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秀才的逆袭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八章 风雨飘摇的弘光朝廷

第三百一十八章 风雨飘摇的弘光朝廷

    南京,位于皇宫内的内阁值房。

    首辅马士英和内阁大学士王铎、蔡奕琛相对无言,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

    在他们面前的案几之上摆放着一份军报,可是三人谁也没有勇气拿起军报仔细阅读。

    靠着拥立之功、靠着阴谋把史可法排挤出朝廷,马士英成了南明朝廷的首辅。可是他的才干根本不足以撑起这天下的乱局,他的能力就连朝堂都无法稳定。

    自弘光登基,短短的一年内,南明朝廷先后发起了三次大的党争,大悲案、伪太子案,童妃案,朝廷之上一片混乱,大臣们整日争吵不休。东林党人在礼部尚书钱谦益的带领下不断向马士英发起了攻击。

    而弘光帝酗酒好色,逐欢追乐,其昏庸程度比大明历代君王都甚,根本不已国事为念。

    军国大事都是马士英一言而决,可是朝堂政争马士英无比的熟稔,靠着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卢九德勾结,把东林党等一派反对势力牢牢压制住。

    可是对于真正的军国大事,马士英却完全抓了瞎。

    此刻看着面前的军报,马士英只觉得眼前发黑,就想一下子昏睡过去。

    南宁侯、平贼将军左良玉率领二十万大军离开武昌,顺江而下,要清君侧!

    清君侧,清的可不就是自己吗?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破船又遇打头风,满清大军已经自归德南下,即将兵临扬州,左良玉又率令部下二十万大军造反,难道大明要亡了不成?

    “首辅,你要快拿个主意啊!”大学士王铎在一边连声催促着。

    听了王铎的话,马士英苦笑了起来。大明的重兵都在江北,南京城内的都是战斗力低下的杂牌部队,虽然还有好几万人,可是战斗力都差得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调靖南侯黄得功部赶赴芜湖,堵住左良玉大军。给史可法传旨,让他火速派遣军队奔赴芜湖,会同黄得功一起抵挡左良玉!”仔细沉思良久,马士英下令道。

    “首辅啊,清兵即将到达扬州,史阁部恐怕没法分兵啊!再说,扬州到芜湖千里之远,恐怕到达芜湖就晚了。要不我亲自带兵去芜湖算了。”王铎毛遂自荐道。

    王铎一介文官,哪里有勇气领兵去和强大的左军厮杀,他不过是想借机掌握兵权而已。乱世之中,只有掌握一支军队才能抱住自己的性命。

    马士英没想到一向文弱的王铎竟然有如此勇气,心中不禁有些感动。可感到归感动,把南京城内不多的军队再交给王铎是马士英所不愿意的,城中有军队,马士英才能有安全感。

    “就不劳觉之兄辛苦了,有靖南侯在,想必能挡住左良玉军。”

    “可是靖南侯手里才四万多军队,怎可能挡住左军二十多万大军啊!”王铎急道。

    “对了,新封的宁波总兵任思齐不是带来两万军队到了镇江吗,让他去芜湖吧,听说任思齐部都是水军,船队溯江而上,速度会比步兵快得多。”

    “好吧。”见无法得到兵权,王铎悻悻道。

    于是马士英下令拟旨,交由司礼监盖印之后,派人火速赶往镇江,调宁波总兵任思齐部往芜湖,抵挡左良玉大军。

    用人之际,对于前不久任思齐请调的粮饷,马士英慷慨了许多。下令调集十万石粮食,二十万两纹银,犒赏宁波军。

    天下的赋税九成出自江南,丢失了北方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许多的负担,现在的南京朝廷粮饷倒是非常的充足。

    ......

    接到圣旨之前,任思齐正在紧张训练新征的水兵。这几日在镇江收集了五百余条江船,顺便把船上的船员也接收了过来,足有一万多近两万人。

    当然这种强行征集惹得船只的主人们极度不满,纷纷抗议,可是在岱山军士兵的刀兵面前,这种抗议是那么的软弱。

    而对于船上的普通船员来说,就更不敢反抗了,不过任思齐也没亏待了他们,大批的银两发放下去,每个人都拿到两三两银子,这让船员们的心安稳了下来。

    跟着船的原主人跑船,一年也就挣个几两银子,现在岱山军如此大方,给谁干不是干啊。

    就这样,任思齐把近两万船员编入了军队,军队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一倍,达到近四万人。

    对于任思齐这种近似明抢的做法,镇江知府李涛亲自前来抗议,抗议岱山军的暴行。可是嘴上的抗议管什么用,就连呆在岱山军中的沈廷扬都站在任思齐一边。

    “南田兄,任总兵征集船只并非为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抵抗清兵,为了大明啊。至此社稷为难之时,咱们当戮力同心,岂能只考虑一己之私?”沈廷扬劝解道。

    “季明兄你说的道理我何尝不知,可那些船主天天在我耳边嚷叫,我不得不来啊。”李知府苦笑道。

    部队扩充了一倍,并不意味着战斗力就上去了。新征募的这些船夫根本没有进行过训练,战斗力极差。

    这几日任思齐便忙着整编他们,按照岱山军的编制对他们编组,派出岱山军老兵充当骨干,勉勉强强把他们糅合到一起。

    好在有李彦直在,他带着参谋司众人全盘负责新兵编制之事,任思齐才轻松了许多。可他也并不是没事可敢,每天里带着茅十八等水军将领在长江江道上巡弋,考察着长江的水文,制订着将来海战的策略。

    就在这时,朝廷的使者又来到了镇江。

    带着众将从乘船匆匆回到水营,见到朝廷的使者仍是太监卢芳。

    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顺江而下,要清君侧。卢芳宣了圣旨时候,众将一阵大哗,任思齐也目瞪口呆。

    虽然他脑中有前世的记忆,可是前世那个企业高管并非历史学家,对明朝的历史也一知半解。脑中对南明的记忆只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大事,熟知的历史人物也就是史可法阎应元张煌言郑成功这寥寥数人。

    左良玉虽然也有印象,可对他的事迹任思齐脑中根本就没有印象。

    北有清兵攻打扬州,西有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东下,原来南明的局势如此之危!怪不得弘光朝廷轻而易举的就覆灭了。

    面对如此复杂危险的局势,任思齐顿觉一阵阵无力。就凭自己这几万人能力挽狂澜,挽救汉家河山吗?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