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五章 泾州暴乱
泾州,位于长安城西北三百八十里,因境内有大名鼎鼎的泾河而得名。
十一月中旬,泾州大地白雪皑皑冰雪覆盖,滚滚滔滔的泾河也结起了厚厚的坚冰,莽莽苍苍的子午岭好似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外套,苍茫而又深邃。
临泾县地处泾州腹地,乃州治所在,四天前的那场暴乱使得整座县城一片狼藉,大街上随处可见鲜艳绯红的冰封血迹,道边更不时有冻僵的尸体,可见暴乱时的惨烈。
暴乱的起因非常的简单:按照监国太子李哲之令,从粮荒之后关中所有州郡粮食均是按照每人每天一升粮进行供应,任何人都没有例外。然而没想到泾州城派粮食的官吏暗中克扣粮食,每派出的一升粮均是会短少些许,虽然只是微乎其微,但在积少成多之下,数目也是非常惊人。
终于有一日,前来领取粮食的庶民们忍受不住了,几个胆大仗义之人进入县衙与县令进行理论,不知为何却遭到县令的杖责,甚至还有一名请命的庶民被打得奄奄一息,当场就断了气。
如此一来,庶民们原本就非常不满的心绪立即如同火药一般被瞬间点燃了。
在有心人暗中的策划之下,百姓群情激奋的冲进了县衙想要找县令赵长和理论,做贼心虚的赵长和见势不对,立即从后堂悄悄逃跑,又下令武侯、不良人抓捕进入县衙闹事的百姓,又打又骂立即就引起了滔天大乱。
愤怒不已的百姓们在县衙内打砸烧抢,其后又如蝗虫过境般席卷了县衙粮仓,将里面储存的粮食抢的是一粒不剩。
本就做贼心虚的赵长和抓住机会,禀告泾州刺史府言及此乃饥饿庶民乱法抢粮所致,刺史府在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急忙派出军卒捉拿四处捣乱的百姓,百姓死伤不计其数,尸体竟是铺满了整条街道,数千军卒费了整整一天的功夫,好不容易才将暴乱暂时镇压了下来。
荆州刺史心知此事绝对瞒不了朝廷,害怕之下立即将情况向监国太子李贤禀告,并请求太府调运粮食。
太子特使韦洵带领百余护卫进入临泾县的时候,暴乱已经过了足足四天时间。
韦洵今年二十有五,生得膀大腰圆黝黑肥壮,心许是次担任太子特使奉命办差的缘故,高坐马背上的他虎虎生风,满脸傲然,充满了皇亲国戚的矜持高贵。
毕竟他可是太子妃韦莲儿的亲兄长,待到他日韦莲儿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身为皇后兄长的他,肯定会成为当吵国舅,到时候荣华富贵,高官显爵自然是手到擒来。
来到泾州之后,韦洵还是比较满意。
特别是泾州刺史亲自迎接,并殷情的邀约他前去刺史府入住,更是让韦洵生出了几分飘飘然的感觉,大感自己终于算得一个大人物。
目前暴乱已经被泾州刺史府及时平息,部分犯也已经关在了牢里,如此一来,韦洵到有些无事可做的感觉。
县令赵长和有心摆脱自己的罪责,在韦洵面前丝毫不提克扣庶民口粮之事,并安排几个庶民串供作出伪证,直接将叛乱因由定性为庶民暴乱反抗朝廷。
韦洵这次前来本就是想要干出一番功绩,也没有详加调查就相信了赵长和之言,当即下令将暴乱的十来名犯明正典刑,弃市长街。
断头刀整齐划一的砍下,十来个头颅齐刷刷的滚落在地,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就溢满了街市,看来观刑的百姓们摄于朝廷之危敢怒不敢言,如同大山一般沉默无语,仿佛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此时此刻,临泾县城之外的山岭上正躲藏着一群逃难于此的百姓。
他们全为那日临泾县暴动的参与者,足足有数百人之多,在朝廷派出官军血腥镇压的时候,惊恐交集的他们纷纷跑到这片山林内躲避,已有数日之久。
山岭内外冰天雪地,寒冷刺骨,加之百姓们又缺衣少食,每日都有人饿死冻死,整个简陋不堪的难民大营弥漫着绝望而又悲伤的心绪。
午后大雪收刹,软绵无力的太阳当头而照,撒下了一片难得的温暖,正待难民营的百姓乘着大好的天气准备找些树皮果腹度日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从临泾县传来:带领他们暴乱的几名领被处于斩头之刑,尸体全都弃市。
消息传出,大营顿时一片哭泣之声,在以家族聚集生存的唐朝,那十来名犯几乎牵连到了在场所有百姓家庭,自然是闻者伤心,听着流泪。
特别是在官府如此霹雳雷火的镇压之下,躲在山岭里的他们根本没有丝毫的出路,在缺衣少食的环境当中,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通通饿死在子午岭中。
难民大营居中处有几座军帐,住的是一个数十人的匈奴家族。
两汉时期,匈奴人坐拥漠南漠北,曾给大汉王朝带来过巨大的麻烦,待到两汉之后五胡乱华,许多匈奴人借此机会离开草原前来关中一带定居,与各族混血杂居,看上去早已与汉人一般无二。
不过他们的血液中,似乎仍旧隐藏着先辈彪悍嗜杀的秉性,这次临泾县生的暴乱,正是这个匈奴家族领头。
此时此刻,军帐内正哭声四起,哀嚎不止。
在今日被朝廷斩杀的叛乱犯中,这个家族足足占据了七人,可谓非常惨烈,失去夫君的妇孺、失去儿子的老妪、失去阿爷的孩童们哭闹不休,满是悲恸之心。
嚎哭不已的人群中,白铁余双目怒睁,牙关紧紧咬在一起咯咯作响,干涸的嘴唇已是快要滴出血来。
白铁余今年三十出头,胡须蓬张肌rou虬结,身高八尺又黑又壮,身得如同一尊铁塔一般,乃是这个家族的长子,
今日他的阿爷以及两名兄弟均是死在了朝廷的屠刀之下,强烈的悲恸如同附骨之蛆般久久蚕食着他的心脏,一股愤怒不甘的火焰猛烈燃烧,久久不散。
十一月中旬,泾州大地白雪皑皑冰雪覆盖,滚滚滔滔的泾河也结起了厚厚的坚冰,莽莽苍苍的子午岭好似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外套,苍茫而又深邃。
临泾县地处泾州腹地,乃州治所在,四天前的那场暴乱使得整座县城一片狼藉,大街上随处可见鲜艳绯红的冰封血迹,道边更不时有冻僵的尸体,可见暴乱时的惨烈。
暴乱的起因非常的简单:按照监国太子李哲之令,从粮荒之后关中所有州郡粮食均是按照每人每天一升粮进行供应,任何人都没有例外。然而没想到泾州城派粮食的官吏暗中克扣粮食,每派出的一升粮均是会短少些许,虽然只是微乎其微,但在积少成多之下,数目也是非常惊人。
终于有一日,前来领取粮食的庶民们忍受不住了,几个胆大仗义之人进入县衙与县令进行理论,不知为何却遭到县令的杖责,甚至还有一名请命的庶民被打得奄奄一息,当场就断了气。
如此一来,庶民们原本就非常不满的心绪立即如同火药一般被瞬间点燃了。
在有心人暗中的策划之下,百姓群情激奋的冲进了县衙想要找县令赵长和理论,做贼心虚的赵长和见势不对,立即从后堂悄悄逃跑,又下令武侯、不良人抓捕进入县衙闹事的百姓,又打又骂立即就引起了滔天大乱。
愤怒不已的百姓们在县衙内打砸烧抢,其后又如蝗虫过境般席卷了县衙粮仓,将里面储存的粮食抢的是一粒不剩。
本就做贼心虚的赵长和抓住机会,禀告泾州刺史府言及此乃饥饿庶民乱法抢粮所致,刺史府在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急忙派出军卒捉拿四处捣乱的百姓,百姓死伤不计其数,尸体竟是铺满了整条街道,数千军卒费了整整一天的功夫,好不容易才将暴乱暂时镇压了下来。
荆州刺史心知此事绝对瞒不了朝廷,害怕之下立即将情况向监国太子李贤禀告,并请求太府调运粮食。
太子特使韦洵带领百余护卫进入临泾县的时候,暴乱已经过了足足四天时间。
韦洵今年二十有五,生得膀大腰圆黝黑肥壮,心许是次担任太子特使奉命办差的缘故,高坐马背上的他虎虎生风,满脸傲然,充满了皇亲国戚的矜持高贵。
毕竟他可是太子妃韦莲儿的亲兄长,待到他日韦莲儿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身为皇后兄长的他,肯定会成为当吵国舅,到时候荣华富贵,高官显爵自然是手到擒来。
来到泾州之后,韦洵还是比较满意。
特别是泾州刺史亲自迎接,并殷情的邀约他前去刺史府入住,更是让韦洵生出了几分飘飘然的感觉,大感自己终于算得一个大人物。
目前暴乱已经被泾州刺史府及时平息,部分犯也已经关在了牢里,如此一来,韦洵到有些无事可做的感觉。
县令赵长和有心摆脱自己的罪责,在韦洵面前丝毫不提克扣庶民口粮之事,并安排几个庶民串供作出伪证,直接将叛乱因由定性为庶民暴乱反抗朝廷。
韦洵这次前来本就是想要干出一番功绩,也没有详加调查就相信了赵长和之言,当即下令将暴乱的十来名犯明正典刑,弃市长街。
断头刀整齐划一的砍下,十来个头颅齐刷刷的滚落在地,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就溢满了街市,看来观刑的百姓们摄于朝廷之危敢怒不敢言,如同大山一般沉默无语,仿佛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此时此刻,临泾县城之外的山岭上正躲藏着一群逃难于此的百姓。
他们全为那日临泾县暴动的参与者,足足有数百人之多,在朝廷派出官军血腥镇压的时候,惊恐交集的他们纷纷跑到这片山林内躲避,已有数日之久。
山岭内外冰天雪地,寒冷刺骨,加之百姓们又缺衣少食,每日都有人饿死冻死,整个简陋不堪的难民大营弥漫着绝望而又悲伤的心绪。
午后大雪收刹,软绵无力的太阳当头而照,撒下了一片难得的温暖,正待难民营的百姓乘着大好的天气准备找些树皮果腹度日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从临泾县传来:带领他们暴乱的几名领被处于斩头之刑,尸体全都弃市。
消息传出,大营顿时一片哭泣之声,在以家族聚集生存的唐朝,那十来名犯几乎牵连到了在场所有百姓家庭,自然是闻者伤心,听着流泪。
特别是在官府如此霹雳雷火的镇压之下,躲在山岭里的他们根本没有丝毫的出路,在缺衣少食的环境当中,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通通饿死在子午岭中。
难民大营居中处有几座军帐,住的是一个数十人的匈奴家族。
两汉时期,匈奴人坐拥漠南漠北,曾给大汉王朝带来过巨大的麻烦,待到两汉之后五胡乱华,许多匈奴人借此机会离开草原前来关中一带定居,与各族混血杂居,看上去早已与汉人一般无二。
不过他们的血液中,似乎仍旧隐藏着先辈彪悍嗜杀的秉性,这次临泾县生的暴乱,正是这个匈奴家族领头。
此时此刻,军帐内正哭声四起,哀嚎不止。
在今日被朝廷斩杀的叛乱犯中,这个家族足足占据了七人,可谓非常惨烈,失去夫君的妇孺、失去儿子的老妪、失去阿爷的孩童们哭闹不休,满是悲恸之心。
嚎哭不已的人群中,白铁余双目怒睁,牙关紧紧咬在一起咯咯作响,干涸的嘴唇已是快要滴出血来。
白铁余今年三十出头,胡须蓬张肌rou虬结,身高八尺又黑又壮,身得如同一尊铁塔一般,乃是这个家族的长子,
今日他的阿爷以及两名兄弟均是死在了朝廷的屠刀之下,强烈的悲恸如同附骨之蛆般久久蚕食着他的心脏,一股愤怒不甘的火焰猛烈燃烧,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