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群芳寻踪在线阅读 - 第360章:部署洛阳

第360章:部署洛阳

    现在的凉州有金城太守韩遂、武威太守马腾两个大势力和其他十几个小的割据势力,另外还有许多羌胡部落,秩序混乱,各个势力之间争斗不休,金良交给徐荣和李儒的任务便是联合马腾以及其他亲汉势力,遏制韩遂以及其他仇汉势力,李儒的任务就是竭尽所能,让马腾和韩遂争斗起来,只要马腾、韩遂不联合起来,凉州就不会失控。

    除徐荣之外,还有凉州牧、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的五万人马在安定郡坐镇,想必马腾、韩遂等有野心的势力在数年之间不敢妄动,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李傕、郭汜、樊稠、杨定、董越、牛辅领兵回去,他们领走的都只是原本的乡人,都不到一万人马,又都经过整合,每个部曲里面都有金良、皇甫嵩部队里的西凉将士穿插进去做中下层军官,经过整合后的李傕、郭汜、樊稠、杨定、董越、牛辅各自领兵四千人马,算是一个旅,两千战兵两千辅兵,隶属于徐荣的凉州兵团,跟于禁的青州兵团、魏延的豫州兵团一样,都是中央军的附属兵团,并不是直属兵团。而徐荣所部有两万人马,一万战兵一万辅兵,兵力完全能弹压住李傕、郭汜等人。

    而且李傕、郭汜等人的家眷全部留在洛阳城里,他们的部曲里面都有暗部安插的特工,李傕、郭汜、樊稠、杨定、董越、牛辅等人每年都要花上两个月的时间跟随金良军中接受思想教育整风运动,金良料定他们必不敢反,纵然反叛也都在金良的控制之中,掀不起大浪。

    董卓留下的西凉军十五万人里面,只有六万多西凉人,按照中央军的严格标准挑选,只有三万多人勉强够得上一般郡兵的标准,李傕、郭汜、樊稠、杨定、董越、牛辅带走了二万四千人,留下的八千人马多是跟司隶有些瓜葛,多是段煨麾下人马,金良便任命段煨为京兆府校尉,领八千人马镇守长安。

    那些被淘汰的西凉人,若是本性凶残在司隶地区作恶多端的都被押给司州建设兵团里面的劳动改造大队,若是本性不坏又愿意在司隶地区住下来,也送入司州建设兵团做屯田兵,不愿意继续待在司隶地区便各回本郡,加入本郡的郡县兵体系,基本上手里沾过血的西凉兵,金良都不愿意他们再回到民间,都要把他们归入到军事体系里。

    董卓留下的十五万西凉军中,在这三年内招募的司隶人将近九万人,这九万司隶人不论从体质还是军事素养上,都差久经沙场的西凉人一大截,按照中央军的严格标准挑选,勉强挑选出两万人可以做司隶地区的郡兵,其他不是发到司州建设兵团里面做屯田兵就是发到县里做县兵。

    金良任命李肃为弘农郡校尉,领四千人马镇守弘农,又任命吴匡为重新组建的荥阳郡郡尉,领四千人马镇守荥阳郡,又因洛阳已经纳入金良的统治区,而对洛阳威胁最大的是南面的南阳郡和东南边的颍川郡,金良便将善于防守的郝昭任命为河南郡郡尉,统领八千郡兵镇守洛阳八关。

    司隶地区落入金良手里,原本的防守前线便由黄河南移,要直面荆州刺史袁绍、豫州刺史刘表的威胁,袁绍拥兵二十余万,进取心远胜于原来那个历史上的荆州刺史刘表,一旦袁绍把整个南阳郡拿下,很有可能直接进攻洛阳,所以金良将河东郡的兵力调往洛阳,河内郡的兵力调往荥阳郡。

    天子刘辩迟早还是要还都洛阳,但此时的洛阳经历了战火,有一些损毁,需要整修一番,才能真正还都,更关键的是,荆州刺史袁绍的威胁一日不除,洛阳就有一日之危,不可安全还都洛阳。

    金良便上表给天子刘辩,说现在还不是还都洛阳的最佳时机,暂时可将司隶地区设为司州,金良荐举并州牧朱儁为司州牧,让朱儁兼领将作大匠之职,全权重修洛阳城,按照金良亲自绘制的设计图纸将洛阳城打造成真正的世界中心。

    金良未来的宏图是把洛阳八关当成洛阳的外围城墙,依托附近的山脉,把洛阳城的范围扩大十余倍,建设成一个超级大城市。

    不过前期还是重修洛阳老城,并在老城的四面建立四个卫城,捍卫洛阳城的安全。

    金良骑着赤兔马游遍洛阳城,看着这个美轮美奂的帝都,心里骄傲得很,是在自己的苦心经营下,让洛阳城终于没有遭受被董卓付之一炬的下场,所有的亭台楼阁虽然经过十常侍之乱以及前一阵子的兵变,但大体完整,只需要做少许清洁修补即可焕发出生机。

    金良在洛阳城里骑马观花,最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牡丹花,便让人从长安大规模移植牡丹到洛阳城,待洛阳城开遍牡丹花时再举行还都大典。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有这样的城池做都城,金良是不会考虑燕京、金陵之类的城池。

    金良驻马邙山,远眺洛阳城,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数十万洛阳百姓都笑逐颜开,喜迎新的生活,欢庆自己从董卓西凉军铁骑的蹂躏下挣脱。

    因为金良中央军军纪严明,各级宪兵镇抚得力,秩序很快安定下来,洛阳百姓素闻金良爱民亲民,人心思安,洛阳很快就从战乱中平复过来,不仅恢复以往的繁华,甚至更甚一筹,因为没有西凉军的横征暴敛烧杀劫掠,洛阳百姓都渐渐安居乐业,各行各业都敢打开店铺做生意,贩夫走卒也都络绎不绝,洛阳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从经济贸易的角度来看,洛阳的地位同样很高,因为洛阳是丝绸之路的,数十年前汉明帝派遣使者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且首次将丝绸之路延伸打通到了欧洲,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派遣使臣顺着班超打通的丝绸之路来到东汉,在京师洛阳觐见了大汉皇帝,这是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国第一次交往。洛阳作为东方超级大国的首都,罗马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丝绸之路便是从洛阳开端,到罗马结束,丝绸之路首次将罗马帝国和中国连结在了一起。历史上,东汉之后,魏晋及隋唐时期,洛阳都是东西方丝绸之路贸易的,这个跨度之大,时间之久,意义之大,无与伦比!

    丝绸之路虽然由班超打通,但因为东汉朝廷跟羌胡之间爆发的战争,使得丝绸之路再度断绝,虽然后来又有班超的儿子班勇再度开通,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治柳中,执行都护任务,自此遂以长史行都护职,桓帝时有赵评、王敬,灵帝时有张晏为西域长史,但因为东汉朝廷跟羌人的战争愈演愈烈,丝绸之路在灵帝末年已经断绝。

    丝绸之路是一条黄金之路,金良一心想要从罗马帝国那里赚取大量金币,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条黄金之路断绝呢,再者丝绸之路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大汉想要了解世界,就要有一个通道,当海上丝绸之路尚未完全打通的情况下,陆上的丝绸之路愈显重要。

    金良便效仿盛唐时期,任命班超的后裔班荣为西域长史,从凉州牧皇甫嵩、凉州将军徐荣、武威太守马腾、金城太守韩遂各军里面甄选精锐士卒,变成八千人马的西征军,前去打通丝绸之路。

    班荣遵照金良的指示,采用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政策,笼络一批西域小国,对抗另外一批西域小国,而金良又不断地通过凉州向西域增兵,准备逐渐地控制西域各国,与此同时,还新修了玉门关,开放了沿途各个关隘,同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绸之路分线,将西线打通到中亚。

    金良对班荣的要求是,改变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让丝绸之路更加畅通。

    丝绸之路畅通一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

    丝绸之路重开,并不费劲,因为这是由军事行动主导的经济活动,只要派兵过去,就能完成。

    金良站在洛阳城头,环顾四方,考虑的是定都洛阳数百年甚至更长远的规划。

    路上交通的驰道、直道要以洛阳为中心了,而不能再以长安、襄阳为中心了。

    在过去三年,为了抵御鲜卑入侵,重修了秦直道和秦驰道,金良麾下的朔州建设兵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套用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汉直道和汉驰道上,事半功倍,金良并不忧虑。

    金良唯一忧虑的是洛阳的漕运,火车没有问世之前,船运从各个方面都比路上车运要好,金良继续以洛阳为都城,就必须要考虑到要大兴漕运,甚至要像隋炀帝杨广那样兴修运河。

    其实隋炀帝杨广修得运河是没错的,运河是必须要修的,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杨广修了大运河以后,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变成一个大水系,是一盘大活棋。杨广挖掘运河,葬送了隋朝,给李唐做了嫁衣,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金良开始着手布局以洛阳为中心的连同南北的运河,连同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不仅有利于南北经济汇通,更有利于自己的军事行动,有利于自己统一整个大汉。

    金良吸取杨广的教训,没有限定要在三五年内非要修好,他给出的时间表是二十年。

    金良现在夺取了洛阳城,他考虑的就不仅是对抗洛阳以南的荆州刺史袁绍来守住洛阳城,他要考虑到如何迅速击败袁绍,他还要考虑到若是孙策拒不归附,该如何拿下江东。

    这一系列的军事计划,都跟运输问题密切相关,军事人员的运输以及粮草的运输,运输的快慢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军事行动的成败。

    在这个二世纪,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根本无法做到朝发夕至,军事行动只能靠骑马、坐马车牛车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特别是去河网众多的江东地区,靠车马运输更是缓慢。

    所以金良在布局以洛阳为中心大修直道、驰道之余,更准备大兴漕运。

    漕运,便是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划,或扬帆,或做水闸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数十里甚至百里,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可运草料,可运煤炭,可运石材,大大拓宽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以致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的国家行为。

    但是,神州大地上,除了偏远的额尔齐斯河与澜沧江之外,所有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横向流动,没有一条南北纵向的大河。这是由神州西高东低的基本地势所决定的。在这些河流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在东汉时期是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可是。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种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神州经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

    金良暂时并不在乎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因为经济文化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金良最关心的是军事行动和粮食运输,为了便于控制南方地区并把南北方的物产相互交换运输,运河必须要修。

    还好运河其中一段已经有人给修好了。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又称为里运河,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是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金良若修运河让黄河跟长江相通,只需要修通黄河到淮河的运河,再疏通有些淤积的里运河即可。

    黄河到淮河之间的运河,在隋朝大运河时期称为通济渠,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通的,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金良基本上沿用杨广的那条线路,着手计划兴修通济渠,只是现在通济渠所经过的豫州、徐州、扬州尚不在他的控制势力范围内,暂时只是修洛水、谷水、汜水与黄河连同的小部分,另外便是在金良控制的冀州,兴修运河的北方一段。

    北方运河,是效仿隋炀帝大业四年兴修的永济渠,兴修洛阳到北平的运河,这段运河工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连同易水、漳水、黄河即可,工程量比通济渠轻多了,而且这条运河大部分范围都在金良控制的冀州内,便于调动民力,而且冀州民众都深感金良恩德,金良给得又不是免费劳役都有工钱,冀州民众很是卖力,料想过不了几年就可以修通,有这条运河,以后襄阳来洛阳或去北平都非常便利,便于金良从洛阳控制北方。

    大运河一旦修通后,不仅有利于金良对南方、北方地区的政治军事控制,也有利于南方、北方物产运输互通有无,更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在若干年后便会疏通,海上丝绸之路在十余年后也会开通,陆上丝绸之路以洛阳为直到罗马,海上丝绸之路以钱塘为直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