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日月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一章 教育制度改革

第三百零一章 教育制度改革

    经过了商讨,最终军委会基本同意了总参的这份延安计划。|

    由林兆龙和许朗带领2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连和三个步兵营组成的独立一团,护送由古云鲲任队长的1oo多人的打井队走海路去山东,然后再从山东去延安。

    同时,冷天冰和横路敬二继续研究日本计划,军委会希望最晚能在六月份和郑芝龙、西洋人把这个计划敲定。

    夏天阳开完了这个会之后,马上召开了一次委员会全体会议。这次的会议是高规格的,所有的9个委员和在家的联合总会的主席团成员全部参加。因为6天翔和何云联名向委员会递交了一份申请,希望能在榆林湾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

    榆林湾的人口现在已经六万,万州租借地也接近两万,两边的孩子加起来快好几千人,但是却只有榆林湾学堂和万州书院两所学校。这导致了大批的孩子无法按照接受教育,尤其是那些外来的孩子。现在榆林湾和万州租借地里的童工、丫鬟比比皆是,6天翔夫妇对这个情况一直都很关注,所以提交了这份申请。

    6天翔夫妇在起草这份申请前特意去问了程依依目前榆林湾的财务状况,因为老两口都知道,如果按照的规定,榆林湾现在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多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所以6天翔在申请里建议,可以由榆林湾出一部分补助,允许私人兴办学校。

    “6老,何校长。”夏天阳毕恭毕敬的说道,“您看是不是您两位先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份草案的构想,因为联合总会里有几位认字不多。”

    “可以。”6天翔冲着众人点点头,“我先把现在的情况说一下。我们去巡捕房查过人口登记,目前榆林湾里七到十六岁的孩子一共四千三百多人,万州那边一千六百多人,加起来将近六千人,而且现在还有增长的趋势。而榆林湾学堂容纳极限不过六百,万州书院更少,最多两百。这就导致了绝大多数孩子是无法享受到教育机会的。”

    “况且。”何云接着说道,“万州书院的主要目标也不是针对基层教育,他们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学术探讨,真正能适合孩子教育的只有我们榆林湾学堂。我们也找程依依核算过,如果榆林湾学堂扩大规模,让所有的六千孩子都来免费上学,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每年的学费、生活费、教师的工资就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榆林湾的财政是负担不起的。”

    “是的。”6天翔对老伴笑了笑,“所以我们这份草案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建议进行分级教育,设立初小、高小、初级、高级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三年。榆林湾学堂负责高小和初级教育,招收1o到16岁的孩子,万州书院负责高级教育,招考16岁以上初级毕业生。”

    “那第一个阶段的初小怎么办?”孙大雷忍不住问道。

    “孙委员先不要着急。”何云笑道,“这就是我们草案的第二个部分。我们想把初小的三年教育全部下放给个人,社会力量办学。每个人都可以向教育局申请办学资格,由教育局统一审查。获得办学资格的可以由财政补贴一部分费用,也可以收取一定的学费,这样既可以扩大教育范围,也可以拉动一下榆林湾的经济,解决一点就业问题。”

    “可是何校长,教书先生的问题怎么解决?”夏天阳问道,“咱们学堂本来就缺先生,上哪去找那么多的先生?”

    “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6天翔回答道,“初小这三年的教育主要就是教授孩子认字,简单的数算和诗词,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文化。原先咱们海外故国不是有民办教师吗,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形式,只要是高小毕业的,经过一定的考核,都可以开学堂,当先生。”

    “草案中的第三部分也做了一个设想。”何云又说道,“万州书院负责高级阶段的教育,我们建议在万州书院设立师范专业,培养先生。而且把现在榆林湾学堂培训技师的工作也转到万州书院去,榆林湾学堂只负责文化教育。”

    6天翔和何云介绍完这个改革草案,宋应星站起来对两个人深鞠一躬:“两位老人家真是功德无量,常言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下先替我大明的百姓谢过两位老人家。”

    “长耿先生言重了。”6天翔还礼道,“这个方案还要有赖长耿先生的支持。”

    “6老爷,何老太太。”叶孙全还叫着以前的称呼,“不知道去万州书院读那个什么师,师什么专业,就是读完能当先生的。”

    “师范专业。”何云笑道。

    “对,师范专业。”叶孙全不好意思的笑道,“不知读师范专业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要在榆林湾学堂毕业的就能去读?”

    叶立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再有一年就从榆林湾学堂毕业了。叶孙全问过他的打算,叶立虽然学业优异,但对考科举毫无兴趣,还想继续跟着6天翔和林读书。所以叶孙全一听何云说还能去万州书院继续读书就来了兴趣。

    “这个是需要考试的。”6天翔知道叶孙全这么问肯定是为了三儿子的事,“我们会和马院长商量一下,确定一个招生的名额,针对整个琼州府招考。不过老叶你也不用担心,叶立的成绩应该是没问题的。”

    “谢谢6老爷。”叶孙全放心了。

    “学生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6老先生。”马骐骥又站起来说道。

    “马院长请讲。”

    “学生也在榆林湾学堂和万州书院中讲授过一些课程。”马骐骥问道,“榆林湾学堂中教授的东西的确神奇,可似乎对科举并无太大帮助。学生也曾听过一些人的抱怨,说在学堂中读了几年书却连个秀才也考不上。”

    “马院长所言甚是。”6天翔答道,“学堂中教授的东西的确与科举无关,不知马院长有何良策?”

    6天翔和何云也关注过这个问题,现在怎么说也是在大明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为了科举,科举为了功名,这种思想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明朝人的思维。榆林湾学堂也时不时的出现一些孩子因为觉得不能考科举而退学的现象,6天翔和何云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来解决。

    “学生也无良策。”马骐骥想了想,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心里想的是干脆把那些什么物理、化学全都停掉,只讲授四书五经。如果将来自己能教几个举人甚至进士出来,那自己这一辈也没算白活。可马骐骥也知道,在榆林湾和万州,这个办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学生倒是有一个建议。”林说道,“不知当讲与否?”

    “林公子请讲。”夏天阳觉得林的想法应该比马骐骥要更靠谱一些。

    “方才马院长说了科举的问题。”林说道,“但马院长也一定知道科举之艰难。隋唐两朝,我琼州府无一人登科。本朝三百年,整个琼州府举人五百,进士不过几十,而且基本都出自琼山县。崖州和万州更是少得可怜。学生苦读十年寒窗,也不过侥幸考中秀才。长耿先生博学多才,也只是举人。”

    “不知林相公这么说是何意思?”马骐骥问道,“科举历来如此。”

    “对,马院长说的不错,科举历来如此。”林自来榆林湾这几年,思想生了很大的变化,“既然马院长知道科举的艰难,又何必非要教导学生耗费十几年的光阴去走这条不归路。况且那些只会四书五经的人,放下书本便一无是处。”

    在座的穿越者都有些惊讶,这些话居然从一个明朝人嘴里说出来,而且还是一个秀才。

    “科举的弊端,在下也深有体会。”宋应星很赞同林的意见,“只是林相公方才说有一个建议,不知林相公有何高见?”

    “回长耿先生。”林对着宋应星施了一礼,“我们自己开科取士如何?”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马骐骥有点哆嗦的指着林:“如此大逆不道之话,你如何说得出来。”

    “马院长不要误会学生的意思。”林解释道,“醉心科举,博得功名不过是为了光宗耀祖,人前显贵。可大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以至于灰心丧志,甚至自暴自弃。学生来榆林湾也有几年了,从榆林湾学堂和万州书院毕业的那些学子现在基本都在为各个部门工作,但学生以为这些人当中也是良莠不齐,水平差别很大。所以学生觉得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考试的办法来招收,这样一来可以选拔一些真才实学的人,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些光耀门楣的资本。”

    夏天阳的心里泛起了波澜,林的意思不就是后世的公务员考试,文官制度吗。

    “一派胡言。”马骐骥又激动起来,“开科取士历来是朝廷极为重视的事情,无论是主考还是录取,都需由朝廷钦点。你有何资历,居然也想学朝廷。”

    “马院长不要激动。”夏天阳看两个人又要吵起来,赶紧劝道,“我们今日先不谈此事,咱们还是商讨一下6老和何校长的建议。”

    “我原则上认可6老和何校长的这份草案。”孙大雷也岔开了话题,“如今榆林湾和万州的人口越来越多,仅仅凭借咱们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兼顾这么多孩子的。所以依靠个人来办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只是要如何监管,如何审批,这个还需要6老和何校长多多费心。”

    “我们已经有初步的打算。”何云说道,“如果草案能够通过的话,教育局会拿出一个方案来。”

    “至于马院长的担心,我们也有一个设想。”6天翔又说道,“个人开办学堂,也可以只教授四书五经,为科举做准备,这个并无冲突,自由竞争。”

    6天翔知道,现在还无法消除科举对明朝人的吸引力,如果贸然取消四书五经可能会造成相当一批生源的流失。而且这些东西从根本上也是国学的精粹,就看要怎么教授了。

    没有人再提出别的意见,教育制度改革这件事就基本定下来了。何云将组织教育局尽快将细则拿出来报请穿越大会和联合总会批准。穿越大会前不久刚刚通过一个议案,但凡牵扯到明朝人利益的问题,除了军事方面,均需报请联合总会审批,这也算侧面抬高了下议院的地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