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那些令人十分惊艳的书
题目说的是“惊艳”,那我可以理解为“触动人心”。每个人对于书籍的鉴赏能力和标准不同,我看到之前很多人推荐了很高逼格的重量级名著,而我觉得不一定大部头或者被无数次盛赞的书才是“惊艳”的,我只推荐那些,在不经意间让我感动,或者戳中灵魂的,真正打动我的。 “ 1.《一间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芙 伍尔芙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也是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我认为这本书是所有有思想追求的女性都应该读一读的。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伍尔芙在书中的观点很明确,书中所揭露的问题至今也存在。在男女地位仍不平衡的今天,知识女性应该怎样取得在文学领域的独立?怎样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最现实的是,怀揣梦想的女性们应该具备什么才能从事文学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 当然,这不仅是对女权的诉求,也是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对女权持有成见的同学也可以尝试阅读,这本书绝对会改变你对女权主义的看法。 还有句题外话,这本书之所以是惊艳的,在于我在读到它之时没有抱有太多期望,我以为它会像波伏娃等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一样晦涩难懂,可是它就是击中了我,也让我坚定了我一生所要从事的事业。 “任何阶级或者任何性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予以责备都是荒诞的。巨大的人群从不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负责。他们被他们所不能控制的本能所驱使。” “因为我相信,假如我们再活上一个世纪——我说的是现实中的一般生活,而不是我们作为个人介入的具体生活——而且没人都有五百镑年金和自己的房间;假如我们惯于自由地、无所畏惧地如实写下我们的想法;假如我们能够躲开共用的起居室;假如我们不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从他们与现实的关系出发去观察人;对天空,对树木或无论什么东西,也是从它们本身出发去观察;假如我们的目光越过弥尔顿的幽灵,因为不管什么人,都不该挡住我们的视野;假如我们面对事实,只因为它是事实,没有臂膊可让我们倚靠,我们独自前行,我们的关系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与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那么,机会就将来临。” “ 2.《局外人》阿尔贝·加缪 加缪金句王。在我最迷他的那段时间,我有一个本子,里面写满了他在《局外人》《鼠疫》等作品中的经典句子。法国人写书追求技巧,所有的法国作家都是这样,在他们的书中你能看到他们精心为你设计的情感体验。但是加缪太独特了,我觉得他的每本书都体现了他性格的一个侧面。这本书真正击中我是在最后一章,默尔索被判死刑之后的部分。读完合上书真是一晚上都没能平静下来。默尔索自始至终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也是加缪笔下,最荒谬的英雄。 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人生在世,永远不该演戏作假。 “ 3.《了不起的盖茨比》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这本书在2013年被改编成了电影,相信也有很多人看过。但我还是更加推崇原著。菲茨杰拉德的文笔实在是华丽,却也真情流露的让人感动。这本书其实是根据他自身经历改编而成的,书中的盖茨比,那个富甲一方闻名遐迩的公子哥也就是他本人。想象一下,那些纸醉金迷爱恨情仇都是真的。 人读书,不仅为了学知识,有些时候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也许这本书它不会教会你什么实际的知识,但是会让你了解在那个年代不一样的爱情,不一样的遗憾人生。我坦言,这本书是我初一的时候看的,买的世界文库的中英对译版本,我第一次读就哭得不成样子,之后的每一次,每当到结尾就毫无意外的泪崩。整本书读下来除了感动就是心碎。电影我是北美刚上映就找国外的同学给我录了枪版,电影很棒,效果很好,读了原著就会懂。完全表现出美国那个时代的种种,演员演技没的说,奥斯卡欠小李子的。 那些海滨大别墅现在大多已经关闭了,四周几乎没有灯光,除了海湾对岸一艘渡船上时隐时现的一丝微弱亮光。月亮渐渐升高,那些虚幻不实的别墅慢慢消隐退去,直到我逐渐意识到这里就是当年让荷兰水手的眼睛大放异彩的古老小岛——新世界的一个清新稚嫩的***。那些消失了的树木,那些为了建造盖茨比的别墅而被砍伐的树木,曾经在此迎风飘拂,低声应和着人类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梦想。在被迷恋陶醉的一瞬间,人类面对这块大陆必定息声屏气,惊诧不已,不由自主地堕入一种他不理解也不想理解的美学沉思中,也是人类在历史上最后一次与他感受惊奇的能力相匹配的奇观面面相觑。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 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面前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明朗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往昔岁月。 中文版表达不出那种效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英文版。 “ 4.《人间失格》太宰治 我对太宰治的喜爱,是几乎病态的喜爱。他真的是货真价实的文学天才。其实大多数人对于日本作家是抱有偏见的,尤其是日本战后文学作家。我承认,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读这种书的,因为读完会消极,会对世界抱有极大偏见,有些人甚至觉得会影响世界观。但这本书也是我初二读的,我觉得,一个读者在读书时最起码要做到理性阅读。不能自我代入,因为小说源于生活却不是生活。带着自我去阅读,才能不被任何读物所动摇。 太宰治真的是一个无论讲什么,都能讲到我心的人。读书这么多年,这样的作家很少见。我只有在最难过无助的时候会翻开太宰的书,感觉到世界上有人和我有着几乎全然相同的感受,这就够了。王家卫说,太宰治让他想到梁朝伟。这本书是太宰的绝笔之作,在这本书发表的那一年,太宰治和自己的情人纵身投海而亡。(这本书也被拍成电影,饰演主角叶藏的是生田斗真。) 我不是矫情的种,我们都不是。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 “我对于人类的营生仍然是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风马牛不相及,这使我深感不安,并因为这种不安而每夜辗转难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发狂,我究竟是不是幸福呢?” ”所谓世间,不就是你吗?“ “ 5.《金阁寺》三岛由纪夫 又一位日本作家,同样是战后文学代表。我认为三岛是日本研究美学的作家中最用心的一位。《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本书中一直提到的”金阁“在日本可以看到。金阁是一种象征,一种美学追求。如果读了就知道,这种几近偏执的追求是有绝对意义的。这是一部惊艳的小说,书中提到的”南泉斩猫“”赵州草鞋“等哲学问题也引人深思。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件”必须美“的东西,它是我们在这个世间最后的,救命稻草。追求了一生死亡美学的三岛最终切腹而死。附上一张三岛的照片。 “金阁啊!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 “ 6.《鸽子》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聚斯金德真是个恐怖的作家。早期作品《香水》应该没人不知道。那本书里的变态人性,在这本书中完全被反过来,隐藏起来了。但是只要细细品味,你就知道这个变态根本没变正常,这本书更加的灭绝人性!这确实是人类生存恐惧的寓言,不能说惊艳,也能说惊吓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比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农场》没多大差。请阅读吧,享受你的恐惧吧。 “ 7.《巴黎永无止境》恩里克·维拉-玛塔斯 偷偷放一张我和这本书的照片! 这是一部后现代版《流动的盛宴》,讲述了作者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离开故乡西班牙,为追寻成为新一代海明威的美丽梦想而蛰居巴黎,专心从事第一部小说创作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在巴黎与许多著名作家、知识分子、演艺圈名人、艺术家和普通老百姓接触交往的种种逸事和生活经历。在这场美味而有趣的宴会上,你会遇见杜拉斯、罗兰巴尔特、海明威、贝克特,当然,还有马塔斯自己。 这本书说实话文笔并不惊艳,可是作者这个交际小能手讲述的人都太惊艳了。。。这是真实的交往经历,应该会还原那个时代文艺之都巴黎的样貌,和你们喜欢的作家的性格。 “ 8.《痛苦》玛格丽特·杜拉斯 说到杜拉斯,每个人都会想到爱恋与纷纷的****。但是这本书有些许不同,它真实的叙述了经历着二战崩坏现实的杜拉斯,对于战争的种种感受。本书前三篇都是真实的故事,其中一篇是杜拉斯在等待丈夫罗贝尔时所作,罗贝尔被纳粹抓走关进集中营,杜拉斯每天痛苦的等待他的归来,在几乎要接受罗贝尔的死亡时,罗贝尔回来了,却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他,战争和集中营中的折磨让他活着,却似乎已经死去。杜拉斯在这本书中更多的涉及了对除了爱情以外,世界本质的思考: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不置可否相互抵抗的情绪、极度紊乱的思想情感。我喜欢最后一篇:《奥蕾莉亚·巴黎》。这是一篇短小的,几乎不能够被称作故事的文字。它用凌乱的文字和女孩絮叨的话语,简单构述了二战时一个犹太女孩避难的情境。这是杜拉斯诸多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有些意识流,不喜欢意识流的同学请绕行。 “我走得很慢,为的是争取时间,别让脑子里的东西沸腾。” “希望是完整的,痛苦根植在希望之中。” “ 9.《想象》让·保罗·萨特 之前有男知友说我“女性推荐的东西就是太感性”,这里,理性的来了。我对萨特真的是又爱又恨,爱在他的思维实在是令人称奇,作为存在主义鼻祖,萨特在这本书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对“影像存在”的认识,对“影像”和“现象”等概念进行了带有萨特风格的解释,是萨特青年时期,也就是现象学研究初期的成果。在本书中,萨特对心理学、形而上学直至影像学进行了分析,注意,这里的理论为他后来的巨著《存在与虚无》打下了基础,很多论题在后者中也有涉及。对于喜欢存在主义文学的同学,这本书不可以不读。
这本书是在我学业并不繁忙的初三读的,说实话现在我已经没有精力再读除高考题以外的课外书了。。这些都是在我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读的。那时候的阅读真是可以用“感到惊艳”形容。因为在这本书之前,我很少读到学术性这么强的论文式作品,读到这本书以后,觉得这种缜密思维实在是有趣,我竟然从头到尾没有不耐烦。接下来我又略微接触了胡塞尔的影像学论著,觉得没有萨特讲的生动(就是比较能让人读进去)推荐给想要提高自己的同学,并不是要学习专业知识,而是要培养应对晦涩文字的能力,促进我们更好的阅读。一句话,任何读起来轻松的书,对你来说是没有帮助的。 “ 10.《某种凝视》弗朗索瓦丝·萨冈 萨冈是个小魔鬼。18岁时《你好、忧愁》的一夜走红,让她成为法国文坛的现象级作家。她对于文字的把握是很到位的,这种不同于写作技巧的手法似乎就是从她笔尖源源不断的、自动流淌出来的。这只能被归结于“天赋”。萨冈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对两性关系的理解,坦白了自己对写作事业的感受。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理性的萨冈”。之所以推荐这些作家并不大众化的书,因为我觉得真正的好作者,他的所有作品都值得好好品读。那些代表作不一定展示了他的全部。反之,小众的作品能从他性格及写作特点的侧面显示他的思想精髓。从不太知名的作品入手,才能更好把握他的著名作品及其内涵。 萨冈在法国相当受欢迎,除了写作,她还有著名的“萨特情书事件”。就是发表的一封******,《给让·保罗·萨特的情书》。她公开表示不想活在没有萨特的世界上。她崇拜萨特,在萨特晚年也一直作为小友陪伴在萨特身边,给萨特带来了许多欢乐。她与法国总统密特朗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友谊。 萨冈的作品大多围绕三两个人物,描写小资生活,可以称之为小资生活之母。她给世界通俗小说做出了意义重大的贡献。她是世俗标准中最坏的女孩,她却是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受人喜爱的作家之一。她是传奇,她度过了精彩的一生。 附一张萨冈的照片。 即使我对他身边的某些人关于一个“痴呆的萨特”的那些叙述感到愤慨,即使我停止阅读某些回忆他的文章,我却没有忘记他的声音、他的笑容、他的睿智、他的勇气和他的善良。我确信,我永远无法平静地对待他的离世。因为,有时候,该怎么办?如何想?只有这个死去的人能够告诉我,也只有他能够让我信任。萨特出生于1905年6月21日,我出生于1935年6月21日,可我不认为——况且,我也不愿意——我不认为我可以没有他而独自在这个星球再度过三十年。 ——萨冈《我最美好的回忆》 思考的自由,是可以思考得不全面或者是几乎不去思考;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自由,是选择自我的自由。我不能说是“做自己”的自由,因为我只是一个可塑的面团,但却是一个拒绝模子的面团。 没有写作,我只能拙劣地生活。 没有生活,我只能拙劣地写作。 生活是一场飙车,我有权自毁。 “ 11.《逃避之路》格雷厄姆·格林 我是一个十足的书本外貌协会会员,对封面好看的书简直欲罢不能,我可以仅仅因为封面好看买一本书,这是个坏习惯。这个版本的《逃避之路》封面是绒面的,标题字体也好看。我以前接触过格林的《生活曾经这样》和《布莱顿棒棒糖》,对这个作者感情复杂。我不知道是天主教的影响和宗教风格的表达方式使各风格通吃的我觉得他的书十分诡异。但是偶然一晚读了他回忆录性质的《逃避之路》,我爱上了格林老伙计。他对待自己的作品有谦虚、谨慎的评价,对待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有着深刻的剖析。他反战、反物质主义的观点清晰明确,英国人特有的朴实不失风趣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一生更是传奇色彩十足,在他的这本书中你能看到伍尔夫、艾略特等人的身影。他做过间谍、当过编剧、喜欢世界各地旅行,用他的话说,是“逃避”。我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作品中充满黑暗色彩和宗教观念的一战阶段作家圈粉能力如此之高,在英国的地位如此独特,看过这本书我更深切的明白,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人格渗透在作品中,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性之于文学的魅力”吧。 人类需要逃避,就像他们需要食物和酣睡那样。--摘自网络文/WongScarlett ~~~~~~ 美丽无处不在,美好就在身旁, 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感觉。 一花一草一木一叶都是风景。 一山一水一天一地都是轮廓。 一字一句一段一篇都是温暖。 一动一静一行一停都是写意。 祝福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