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清末1909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章 英国调停

第三百三十章 英国调停

    1911年,四月末,流亡海外一年多的载涛,毓朗回到了京师,得知这一消息,摄政王载沣喜出望外,早早就在自家府邸内摆了私宴,为二人接风洗尘。

    一年多没见载涛了,载沣真是想念的很,当初二人是牵扯了裁撤步兵衙门风波,不得已“出国考察”,在欧美十几过漂泊了一年有余,日子过得怎么样自然可想,还好,现在朝中的政局又稳定,他们自然要回来。

    汽车缓缓驶进了醇王府,载沣亲自在大门外迎接,背着手,脑中极力回忆着二人当初的模样,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大哥!”

    载涛下车后,一路奔了过来,抱着载沣的手臂就颤个不停,小风吹过,二人的鼻尖都是酸酸的,当初事情突然,载涛走的仓促,在海外吃了不少苦头,可不,脸都黑了不少。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就好。”

    兄弟见面,自然有一肚子的话说,载涛扭了扭身子,后面紧跟着毓朗。

    “臣参见摄政王!”

    毓朗走倒近处,一甩大袖,单膝跪地。

    载沣忙把他来起来,“起来,起来,今夜无君臣,咱们屋子了坐。”

    载沣只顾着高兴,早把什么“礼仪大防”忘得干干净净,一年多没见了,这一面可真是金贵,你们二人还不知道国内发生了哪些惊涛骇浪吧?等进了屋子,载沣就要给二人说道说道。

    确实,二人离国这一年,国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内阁有了,准议会也建了,更被说奕-劻被诛等等一类的了,方方便便都发生着令人瞠目咋舌的变化。

    屋子里,暖意融融,香醇四溢,一桌子佳肴汁色精澄,望之令人生津,都是载沣特地从宫里带来的。

    载沣把酒满上,房间内的三人把酒言欢,叙说着一年间,海内外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

    “多亏了赉臣,要不然本王哪有今天?”

    趁着酒劲,载沣把话题扯到了一个月前发生的宫变上,无疑,那次政变的最大受益者是载沣,而他能有今日的荣耀,也完全靠了叶开的力量,懂得知恩图报。

    “当初,选赉臣当禁军大臣真是选对了,要没有禁卫军,没有赉臣的调度有方,本王恐怕早就是他奕-劻的掌中物了!”

    载沣的脸上红彤彤一片,靠着的酒精的刺激,他的话越说越多。

    “你们说,本王当初的眼光如何?赉臣不光兵练得好,政事也处理的井井有条,真是我大清百年难遇的良才啊,有他在,咱们的江山才能永固,哈哈,说真的,跟赉臣一比,本王自愧弗如啊,论文治,论武功,良赉臣绝不输他曾文正!”

    载沣谈天说地,载涛,毓朗二人却有些尴尬。

    “摄政王喝高了,”

    毓朗给载涛使了使眼色,小声嘀咕了一句,没想到这话却让载沣听见了。

    “本王没喝高,本王今日高兴,怎么也喝不醉!来来来,你们二人在给本王满上。”

    载涛,毓朗面面相觑。

    “赉臣去北边打仗了,去杀蒙古蛮子了,杀俄国鬼子了,去保咱们大清了,本王高兴,等他回来,本王就封他一个世袭罔替的*****不,要封一个亲王,不不,这还不够,本王要把摄政王的位子让给他,本王比不上他”

    载沣虽是醉话,但坐下的二人却吓傻了。

    “摄政王,这话可说不得啊!”

    “什么说不得,这天底下谁能比得上赉臣?”载沣终于说累了,趴在桌子上一阵小睡。

    二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摄政王醉了,快扶进去歇息!”载涛赶紧叫人来,要是再晚一会儿,别提有什么石破天惊的话再冒出来。

    等从醇亲王府出来,载涛和毓朗同时顿住了脚步。

    “摄政王他..”

    “朗贝勒别多心,大哥他醉了。”

    “涛贝勒,酒后吐真言啊。”

    毓朗的话,让载涛心中也不是滋味,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摄政王信任良弼,委以重任,让其总揽军政大权,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涛贝勒,禁军首脑岂可做中枢大臣,摄政王他..

    面前是一望无际的莽莽草原,头顶上,一两只海东青飞过,尖锐的鸣声,传至老远,尽显的天地辽阔。

    两天前,大军就已经进入了内蒙古境内,四方八方,荒草荦荦,道路几乎都是用脚开辟的。

    营帐内,叶开正和禁卫军的高级军官们,商量着下一步的进军计划。

    “大帅,后方情报厅来报,俄国人出兵了,正向库伦增援。”张啸光来报。

    对于这个消息,叶开并不意外,吞并蒙古的想法,俄国人图谋了近百年,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有铁路,比咱们到的早,恐怕会有一场恶仗。”叶开沉声说道,也是让所有人有个心理准备,战争真的不远了,这一次,他们要和贪婪成性的欧亚邻居来一次硬碰硬。

    “大帅,情报厅还说,英国方面似乎有调停战争的打算,已经派朱尔典密会朝中大员。”

    “哦?英国人?”

    叶开还真有些意外,不过稍一想就清楚了,中英刚刚缔结盟约,而俄国人也和英国人早早签署了同盟,而如今欧陆战云密布,英国可不希望这两位准盟友掐起架来。

    “调停?英国人想简单了,这场战争,我们不是被卷入其中的,而是主动要打的,我粗略的计算过,两个月内,俄国人在远东蒙古一带投入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七万四千人,而我方有十万大军,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再加上边疆的旧军,加起来总计有二十万人,就算来打成了持久战,我们的补给线短得多,耗起来也不怕。”叶开分析道。

    “要调停,除非那什么鸟什子的共戴皇帝给我滚到北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