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214章 贵族的武器

第214章 贵族的武器

    天宋军在襄邑补充了一些粮草,继续向东南进军。

    虽然距离目的地柘城还有八十里。但过了襄邑,这一路的情形已经与之前截然不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血腥的味道,让人倍感压抑。

    “大概多远没见到活人了?”人字营指挥使李思安问与他并辔而行的一连连长王檀。王檀今年只有十八岁。但武艺出众,相貌不凡。被赵东阳一眼相中,由一个踏白小卒拔为连长。

    “十里没见活人了,如果刚才路旁那些半死的乡民不算的话。”王檀直接用马鞭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给自己抹成了一个大花脸。六月末的太阳,似乎能烤熟大地上的一切。为了防止额头被兜鍪的铁沿烫伤,所有天宋军的骑士们都将头盔挂在了战马的屁股上,只有王檀除外。

    “传令下去,休息一会再走。”

    “指挥使,附近可能会有敌军,在这休息会不会有危险?”

    “顾不了那么多了,已经有两匹战马暑厥了。再走下去,怕是要损失更多的马。”李思安将马槊往南面一指,“就去那片柘林中歇息。”

    这片树林距离大路约有四五百步,林子不大,却是清一色的柘树。巨大的树冠就像一顶顶阳伞,撑起了一整片阴凉,盛夏躲在下面纳凉,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天宋军中却很少有人休息,大多数骑手都趁着这个时间,将水囊里的水淋在手绢上,为自己的战马小心擦拭着后背。

    正在为爱马降温的李思安,看见王檀不时用渴望的眼神窥视自己的马槊,遂将马槊横着抛了过去。“接着,好好看看吧。”

    王檀一伸手,正握住了将近四米长的马槊的当中位置,超强的韧性使得长槊弯成了一个弧形,槊锋和槊尾竟然分别点在了地上,复又弹起。

    “真是一把好槊。”王檀赞叹道。

    马槊,在这个时代可是标准的贵族武器。如非士族豪门之家,绝对用不起。因为繁复的工艺,使其造价过于高昂。李思安因出身于唐朝宗室,三代以前还曾经显赫,所以才有了这样一把祖传的马槊。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装备,几乎与他形影不离。

    王檀小心的挥舞了一下手中的槊,用力向前刺出,长长的槊杆在空中抖了几抖,发出了嗡嗡的低鸣。王檀知道,以这杆马槊的韧性,无论他以多高的马速刺中敌人,马槊杆都不会折断。甚至,还会把被槊锋刺穿的敌人直接从马上弹飞出去,然后恢复原状。

    马槊最值钱的,就是这坚如铁,韧如筋的槊杆了。使其具有弯折回弹、瞬间复位的刚柔并济的能力。

    “听说,这槊杆,就是这林中的柘木做成的?”

    “没错。”李思安的脸上已经充满了期待,他在等着王檀继续问下去。虽然他已经给无数人讲了无数遍如何打造一把马槊,但仍然乐此不疲。

    王檀没让李思安失望,他拔出腰刀,轻轻挥了一下,砍断了身边一支手腕粗细的柘树枝,疑惑的问道:“这柘木虽然算是有韧性的了,但看上去也不像是坚硬如铁呀?”

    “浸油。”李思安得意的说道:“而且,也不是直接将柘木的树干做成槊杆,而是要选取最上等的柘木主干,剥成手指粗细的蔑条,由数条拧成一股,再用鱼鳔胶黏牢,才算成型。”

    王檀仔细的端详着槊杆,又问道:“为何看不出数股拧成一股的痕迹?”

    “胶合之后,还要缠绳,之后还要裹以葛布。葛布的外面,还要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才算大功告成。”

    王檀摩梭着古铜色的槊杆,好像对待爱人一样温柔。“原来要经过这么多步骤。传闻说制造一杆马槊,要耗时三年,是不是真的?”

    “当然。但并不是上漆费时间。主要就是篾条浸油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想要篾条彻底浸透,至少要在生牛油里泡上一年呢。然后捞出来风干,又要一年。因此才会耗时三年。”

    王檀倒吸了一口凉气,仿佛交还圣物一般,将马槊递给了李思安。

    “难怪一杆马槊这么贵。”王檀的口气,似乎他这辈子也别指望能用上这么高大上的武器了。

    “哒哒哒哒——”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二人关于马槊的讨论。

    柘林中的天宋军立即全部披甲,翻身上马。李思安让大家少安毋躁,自己带着几个人悄悄潜到林边的草丛中,观察外面的动静。

    原来,是两队骑兵正在互相追逐。

    更准确的说,是大约三四百黄巢军的骑兵,正在拼命追赶三十余个骑手。这些骑手虽然有人身上穿着简陋的板甲,手中也持着长枪,但服装各异,看上去不像是正规军。

    李思安立即返回林中。大声说道:“儿郎们,随我杀贼!”

    “且慢!”小将王檀劝阻道:“敌人人数与我们相当,甚至还略多于我军。即便取胜,也难以全歼。万一敌人逃回柘城,不就让守军提前有所准备了吗?”

    李思安大笑道:“王连长多虑了。我观敌人马力已经剩下不足一半。定是从很远的地方追过来的。肯定跑不过我们这些歇足了的战马!”说着一马当先,挺着长槊冲出了林子。王檀本来还想说什么,无奈只得勒马跟上。

    三百唐骑从半路里突然杀出,正在拼命追赶“猎物”的巢军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拦腰截断,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面大约一百骑眼看着就要追上目标,故而没有放弃追赶,还在拼命向前。后面两百骑则与唐骑混战在了一起。

    由于是小规模遭遇战,双方都没有任何阵形而言。不过,天宋军是严格的以三人小组为单位作战,三个骑手互相照应,往往能在局部形成人数优势。三人作战时,都是有两人朝前攻击,一人在侧后方掩护空当。而一旦前面两人遭遇到一个难缠的对手,身后一人就会从侧后包抄敌人,即便对方是弓马娴熟之将,也难敌如此围攻,很快就会露出破绽,被刺落马下。

    有这样紧密的配合,再加上本来人数就占优,天宋军很快就占了上风。

    指挥使李思安更是大逞威风。一寸长一寸强,他手中的马槊,长度几乎是巢军手中长枪的两倍。巢军距离尚有一马的距离,就会被槊锋刺落马下。李思安左击右刺,转眼间就解决了十余个巢军。一个像是领头的枪将纵马过来迎战。李思安甚至都没拨转马头,只将长槊向身后一抡,就将那枪将扫落马下。与他一组的王檀紧跟着过去,补了一枪,枪将一命呜呼。

    见主将阵亡,巢军的思想开始不统一,有的仍在奋力作战,有的已经拨马往回逃。李思安怕走脱敌骑,遂不顾小组的另外两人,纵马追了出去。

    等王檀注意到身边少了一个人时,李思安已经单枪匹马追出了数百步远。逃跑的巢军欺李思安势单力孤,竟又回头迎战,将李思安围在了中央。

    没了两个组员的支援,李思安的长槊虽然凶猛,却也渐渐不支了。全力回援的王檀等人距离还有百步远的时候,李思安一着不慎,背部中了一枪,在马上摇摇欲坠,形势危急。

    就在这时,忽然从王檀身后快马杀出一将,嗖嗖嗖连发三箭,将正威胁到李思安的三个巢军全部射死。

    巢军见唐军赶了上来,不敢逗留,遂弃了李思安,继续逃命。

    王檀定睛一看,救下李思安的,就是刚才被巢军追赶的那三十骑中领头的那个人。那人面貌英武,褐眸黄发,年纪不是很大,可能还不到二十岁。但人生得十分粗壮,虎背熊腰,骑在马上,看上去比别人都要大一号。他的马上,挂着一杆枪尖已经折断了的铁枪,身上穿了一件已经十分破旧的明光铠,上面沾满了鲜血。

    原来,这边天宋军与巢军厮杀的时候,那些被追了一路的骑手竟然反身杀了回来,将身后的一百巢军悉数斩杀。从那小将铠甲上的鲜血看,其中一定有不少是他亲自斩杀的。

    王檀来不及管那个小将,先去将李思安救起。几个人七手八脚把李思安的铠甲卸下,发现不幸中的万幸,铠甲虽然被贯穿,但背上的创伤却并不严重。至少没有李思安脸上表现出来的那么严重。

    “唉!还是让他们跑了。”李思安恨恨的说道。他原来是为这才表情如此痛苦。

    王檀言不由衷的安慰了几句。他心里清楚,赵东阳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李思安。原定计划是骑兵疾进,突然袭击柘城。如今已打草惊蛇,怕是这一路急行军都要化作无用功。

    “多谢诸位出手搭救。你们可是要去柘城?”那位小将先说话了。

    见正在包扎伤口的李思安神不守舍,无暇应答。王檀走上前去道:“没错。也要多谢壮士救了我家将军。你们是从柘城过来的?”

    “嗯。不过我们从下邑来,只是路过柘城。如果你们只有这点兵马,奉劝诸位还是不要继续往前走了。柘城已被贼军占据,城中至少有两千人。”

    “两千人?”李思安终于回过神来,“多谢壮士救我。敢问尊姓大名?”

    “鄙人是宋州李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