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117章 还需再努力一些

第117章 还需再努力一些

    乾陵,献殿。

    此刻黑漆漆的大殿里,满满登登挤了五百余人。

    宋文通透过盾牌的缝隙,隔着窗格望向外面,发现齐军正在献殿周围堆放柴火。

    “娘了个撅,这帮狗日的要烧死咱们!”

    “出去拼了。早晚是一死,与其烧死,还不如一刀来得痛快!”耶律苏察道。

    众将士纷纷同意,要出去拼死一战。就在这时,忽然从山下杀上来一伙人,正围着献殿的齐军猝不及防,招架不住,纷纷往北坡撤退。献殿的门口竟然被让开一条通路。

    宋文通看不出这伙援军是何来路。耶律苏察却乐了:“怎么是鞠乙?”

    “谁是鞠乙?你们认识?”

    “当然!是邓州军!”

    “自己人啊?那还废啥话?还不冲出去!”

    “冲啊!——”五百人一齐从献殿中杀出,与鞠乙等人前后夹击。

    山顶的齐军大部分都被歼灭。刘瑭只带了二三百人,从北坡逃下山去。

    耶律苏察狠狠给鞠乙来了一个草原式的拥抱,问道:“你怎么在这?我们还以为你死了。”

    鞠乙笑着说:“一言难尽啊!”

    原来,当初被困荒村时,鞠乙虽然用“梅花阵”打赢了巷战,但天一亮他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所以当晚他就决定突围。趁着齐军不敢进村,他们两百人顺着村中小溪的河道,在夜色掩护之下逃出了齐军的包围。

    他本想回武功,无奈小溪是越往北越宽,为了用河道做掩护,他们只能一路向北。等天亮的时候,已经到了奉天附近。为了躲避围困奉天的齐军,他们又往山里绕,最后竟到了乾陵。

    “原来你不是才来的,比我们还早到这哩!不过我们怎么没发现你?”耶律苏察问。

    鞠乙神秘的一笑:“下面这段,听完可得给我保密了啊!”

    这些天里,小乙等人被齐军堵在乾陵一时难以脱身,他们无所事事,就开始研究起了乾陵的地宫。他们也听说过黄巢盗掘乾陵的事,于是满山寻找,竟然在黄巢留下的深沟中发现了一个隐藏着的墓道。

    宋文通听得两眼放光:“娘了个撅撅的!你们挖到宝贝了?”

    小乙两手一摊:“原来墓道就只是墓道,像迷宫一样,我们转了好久,都没有发现地宫的入口。好不容易找到一堵疑似的石门,却根本打不开,都让铁水铸死了。”

    宋文通遗憾的说:“白忙一场啊?”

    “也不算白忙,你看那边。”小乙指了指山下的石阶。此时石阶之上的大火仍在燃烧,丝毫没有熄灭的迹象。“这引火的油脂,都是我们从墓道两侧的长明灯中取的。若没有这些,也救不了你们。”

    “那你们怎么又忽然出现在了半山腰?”

    鞠乙指了指山腰的上的一处密林,原来墓道的出口就在那里。

    他们在墓道里瞎转悠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传来阵阵鼓声。循着鼓声的指引,他们竟然沿着墓道上了梁山。从墓道中探出头时,正看见齐军攻山。小乙知道山顶的肯定是友军,故而杀了出来,先放火阻隔了石阶,又攻上了山顶。恰好救了危在旦夕的耶律苏察和宋文通。

    听完鞠乙的叙述,宋文通不禁感叹:“前几天我无意中救了你的上官裴仲。没想到今天你又救了我。古人说行善能积德,真是所言非虚!”

    “我们还没彻底得救呢。这火要是灭了,巢贼还会冲上来。”耶律苏察说。

    “怕是不会了。”宋文通指着山下道:“他们撤了。”

    众人向山下望去,借着雪光的映衬,发现齐军正源源不断的从朱雀门撤出。

    奉天城北的旷野里,七千唐军列着整齐的军阵,杀气腾腾的向齐军大营逼近。

    齐克俭的神策军位居中路,一千重甲步兵在前,一千弩手紧随其后。两翼则分别有一千邠宁骑兵掩护。李昌符的凤翔军垫后。

    五里外,两万齐军正严阵以待。

    然而,齐军的主帅王璠,此刻却是满脸愁容。他刚刚接到了一个消息,兴平已被唐军围困,危在旦夕。自己的后路竟然有被断的风险。

    显然,带来这个消息的,就是马彪。他们八个人,一人三马轮换着骑,狂奔了整整一日,跑死了七八匹马,才终于赶到了奉天。

    马彪身为副都头,也是黄巢军中的老兵了,王璠手下很多将佐都认识他。故而王璠并未起疑。他问道:“围困兴平的唐军有多少人?”

    马彪不假思索的说:“八千!”

    好一条围魏救赵之计呀!武功有八千唐军,竟然不来救奉天,反而去围兴平。定计之人真是狠毒。兴平有多少守军他心里清楚,必定难以顶住八千唐军的攻击。万一兴平失守,他即便拿下奉天,也回不了长安了。数万人孤悬在外,必定凶多吉少!

    “通知乾陵的那帮废物,都回来吧。全军撤回兴平!”王璠当机立断。如果等到唐军逼上来,他们想走都走不掉了。

    奉天之围终于解了。齐克俭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本已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却兵不血刃的就取得了胜利。数万齐军不明不白的就撤走了。他本已做好了迎接数万援军的准备,到了乾陵,却只见到了几百残兵。震惊之余,也吓出一身的冷汗。万一齐军不走,他带出来的这七千人可就惨了。

    了解了宋文通奉命求援的整个经过,齐克俭又一次眼角湿润了。一天之内,他已经哭过了两次。比他前半生哭过的次数都多。齐轩心里嘀咕,四叔可能是年纪大了,最近特别的容易激动。

    实际齐克俭不仅是激动,此刻他的心情简直是五味杂陈。

    他为“乾陵擂鼓”的悲壮而惊叹,为“四面狼烟”的机智而欣喜,为宋文通的忠义而感动,为博野将士们的牺牲而悲痛,为张寻怒斥奉天守军的那番话而羞愧。更为如何给宋文通表功而发愁。

    “乾陵擂鼓”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然而却不能让唐廷知道。否则一顶“大逆不道”的帽子就会扣到功臣宋文通的头上。今日乾陵所遭受的所有破坏,必须也只能全部记在黄巢军的账上。他又命人悄悄把番臣石像的脑袋都找回来,用糯米浆、石灰和大漆混合作为粘合剂,接回了石像的身子上。

    齐克俭绞尽脑汁,写好了一份捷报,将奉天之战的经过报与朝廷。虽然着重提到了宋文通的作用,但还是忍痛隐去了乾陵发生的一切。

    得知忠武军竟然只派了五百骑兵来援,齐克俭却并未生气。反而下令妥善治疗重伤的邓州军士。他对张寻的那番话颇为认同,甚至还写了一封亲笔信,托耶律苏察带回武功。

    耶律苏察的骑兵营损失很大。除了二十多个重伤号留在奉天养伤,只有三百骑随他回到了武功。与他同行的,当然还有鞠乙。

    张寻见了鞠乙,高兴之余,第一句话就是,快去见见裴仲吧。自从以为鞠乙死了,本就难见笑容的裴仲更是每天一副苦瓜脸,眉头从来就没打开过。

    听耶律苏察叙述了奉天解围的经过,张寻颇为感慨。这是一场他几乎完全不想插手的战斗。然而却给了他最大的意外。

    宋文通、李昌符、王行瑜……这一个个张寻十分熟悉的名字,一个个让张寻读史时频频扼腕的名字,一个个屡屡犯上作乱,逼得大唐天子走投无路的名字,如今,竟然纷纷以忠臣义士的面目登场了。这让张寻非常难以理解。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穿到了自己所在那个宇宙的镜像世界?好人与坏人全都颠倒了?

    这当然不可能。而且,现实世界当中的人也不能简单的以好人或者坏人来区分。

    也许,从热血青年到老jian巨猾,中间隔的只不过是时间。

    张寻不再想以后的事情,对眼前的局势,他做出了判断。经此一役,起码证明了长安西面的唐军,还有一部分是值得引为助力的。齐克俭、李昌符、王行瑜、宋文通……张寻把这些名字按照重要性排序,一一记在了脑海里。

    奉天的事基本可以告一段落,张寻又把目光投向了兴平。那里还有一个让他比较牵挂的人——冯凭。

    裴仁已经带着五百俘虏返回了武功。对于兴平的情况,以及冯凭的死活,现在没人能说清。而且,现在王璠的主力已在兴平。凭忠武军的实力,根本无力再打兴平的主意。

    “唉!”张寻长叹了一声。或许,他还应该做更多努力。仅凭邓州军现在的实力,哪怕把杨复光的忠武军都算上,放到关中战场,也不过是一叶扁舟,只能在历史大势中随波逐流。他们根本无力掀起什么风浪,更做不到逆流而动。

    没过几天,又一股历史巨浪袭来了。从西川发来邸报,唐僖宗李儇终于确定了郑畋的继任者。不出张寻所料,新的诸道行营都统是宰相王铎,与历史记载的相同。

    王铎第一时间组建了自己的剿匪班底,几乎囊括了目前所有唐廷还能指挥得动的节度使。以太子少师崔安潜为副都统,忠武节度使周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左、右行军司马。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宣武节度使康实为左、右先锋使。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为京东面行营都统;鄜延节度使李孝昌为京北面行营都统;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为京西面行营都统;忠武军监军杨复光为京南面行营都监。感化节度使时溥为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右神策中尉西门思恭为诸道行营都监。

    这份名单,与史书中记载的也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与历史稍有不同的,是与邸报同时到达的两封嘉奖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