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312章 丹书铁券

第312章 丹书铁券

    张寻见了朱温,故作惊诧道:“朱兄何故深夜到此?”

    朱温道:“天子宣见,不得不到。”

    张寻这才知道,李杰竟然同时宣见了他和朱温。张寻更觉得奇怪了,但又不方便多说话,遂道:“那正好,咱们一起进宫吧。”说罢二人在中使的接引下,并肩过了丹凤门,进入大明宫。张寻身边只有契必鸿、宋蛮以及六个贴身侍卫。朱温带的人稍微多点,也不过十二个甲士而已。两个节度使的侍卫加在一起,还没有守门的禁军人数多。

    进了丹凤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以条石铺就,正中有一条长长的御道,长度少说也有一里地。在御道的尽头,隐约可见一座极其雄伟的宫殿式建筑。由于天色昏暗,距离又远,张寻只能看见前方像小山似的一片黑影。张寻虽没来过大明宫,也知道这大概就是含元殿,即大明宫的正殿。说是正殿,皇上每日却并不在这里上朝,而是只在重大节日举行大型朝贺活动时才使用此殿。所以这里又有“外朝”之称。

    已是深夜,李杰显然不会在含元殿召见他们。一行人疾行穿过殿前广场。在月色的映衬下,周围宫殿的斗拱飞檐好似潜藏在黑夜里的猛兽一般,张牙舞爪。行人置身于空旷的广场之上,则显得十分渺小。契必鸿紧跟在张寻的身后,右手牢牢握住铜锏。宋蛮则警惕的扫视着四周。

    大明宫虽是皇宫,经过两百多年风雨侵蚀,御道也已是坑坑洼洼,颇有些不平。白日能看清脚下的路倒还好说,此刻虽然有灯笼引路,但光线远不如后世的路灯,张寻等人深一脚浅一脚,根本难以走快。若是白日,走完一里路用不了多少时间。但此刻张寻就感觉干走也到不了头。

    走着走着,张寻觉得前面引路的中使仿佛突然加快了脚步。渐渐的把众人甩开了一段距离。张寻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朱温,发现朱温也在看他。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同时停了下来。中使没有发觉,还在前面提着灯笼快走。走出了二三十步,才停了下来,回头问道:“两位王爷,怎么不走了?”

    朱温呵斥道:“走那么快干嘛?赶着投胎啊?”

    中使脸上虽然不快,但仍强忍着陪笑道:“老奴恐圣上等得久了,坏了心情。若怪罪下来,老奴可担待不起。”

    张寻心想,这帮宦官真是惯于狐假虎威,什么时候都能抬出皇帝来压人。他刚想搭腔,旁边朱温却笑骂道:“好个利嘴老奴,明明是你来时路上迟了,反而怨我们走得久!一会见了圣上,看本王不告你的御状!”

    中使听朱温如此说,连忙嬉皮笑脸的告饶,返身回来,恳求众人赶路。朱温也不搭理,一甩袖子,继续迈着方步往前走。张寻一旁看了直想笑,朱温果然是个善于抵赖的高手。

    过了含元殿,又是一个广场。不过看方圆要比刚才的含元殿前广场小上一半。尽头也是一座门楼。张寻知道,这应该就是“宣政门”了。过了宣政门,就是被称作“中朝”的宣政殿。皇上每日就是在宣政殿上朝。

    此时带路的宦官也不敢快走了,一行人慢慢通过宣政门,来到宣政殿前。殿门紧闭,殿内没有掌灯。但在殿前,早已有三四个人侯在那里,还不时向前瞻望,仿佛十分焦急。

    “韩公公,怎么这个时候才到,圣上已经不耐烦了。”

    张寻听声音,辨别出说话的就是当初在城外迎接自己的宣徽北院副使李周潼。张寻几步迎了过去,说道:“李宣徽,圣上在何处?”

    李周潼跟张寻和朱温两人分别寒暄过后,才回答道:“圣上在紫宸殿候着两位呢。快跟我来吧。”

    张寻听了有些意外。没想到李杰会在紫宸殿召见他和朱温。紫宸殿俗称“内朝”,是皇上每日起居办公的地方。一般只有宰相才能入内朝见皇上,商议军机要务。大臣升为宰相又被称为“入阁”,入得就是这个紫宸殿。张寻和朱温的身份是地方上的藩王,按说在宣政殿面圣比较符合身份。

    终于到了紫宸殿,只见大殿周围守卫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全是禁军。每人手持火把,把大内照得通明。紫宸殿内,也是一片明亮,与之前两座大殿漆黑一片的场景截然不同。想是李杰此时就在殿中。

    经过三里多地的行走,虽然张寻等人已经极力压低速度,减缓步伐,但到了这会,也已经都累得气喘吁吁。张寻到了紫宸殿下,抬头一看,还要爬上九九八十一级石阶,才能进入殿内。不禁咧了咧嘴,心中暗叹,这都是套路啊!难怪古时候宫殿都建得老远,又在高台之上。除了想体现出天子的威严,绝对还有要给朝觐者一个下马威的意思在里面。进了皇宫就不准再骑马,任你再好的身体,等爬到天子跟前,都必是上气不接下气,气势先就折了八分。再站到高高在上的天子跟前,哪怕你是在外面挥斥方遒的藩王,此刻也得矮上三分。

    历史上,李茂贞、王行瑜和韩建曾经联兵犯阙,打到京师问罪。但等这三人进宫站在唐昭宗李杰的面前时,在外面不可一世的李茂贞和王行瑜两人竟然“惶恐战汗不能语”,只有韩建心理素质稍好,独自向前陈述兴兵的理由。如今看来,这个“战汗不能语”,恐怕未必是因为惶恐,也有可能是累的。

    内侍高声唱过了二人的官职姓名,张寻和朱温并肩迈上台阶,上了紫宸殿。大殿之上,赫然端坐一个龙袍少年,正是大唐天子李杰。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张寻明显感觉到,李杰已经与当初在鄠县见时截然不同了。眉宇之间,多了一股只有帝王才有的那种极度自信。

    张寻极力调节着呼吸,但等他缓步走到天子跟前时,呼吸还是变得有些急促。这时候如果立即张嘴说话,肯定会结结巴巴,就好像心里害怕似的。旁边的朱温由于身宽体胖,喘得更加明显。估计一时半会都难以恢复常态。

    依照礼节,两人一齐往地上一跪,高呼万岁。累个半死之后,这一跪简直有些舒服,张寻都想赖在地上不起来了。

    “两位爱卿速速请起!”李杰说着,竟然从龙榻上起身,走过来扶起了两人。“来人啊,快点赐座!”

    内侍立即搬了两把凭几上来,张寻和朱温一左一右,席地而坐。张寻这时才彻底放心,看起来,今晚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了。但张寻越发好奇李杰到底为什么召见他和朱温了。

    李杰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嘘寒问暖了一番,打听了两人进京沿途的情况。对于张寻这一路倒是没问太多,对朱温则问得很细致。像河洛、陕虢、潼关等地的情况,都显得尤为关心。朱温上气不接下气的予以对答,倒是没有什么隐瞒。

    然后李杰就问起了蔡州一战的情况。朱温和张寻你一言我一语,将整个战争的经过大致叙述了一番。李杰得知两人约好日期联手进兵,一东一西配合得天衣无缝,把秦宗权耍的团团转时,不禁频频点头,连连称赞二人。

    然而李杰话锋忽然一转,叹了口气说道:“秦宗权虽已伏诛,然当今天下,不知还暗藏着多少个秦宗权。”

    朱温得到皇上的夸奖,本来还在咧着嘴笑呢。忽听李杰如此说,笑容就僵在了脸上。张寻却道:“圣上不必担忧。不论是再冒出个李宗权还是王宗权,我与东平王都会联手除之。”

    朱温见张寻如此说,也连忙表态道:“西平王说得有理。只要有我二人在,管保海内不敢有人造次!”

    “好!”李杰忽然高声道:“朕得两位爱卿辅佐,实在是三生之幸!来人呐,赐铁券!”

    随着皇上发话,两个小宦官分别托着一个大方漆盘,上面覆以黄绸,黄绸之上,放着一个瓦片状的东西,但比瓦片要大上许多,通体漆黑,上面镂以金字。张寻认得这个东西,后世时在博物馆中见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丹书铁券”,民间又俗称为“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可不是随随便便赏人的。有唐一朝,也没有送出过多少块。如今一晚上就赠出去俩,可见李杰对二人的优待。张寻和朱温连忙再拜,接过牌子。张寻没好意思细看,只瞥见上面写着“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等字样。也就是说,张寻只要不犯下谋反之罪,一般的罪过,可以被恕免九次。就连子孙,都可免死三回。

    当然了,这牌子只是恩宠的象征,当不得真。皇上如果想杀你,还是可以直接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

    张寻把铁券轻轻放在凭几上,抬头望向李杰。他知道,一般来说,给完甜头之后,就到了提要求的时候了。接下来李杰要说的话,恐怕就是今晚的题中之义。

    李杰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的说道:“朕还有一事,要与两位爱卿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