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成大事者
次日一早,李王例行召开会议,但今日的情况却显得有些古怪,众人纷纷避开战事和政务不提,任凭李王怎么发问,在场的将领都是三言两语就带过,所有言谈仅围绕李王的子嗣发表意见。 这时候李靖简单的汇报了黄河的军事部署后,道:“主公,末将以为大公子的名字都该定下了,如今我方势力趋于平缓,正该立下正统,有名有字才能使麾下慑服。” 李王确实在为此事烦心,讨论一下也好:“嗯,大家集思广益吧,我的儿子正该如天骄明星,不能蒙尘。” 还是李靖拱手道:“末将昨夜想虑了一夜,思及有言,‘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何不将大公子取名为盖,字唤容之,既能庇护百姓如天地,又可宽待天下如后土。” 李盖?李王赶紧在心头排除了这个名字,一听就是武将类型,自己有雄途,要做天下之表率,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子嗣成为一介武夫。 摇头道:“盖之为遮蔽,容之为宽厚,我的子嗣自当如此,不可在名字中表露,否则略显做作,让百姓笑话。” 听李王否决了一个提议,周瑜还没为人取过名字,赶紧走出来,也不管想的对不对,拱手道:“主公,高祖曾言,‘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见张子房老谋深算,主公同样善谋,何不单取策字为名,留先贤之子房为字?” 李王一愣,赶紧扫视了四周,发现出世的张良并不在,也对,他跟薛仁贵还在上郡驻军呢,这才松了口气,不管如何,带了子房两个字都会让自己觉得别扭,也不能使用。 回话道:“先贤张良,庇佑高祖登上大宝,宛如流星之可贵,日月之独一,我李王尚且不敢企及,更何况犬子,公瑾还当慎言。” 周瑜嘿笑一声,也不在意,缩回去默默想着名字。 这时候诸葛瑾出列,慎重道:“先贤屈原,继吴起之后提倡变法,但他惨遭罢官,行至江边,与渔父对话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可见其本心昭昭,主公何不为公子单取名为白,江海湖泊均可见白,又取字为独清,用以警醒自身,克以自律。” 李王微微点头,李白... 荆州、长江以南。 李世民善用阳谋,在之前的夏口战役中,便是用阳谋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然而就是如此坦荡,却暗藏杀招,一步釜底抽薪,就差那么一点就能使半个荆州易主。 在世人看来,差了的那一点是偶然的,但此事除了李世民,只有两人知道,这事情并非巧合。 李世民的帅帐灯火暗淡,帅帐中三人坐定,以李世民为主,房玄龄和魏征分列左右,低声分析局势。 魏征拱手道:“都督,上次用刘磐赎回甘宁,他与周泰都对都督都心生好感,此役过后,应当坚定不移的支持都督才是。” 李世民点头道:“为了打进江东的核心,尉迟敬德的牺牲固然可惜,但他自愿如此,成全了我的崛起,此后我定然会为他重置墓室,在下面乐享其成。”
房玄龄并指扣在桌案上,道:“都督建议孙将军将传国玉玺交出,如今观袁术的动向,恐怕也收了传国玉玺,图谋不轨的心思越加膨胀啊。” 李世民继续道:“不错,我正是算准了袁术的脾性,才设计于他,等随后孙坚施行我的计划,必定会引起江东士族的反弹,到时候袁术无论是称帝还是谋立他人为帝,忠于汉室的孙坚都会举大军平乱,内忧外患之下,死期也不远了,如今我军只消拖住荆南的大军,再暗中策划逼迫孙策,以他的急性子必然冒进,我们再徐徐图之是为上策。” 房玄龄微微点头,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合谋江东已有两年,直到此时,牺牲了无数可以牺牲的东西,才换来这一个好机会,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被可笑的感情左右,那是匹夫才应该具备的东西。 魏征缓缓道:“也只有如此了,孙坚直爽,如此信任我等可为仁至义尽,我等如此恩将仇报,此事过后,当高悬灵堂,以主之礼相待,也好减轻我等的罪孽。” 李世民双目闪过一丝狠厉和不渝,但也是一闪而逝,转眼沉重道:“玄成所言甚是,但此事并未落定,不可轻言,到是之后江东大乱,我等再披麻戴孝回返江东,武力镇压士族,即可解决士族之祸,也可让我等安生立命,方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