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狙清在线阅读 - 0132章 小错

0132章 小错

    “皇上,臣收回刚才的话。”王文韶也突然发现,自己这建议貌似很不恰当,弄得不好要引火烧身。

    “王爱卿,不要紧的。大家都在想办法嘛。”光绪因为心情好,并没有责怪王文韶。

    不过,也因为这小小的插曲,接下来的议论主题非常明确,那就是围绕梁启超要去蒙阴的细节进行讨论。

    梁启超的身份没异议,肯定是“钦差大臣”!

    梁启超去蒙阴的目的也没异议,就是“招安”!

    但众人也讨论到,蒙阴徐匪实力强悍,如给的地盘小了或职位低了,估计难以实现招抚之目的,但是,地盘大了哪怕是光绪本人也不敢表这个态啊!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徐烈的具体官职什么的,可以谈,只要将其安抚住,不让其出兵沂蒙以外,就是胜利。

    “好啊,既然这事大家都没异议,那梁爱卿你两日后就出发吧。”光绪见自己第一次主事,过程就很顺利,心情很不错地结束了这次朝会。

    只是,光绪这道圣旨,两日后却失言了。

    两日后,朝廷又收到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同样是由济南电报局发给朝廷的。与上一封奏折不同的,上封电报是朝廷官员发的,而这一封电报则是由匪首徐烈发的。

    徐烈发的电报,就是告诉朝廷,聂士成等人在他的手上,朝廷想不想要人,如果想要,就拿钱来赎,自聂士成以下共计二十人,朝廷只要拿出三百万银子,徐烈就保证放人。

    “混蛋!卑鄙!无耻!”光绪一生,因为身份原因,一生是很少骂人的,但看到电报的内容后,气得连续骂了三句。

    因为他一看徐烈这封电报,就知道情况比他想像的还要复杂。

    因为徐烈一发电报,等于是把朝廷十几万大军战败的消息全部公开了。因为徐烈的这封电报,并不是直接发给朝廷某某某的,而是类似于“通电”!

    十几万大军战败的消息如果不恰当地公开,朝廷就面临着极大的危机,谁知道哪儿还隐藏着一个类似于徐烈这样的巨匪会不会突然向朝廷发难?原来本来规规矩矩的地方督抚们,会不会有所异动?

    同样,聂士成等二十人被俘,也将朝廷的“外强中干”全部展现在了国人与列强面前,这个龙国历史极少数人掌权的朝代,终于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赤果果地呈现在了世界面前。

    至于这封电报的打脸性质,那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徐烈,也没那个想法。

    徐烈这封电报,等于是把朝廷逼上了绝路。

    这个绝路,不是朝廷立即派大军围剿,这一招,徐烈从最初抱犊寨只有几十个人时就不在乎,更何况现在。

    这个绝路,是指朝廷只能安抚,而且只能给徐烈更大的官,否则,不足以摆平此事。

    难道,徐烈想要接受安抚?

    这个问题,徐烈是不想!但是,为了此后行事的方便,徐烈原时空的顾问团又觉得徐烈可以接受安抚。

    原因一,徐烈现在没有打进京师的实力,即便有打进京师的实力也没管理天下的实力,当然,朝廷也没有消灭徐烈的实力,也就是说,双方事实上会有一段时间的相持共处时期。这段时期,徐烈完全可以也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也即主动求得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原因二,徐烈要做的事,是好是坏,以蒙阴为例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如果以沂蒙特区为例,又以山东为例呢?如果给徐烈一到两年时间,山东经济民生大变样,所谓是骡子是马,还不能说明问题么?徐烈可以事实获得百姓及地方乡绅的拥戴,而地方乡绅,向来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

    原因三,徐烈接受安抚,朝廷肯定会给一定条件,譬如开放关禁,允许山东地界与其他地方物资自由流动,类似的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口子”,最终会让清廷失去统治的合理性,并流尽最后一滴血。到时,自然有力量推动徐烈走向全国。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二条,徐烈需要时间争取全国的人才。

    ……

    朝廷接到电报,自然得再次开会。

    但是,面对徐烈要价五百万两银子,哪怕是光绪,也感觉到这徐烈完全是狮子大开口。不要说朝廷没钱,就是有钱,这钱能给么?

    当然,这个会议开始不是说的这个,开始时包括礼亲王世铎在内都说,一定要剿灭,剿灭,对如此妖孽,不剿灭不足以平民愤!

    其他也有大臣主张剿灭,坚决剿灭!原因自然是此前的徐烈,在他们的印象中有“造反”嫌疑,虽然朝廷肯定应该剿灭“造反者”,但在人格上,造反者与朝廷之间,其实是相同的,他们只不过是“持不同/政/见/者”罢了,也是基于这个前提,所以朝廷往往可以对造反者进行“招安”。

    但是,徐烈对俘虏一开价,在这个时代相当于犯了大忌!

    大忌之一,他把聂士成等人当成货物开价,是对聂士成等人的侮辱,亦是对朝廷诸大臣的侮辱,只这一条,便将徐烈与朝廷之间的“公仇”,变成了徐烈与各位大臣之间的“私仇”,虽然人被俘了在这个时代也有拿钱赎人的先例,但那是土匪,同时也是很私人化的,譬如徐烈想要钱,就得把电报发到聂士成家人那里,或私下与聂士成家人勾兑,而不是发给朝廷并公开电传。

    大忌之二,徐烈开价要钱,一下子将自己贬低成了“商人”,而且是手段卑鄙拙劣的偷jian耍猾的劣商恶商,这种商人,没人品没道德,可谓是人见人骂,至少,徐烈此举,会在大量的乡绅面前失分,别人会说,哎呀徐烈此举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所以,后世有人研究徐烈这封电报时,对徐烈的政治手腕及水准,大多表示叹气,或许袁勇等人虽然感觉到了不妥,但考虑到徐烈的强势,徐烈出世之时就与众不同的特点,便没有阻止。

    当然,功过相抵,徐烈这个通电,算是个小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