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桃花梨花
等等,这首词的作者好像是女性啊。【】《 ‘诗为心声……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贾琮突然想起清朝横山先生评论诗词的一句话来。 要知道,写诗作词么,都是有阅历限制的,虽然世上不乏有天才有奇遇,但是太出格,总是容易引发质疑的。 比如一代文宗欧阳修,文章千古,诗词冠绝一时。 然则就是词写得太好了,‘江南柳,叶小未成荫……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描写少女稚嫩年华,天真烂漫,惟妙惟肖,令人身临其境。 于是,被人以诗词指证他私通侄媳儿媳,以至于千百年后,还有人为他到底私通没私通打笔墨官司。 不过,欧阳文豪被指责私通侄媳,除文章外,倒还可能有党争的关系,因为他之后的王安石,朱熹等人都享受了这一待遇。 可如果真是党争,那么贾琮只能对这些人政敌的下限和想象力致以问候,为什么总跟人侄子媳妇过不去!摔! 不能东渡去扶桑找点经验么。 话又说回来,欧阳修这样的文宗都因为诗词被人质疑过,贾琮这样寂寂无名的穷写手,虽不用担心被别人质疑,可也要讲究些文理,好歹要对得起稿费啊。 写本书,主角男,开篇却又用女人诗,这就好比写三国开篇不用杨才子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也不用苏学士的大江东去,而用曹大大的无材可去补苍天,不是过度创新,就是跑错片场了。 不用这首,还能用哪首? 贾琮迟疑了一阵,手指在案上轻敲一下,脑海里又蹦出一首诗来: 【我本前身鹤上仙,人间罚住一千年。玉笙尘梦头如雪,待得醒来海变田。】 用白石翁沈周的这首诗? 但是,白石翁貌似和唐寅并称吴门四大家。 而唐寅么,薛蟠有云,庚黄是也。 唐寅的春宫都有了,白石翁的诗词还能少么? 用这首诗,倒不如直接用唐诗宋词。 贾琮搜肠刮肚的想着,他如今才知道,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真羡慕那些带着系统和过目不忘能力穿的穿越者,人家穿平行位面抄名著不说,还能挑选着只抄女作者作品,美其名曰,主角的心灵,比当时的女性作家更细腻…… 对了,女作家,女,主角也可以是女的嘛,他真是昏了头了,又不是没写过女主角的书。 但是,贾琮小脑袋一垂,这本书可不是《青娘传》那种女性受众的小说啊。 他这次打算写得是修道文啊,用女主,是不是有点儿不合适? 贾琮忽又想到,蜀山剑侠传,不就是以李英琼为主线,三英二云里,李英琼的篇幅最多。 虽说蜀山也是本太监文,但是其影响之深远,当得是仙侠类的开山始祖。 日更万字的外星人卫斯理,甚至称蜀山剑侠传为天下第一奇书。 当然,贾琮写的不是仙侠小说,不过修道文嘛,多少和仙字沾点边。 他既不打算写凡人流,也不打算写实修流,更不打算写洪荒流和仙葫流,主角性别反而没那么重要。 凡人流,打打杀杀,动不动就鼎炉来鼎炉去,充满了对女修士的恶意。 实修流呢,上来就要斩赤龙,要不龙女转世,西王母九天玄女难道不是女的? 而仙葫流和洪荒流呢,动辄心性,但却要争一线天机合道机会,这是在隐射皇子争位还是在隐射别的。 贾琮表示,《太上京》这场风波之后,他需要时间来静静,什么隐射不隐射,他半个字都不想沾…… 所以,贾琮打算写的是飘渺流加dnd封神流的综合体。 【……夫破白云,攀仓藤,跻翠阜,登层峦,涉万仞之险,升泰岳之巅,下视寰块,自以为高也,孰不知披天风蹑鸿毛,履长虹跨苍虬,遨游乎太虚之表,扪日月,握星斗,舐青冥,俯视尘壤……】 写完这段话,贾琮握了握拳,偏头一笑,笑容充满了对这个位面的恶意,飘渺流加封神流,对于这个有仙有鬼的世界…… 想想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想想阴界官吏,再一想,那一僧一道的人贩子,贾琮冷笑两声。 反正天塌不了,至于后果,谁管呢。 贾琮正浮想联翩,忽而听得一阵细微的响声,他抬眼一看,却是贾环偷偷摸摸地蹭进来了。 将笔放在笔架上,贾琮摇头笑了笑,拿过四书随手翻开,说道:“何必这么偷偷摸摸的?” 贾环小心地走到贾琮跟前,定定地看了贾琮一会儿,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琮哥儿,谢谢你。” 贾琮知道贾环说的谢谢是指赵国基捐官一事,不由得伸手拍了拍贾环的肩膀,笑了起来:“咱们是兄弟,什么谢不谢的。” 不过话才落下,就见着李奶娘同翠云两个人说说笑笑的走进来,见着贾琮同贾环两个人都在屋里。 李奶娘嘴边强行扯出一抹笑来,说道:“环哥儿怎么在这儿?赵姨奶奶到处找你呢。二老爷从衙门里回来了,听说环哥儿今儿没去学里,很不高兴呢。” 赵国基捐了官,贾政这心里难免不痛快,他那官职的含金量比捐官好不了多少。 说白了,恩荫和捐官,一个靠祖辈一个靠银子,都不是真本事,在科举出身的官儿,都只有被鄙视的份。 然而恩荫的官,还瞧不起捐官的,嫌其铜臭,荒唐而可笑。
贾琮侧头一笑,说道:“瑞大爷病了,学里老太爷忙着到处请医问药,学里早放了假了,怎么二老爷竟不知道?” 李奶娘一想果是如此,又知贾政是个不管事的,便笑说道:“二老爷衙门里事务忙,恐是没人告诉,不知道罢。不过赵姨奶奶找的急,许是还有事儿要找环哥儿呢。” 听如此说,贾琮又见外头天色阴沉的厉害,怕是要下雪了,雪天路滑,便让李奶娘送贾环回去。 时光冉冉,已然是三月春至,蜀地一处小山丘上,桃花如霞,梨花似雪,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而离桃林梨树不远,溪水蜿蜒而下,落花流水,点染青苔。寻溪而上,源头处有一小小庙宇,几间禅房,一棵半枯半荣的黄桷老树。 三四人合抱不拢的老树下,一个青衣书生正拿着卷佛经,靠在树身上合目休息。 “公子,公子——”十岁出头的书童蹦蹦跳跳着越过门槛,背上的包袱甩啊甩。 书生懒洋洋地睁开眼,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道:“聒噪。” 书童几下跳到书生身边,歪了歪头,小声邀功道:“公子,我去买笔墨,看见了一个新出的话本,本子仿佛写的是和尚,就替你买来了。” 书生眼睛瞬间一亮,朝着禅房里看了一眼,哼哼冷笑了两声,同和尚有关的话本,无非是酒色财气,老和尚敲鼓这种讽刺故事。 几个讨厌的臭和尚,天天阿弥陀佛来阿弥陀佛去,比大德高僧还大德高僧,动辄念得他心火三丈。 他敢怒不敢言,难道还不能看看话本出出恶气。 不过,书生接过话本一看,顿时傻了眼,他轻声念出话本的名字:“《大罗天》。” 书生苦笑不得,随手将话本卷成一筒,敲在书童头上:“这是写道教的本子,让几个和尚瞧见,又要念上几天几夜了,我比弼马温还倒霉。” “大罗,不是大罗汉么?”书童嘟着嘴,揉了揉头顶。 “除非写书的和你一样不学无术。” 书生虽如此说着,却忍不住将话本藏在佛经里,小心地翻开,读了开篇小词,书生评价道:“想象奇幻,颇为别致。” 读了小词,书生乘兴看了下去,但才看了几千字,脸上就写满了不可思议,结结巴巴道:“这书,这书……” “这书怎么了?” 书生的手抖如筛糠,险些拿不住书,神色既惊异又惶恐,声音骤然高了起来:“莫非真为谪仙人所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