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大时代之1983在线阅读 - 第310章 突然爆红的《亮剑》

第310章 突然爆红的《亮剑》

    事情到底是怎样才发生的呢?

    一本籍籍无名的新杂志,一本本来面向的读者是那些退伍老兵以及那些对创业、致富感兴趣的农民的杂志,竟然在四月份的中旬销量一下子大涨起来。

    不仅那些仍委托各地新华书店帮忙代销的第二期杂志被一抢而空,就连那些在各地新华书店压箱底的准备退回编辑部的创刊号都没剩下一本。

    除此之外,编辑部陆陆续续的接到各省新华书店总店的代销电话。

    当初通过南京军区联系上的上海新华书店负责人更是亲自登门拜访,目的就一个,请编辑部以后足额足量的给上海市以及周边县城的各新华书店供应期刊,至于数量,嗯,步子也不要迈的太大了,每个书店暂时先按500本进吧。

    至于那些口音各异,南腔北调,cao着一口家乡味道的普通话的陌生咨询电话就更多了。

    这些自称是xxx民营书店、xx报亭、xx书摊的个体老板们很是大方,张口就是要订阅以后的杂志,一放话就是要定几百本,难道他们就不怕杂志砸在自己的手里?

    倒是也有说想申请代售杂志的,询问杂志社需要办什么手续和资料巴拉巴拉,不过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编辑部的接线员在知道对方不是国营书店后,都是直接翻个白眼,然后虚与委蛇几句,挂电话了事。

    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年代的人还像几年前那样淳朴善良,改革开放几年下来,中国已经开始出现各种骗子和讪客,很多人被骗的家破人离。

    而寄往编辑部的信件和电话也有了急剧的变化,突然冒出很多读者来询问如何订阅杂志以及现在还能不能买到前两期杂志的。

    这些情况一时间让编辑部的编辑们都感到非常奇怪,然后还是接线员从电话中和读者来信里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四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频道“读书汇”曾分享了的故事。

    四日前?

    四日前!

    啊,那一天晚上编辑部正进行第四期杂志的定稿工作,社里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碌,没有人听广播。

    嘶……

    这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威力么?!

    好厉害!

    得知真相的一众编辑都是一脸的震撼。心中更是充满了意外的惊喜。

    得知原委的北岛双手叉腰,站在编辑部的会议室里仰天长笑,果然我当初让戈文连载小说的想法是多么的聪明!

    在一众编辑敬佩的目光中,北岛大手一挥,都给老子干起来!我们一定要趁着这一次的机会,让一鸣惊人!

    于是一群编辑在唉声叹气声中,又忙碌了起来。

    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

    痛并快乐着。

    没错,这句戈文聊天时无意说出的话,代表了所有杂志社成员的心声!

    大家虽然忙碌虽然劳累,内心却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说一鸣惊人一点都不夸张。

    先前默默无闻的杂志一朝咸鱼翻身,当初发行量仅为10万册的杂志,还包括还免费送出去三万册的创刊号,在经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间接广告之后,随着读者们的口口相传,杂志社一下子收到如此多的求购信息,以至于喜出望外的总编辑北岛下令将杂志的创刊号和第二期杂志又各加印了10万册投入市场。

    可没过几天,这二十万册杂志就销售一空。于是北岛不得不又开始委托印刷厂进行第三册加印。

    这一次北岛咬着牙冒了个风险。

    对于印刷厂而言,一次性印刷的书越多,成本就越低,自然向杂志社要的价格也就越低。

    所以这一次除了已经落实下来的两期杂志各近四万册的订单外,北岛又多印刷了各八万册,而没用了半个月,这两期十六万册杂志也都销售了出去,并没有砸在杂志社的手上。

    此时,市场才将将饱和。

    而与此同时,全年订购杂志的读者达到了惊人的十六万!

    这让印刷厂的厂长也是痛并快乐着,杂志社印刷的数量越多,对厂里而言利润也是越多。但是他之前曾和北岛签过合同,要用成本价给杂志印刷日历的。

    整整十六万册日历啊!这的损失多少利润啊!就是印刷品的边角料那也能换钱啊!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刚刚创刊的杂志社便开始转亏为盈,杂志印刷数量更是一举突破三十万册,放眼整个中国期刊界,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而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杂志一鸣惊人了,更是突然间在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红起来。

    比起当年李新华发表小说来说,造成的轰动丝毫不差。

    文艺青年们围在一块聊天时,如果不评论几句李云龙和楚云飞简直就没法自称自己是文艺爱好者,会被人鄙视的恨不得找个地洞溜进去。

    女孩子们则为了李云龙、楚云飞和赵刚三人究竟谁才是最好的男朋友争吵的面红耳赤。

    在农村,在工厂,大家劳累之余闲下来,也喜欢找个有文化的人来给他们讲讲亮剑的故事,尤其是李云龙收拾小鬼子的情节,大家对这个骂骂咧咧“狡猾大大滴”李云龙实在是喜欢的不得了。

    而大街小巷里,那些骑着竹马,鼻子下还挂着长长的鼻涕的小朋友们,这些日子里也都开始乐忠于玩一个打日本鬼子的巷战游戏。

    他们装模作样的双手抱拳,一个说:云龙兄,别来无恙乎?另一个就回道:楚老板,恭喜发财呀!这个说:哦,你小子就是平田一郎吧?你那五万大洋在哪里?老子是八路军的李云龙。另一个就大喊:楚云飞在此,谁也别动,平田一郎,我那五万大洋在哪里?然后一群小屁孩就狂热地舞动着双手,挑着棍棒在空中劈打,biubiu叭叭的喊叫声响彻逼仄的小巷。

    小屁孩们的武器什么都有,脱毛的扫帚,折断的竹棍,连居委会大妈的小红旗都能派上用场。他一个左勾拳,你一个回马枪,扭着屁股墩儿,自我满足,咿咿呀呀。

    闹腾得厉害了,连巷尾龇牙咧嘴的公狗都进来撒欢,吓得一帮小毛孩蹬起两脚丫子猛跑。

    战斗嘛,就得划出个道儿,讲究些江湖规矩。你俩扮过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得换个角色,孩子头就颐指气使地打发这两人去演个被抓着的小日本儿。还有一些面黄肌瘦的小不点通常会被分派饰演打酱油的日伪军。

    小屁孩们吵得鸡飞狗跳的,自然会引起一些老阿婆的不满,她们故意作出一脸愁苦状,倚在门槛边骂骂咧咧。这老人家都一大把年纪了,你还指望她干吗呢,就像下雨天里揍小孩,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却不知每一个迷恋巷战的小孩都是迷途于人间的天使。

    如今期刊发行缓慢还看不出来,但是报纸上、电台上关于的讨论已经突然间越来越多起来。

    ……

    的长处在于其对于人物的塑造。

    大多数抗日题材的小说总会让人感觉很假、很空、很套路,我党的都是光明伟岸只为救国救民,日军都是变态武士道,国民党总是昏庸腐败畏首畏尾。这样的人物设计非常单薄,台词文绉绉的就那么几句,连首长开的玩笑都是固定的几个,根本无法打动读者。

    相比之下,的人物真实、丰满、个性鲜明,很难用几个词语就能描述清楚。无论是我党的李云龙赵刚魏和尚还是****将领楚云飞,甚至是日军搞特种作战的山本一木,每个人物都有多面的丰富性格,形象十分鲜活,就好像是真正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一样。而且,它展现了八路军的惨败甚至全军覆没、日军将领的军事指挥、国民党军队中某些将领的骨气,这些在其他小说中非常罕见,更增加了的真实感。

    ——

    可以说给脸谱化的抗日题材小说打破了一个瓶颈。主人公不再那么高大全,擦着纪律的边缘打仗,剑走偏峰却能打败各种科班出身的高材生,满口脏话好一个真性情。让人眼前一亮。

    ——

    一般来说我很少去读关于军事方面的小说类书籍,我一直喜欢直白的军事历史的描述或者是军事报告文学,那些在生死之间所恢宏出的一个个历史的数据就足以让我震撼了,而且我总是感觉到小说当中充满了太多本不属于军事那种暴力美学的东西。

    直到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这方面的想法有了彻底的改观。

    我时常在想,一部优秀的小说应当具备什么素质,一是高超的文学描写手法,另一方面则应该是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什么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外乎是选取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作为宏大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某个个体的命运挣扎进行叙述,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作者对时代一种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在文学性上我找到了吸引我的地方。人物描写真的很新颖,我喜欢小说里的这些人物,喜欢作者对他们的描写,哪怕小说才刚刚写了三万多字。

    李云龙、赵刚、楚云飞以及那些匆匆出现数眼的人物都是为信仰而生存的人,是可以用生命来守护信仰的人,这种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军队,或者往长远的说,炎黄军队所具有的至死不渝的精神,一、狭路相逢勇者胜,二、绝不投降。

    李云龙他们对此两点精神作了最为完美的解释。

    我喜欢他们。

    ——

    看了前面的内容,突然对后面的情节感到无比的好奇。卢新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说的小说会写嗡嗡嗡的反思,究竟会是怎样的描写呢?

    众所周知,那十年有太多的人被打倒,像李云龙这样的性格,赵刚这样的性格,他们会遭受到什么样的迫害?

    我觉得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对于历史责任。

    以史为鉴,小说让那段历史更真实,让人们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真实的感受到那段历史,多少人用青春和热情铸就一生难以磨灭的悔恨,让几代人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品尝这份苦涩。

    ——

    仅仅是开头的几笔,就让小说主角李云龙活灵活现的就站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骂个娘,爱喝酒,是爷们就要有的标签并不是他真正的男儿本色,凡八路军的英雄那点侠客的秉性也不是他的专利,集个性时代命运,集幸运智慧狡黠于一身的李云龙最独到的,是那种日渐消逝了的真正的男人的性感!

    戈文真正写出了划时代的军事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