浑身散架了一般,失神的坐在椅子上,摇头苦笑,想不到和皇帝见面的压力竟然如此之大。

    正呆坐着,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丝灵光,刘美一跃而起,从窗户又向下望了一眼,看着那个神采飞扬的寿昌,细细的琢磨了起来。

    这时,大厅中的士子们已经渐渐平复了心情,因为谢玉英正在为大家抚琴高歌呢。琴声一起,不仅是一楼大厅,就连二楼三楼的客人们也静了下来,大家都在细细口味谢玉英那美轮美奂的曲子和歌喉。

    一曲终了,高文举率先鼓起了掌,寿昌第一个响应,一双小手拍的通红,周围的士子们有样学样也纷纷拍起了手,一霎时,大厅中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感动的谢玉英热泪盈眶,连忙施礼不迭。

    掌声堪堪落下,谢玉英突然迈步走到高文举面前,福了一福,开口道:“高公子于音律一道,颇具特色,今日各方才俊济济一堂,还请高公子不吝赐教,让奴家沾沾诸位公子的光一饱耳福。”

    众人一阵起哄声。

    寿昌两眼都快冒星星了:“鹏哥,你都好久没弹琴了,趁着大家高兴,快弹一曲来大家欣赏欣赏啊。”

    高文举大窘,狠狠的扫了柳三变一眼,柳三变回了个很无辜的眼神。嘴里却做了个口型,高文举很清楚,他嘴里示意的正是“活该”两个字。

    这是因为柳三变和谢玉英这一阵整日在一起切磋琴艺的时候总是想从高文举那里掏点东西来,可高文举这一阵子死活不愿意再碰琴,说是没感觉,还说什么有谢大家在,自己再上手那不是找不自在么。折腾来折腾去,柳谢两人把高文举一点办法也没有,害的听过一边的几位心里直痒痒。

    今天高文举为谢玉英正了名,却没想到谢玉英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要让他来上一曲,这时候他要是推辞的话,实在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毕竟你刚刚还当着大家的面说什么为了和谢姑娘做朋友,甚至可以不要举人的身份,这一转眼,你朋友请你弹一曲你就推三阻四只怕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高文举心里暗暗说了一句“该!”,满脸堆笑,很光棍的坐到了琴桌后,清清嗓子向大家拱手一礼:“献丑了!”

    大厅中顿时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