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324章 蒙童院的新玩意

第324章 蒙童院的新玩意

    邓州。

    在忠义军节度府的东侧,有一处宽敞的三进院落。连片的屋脊,高高的院墙,朱红的大门,从外表看,与一般殷实之家的宅邸没有什么不同。唯一有些特殊的地方,是这片院落间,经常会传出阵阵孩童嬉戏玩耍之声。仿佛是一个多子多孙之家。

    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蒙童院”。凡是忠义军辖境之内,无人不以自家儿孙能够到此处学习生活为荣。这里也有一个诨名,号作“储帅宅”。这个诨名,隐约透露出了这宅中孩童的不同寻常之处。

    这一日,又是一阵孩童的嬉闹之声,从蒙童院中传了出来。

    “你们这帮小兔崽子!再敢捉弄裴叔,我就去九爸爸那里告状了!”

    说话之人大概三十来岁,身着青衣短打,头上系着幞头,面容忠厚老实,像个管家的打扮。此人就是西平王府的大管家裴信,也是这蒙童院的掌院管家。

    此时,裴信正被一群六七岁大的孩子围着,衣襟湿得透透的。显然,他刚一迈进院子,就被孩子们用凉水偷袭了。

    裴信家中排行老五,他的大哥,是忠义军左都虞候裴仁。二哥,是向城县令裴义。三哥,是忠义军节度巡官裴礼。四哥,是军器监工事署署令裴智。裴家五兄弟,俱在忠义军中担任要职。裴氏一族,已是邓州声名显赫的望族。

    然而裴信,却一如他刚从伏牛山的山沟里出来时的那样朴实。忠厚木讷的性格,让他经常成为蒙童院里孩子们捉弄取笑的对象。

    每次被捉弄后,裴信就说要向“九爸爸”告状。却一次都没有真正兑现过。孩子们一听他又那么说,全都哄笑不止,根本就不惧怕。

    裴信一边试图拧干自己的衣襟,一边说道:“好了,不要再闹了。九爸爸真的要来了!”

    “真哒?!”一个稍大些仿似领头的孩子脱口喊道:“喔噢!太棒喽!九爸爸来啦!”

    稍小些的孩子也都个个睁大了眼睛,欢呼雀跃起来。他们立即拥到裴信的身边,帮他擦脸的擦脸,拧水的拧水,捏肩的捏肩,捶背的捶背,还有挤不上前在一旁扇扇子的。显然,孩童们用充满童真的举动,来表达对裴信的歉意。裴叔给他们带来这样一个好消息,却被他们戏弄,每个孩子心里都很过意不去。

    裴信和孩子们口中的“九爸爸”,自然就是张寻。

    张寻虽然事务繁多,但仍坚持每十天来蒙童院一次。他来这里,不仅仅是看望孩子们而已。他还要给孩子们上一堂课。

    当然不是真的照本宣科那种“上课”。那种文化课,自有麒麟山书院最优秀的教授们来上。张寻亲自上的课,形式不拘一格,内容新颖奇特。春天可能是去湍河踏青,夏天可能带孩子们参观冰点作坊,秋天可能是去伏牛山狩猎,冬天可能是去麒麟山滑雪……其他各种新奇的、好玩的、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兴奋无比的内容不胜枚举。总之九爸爸的课,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儿。

    裴信从来不会欺骗孩子们,他还没来得及去换一件袍子,张寻就进院了。

    孩子们立即围了过去,整整齐齐的站成两排,对张寻行以师者礼,口中齐唱:“见过大宗师!”

    张寻笑着说道:“褚天,才十天不见,你怎么又长高了?”

    个头最高的一个孩子挠着脑袋笑道:“九爸爸,这都是拜俺爹所赐啊!”

    “这倒没错。你肯定是你爹亲生的。”张寻打趣道。褚天的父亲,就是曾经的忠义军第一猛将,如今的威胜军节度副使,余州刺史褚良。

    这时一个看上去年纪最长,约有十来岁的孩童问道:“九爸爸,这次您要带俺们学什么呢?”

    张寻答道:“郭艾,你还记得上次课时,我是怎么说的不了?”

    原来问话的这个孩子,是忠义军青龙军都指挥使郭琪的幼子郭艾。郭艾想都没想就答道:“您说要给我们一个惊喜!”

    “没错!今天,九爸爸就带你们去见识一个好玩的东西!”

    “万岁!”孩子们一起喊道,声音大得,就连此时正在忠义军节度府中办公的施惊墨,都听得一清二楚。施惊墨不禁放下手中文件,摇头笑道:“这个孩子王,不知又搞出什么新花样了。”施惊墨的独子施羡余目前也在蒙童院里学习生活。此刻,施惊墨脑海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出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

    张寻领着孩子们出了蒙童院,分乘了三辆马车,一路直奔城南。马车奔驰在平坦的快速路上,如风驰电掣,让孩子们兴奋异常。

    很快,此行的目的地到了。孩子们发现,这里竟然不是张寻最常带他们去的,充满各种新奇玩意儿的新样试做署。而只是邓州的南城墙。马车沿着城墙内侧的坡路,竟然一直驶上了城头,才停住。

    “九爸爸,咱们到高高的城墙上来做什么?难道上次文举提出的那种能让我们飞上天空的翅膀,研制出来了?!”

    说话的是张寻的长子张宗舜,乳名向儿。他竟然也跟其他孩子一样,叫张寻做九爸爸。张寻也不以为意。

    张宗舜口中的文举,即是静难军节度使裴仲的长子裴文举。这孩子跟他爹裴仲可是截然不同两种性格,生性喜静,酷爱读书。虽然只有八岁,却总爱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也经常会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孩子们都戏称裴文举为“裴博士”。

    张寻抚着儿子的头说道:“想实现飞上天空的梦想,还要靠你们这一代的努力呢!今天要给你们看的,只能让你们在地面上跑得更快。”说着张寻向前方一指:“看吧,那是什么。”

    孩子们顺着张寻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城墙之上,并排摆着十几个奇怪的车辆。之所以还能看出是车辆,皆因上面装有车轮。只不过,每一架车上,只有两个轮子而已。

    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不知道面前的是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大概六七岁的稚嫩孩童乳声乳气的说道:“那不是自走车吗?肯定是俺阿爷设计的!”

    这孩子就是马钊的遗腹子马超。自从生下后,他就被从生母身边带离。李暮不仅仅是给这孩子取了名字,还将其收为义子。

    李暮还做新样试做署署令时,小马超就经常在李暮的办公室里玩耍。对李暮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自幼便耳濡目染。因此他才能认出眼前的东西。

    “超儿说对了,这就是自走车!”张寻说道,“今天,谁要是能学会骑这个自走车,九爸爸就送给谁一辆!”

    “真哒?!”孩子们一拥而上,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自走车。

    虽然李暮老早就提出要仿制自行车,但张寻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在唐代的交通环境下,自行车基本上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它比战马的唯一好处,就是不需要照看和喂食。但由于难以解决轮胎的橡胶材料问题,在唐代的路况下,实木轮胎的自行车骑行起来,速度很难上来,骑车人也会感觉十分颠簸不适。

    直到邓州城内的柏油马路铺好了,深街小巷也都是平坦的石板小路了,自行车的研制才重新被张寻重视起来。起码,这将是一个便捷、廉价的城市代步工具。可以解决很多养不起马的中下层百姓的出行问题。

    然而,自走车对军方的意义仍然不大,遂只作为一个民用项目被新样试做署立项。所以直到今天,才有一些小样被造了出来。

    亲自试骑过之后,张寻就命人造了一些童车出来,供蒙童院的孩子们开眼界。

    能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于眼前这个新鲜玩意儿,都十分的好奇。但是有的孩子跃跃欲试,有的却一脸疑惑,似乎并不认为这东西真能“自走”。

    张寻决定亲自给孩子们演示一番。他挑了一辆成人型的自走车,翻身上车,高声说道:“孩儿们!都看好了!”说完左脚一蹬,就骑了出去。

    邓州的罗城城墙顶端十分宽敞,可以五马并行。张寻在城墙上很快就骑出了很远。速度超出了所有孩子的想象。城头执勤的军士见了,也无不啧啧称奇,纷纷拍手叫好。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一个无须任何骡马拉拽的小车,竟然能行走如飞,堪比马速。

    孩童总是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见这自走车真的能够自走,胆大的就开始学着张寻的样子,跨坐在了座椅上。胆小的,也小心翼翼的推着走了。

    别看褚天个子最高,但却略显笨拙,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骑行。倒是河南尹李罕之的幼子李颖第一个成功学会了骑自走车。紧随其后的,许州刺史彭攒的幼子彭敬章、汝州刺史肖虎的长子肖吉利,以及张宗舜、张宗尧、施羡余、郭艾等孩子也都学会了骑行。只有年纪最小的马超和“博士”裴文举还没能学会。

    张寻骑到裴文举身边,好奇的问:“文举,你不跟他们一样练,在这发什么呆呢?”

    只听小文举说道:“我想不明白,自走车只有两个轮子,为什么不会倒掉呢?”

    张寻隐隐觉得,这孩子长大后一定不简单。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一个孩子喊道:“九mama!”

    接着,除了张宗舜之外,所有孩子都停了下来,望着城墙步道入口的方向喊道:“九mama!”

    张寻还没来得及回头,就听见一个甜美的女声说道:“你们这帮臭小子,乱喊什么呢!看本宫不揪掉你们的耳朵!”

    是安化公主李婵的声音。张寻不由得心中一惊,她怎么忽然跑到邓州来了?难道长安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