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武夫在线阅读 - 第七十节 夺权

第七十节 夺权

    高彪带着自己的猛安从开远门出发,沿着土道一路疾进,但没走多远就听见前方一片哀嚎。

    “驻队矢!”

    在这样狭窄的街道上,连瞄准都不太需要。

    “还好,”高彪想着,“还没有遇到床子弩。不然一箭穿一串。”正想到这里,突然听到一阵嗡嗡声,是床子弩、凤凰弩、八牛弩等弓弦被大锤敲击的响声,各色弩箭如同大鸟一般,从空中划过,斜扎下来。高彪再也顾不得将领的形象,一脚踹开旁边的民居,躲到屋子里去。

    这时,从民居的楼上,屋檐后,显出宋军的身影来,他们人人手持弓弩,从上往下射击。

    高彪命令全军高举盾牌撤退。

    这一天,金兵的进攻全线失败,折损了两千多人马。

    以往的巷战都是守城一方在丢失城墙后的垂死挣扎,从没有过像今天这样,宋军在城内预设了阵地,整天下来,金兵居然没和宋兵发生一场rou搏战。

    这是金兵从未遇到的新情况,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应对,惯常的作法就是继续围城,断绝汴梁的外援,直到把汴梁饿垮。

    但金兵自己的存粮也不足了,于是斡里不和粘罕暂缓攻城,而分成若干个千人队,到四下去打粮。一时之间,东到东昌府、西到洛阳,北到黄河,南到蔡州,都受到了金兵的荼毒。

    汴梁城内,宋朝军民的粮食也越来越紧张了。城内的粮价已经涨到了四十文一斤,各处施粥的地方队伍排得越来越长。

    雷观与丁特起所cao办的配给点,由于有太仓的粮食供应,已经聚集了好几万固定领粮食的人,其中青壮年超过一万多。

    但并非所有的施粥点都像雷观所安排的这般井然有序。

    赵秀才是个读书人,听他妻子的吩咐拎了个米袋子到粮铺买粮,见到粮铺门口一大群人聚集着,便拨开人群走上前去,他的本意是想买粮,谁知粮铺门口几店伙计堵着,大声说道:“这是曹家的粮铺,你们不怕诛灭九族的,带头冲冲看。”

    赵秀才刚想问是怎么回事,身后却有人大叫:“冲就冲,曹家也不能把粮食卖到五十文呀。曹家还能大过姓赵的。”话音未落,有人猛推了赵秀才一把,赵秀才踉踉跄跄就冲了过去。后面人大喊:“姓赵的带头冲了,上啊。”于是一伙百姓一拥而入,几个店伙计根本拦不住,也是汴梁缺粮的百姓太多了,听说这边有粮食搬,一股脑儿全跑来了,很快将这家粮铺搬空。

    自进入正月以后,每天都有粮铺被抢,被盗,甚至有纵火和伤人的事情发生。

    这时,吏部尚书王时雍、中书侍郎王孝迪、殿帅王宗濋等人联名给上了一道奏折,奏折中说:自金兵围城以来,“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再打下去就要,“玉石俱焚”。在这份奏折里,三王的意思就是为了黎民百姓,赶快停战吧。

    一直希望讲和的赵桓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正大光明拿出来说的理由:为了汴梁的百姓,而且这个理由有实例,有数据,论证详实,低调俱乐部开始发挥作用了。

    只是不知道金兵真实的想要什么价码,于是赵桓派王孝迪前往金营,任使者。

    王孝迪来去很快,他报告说:“金人要以太上皇、皇太子,越王、郓王为人质。”

    赵桓道:“朕为人子,岂可以父为质,如太子方数岁,如何到得军前。”便派越王郓王去当人质。

    粘罕把越王郓王扣下以后,又说这两人分量不足,既然宋朝皇帝决心讲和,不若让开四面的守军,以示诚意。

    赵桓当然没有那么傻,于是征询各位大臣的意见。

    张叔夜道:“当选精兵,乘着讲和金贼没有准备,偷袭西面的金兵,可以把金贼赶下城去。”

    赵桓道:“吾上国也,岂可失信。闻卿檄召诸将莫是欲出战否?如欲出战幸先示及。”然后又让孙傅看着张叔夜,不许他冒险。赵桓对张叔夜一直不是很放心,以前是十几万大军,四城守御,除了王禀等武将以外,似乎只有张叔夜有能力调度。他的本意也是让张叔夜和武将们互相牵制。但没想到王禀等人和张叔夜颇有点将相和的意思,配合默契。

    现在金兵逼近宫墙,赵桓就想进一步约束张叔夜。

    待众人退去后,国舅爷王宗濋留了下来,对赵桓道:“不可让龙捷军再守西面,张叔夜可能会冒险,不若让殿前司代替龙捷军来守西面,以保万全。”

    赵桓还在犹豫,王宗濋又道:“殿前司八千精兵,定能护得里城周全。”

    顿了一顿,王宗濋又道:“可以把龙捷军也归入殿前司管辖,让龙捷军退到崇明门,将刘延庆部调到景龙门,都由殿前司指挥施行。”

    崇明门就在蔡河入城以后向东转向的拐点,景龙门在里城的正北面,这两个门都可以看作是在里城的腰部。

    赵桓还是很迟疑:“待朕想想吧。”

    王宗濋之所以会给出这等建议,是因为在以往的汴梁保卫战中,他不仅没能立得功勋,反而误信了郭京,导致丢失了西面城墙,因此他要以殿前军单独保卫里城,并拿到龙捷军和刘延庆部的指挥权,以加重自己的砝码。以他所想,既然龙捷军已经证明可以守住西面,再加上殿前司的八千人,守住皇宫还不是手到擒来。

    当天晚上,在赵桓的皇宫的西面宫墙突然翻进来两个人,被侍卫拿住,一时间皇宫里警声大起。赵桓也惊醒了,穿好了衣服在寝宫等消息,过了一会,王宗濋押了两个人来,这两个人供认说:是提举南壁守御使王禀的手下,听说官家要讲和,他们便到城内请愿,要与金贼死战到底。但因为始终被侍卫拦着,所以才翻墙进来。

    “那为什么是从西面翻进来的?”

    “其他三面的警戒都很严密,只有西面,因为龙捷军挡在前面,所以宫中侍卫有些疏忽,小人们先混进龙捷军,再瞅准机会,从西面翻墙进来。”

    王宗濋道:“你们好大的胆,胆敢陷害王节帅。”

    赵桓摆摆手:“把他们交给王禀,严加管束。”赵桓感觉这好像王宗濋的陷害,但这当口他也不想追究国舅爷。

    王宗濋遵命。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见过这两人,这件事仿佛就过去了。

    赵桓次日传旨,让殿前司接管西大街的防线,同时将原来的神武西军都划拨到王宗濋麾下,以刘延庆丢失西面城墙,夺职效用。两军换防的时候又是一番扰攘。但金兵可能也没预料到宋军胆敢在这么近的距离内换防,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乘这个混乱进攻。

    龙捷军把各个弩机、射手的位置都给殿前司交代清楚。王宗濋心中暗笑:“不就是站准了位置放箭吗?这谁不会。”

    呼延通对这次换防倒没什么意见,龙捷军中骑兵的分量很重,要他们下马参与巷战,实在比较难过,不如现在一走了之。龙捷军说是参与城防,结果无论是城外的壕垒战还是城内的巷战,让骑兵插手的机会不多。

    呼延庚则非常的懊恼。他在城内精心布置,一步步将战争导向巷战,慢慢将金兵引入筑垒地域能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个呼延庚必须到处救火从而举足轻重的战场,呼延庚成为军阀的起点。他早已设想了卡秋煞,松树炮等新武器在汴梁城内的使用方法。为了集中在汴梁城内巷战之时,狭窄地域集中使用以达到最大效果,这些武器在城外的作战中只是简单试用了几次。

    但现在居然把自己给调走了。不仅把自己调走了,龙捷军中的骑兵,以及和自己亲近的军官也被调了出来,放到王禀麾下。龙捷军现在只剩五千步兵,与八千殿前司和刘延庆的余部一起守卫西大街防线。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啊。自己那么多准备都白做了吗?

    赵桓早就想直接指挥龙捷军,宫墙之侧啊。但又不能自己做,显得没有皇帝的心胸,被人骂作昏君。但王宗濋不愧是国舅,自己想瞌睡就递枕头。不会有人说皇帝猜忌张叔夜王禀,只会有人说国舅是jian臣。国舅嘛,反正历来就是jian臣形象。

    赵桓对自己这一番做作有点小得意,经过这番调遣,赵桓认为他已经把最有战斗力,也最容易和金兵发生冲突的军队,牢牢的抓在手上,自己想战就战,想和就和,以战促和,以和促战,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赵桓心中得意,不由得哼起小曲来。现在他正在西宫,朱皇后的住处。

    朱皇后就问,官家今天心情不错啊?是打败了金兵了吗?

    “非也。”

    “那是议和成功,金兵要撤走了吗?”

    “非也。”

    “那是打死了金兵什么重要将领,战局有了转机吗?”

    “非也。”

    “官家,金贼未退,那何喜之有呢?”

    “圣人,你听朕说,今日朕从张叔夜手上,拿回了一把兵权。”

    “官家,大臣的兵权都是皇帝给的,又怎么说拿回。可是张枢密有跋扈的举动?”

    赵桓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并无跋扈的举动,不过全城兵权集予一人,不可不防啊,朕也是为了保全他。”

    朱皇后迟疑了一下,才道:“臣妾本是妇人,不该多话,只是前日宫中织造的八千个毡帽,有内侍送到各个城头去,回来说张枢密分派毡帽,井井有条,不仅先拿到毡帽的兴高采烈,没有拿到毡帽的也不急不躁,相信下一批毡帽一定会到。可见张枢密深得军心,官家该当以为干城。”

    赵桓道:“圣人想多了,想多了。”心中却在嘀咕:深得军心?

    求红票、月票、收藏、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