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白日做梦在线阅读 - 读书有感之艺术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

读书有感之艺术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

    记:今天读书,是与艺术传播有关的内容,也是与我考研相关的知识。有道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方能正义。遂写下心中思考。所想所虑,尚且稚嫩。加上我也没有真正的有关行业的从业经历,只能凭借近年来的经验和积累,来表述我的看法。今天我写的是新媒体时代的艺术,我的观点如下详记。

    当时光走向21世纪,人类已经从结绳记事走过笔墨文字来到网络世界。艺术,似乎也不再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冷的文化消费。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等曾在二十世纪红极一时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创造力已将它们打落成明日黄花。艺术,早已不是居于殿堂上被少数人赏玩品鉴的稀有品,更不是受众无法触摸的遥望者。今天的艺术,已经走下殿堂,走入人间。

    当然,在较为极端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艺术本身的意义被质疑,因为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艺术家”。在我看来,相较于博伊斯在1965年提出这一说法的时代,在今天,这句话似乎更反映了艺术的生存状态。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下,人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的繁荣,不仅带来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也使得艺术出现了新的特征——交互性,这是自艺术产生至今出现的最大的变化。相较于之前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主体,新媒体时代下,受众本身也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以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为例,作者在文学网站上发布个人连载文章的同时,也会在书评区与读者互动,从而会考虑读者的意愿,甚至会根据读者的反映而调整整部作品的发展走向。这种交互性表现在艺术上,一方面增强了艺术本身的亲民性,更多的体现了大众的意志,另一方面却是对艺术生产过程的重置。而从更加理论的角度考虑,这种交互性则是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模糊和混淆。当艺术产品的创作者和消费者集于一体时,对于艺术生产过程本身,就产生了一种颠覆,因为原本生产始端与末端的重叠,而导致这一生产过程出现矛盾。艺术传播过程不再是直线式,甚至不再是双线的来回,受众本身的创作参与取代了反馈,而参与相较于反馈,体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而非完成后,也就是说受众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影响作品的关键因素。在2003年的“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互动作品《吹皱一江春水》可以让观众向输入设备吹气,悬挂在墙面上的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塘就会随气流的长短、强弱泛起涟漪,从而使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得到创造的愉悦。但是应该考虑到的一点是,受众并非真正的艺术家,他们客观上缺乏艺术家应有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养,只是凭借盲目的创作冲动,在主观的思维引导下进行艺术创作。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这样的艺术作品是否可以称之为真正的艺术?与此同时,艺术泛化又体现在“审美日常生活化”中,而这种审美趋势也将成为消除艺术边界的重要推手。更有甚者,譬如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提出了“艺术终结论”,认为“我们的艺术没有未来”。当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偏激之处,但仍值得我们去思考。

    但是艺术在当下的语境中是否真的必将走向泛化甚至消失,仍需进一步讨论。至少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来看,新媒体本身作为一种新兴载体,对艺术的发展还是同时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新媒体本身是各种科技的融合,具有极强的多媒体性,这种特性使艺术的传播形式不再拘束于某一种,而是得到延伸拓展,甚至多渠道同时传播,从而取得极强的传播效果,这是历史上任何阶段所使用的传播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其次,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快消的特点,也是当下年轻族群的消费取向,从而使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拥有数量上绝对优势的年轻受众群体,也因此使年轻族群成为影响现当代艺术发展的主力军。再次,正因为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使得受众的参与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草根性取代精英美学,成为新的传播特色。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产消合一”的传播方式就反映出这种草根大众的“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特点。这种自娱自乐的草根美学特征在网络视频上有着明显的体现,事例多且广,不再详述。最后,新媒体所建构的是一个以网络为基本载体的虚拟网络世界,相对现实世界,在这种虚拟世界的社交体验,更加趋于流动和多元,这也使艺术在其中成为虚拟现实的表现。

    回顾艺术发展的历史,艺术传播的载体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丰富的过程,时至今日,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新兴的艺术领袖,艺术的载体也变成了数字编码的高科技形态,艺术创作也呈现出大众化草根化。大众传媒带来了大众化的艺术,但艺术的未来绝不会止步于此,随着文化的普及,受众思维差异和分众传播的形成,艺术的发展也将呈现新的形态。时代发展更迭,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艺术本身不会停滞在此刻,新的变革正在积蓄,艺术绝不会终结消亡。

    后记:我从小就很喜欢读诗,很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因为在这跨越千百年历史流传至今的艺术中,我深深感动。艺术门类众多,形式复杂,但归其根本,是艺术家灵魂的创作,每每触碰,都会使人感到兴奋战栗。所以在读完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后,我选择考研读艺术学。我想要知道和了解,这种令我快乐,令我悲伤,令我向往的美好。许多人知道我选择这样的冷门专业,为我将来的就业担忧,我却只是想要学习我喜欢的东西。我的理想主义让我的朋友为我担心,我却乐在其中。毕竟,别人只能看到你身穿华服,生活体面,而自己的快乐却只有自己懂得。我知道这很难,或许几年后这就会成为记忆和怀念,但此刻,我愿意为之付出。生活是活给自己的,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因此也不追名逐利,或许这样,我是自私的,但我想,我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