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章是个人物
,诡三国 青龙寺当中的辩论,依旧在持续。 有时候辩论确实是为了辩清楚道理,但是有时候并不是。就像是有俗语说『有理不在声高』,但很多时候却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矛盾么,其实也不矛盾。 就像是卢毓,当下似乎是为了辩论,也不全是为了辩论。 卢植为人正直,但是也不是无限的正直。 卢毓也是如此。 卢植碰到看不惯的,就要说出来,即便是因此而得罪了皇帝和宦官,也毫无畏惧,但是也会觉得势头不对,愤而归乡。 卢毓呢,也差不多…… 但是这父子俩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只认为『清流』才是硬道理。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清流就根本不是什么的『硬道理』。就像是很多人喜欢高高在上的点评一些什么,却不知道大多数的时候,是半桶水才越发晃荡得厉害。这些汉代的清论之人,自己给自己一个什么封号,便是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物了,便愈发指点江山,嘴上激昂。 清流在初期,确实是心忧社稷,为得也是匡扶大汉,可是任何可以产生利益的组织,必然避免不了那些因为利益而来的投机者,不能提高警惕,自然就最终沦为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全天下处在了巨变的混乱当中,不仅是关中三辅,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在变化着。 徐州兖州豫州一带,是山东士族区域当中,比较靠近关中的区域。冀州隔着太行山,虽然直线距离较近,但是交通什么的,反而更不方便。 这些距离关中三辅区域较近的地方,也自然受到了斐潜的影响更大。原本相对简单和稳定的生产关系被打乱,甚至被破坏,都会先出现在这一些区域当中。荆州流民算是近阶段时间当中最大的一批流民潮,之后这样大规模的难民潮就没有了,但是小规模的,三三两两的民夫逃亡事件,依旧在这一些区域之内发生。 当这些区域里面的民众承受着高利贷、劳役地租、工商业剪刀差的三重盘剥之下,逐渐的被耗干了骨血,难以维持,或是选择铤而走险,或是选择逃亡。 再加上斐潜在之前布置下来的有意或是无意的宣传,五方上帝新道教的渗透和宣扬,关中三辅的富庶和安定,就成为了这些民众奔向希望的方向,通过各种途径,逃离故土,前往关中。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边区域的日子越来越难,这些山东士族子弟也越来越恨,他们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或者说也不愿意去搞清楚,只是想着复古,让时代永远都不要变化,祖宗之法可法万世,然后他们自然就可以万世都当人上之人,逍遥自在。 卢毓问题提出来了,在正论厅当中的王昶并没有立刻反驳。 王昶在思索。他在考虑卢毓是真不懂,还是假不知。假不知比真不懂还更让人厌恶和头疼,若是真不懂,那么多少还可以说一下,但是如果是假不知,那么说得再多,就像是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是白费口舌。 清流的这些人,不得不说他们在某些方面上是进步的,是代表了一部分的社会良心,但是这些家伙,其中大多数往往似乎永远都不懂得怎么去落到实处,只是在泛泛空谈。 空谈很容易,挑错也很简单,但是要做事情却很难。任何政策,任何制度之下,都有受益者和受损者,就像是『杀人者偿命』这个人类社会最为基础的贫民平等权柄,依旧会人不愿意给,教唆一些空谈者去表示什么杀人者也有人权,杀人者未必都要死。 所以在山东士族诸地,夸大宣传骠骑将军斐潜的可怕,制度的凶残,放大关中三辅出现的一些问题,来恐吓自家属地的民众,看看,骠骑这一套是多么的可怕啊,还是我们这里更好吧?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 农耕社会当中,农夫的忍耐度是很高的,毕竟有割舍不掉的田亩,有三两间的草屋瓦房,有老婆孩子老父母等等,因此再苦再累也会咬着牙撑着,毕竟皇帝一茬一茬的,就像是庄禾一样,今年是灾年,万一明年遇到了丰年呢?万一下一个皇帝是个明君呢?万一地方郡县上来了一个青天呢? 即便是这些农夫知道,这只是万一,但毕竟还是一个期盼。 而没有资产,没有自由,只有劳动力的佃户和奴隶,就有些不一样了。对于这些没有任何积蓄,没有任何牵挂的人来说,忍不住的时候,就比一般的农夫要更容易出现波动,出现各种小规模的逃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卢毓之言,算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他会这么想,其实也不算是多么错。 士农工商就不赘述了,单说这贤者与民同耕,不分贵贱,同工同力,嗯…… 还有后面让骠骑将军斐潜让利,哈…… 听起来确实是很美。 其实就是清谈者所空想出来的一种『天下大同』。 或者叫做乌托邦什么的都行。 要说身体力行,卢毓还真的会下地耕田! 这或许是卢植的教导和传授有关,所以卢毓认为他可以做得到『贤者与民同耕』、『同工同力』,所以旁人没有理由做不到…… 想明白了这些,对于卢毓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理解了。 但对于卢毓的问题,王昶有些不想要正面去回答。一方面是骠骑将军的这些政策和手段,王昶自己都没有完全琢磨透彻,要是说错了,反而更不好,另外一方面么,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牵扯的东西太多。 可又不得不回答。 于是王昶看着卢毓,缓缓的说道:『贤弟数日前尝于关中村寨观之,以贤弟之见,关中村寨之民,可与兖豫之民同乎?』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辩论的时候,非常忌讳鸡同鸭讲,或者说双方争论的时候随便改变原有的立场,就像是遇到富豪说要谈感情,绝对不是冲着钱来的,然后碰到普通人则是说要感情没有用,要有钱财才能有安全感。 关中的村寨的结构体系,和山东士族那边的村寨不一样的,即便是不说在政治方面的差异,在生产力方面上也是有显著差异的。虽然说兖州豫州等地也有农学士和工学士,但是那些农学士工学士多半都是在士族子弟的控制之下,根本难以真正的像是关中三辅还有其他斐潜控制的区域那样,可以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去。 还有农业上的技术,关中作为农学士和工学士的核心地域,对于这些方面的持续研究和改进,也是山东士族区域的村寨无法相比较的。 王昶心中知晓这些,当下如此说,不过是想要试探一下卢毓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说卢毓提出两边的情况不同,不能简单的视为相同的村寨,那么王昶就需要改变另外的策略了…… 但是很遗憾,卢毓微微思索了片刻,竟然是表示同意。『天下之境,皆为汉土。天下之村寨,皆为汉民,虽有富庶之差,然似之是也。』 王昶动了动眉毛,似乎是想要笑,却强压住的样子,咳嗽了一声之后,便是说道:『关中三辅,豫冀青徐,皆神州也,此大汉之州郡所分,关中之地,亦为同也……既同之,奈何地之所出,所获有差?非田产之高低,乃庄禾粮价之别也。』 『同耕一亩地,同获一岁收,何关中之处,民夫得其丰,然山东之地,百姓得其困?若依贤弟之言,可得天下大同……那么为何山东之地,百姓困苦,流离失所?』 王昶瞄着卢毓,『莫非……山东之地,亦不可为乎?』 层层铺垫,基本上就算是挖好坑了。 卢毓在家乡,也确实按照他所说的『限商、同耕、分利』,在属于卢氏的土地上推行这一套的制度,然后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没有纷争,没有争夺,所有的人都获得了劳动的成果,获得了平和。 可是,卢毓现在对于天下,对于普通百姓的认知,对于整个社会困苦的根源,可以说还是处在一种感性的认识当中。 卢毓年少的时候,其父卢植就身故了,在他从十几岁成长到现在,没有人给与他引导,没有人给他指引,他去过豫州,去过冀州,他看到了朝堂的腐朽,看到了地方诸侯的残暴,看到了商人对于小农经济的破坏,看到了普通农夫在天灾人祸之下的逃亡。 他认为这是人的贪欲所致,所以要『限商、同耕、分利』,这样的话大家都便是处于同样的位置上,所有人都可以拿到他劳动的所得,也就没有了不满,没有了战争,这个天下又可以恢复到和平当中。 就像是他在家乡所做的那样。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他是士族…… 而且因为他爹的关系,他在家乡做的试验,又是在卢氏自家的田亩上,所以并没有任何人去妨碍他,甚至跟他交易的其他士族,都是成本价,或是极低的交易利润在进行的。看在卢毓他死去的父亲面子上,这些士族甚至愿意贴本交易,只要换到一个卢氏的赞扬,比如诚信君子什么之类的评语,便是赚了。 但是卢氏之地的和平,安定,并不能代表其他地区。 王昶没有说关中三辅这边究竟能不能按照卢毓的标准去做,而是问卢毓为什么山东士族之下的百姓会比关中更苦,是没有按照卢毓的标准做而困苦,还是按照卢毓的标准做了而显得艰难? 如果卢毓跳下王昶挖的坑,回答说有按照所谓卢毓的标准去做,那么出现比关中差的局面又是什么问题?如果说没有依照标准,那么既然卢毓认为这个标准这么好,为什么山东士族的人不愿意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 如果卢毓转移方向,避开坑,也没有关系,反正不管是卢毓怎么回答,基本上都在王昶的手心里面打转就是了。 卢毓沉默了片刻,或许是意识到坑比较深,掉进去会爬不出来,沉思了片刻,有些无奈的说道:『关中村寨,所用之具,皆所利也,所用之法,皆助农也……』 果然。 王昶微微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所具之利,利从何来?所农之助,助从何出?仅一地之民,可备具乎?盐铁、布匹、曲辕、耧车等农家之具,若无商,何所得?』 『与民同耕,可获庄禾,然关中之民,丰于山东,非两地之农,劳作有别,乃非求其同,而是存其异也……』 『非求同?』卢毓有些难以理解。
王昶点了点头说道:『贤弟六艺,可通射乎?』 『嗯?』虽然有些不明白王昶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但是卢毓依旧点了点头,说道,『略通一二。』 『若今有战,贤弟与精锐弓手同有百矢,以退敌军,两下相比,敢问孰更胜一筹?』王昶追问道。 若是说十根二十根箭矢,卢毓还有可能会觉得不分上下,但是百矢么…… 卢毓咳嗽了一声,说道:『自是精锐弓手胜之。』 王昶点了点头,又说道,『若今有百卷书,欲临之,依旧是贤弟于精锐弓手,各持笔墨,孰可胜之?』 『这个……』卢毓似乎有些明白了,『应是小弟略胜一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王昶笑着说道,『故贤弟同耕于田亩,便如美玉傍石也,嗯……故之论,可弃亦……』 卢毓愣了一下,似乎想要说一些什么,但是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什么来。 小农经济,或者说庄园经济,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即便是双胞胎或是多胞胎,也有一些区别,更何况是普通的民众?有的人擅长这个,有的擅长那个,根本不可能一样。而山东士族一直鼓吹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无非就是为了加强统治罢了,对于这种明显的社会分工需求视若无睹。 社会分工会使得生产力增加,越是细化的分工,会让生产效率提升的更大,这就是后世生产流水线的最根本的原理。 劳心劳力,是有阶层属性的。 同样,社会分工,也是有阶层属性的。 如果认可各有不同,不可『同耕』,那么也就不可能『限商』,商人就是互通有无的桥梁,都限制了,那么差异的问题又怎么解决? 卢毓沉默了很久,然后说道:『如今关中取利于天下,余地困之……更有当下商之利重于农倍之,长此以往,必弃农者众也,此便为不当是也,不知兄长可有解之?』 王昶摇头笑道,『贤弟所言此等之弊,非骠骑之弊,乃山东之错也!骠骑得利,便开山辟岭,渡水搭桥,收容流民,复垦荒田,方有当下三辅之丰,庄禾之美,百姓之乐也!』 『骠骑得利,便有兵甲森森,铁骑滚滚,兵锋所指,四海靖平,白波黑山,匈奴鲜卑,西羌西域,北域北漠,但有大汉之旗,便是大汉之地,大汉之威也!』 『骠骑得利,设农工之学,修百医之馆,年年岁岁,寒门子弟可求于学,鳏寡孤独各得其安,战亡之卒以得善后……便如青龙寺之地,若无骠骑所建,又何得你我论于此乎?』 『故,骠骑得利,乃利于天下也,然山东之辈得利,可如骠骑者乎?』 卢毓沉默下来,无言以对。 王昶看着卢毓,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贤弟思政弊,言其策,虽有瑕,亦可贵也……今关中三辅,便如朝阳初生,各行各业,郡县之中,亟需贤才……若是贤弟有意,不妨留于关中,当有所得也……』 王昶之所以愿意陪卢毓辩论一场,除了说看在范阳卢氏,还有之前的交情上,也是为了先期造势。 和卢毓公开的辩论一场,也是给旁人看的…… 毕竟当下像是卢毓这样,听闻了青龙寺即将再次大论,又有重新修订经文注解的议程之后,便是奔赴长安的,也是很多。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人自然也会像是卢毓一样,对于关中三辅,对于骠骑将军有一些误解。 这些误解,与其在私底下发酵,还不如拿出来在阳光下晒一晒。 杀菌消毒么。 卢毓拱手,没有继续死缠烂打,对于王昶的言论表示认可,并且也表示会在长安继续驻留…… 反正这样的辩论,赢了固然不错,输了其实也无所谓,毕竟卢毓当下年轻。年轻人思想不成熟,认知有不足不是很正常么? 已经在舞台上亮了相。 王昶微微笑着,和卢毓一同把臂而起,然后向外而行,忽然看见了在人群之后的祢衡,便是微微颔首示意。 祢衡拱手回礼。 『噫?是祢正平!』 『正平兄,何不上去参辩之?!』 『正平!上!』 『上!快上!』 祢衡转头过去,看了一眼刚才就像是使唤一条狗一样叫他『上』的那几个人,沉默了一会儿,回过头向王昶和卢毓拱了拱手,便是分开人群,一言不发的走了。 『欸……』 『怎么就这么走了?』 『正平岂可如此怯战?!』 『正平!正……切,胆小鬼!』 『就是,亏某之前还以为祢正平是个人物……』 『是个屁……』 『唧唧……』 『咋咋……』 王昶看着祢衡的背影,笑了笑,然后便是和卢毓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