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252章 天子回京

第252章 天子回京

    中和五年一、二月间,整整两个月时间里,蜀道为之不通。不论是陈仓道还是斜谷道,只要能通行的地方,就被官军牢牢把守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行人。出川入蜀的商旅们叫苦不迭,不得不延后行程。不明所以的,还以为哪里又出了战乱。消息灵通的,知道是圣上就要回京了。

    由于长安已经修缮完毕,黄巢已被剿灭,关中也恢复了太平。在关东诸镇节度使的联名上表请求下,大唐天子李儇终于决定返回长安。遥想四年前匆匆逃离长安时,李儇身边不过百余臣属,数千护卫。如今返回时,却已大为不同。随行的神策军,就有六十余都,总数六万多人。除了禁军之外,还有南衙北司万余官员,皇亲贵戚宫女内侍又万余人,再加上沿途运送辎重的民夫。整个随天子回京的队伍,竟然多达十万余人。

    这些人,要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通过蜀道,将蜀道挤得满满登登。

    为这十万人开路的,是六千刚刚转籍的神策军,人称“随驾六都”。六个都将,分别是王建、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和契必阿大。

    两个月前,六个人离开鹿晏弘,到了西川。受到了田令孜的厚待。无一例外的全部被田令孜收为义子。契必阿大原本对此还颇为犹豫,但他忆起张寻的叮嘱,要他凡事紧跟王建的脚步,随遇而安。他才勉强认了田氏做干爹。

    有了田令孜这个干爹照着,自然就有好处。为天子开道这件荣差,就落在了这六人身上。这基本上是一个白捡功劳的差事。只要保护天子平安抵达长安,六个人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二月初,李儇的车驾终于出了蜀道,抵达凤翔。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于凤县迎驾。此时,李昌符的哥哥,前凤翔节度使李昌言已经病逝了。

    跋涉了一个多月的李儇归心似箭,并未在凤翔多做停留。很快就离开凤翔进入了京畿。

    途经武功县时,李儇提出想去杨复光墓拜祭。左神策中尉田令孜劝阻道:“杨忠肃虽有大功于国,然自古没有人君拜祭人臣的道理。大家若难解思念之情,可遣一中使代劳,以告慰忠肃在天之灵。”

    李儇见田令孜说得有道理,只说了一个字:“然。”之后便不再提拜祭杨复光之事,只是神情很是不畅。

    见李儇情绪不佳,田令孜也颇惆怅。他新收的义子张造看在眼里,趁机问道:“干爹缘何忧虑?”

    因张造本是杨复光的旧部,田令孜遂没有将实情相告,只是说:“皇上沿途见关中残破,闷闷不乐。干爹担忧龙体,故而忧虑。”

    张造想了想,说:“孩儿有个主意,或许能让皇上转忧为喜。”

    田令孜听了,颇有些意外。也好奇张造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让皇上开心,于是问道:“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如果圣上忧虑关中残破,那我们可以略微改变一下行程,稍稍绕一点路,去武功县南的余县走一圈。孩儿保管皇上此行能够开心。”

    余县,田令孜当然听说过这个地方。在他的印象中,这是个诞生于战火之中的新县。当初杨复光申请将余生镇升格为县,他还曾经有所顾虑。后来在杨复光的反复争取下,才批准了。这个地方,真的像张造说的那么好吗?田令孜本人也生出了极大的好奇心,遂同意了张造的建议。

    田令孜以补充粮草为名,改变了圣驾的行程。李儇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只是颇有些疑惑的问道:“京畿何时多了一个余县?可是哪个县改了名字?”其实在给李儇的奏章里,余县的名字早已出现过多次。只是李儇根本不会留意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启禀陛下,当年咱们离京时,还没有这个余县。这是这几年才形成的一座新县。”

    “什么?”李儇颇为惊讶的说道:“从来只听说过某某县撤并消亡,还从来没听说过哪里新冒出来一个县。这可真是奇事,大奇事!”

    李儇突然对这个余县非常感兴趣。特别想知道余县出现的详细过程。对此,田令孜也难以给出详细的说法。“圣上如果想知道,只需问问余县当地的官吏就行了。”

    “如此甚好!我们这就去余县吧!”李儇露出了难得的喜悦之情。

    武功离余县不远,车驾很快就到了余县。为了能将余县的情况看得清楚,李儇特意放弃龙撵,改骑御马。

    “嚯!好气派一座城!”少年天子跃马高呼。“阿父!你说,这城是不是比兴元府城还要大?”

    “虽然没有,但也差不多了。”田令孜答道。

    “我看要比兴元府大!”李儇坚持自己的看法。“那前方跪于路旁的,可是余县的官吏?”

    “正是。”

    “宣他们过来见朕!”

    听说皇上要路过余县,余县镇将肖虎、县令乔浒率大小官吏数十人早早于路旁迎候。能够亲眼见到天子,让肖虎激动不已。他一遍遍在胸中打着腹稿,设想皇上可能询问什么问题,自己又该如何回答。县令乔浒没见过太多世面,这个时候已经大脑接近空白,只缩在肖虎的身后,打算一切都让肖虎代答。

    终于,前方出现了浩浩荡荡一队人马。皇上就要到了。肖虎一声令下,前来接驾的数百人全都跪于路旁,大气都不敢出。

    不久,一个内侍骑着骏马,从车驾中当先而出。走到肖虎跟前,用尖细的嗓音高声喊道:“宣余县镇将肖虎,县令乔浒,速速到行营面君!”

    二人不敢骑马,跟着中使,小步急趋,到了李儇的马前。乔浒已是气喘吁吁,看上去一时半会是难以回话了。

    “余县镇将肖虎、县令乔浒,叩见皇上!”二人一起行跪拜大礼。

    “起来吧。你们两个做得不错。朕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二位。”

    肖虎二人毕恭毕敬的起身,侧耳倾听。

    “遥想当初,朕匆匆离京,也曾路过此地。如果朕没记错的话,这里不过是一片荒滩。大概只有一个渡口,可供武功与周至之间往来通行。怎知这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你们谁能给朕详细的讲一讲,这中间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越详细越好。朕想知道。”

    肖虎听了,迅速打了一个腹稿,将余县诞生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先是一片荒滩上出现了一座小渔村,之后渔村变为余生镇,余生镇又发展成了余县。李儇听了,不住的点头。并不时插话。

    “余生镇,这个名字起得不错。你说那些劫后余生的百姓,是当时的邓州刺史张寻从哪里解救出来的?”

    肖虎刚才说得含糊其辞,没想到李儇会究根问底。一时竟然语塞。实话实说吧,会得罪朱玫。毕竟朱玫此时还是邠宁节度使,是平定关中的有功之臣。但要不说出实情呢,又是欺君之罪。肖虎额头上的汗唰地一下就出来了。

    这时乔浒忽然代答道:“启禀陛下,是从废丘救出来的。”

    李儇听了,只哦了一声,便不再追问。肖虎长出了一口气,深感乔浒的老练。

    听完余县诞生的整个过程,李儇还有些意犹未尽。他重赏了肖、乔二人。之后立即要求起驾,要到余县县城里面看看。

    这一路上,李儇被余县城外宽阔的驿路所震撼。这条大道,竟然比凤翔通往长安的官道修得还要气派。他心中也生出了一个疑问,一个新生的小县,究竟是哪里来的钱,能修出这么好的路呢?

    进了县城,李儇再次被震撼了。他没想到,余县城里的人口竟然如此密集。

    “余县人口几何?”

    “不算城郭之外的散户,城中共计有八千七百余户,四万五千余口。”

    李儇默默重复了一遍:“八千余户,四万余口……中州之数,也不过如此了吧?”

    “偏远些的地方,还不及于此。”田令孜补充了一句。见到龙颜大悦,他颇为自己听从张造的建议而感到庆幸。

    “怎么会忽然出现这么多人呢?”李儇有些不解。

    “除了最初余生镇的三千幸存者之外,南阳侯历次对贼军作战,获胜之后,都会将降兵遣散,命其归乡里务农。那些不愿回乡的,就大都直接安置在余县了。故而人口大为增长。”

    “原来如此。化兵为农,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远见之举。张觅仙真是国之栋梁啊!”李儇乘着御马,沿着风景如画的渭河河堤一路奔驰,心情颇为激动。紧紧跟在后面的田令孜不得不多次提醒皇上放慢马速,注意安全。

    忽然,李儇勒住御马的缰绳,将马鞭向前遥指,问道:“前方那座临水的阁楼是什么地方?”

    肖虎听了,心里一惊。硬着头皮答道:“回禀圣上,是晚雨阁。”

    “哦?晚雨阁?真是一个好名字!是何人所居呀?朕能否进去参观一下,拜访一下阁子的主人呢?那上面的景色,想必一定是极好的。”

    “这……”肖虎的心砰砰砰的乱跳,“臣这就带圣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