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133章 首飞 1
第四部辉煌时代第133章首飞1 (还是两更) 时间按照既定的速度在流逝,华夏第一次承办的夏季奥运会顺利举行,秦亦凡以独立运动员的身份,拿下了网球男单的桂冠,又代表国家队与俄罗萨的萨拉波娃合作,拿下了男女混双的金牌。 09年初,美力克等大国的大选结束,权力更替顺利进行,同时开始制定出台一系列对华新政策。 华夏军方宣布,赵宏捐赠国家的五百亿美金将用来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国庆节,华夏大阅兵,多种新型武器亮相,让全国人民为之精神振奋、欢欣鼓舞。 世界博览会将在明年的五月一号于浦海开幕,浦江两岸,大批造船企业和重工企业陆续搬迁,各国场馆建设正顺利进行中,可民众最关心的还是太空飞船,据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将于明年六月十四日的首飞。 关于首架太空飞船的命名,通过网络征集词汇,由专家挑选了一百个最具代表性的,最后有六亿多网民参与投票,“梦想号”以两亿三千多万的选票排名第一,而第二艘将命名为“嫦娥号”。 九泉航天基地,一条长度超过十五公里,宽度超过三百米的跑道早已建成,各种辅助设施在加紧安装过程中,各分部系统的联调连试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中。 六月十三日上午八点,九泉剑屏山峰下,跑道起点的巨大钢结构大厅周围,警卫森严,高达百米的大门无声地移开,一架亮银色的飞船在牵引车的牵引下,静悄悄地滑出,来到跑道上,然后大门又再次关闭。 新闻频道的记者在得到允许后,经过几道岗哨的检查,驱车来到现场,进行拍摄直播,看到飞船雄伟的身姿时,都不禁呆住了。 电视新闻频道正在连线,今天大部分电视观众都怀着好奇心,等着看到太空飞船神秘面纱的揭开。 外形尺寸的资料是公开的,银色的航天飞船全长一百零三米,机身如同带着圆弧角的长方体,机头部分为圆弧结构,双机翼结构,上层机翼长七十米,下层机翼长七十六米,静态翼展三十二米,动态翼展四十五米,机身宽度二十二米,机身全高三十六米,舱体高度二十一米。 等到天空飞船完全停止,机头前部下方的舱门打开,一条液压扶梯伸展而下,在机上负责cao作磁悬浮系统和制动系统的聂常胜等人,身穿蓝色的宇航工作服,从扶梯健步而下,等到三人全部来到地面,聂常胜用遥控器将扶梯收起,很快舱门完全紧闭。 “聂大校,您是这次飞行的指挥长,能给我们观众做些简单的介绍吗?”央视记者来到聂常胜的面前进行采访。 “可以。”聂常胜得到上级指示,可以适当为华夏民众答疑解惑。 “指挥长,先给大家讲讲航天器的外部结构吧?” “好的,大家可以看到,梦想号星际飞船采用的是双机翼结构,上面的机翼是固定的,而下面的机翼可以通过液压机构改变它面积的大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设计?因为我们的太空飞船不是原来的那种垂直发射方式,而是如同大家乘坐飞机的方式起飞,在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改变飞行角度,增加推力,飞出大气层。” “原来是这样起飞的,指挥长,请问星际飞船上的那些方形结构是像飞机上的舷窗一样的吗?那么其他圆形的又是什么?” “你说的很对,考虑到这架星际飞船可以作为在大气层内的大型运载工具,所以在设计上考虑了如同飞机上一样的舷窗。 但是在高速飞出太空时,考虑到大气摩擦产生的高热量影响,这些舷窗都会关闭,在进入太空后还是可以打开的,这样就能够从太空俯瞰水蓝星; 那些圆形的是推力喷射口,我们航天器上除了后面七台主推力发动机外,机身各处还有用于调整平衡姿态、减速和转向的发动机有十二台; 机身前面的四个椭圆型盖板是用于在大气层内巡航飞行的进气口,如果进入太空,这些都必须关闭。” 记者拿出一块图板,问道:“指挥长,我这里拿到了内部结构的简图,您能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再做些更为详细的介绍吗?” “可以,大家看,这是前舱指挥室,是最核心部分,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弧形布局部分为监视屏和数据台,后面为cao控台,彼此都能看见。 这两边是两排座位,在飞行途中,其他乘员都必须坐在这里; 中间是货舱部分,可以容纳高度不超过十一米,宽度不超过九米,长度不超过二十二米的货物,货舱上有自备的起重设备和移动设备,最大单件运载能力为二十吨,在舱壁的两边有四台机械手臂,可以通过cao控用来在太空释放卫星和收取报废的卫星。 在太空中,进入这个舱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密闭的宇航服,因为此空间是没有氧气的,再往后是航天器的能源舱室和主推力发动机室。” “谢谢,各位观众,这次的现场采访就到这里,下午三点的新闻发布会,将公布这次飞行的具体人员名单和飞行试验任务,我们将持续关注,央视记者倩薇在九泉现场为您报道。好了,我们将画面转交给演播室。” 摄像师的画面停留了很长时间,现场的地勤人员开始将这次即将发射的六颗卫星装进货舱。 下午三点,赵宏与其他两位院士、这次发射的总指挥、首飞指挥长、航天员等人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宣读名单后,电视机前所有观众都赶到很惊讶,华夏第一次载人航天居然多达九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宇航员五名,一名是指挥长,四名cao作员,两院专家三名,央视记者一名。 三名华科院的院士,赵宏的身份是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总顾问,报出的年龄是四十岁,与指挥长一样,看上去比较健壮年轻,大家都可以理解,而另两位都是六十岁出头,头发都花白了,能够承受航天飞行的加速度吗? 还有记者安然,很年轻的小伙子,仅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简单培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普通民众的航天梦将很快就能实现。 坐在发布会大厅后面会议室的央视记者安然,虽然早知道自己入选了这次出征的名单,但是听到前面发布会读到自己名字时,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在会议室里来回走动。
其他四位负责cao作的宇航员虽然没有上过太空,但心理素质非常好,平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墙上的发布会转播屏幕,这次宇航员中唯一的女性王亚平见安然走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说道:“安然,你这种状态能上太空?别到时兴奋过头了,明天爬不起来。” “对对,王姐说的有理,我要保持安静,我是安然,要安如泰山。”安然找个位置做下,嘴里不停地念道,平复内心的激动。 发布会宣布,这次飞行的时间预计六十一小时二十六分钟,将于明天清晨六点十一分起飞,在太空进入两千三百二十公里到两千四百六十公里的近圆轨道,释放六个科学实验卫星,用于对水蓝星大气环流检测,为气象预报、台风、海潮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飞船将回收在近轨道运行、已经报废的澳洲探索频道的一颗通讯探测卫星。 发布会后并没有记者提问的环节,回到会议室,元首等中央领导已经来到现场,与大家一一握手,做着交谈,再三关照一定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完成这次星际飞船的首飞任务,他将亲自为明天出征的航天员送行。 华夏航天事业飞跃性的突破,人类第一艘以航空器方式起飞的星际飞船即将引来它的首飞,自然也吸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关注,各国媒体将视线都集中了过来。 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能够了解一些飞船的数据及承载能力等已经足够,但是对于专业从事航天技术的科学家们来说,从当天的新闻频道中获取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有着非常多的未解之谜,比如,燃料、发动机、遥感通讯、加速能力、续航能力、最大航速、所用材料等等,所以大家都在关心明天的发射有什么新的发现。 六月十四日凌晨四点,央视新闻频道在现场的六路报道团队,已经开始全程直播,心急的观众也早早起来,打开电视,观看发射前的准备。 星际飞船停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跑道上。根据报道,跑道上铺设了一层十五毫米厚的蓝色“蓄能涂料”,即使在冬季大雪纷飞的日子,星际飞船的起降也不会受影响。 傍边还用其他色彩标注出各个功能区,跑道两边灯火通明,各种警卫、保障车辆沿着跑道边缘在巡视警戒和运输,人们都在忙碌着做最后的准备。 五点三十分,简短而又隆重的出征仪式开始,五位宇航员和三位院士和一位新闻记者身穿蓝色宇航工作服,头戴压沿布帽,与元首等领导一一握手,在雄壮的音乐声中,在送行人群的欢呼声中,提着作业指导包,精神抖擞地走到梦想号的前舱下面,聂常胜按动遥控器,底舱门缓缓打开,扶梯延展伸出,大家依次登上,在舱口回身与人们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