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针锋相对
首尔大学的历史系非常有名,出过不少知名学者和非常有影响力的专著,其主要研究方向有南韩史、东洋史、西洋史。
有一点无论南韩人承不承认都改变不了的事实,那就是研究南韩史就避免不了去了解与华夏历史的关系,毕竟辽东半岛上的政权,自古以来都是附属于华夏,华夏是他们的宗主国,直到清朝时候都是这样,汉唐时候更是直接成了华夏的国土。
历史上有过这样的纠葛,他们研究的本国历史,怎么可能少得了与华夏的关联?
只不过,他们写的历史,却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
交流团成员来到历史系三年级教室的时候,学生们正在上一堂南韩近代史的课。
明朝时候,辽东半岛上的政权依然是华夏的藩属国,朝王要大明朝廷册封后才算正统,不然就是名不正言不顺。那时候,大明军队直接驻扎在辽东半岛,助朝抵御倭**队的入侵。
交流团成员进入教室的时候,课堂上的老师正在讲的就是华夏明朝时候的历史。
听了随团翻译官传译的一段讲课内容后,陈柏坤举手请求发言,并得到了允许。
“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陈柏坤大声地问道:“当时的大明是朝的宗主国,朝依附大明而存在,应朝王室要求驻扎在辽东的大明军队是抗击倭军的主力,这是历史定论。”
陈柏坤深吸了一口气,再大声质问“但你在课堂所讲,倭国的入侵全由朝军队抗击,与大明朝廷和驻扎在辽东的大明军队没什么关系。请问,这是你们认为的历史事实?还是想刻意抹去大明对当时辽东局势的影响,否定当时大明是朝鲜宗主国?老师刚才课堂上所言,是不是夜郎自大?”
听了刚才讲课的内容,曹越也是挺愤慨。
北、南韩,就是一个德性。
北方那个政权的教科书上,把华夏军队帮助他们抗击联合国n的历史几乎全部抹去,韩战的胜利全部变成了他们人民军的功绩现在南韩的历史课上,老师讲课时候把明朝时大明军队帮助朝抗击倭军入侵的历史,淡化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华夏对他们的影响基本被抹去了。
“高丽棒子,真的很无耻,”这是很多人心里的默念。
曹越也是这样认为,他最讨厌的几个国家就是倭国,南和阿三国。
倭国不愿意承认历史,一再否定大屠杀的存在,美化当年的侵略战争,这些他可以理解。
毕竟那段历史对于倭国来讲,是他们对外扩张的一段辉煌过去,供在神社里的那些战死者是他们的国家英雄。他们供奉自己认为的英雄,吹嘘自己的战争辉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做的事情。
当然那些人是华夏的死敌,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的辉煌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一定要和他们清算过去的罪行。
但是北、南韩,历史上却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辉煌,却把别人创造的辉煌当做自己的,并为此沾沾自喜,顺便贬低真正创造辉煌的人。
这样的事,韩人已经做了无数次。
他们的无耻,比倭寇更甚。
只可惜,国人却对南韩很友好,哈韩的人不计其数,甚至他们的明星在华夏影响力比在国内更加大。什么长腿欧爸,人造美女成了国人追逐的偶像。
陈柏坤敢当众站出来,当众提出质疑,曹越对他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
这家伙问的很直接,曹越佩服他的勇气。
“这是我们南韩的历史,”那位老师对陈柏坤的问题有点不以为然,很轻蔑地回答:“历史上,南韩民众一直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包括倭国及华夏。南韩百姓遭受邻国长达数千年的欺凌,终于在近代获得了完全的独立,这是大韩民族的无上荣光。南韩从来没有依附另外政权存在,也不是其他国家的附属。这位同学刚才所说,真的很无知。”
“所以你们抛弃了汉城这沿用了数千所的地名,将汉城改成了首尔?为了割裂与过去历史的联系,连用了几千年的汉字都抛弃了?”陈柏坤咄咄逼人的问询:“只是这样,能掩盖掉汉城存在了千百年的历史吗?汉城前面的汉江,为何不同时改一个名字?你们以为,纂改了历史,已经存在的过去就可以抹去了吗?为什么你们连正视历史的勇气都没有?”
这时候,朱朝阳站出来,制止了陈柏坤的继续问询:“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不是此次文化交流的范畴,请陈柏坤同学不要再纠结于此。”
他觉得陈柏坤问的问题太尖锐了,超出了文化方面的争论,涉及到政治了。再不制止,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且这纷争会引起外交事件。
交流团的很多同学都看向朱朝阳,对他的制止表示了愤怒。
不过同学们都顾全大局,没有人站出来质问朱朝阳的懦弱。
身为华夏的官员,率团出国访问时候,担心惹出事端,回国后被处罚,所以小心行事,这一点大家能理解。
但朱朝阳的息事宁人态度,并没让南韩人领情,他们反而变得咄咄逼人。
“我们不是倭国,我们不会纂改任何历史,”那位讲课的老师,在骄傲地看了几眼陈柏坤后,直接用汉语问询交流团一个问题:“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成了汉文化的千古绝唱,但我不明白的是,华夏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灿烂的民族文化,几千年以来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先贤,现在为什么没有人重视文化的传承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这么说么:大唐文化在倭国,宋明文化在南韩,民国文化去了台岛。能不能这样说,华夏人现在都不愿传承自己的祖先留下来的灿烂悠久的文化了?”那男韩老师很轻蔑地说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们有什么资格为过去骄傲?你们有何底气说刚才那些话?你们难道会相信,抛弃了自己传统文化的华夏,有过那样辉煌的历史吗?”
有一点无论南韩人承不承认都改变不了的事实,那就是研究南韩史就避免不了去了解与华夏历史的关系,毕竟辽东半岛上的政权,自古以来都是附属于华夏,华夏是他们的宗主国,直到清朝时候都是这样,汉唐时候更是直接成了华夏的国土。
历史上有过这样的纠葛,他们研究的本国历史,怎么可能少得了与华夏的关联?
只不过,他们写的历史,却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
交流团成员来到历史系三年级教室的时候,学生们正在上一堂南韩近代史的课。
明朝时候,辽东半岛上的政权依然是华夏的藩属国,朝王要大明朝廷册封后才算正统,不然就是名不正言不顺。那时候,大明军队直接驻扎在辽东半岛,助朝抵御倭**队的入侵。
交流团成员进入教室的时候,课堂上的老师正在讲的就是华夏明朝时候的历史。
听了随团翻译官传译的一段讲课内容后,陈柏坤举手请求发言,并得到了允许。
“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陈柏坤大声地问道:“当时的大明是朝的宗主国,朝依附大明而存在,应朝王室要求驻扎在辽东的大明军队是抗击倭军的主力,这是历史定论。”
陈柏坤深吸了一口气,再大声质问“但你在课堂所讲,倭国的入侵全由朝军队抗击,与大明朝廷和驻扎在辽东的大明军队没什么关系。请问,这是你们认为的历史事实?还是想刻意抹去大明对当时辽东局势的影响,否定当时大明是朝鲜宗主国?老师刚才课堂上所言,是不是夜郎自大?”
听了刚才讲课的内容,曹越也是挺愤慨。
北、南韩,就是一个德性。
北方那个政权的教科书上,把华夏军队帮助他们抗击联合国n的历史几乎全部抹去,韩战的胜利全部变成了他们人民军的功绩现在南韩的历史课上,老师讲课时候把明朝时大明军队帮助朝抗击倭军入侵的历史,淡化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华夏对他们的影响基本被抹去了。
“高丽棒子,真的很无耻,”这是很多人心里的默念。
曹越也是这样认为,他最讨厌的几个国家就是倭国,南和阿三国。
倭国不愿意承认历史,一再否定大屠杀的存在,美化当年的侵略战争,这些他可以理解。
毕竟那段历史对于倭国来讲,是他们对外扩张的一段辉煌过去,供在神社里的那些战死者是他们的国家英雄。他们供奉自己认为的英雄,吹嘘自己的战争辉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做的事情。
当然那些人是华夏的死敌,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的辉煌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一定要和他们清算过去的罪行。
但是北、南韩,历史上却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辉煌,却把别人创造的辉煌当做自己的,并为此沾沾自喜,顺便贬低真正创造辉煌的人。
这样的事,韩人已经做了无数次。
他们的无耻,比倭寇更甚。
只可惜,国人却对南韩很友好,哈韩的人不计其数,甚至他们的明星在华夏影响力比在国内更加大。什么长腿欧爸,人造美女成了国人追逐的偶像。
陈柏坤敢当众站出来,当众提出质疑,曹越对他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
这家伙问的很直接,曹越佩服他的勇气。
“这是我们南韩的历史,”那位老师对陈柏坤的问题有点不以为然,很轻蔑地回答:“历史上,南韩民众一直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包括倭国及华夏。南韩百姓遭受邻国长达数千年的欺凌,终于在近代获得了完全的独立,这是大韩民族的无上荣光。南韩从来没有依附另外政权存在,也不是其他国家的附属。这位同学刚才所说,真的很无知。”
“所以你们抛弃了汉城这沿用了数千所的地名,将汉城改成了首尔?为了割裂与过去历史的联系,连用了几千年的汉字都抛弃了?”陈柏坤咄咄逼人的问询:“只是这样,能掩盖掉汉城存在了千百年的历史吗?汉城前面的汉江,为何不同时改一个名字?你们以为,纂改了历史,已经存在的过去就可以抹去了吗?为什么你们连正视历史的勇气都没有?”
这时候,朱朝阳站出来,制止了陈柏坤的继续问询:“这个问题涉及面非常广,不是此次文化交流的范畴,请陈柏坤同学不要再纠结于此。”
他觉得陈柏坤问的问题太尖锐了,超出了文化方面的争论,涉及到政治了。再不制止,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且这纷争会引起外交事件。
交流团的很多同学都看向朱朝阳,对他的制止表示了愤怒。
不过同学们都顾全大局,没有人站出来质问朱朝阳的懦弱。
身为华夏的官员,率团出国访问时候,担心惹出事端,回国后被处罚,所以小心行事,这一点大家能理解。
但朱朝阳的息事宁人态度,并没让南韩人领情,他们反而变得咄咄逼人。
“我们不是倭国,我们不会纂改任何历史,”那位讲课的老师,在骄傲地看了几眼陈柏坤后,直接用汉语问询交流团一个问题:“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成了汉文化的千古绝唱,但我不明白的是,华夏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灿烂的民族文化,几千年以来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先贤,现在为什么没有人重视文化的传承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这么说么:大唐文化在倭国,宋明文化在南韩,民国文化去了台岛。能不能这样说,华夏人现在都不愿传承自己的祖先留下来的灿烂悠久的文化了?”那男韩老师很轻蔑地说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们有什么资格为过去骄傲?你们有何底气说刚才那些话?你们难道会相信,抛弃了自己传统文化的华夏,有过那样辉煌的历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