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摩诃经
第二日清晨,虞沧海在山顶上找了个大气整洁亭子坐下。迎着朝阳,看起了《摩诃经》。 第一部分是总纲:什么叫摩诃呢? 摩诃翻译为大。什么最大?人心最大。 人心广大如虚空,心无边际、无限度,无形无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一念生可开天辟地,一念想可跨越时空。没有什么是人心承载不了的。 心是一切的根本,人有心,才是人。人有心,才会动,才会想,才会创造。 再强大的武道,也是人心创造的。再绝世的秘诀,也是人心创造的。再无匹的兵甲,都是人心创造的。在摩诃经来说,世间一切,都是心的反应。 第二部分是讲如何领悟心的力量。经文玄之又玄,深奥难懂。 第三部分是讲如何应用心去感悟世界,创造法门。因为万法皆生于心。任何法门,都是心灵创造的。而最强大的功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功法,只有自己创造的,才会大,才没有极限。 第四部分是讲如何用心的力量,带动身体吸收能量。是一门独特的练力法,包容万象,可以演练任何法门。这点很厉害,要创造法门,必须要借鉴百家之长,但实际上,这并不容易。 因为任何一门武道功法,都有他自己的行气,呼吸,冥想,意念的活动。如果交叉乱练,非常容易走火入魔,毁灭自己。 虞沧海看了几遍,知道了大概原理。说白了,就是易筋,易骨,易髓,易血都跳过,直接就用上了易灵境的宗师手段。 用超凡境,来练习人间境。自然是无往不利,一日千里。但这本书,不是天生的超级妖孽都练不了。起步难度太大。资质,根骨,悟性,心性,资源都缺一不可。而且具体的法门很少,基本都是大方向。 “不过这本书,却是正合我意。给了我一把打开武道之门的钥匙。” 虞沧海思绪闪烁,智慧闪光:“我灵魂觉醒,生而神灵。记忆力中有无数大道。武道本就是师法天地而成,我完全可以自行创造功法。而且,比这个世界现有的体系更强大,更完善。” “人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以自行生长。武学说到底,还是取天地之物力,壮大己身。强大身体,必然要汲取能量。每天吃的食物就是能量,练武者服用丹药也是能量。” “第七境是练气,他们抓取天地之力,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武道本能。而我却有练气之法,可否现在就用精神力抓取天地中的灵力?就算每天很少,也远远超过从食物和丹药中汲取的能量。食物要消化排泄,丹药有丹毒。” 虞沧海想到就干,当下就从记忆里,找到了一篇最基础的《凝气法》,练了起来。 “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 心灵放空,与天地相合。虞沧海运转法门,就如与生俱来一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无思无想,只有法门经文,流过心田。 “不饮不食不寐,无天无地无我…”直到经文也忘了,忘了天,忘了地,忘了身体,忘了一切。 “叮。”犹如风铃响动了一下。虞沧海心灵福至,他用精神的触角,‘看到’了。 在那虚空的深处,rou眼看不见的地方,有着无边,无际,无声,无色,无味,无穷无尽的‘灵气’。他们维持着这个世界的运转。 他们在虚空里,也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寸,每一棵树,一颗石头,一粒沙,一滴水,一只虫子,一片树叶,一丝空气,在每一刹那,都有数不尽的灵力洪流通过他们的身躯。 也包括虞沧海的身躯,灵气穿过身体,却不留下,在一个世界,却不在一个维度。 虞沧海知道如何做,他将精神力置于虚空,如同一张巨网,让灵气穿过。在专注着,让精神力去感知灵气,呼唤灵气,取得共振。最后运转法门,用精神力去呼吸灵气。 一次,两次,十次,百次。精神力一直进行着调整,呼唤,呼吸,孜孜不倦。 精神力虽然无形,却有质。就如你想拿杯子,手就会动。但你要想动耳朵,耳朵却不会听指挥。但通过精神力,意识。不停的进行呼唤,耳朵就会感知,会越来越灵敏,直到和手脚一样听指挥。 耳朵有神经来传达精神的指令,是有天然的联系。 而直接将精神力置于虚空,来抓捕灵气,就难于上青天,如同虚空造物般飘渺。只有到第七境,武道高深才能尝试。好在虞沧海有前世的法门来沟通,不然也只是妄想。 所以虞沧海并没有急的心理,他在用精神力‘呼吸’之时,尽力保持没有思想的状态。心灵,精神力要和灵气融为一体。 直到日落,直到天黑,直到月上中天。终于,一丝灵力听到呼唤,跳出了本来的轨道。被虞沧海捕捉到了。 虽然只有一丝,但在虞沧海的感知里,几乎小的看不见,但却重如泰山,里面蕴含的力量,就跟核弹一样,一点点就能带来毁天灭地的能量。 虞沧海的精神负担不起,放弃了大部分灵力,只保留了一点点,用精神运入丹田,立刻就感觉到肚子里好像装下了一头牛,不堪重负要爆开一样。 虞沧海赶紧收敛心神,快步走到亭子中央。他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两眼向前平视,却神光内敛,没有注意任何目标,这是视而不见,神不外驰的意思。 他胯部放松,臀部如坐,脊部挺拔,下颌微收,挺颈,头顶上提,小腹松圆。双手虚抱胸前,意为环抱天地。 这是练力法的架子,这也是现在武生练筋,增长气血力量的唯一的法门。 传说古时的易筋境,武生们都是通过奔跑,举重,拉韧带,练肌rou,泡药水,练习各种动作,汲取特定的食物来练习全身各处。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不是大富之家,根本负担不起学武的消耗。经过无数人长时间的实践摸索,特别是战国时期的宗派,理论,无数秘诀的融合,练力法诞生了。
数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是通过练力法来入门。因为他是最强大,最完善,也是最简单的法门。 练力法并不是简单站立,虞沧海回想着众多皇家供奉们教授的经验。时刻调整着身体细微的动作,意念,呼吸,冥想。 “练力要放松。放松后经络气血才可以达到自然畅通,各种舒适感才能产生,体质才可以加强,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畅,气力增长愈快。但并不是绝对的松,而且松中有紧,紧中有松。” “练力时要形松意紧,精神专一,意念连续不断,却并不是精神紧张。练功要静,本身好象大冶烘炉一样,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尽在我的陶冶中。” “入静之法,‘细听微雨声’,观想耳中听到绵绵细雨淅淅沥沥,不疾不徐,声音越听越远,雨声越来越小,而始终在耳边。精神活泼泼地,神光内莹,犹如明月清潭,尘埃不入。” “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均抱着‘万物静观皆自得’,不受干扰,心情喜悦,怡然自得。呼吸要听其自然,因呼吸本是本能,一有娇揉造作,反而违反了生理的自然,有害无益。” “令凭心意用工夫,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因为形终究是受意支配的,所以姿势固然重要,但只有形式而无意念,有如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髓。假借无穷意,精神浑圆真。” 虞沧海运转练力法,进入状态,立刻就感到身体和精神放松了下来,身体越发的柔软,如同婴儿。精神饱满,气息充足,力量越发的强大,能清晰的感到体质增长。 灵力分解成无数小的不可计的光点,融合到全身各处,每一块肌rou,血管,细胞。被身体贪婪的吸收着。 虞沧海感到无尽的喜悦。身体的壮大带动精神的壮大。心中充满了圆润,满足,舒适,幽静,安宁的感动。他就站在厅里中央,抱着练力法的架子,慢慢进入了最深沉的睡眠。 练武,就是如此。越练越舒服,调养身心,强大体质,增长寿命。这是武道最初的本意。只是后面变了样子,战国以后,都以杀戮为第一。正邪不论。 所以虞沧海对《太始天元册》被称为天下第三,越发的理解。许多人不求回报,呕心沥血,不计门户共同增补医道功法,是一份情怀,是为天地立心,使天下武者不忘武道初心本意。 黎明过去,朝阳升起。虞沧海从入静中醒来,大大伸了个懒腰。 “以我现在的状态,即便每天只能吸收一点灵力,也相当于宝命全形丹的百分之一。一夜练功,增长了80斤的力量,现在力量有200斤。这样算来,这个月就可以突破到第二境!” “吸收灵力,一天抵我7天的功夫,而且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还不用吃食物,那样会增加身体杂质。大哉,善哉。”虞沧海盘算一番,眼睛越发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