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招募人才
书迷正在阅读:校园之全能保镖、腹黑邪王:魔妃请入瓮、萌鬼当妻:神尊,约吗、文武道尊、混世拳王、冥王狂妃:嚣张大小姐、特种狙击手、刀塔不二、重生之女军医、养龙攻略
长沙监牢之内,这是陶商第二次来见杨龄,虽然他在历史中并不显名,但既然能成为荆南五虎,又能担当都尉,肯定也有一定的实力。 至少在眼前来说,陶商手下人才捉襟见肘,杨龄能和天龙战成平手,统兵能力又比天龙要强,在徐晃和李通没有到来之前,他是综合素质最高的一个。 “杨将军,既为楚人,就当重复霸王大业,如今汉室倾颓,你身为汉吏,衙门**,想必也见了不少,何须再犹豫?” 刚刚进城的第一天,陶商已经劝说过杨龄一次,考虑了这么长的时间,杨龄已经从最初对韩玄的感动中缓过神来,而且正如陶商所说,即便像韩玄那样以身殉国,谁会记得他? 朝廷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会说出来,王睿被杀之后,荆州无主,即便有刺史上任,也不可能马上就来救援长沙,他首先要巩固自己的地位。 人死如灯灭,除非你心中并无大志,就此甘心埋于黄沙之中。 杨龄蹙眉良久,才问道:“听闻将军得霸王传承,所用枪法乃是霸王枪诀,不知传言是否为真?” 陶商傲然一笑:“霸王枪法,匹世无敌,我在洛阳偶尔得知,若非来至这荆楚大地,又怎敢贸然泄露?但既然说出来,必也有所凭据,黄汉升与我一战,若我今日所言不实,将军日后可自行离去,绝不强留!” “唉,这虽是楚地,然被刘氏占有数百年,能记得霸王之名者甚多,有心成事者却寥寥无几,偌大的中原,将军可以问鼎?” 陶商笑道:“江东弟子,就当以三尺剑平天下之乱,汉室倾颓,十常侍乱政,何进此等屠沽之辈为大将军,文武不能尽其才,正是吾等成事良机也!” 杨龄目光闪烁,终于跪地抱拳道:“主公在上,请受杨龄一拜!” “快快请起!”陶商嘴上笑着,心中最初的期待和喜悦却减弱了许多。 虽然收服了杨龄,但也看出此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恐怕只能成为副将,而不能独掌一军,否则恐怕会贻误战机。 将杨龄从监牢中接出来,任命为典军校尉,让他负责训练兵马,天豹则腾出手来,专门招募新兵。 这半月的募兵其间,也有不少热血男儿加入进来,但敢到兴楚阁的却寥寥无几,这里招募的都是有些本事或者一技之长的人,没读过几天书,学过一些武,谁敢轻易来尝试? 工匠倒是招收了十几个,这是陶商可以安排的,这个时代的人不重视工业,但陶商却深深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这些人,可是后世科学家的身份。 除了招兵之外,钱粮还是眼下的第一难题,这方面似乎还未发现什么特别的人才,而陶商之所以不去动那些长沙的大族,就是在等他们的反应。 当年曹cao、刘备等起事的时候,都有大族支持,曹cao有卫弘这样的富户支持,刘备更是有张世平和糜家等先后支持,这都是这些大家族的一种投资。 汉代是世族门阀林立的时代,如果不依靠这些世家门阀,很难成就大事,陶商现在按兵不动,是因为他还没想好,以后究竟该对这些人采取什么态度。 依靠士族显然更容易一些,即便是当年颁布招贤令,重用寒士的曹cao,最终也是依靠这些士族成就大业,离不开曹家、夏侯家、荀家、司马家这些大族的支持,而寒士,其实也只是没落的贵族而已。 但曹家最后的基业却落于旁人之手,也正是这些士族盘根错节的缘故,这是一把双刃剑,陶商在还没想到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之前,采取了守望的态度。 他缺的,不止是武将,还有文臣和谋士,现在才不过是半个长沙郡,就捉襟见肘,顾头不顾尾,以后势力不断扩大,该如何自处? 半月之后,或许是消息终于散布出去,招募的效果明显见长,不但有许多绿林帮派主动来投靠,各个县乡也有青年不断来投。 兴楚阁,也终于来了两个能引起陶商重视的,其中一人便是三国中刘备在到了荆州之后收的义子刘封,此时他的名字还叫寇封! 寇封是跟随其舅刘沁而来,他是罗县寇氏之子,刘沁更是罗县的大户,而且还是汉室宗亲,这一次不但举家三十余口一同到来,还将家中一应钱物全都贡献出来,充作军资。
府衙之中,陶商亲自接见了刘沁,他的身份实在太过特殊和敏感,陶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接见的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武将,竟然能和汉家宗亲有牵连。 寇封年纪二十,和陶商倒是不相上下,长得英武有力,据刘沁的介绍,自幼便喜欢舞刀弄枪,武艺高强,而且性格刚猛,气力过人,有大将之才。 寇封的本事,不用刘沁多说,陶商心中也有一杆秤,其实在关羽被吕蒙用计除掉之前,他还是深受刘备重用的,西进益州的时候,跟随张飞等人,几乎战无不克,立下汗马功劳,只可惜因为误信孟达之言,最终被刘备赐死。 倒是这刘沁,据天玄的情报来说,还是汉室宗亲,祖上曾被封侯,虽然已经是很远的旁支了,但毕竟是刘姓人家,怎么会兴楚反汉? 听到陶商的疑问,刘沁显然也是早有准备,慨然一叹,苦笑道:“将军有所不知,吾虽是刘姓,祖上却是姓项,这刘姓,乃是当年高祖所赐!” 陶商闻言,不由心中一动,问道:“如此说来,你是项伯之后?”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姓项的能封侯并赐姓的,恐怕只有那个若被人人唾骂的项伯了。 果然刘沁面显愧色,垂首点头道:“正是!”旋即他又抬起头来,正视陶商:“因先祖之事,项家族谱中将我这一支摒除在外,自曾祖以来,我们便分为两支,我这一支,便辗转来到楚地,想要认祖归宗,奈何百余年的成见,根深蒂固,无奈落户罗县,如今闻将军起事,无论真假,只为了这兴楚之事,在下便愿倾尽所有,追随将军,百年之后,九泉之下,也算对列祖列宗有了交代!” 陶商闻言不由唏嘘,没想到项伯这一支的后人,竟然也分为两派,一派死心塌地追随刘家,还有一支却为了认祖归宗,苦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