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三个半女人一个夫之旷世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桐花寓深情

第一百二十三章 桐花寓深情

    日月交替,又是一年桐花盛开时,基隆客家桐花祭在灵泉寺热闹展开。

    每年农历春末初夏,是台湾油桐花盛开的季节。油桐树下,落英缤纷,美丽、洁白的油桐花宛若飘雪,因此油桐花被美誉为“五月雪”。而此时枝繁叶茂的油桐林,更是楚楚风韵,由此不能不让人产生诸多美妙无穷的遐想,在炎炎的初夏,在人们心烦夏燥之初,有那么一场一场的、洁白无暇的、晶莹剔透的、沁人心脾的雪花,在和煦温柔的轻风中飘摇、飞舞,在人们皓渺的心海里悠悠然然、飞飞扬扬、飘飘洒洒。此时此刻是何等的令人沉醉、令人向往,此情此景更让人心弛神往、心旷神怡。

    追述历史,油桐树在台湾原本默默无闻,只是到了清康熙年间,大量闽粤客家人渡海入台,垦荒耕地,大量种植烤烟、油桐树等,才是默默无闻的油桐树与樟脑树并称为台湾种植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随着油桐树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与台湾客家人密切相关的油桐加工业,同时形成了油桐树分布区域也既客家人聚居区的神奇现象。因此,油桐花自然而然地与客家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成为台湾客家人的一种精神象征。

    在“客家桐花祭”的季节里,人们在油桐树下吟诗作画,在油桐树林“踏雪”赏花,登高远眺如雪的桐花点缀于枝头林间的极致美景,在傍晚时分从一簇簇、一丛丛的桐花丛中观赏晶莹闪烁的萤火虫之光,去桐花客庄做木屐、捉泥鳅、捡田螺、品美食、檑茶、购物……

    桐花的美丽芳香,使现代很多喜欢诗词者会自己不自觉的想起宋代林学家、诗人陈翥的一首叫《西山桐十咏:桐花》的诗:

    “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香心自蝶恋,缥缈带无涯。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紫者吐芳英,烂若舒朝霞。素奈亦足拟,红杏宁相加。世但贵丹药,夭艳资骄著。歌管绕庭槛,翫赏成矜夸。倘或求美材,为尔长所嗟。”

    “阿姨,我要吃桐花糕。”

    “阿姨,我要吃桐花饼。”

    连续半个多月芬芳的桐花香让人流连忘返,使灵泉寺每日人流接踵。人们在此不仅能享受浪漫的桐花洗礼,还能品尝桐花饼及桐花糕的幽香。米华抱着思荣,阿海兄妹左右相伴,他们一起陶醉、一起嬉戏在花香之中。

    半个多月的基隆“客家桐花祭”,米华日不错影,只有在桐花祭举办时,也是阿海和阿霞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可以每天与米华一起徜徉在花海之中。望着阿海、阿霞,手捧桐花陶醉的样子,米华却心不在焉,眼神游离在人流中寻寻觅觅。

    “孩子们,该回家了!”

    幽香的桐花并没有在灵泉寺长期久留,伴着季节而转移,幽香慢慢散尽。

    日影西斜,基隆客家桐花祭的最后一天,在米华的一再催促下,阿海和阿霞不得不跟着米华,恋恋不舍离开灵泉寺,与缤纷的桐花告别。

    桐花祭结束了,阿海与阿霞,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除了在鱼行帮助父亲以外,他们每天都要在米华的辅导下认真读书。

    “我们的计划没有变,决心没有动摇,信心没有丧失,退守台湾是战略防御的需要,反攻大陆是我们不变的方向。只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吃饭问题,怎么办?只要我们发达了,反攻大陆如探囊取物,是早晚的事情。”

    随着委员长“十年成功”,返回大陆的设想渐行渐远,趸用台湾上百万陆兵成了制约台湾发展的主要社会问题。由此委员长不得不在中常会上强调,要加快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而阿翔家鱼行的生意也如台湾社会一样日渐兴隆,但在米华的cao持下,阿翔一家的生活仍不敢人奢侈,他们依然节衣缩食。

    米华深深的知道,鱼行兴隆的背后是什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委员长“三年准备、五年反攻、十年成功”的光复计划的两项已经落空,为了安抚军心、民心,委员长不得不以发展经济壮大势力来稳定军心和民心。由于台湾受地理位置的约束,发展经济就预示着对外交流扩大的增多,外边信息就会不断的传递到台湾来,虽然委员长“十年成功”摇摇无期,但对于米华来说,外边信息的增多就会对自己未来回到大陆提供更多的机会,于是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阿姐,翔哥,让孩子们去学校读书吧!”

    阿海和阿霞非常有天赋,当米华的孩子,思荣来到人间,阿海和阿霞两兄妹在米华的辅导下,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们已经把当地小学的课程全部读完,所以米华希望两个孩子到学校读书。

    “妹子,他们两兄妹在你的教导下,已经把小学的课本全部读完,出海打渔足够用了,我看就算了吧?”阿翔无奈回绝了米华的建议。

    “为什么?他们渴望读书,我们应该支持才对。”

    想象着过往,阿海兄妹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他们学习的努力,多少个夜晚,当米华起床为思荣补充营养和水分时,看着阿海与阿霞房间莹莹的灯光,她不得不为两个孩子送上一杯水,然后说服阿海兄妹早点休息。阿海两兄妹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使米华暗下决心要说服阿海父母,送两个孩子到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学习。

    “不是的,妹子,这个家,你比我清楚,阿翔的话有道理,两个孩子能识字,会算帐,出海打渔上岸卖鱼足够用,我的意思和阿翔一样,让他们在鱼行干活吧!如此他们也能为你们分担一些责任。“

    “阿姐,我在家读的是私塾,认识的字不多,辅导他们读完小学,我已经很吃力了。他们兄妹应该到学校读书,应该认识更多的字,知道更多的道理。你们没有离开过台湾,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们以为他们兄妹已经会读书认字,知道不少道理。其实外面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只有读书,只有走出去,孩子们才能更快的成长。”米华想从未知世界的博大来影响阿翔夫妇,使其支持阿海兄妹继续读书。

    “直说了,你知道咱家的情况,我们哪有钱供他们读书呀!他们真的已经比我强了,能写会算,我看就算了吧,让他们在鱼行干活吧!将来,如果有积蓄,我们再买一条渔船,我与阿海出海打渔,我们一家自己打渔自己卖,肯定能赚更多钱的。如果将来我们真的富足了,让小思荣去学校读书吧!”

    看看鱼行,门店已经扩充;

    看看阿妹,虽然她的意识依然清晰,但神韵却如夕阳。

    看看米华,为了使鱼行以低成本进货,她承担了所有的工作,虽然有海滩帮忙,但米华还要辅导两个孩子的读书,还要照顾阿妹以及做家务。

    看看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长高,所有的一切使阿翔不得不拒绝米华希望孩子们外出读书的设想。

    米华毕业于京都大学,以她的学历,她有能力继续在家辅导阿海兄妹读书!

    难道让阿妹言中了,米华有了自己的孩子而疏远了阿妹的孩子,而放弃了对阿海和阿霞的教导和教育了吗?

    “这个女人究竟是哪里人,她为什么那么应心教育阿翔的两个孩子?她是大陆来的,她有学问,为什么要委曲求全给阿翔做小,而且还应心照顾那个瘫子?”

    阿翔鱼行在米华的辅佐下,有了海滩的帮忙使生意更加兴隆,如此让同行妒忌。但阿翔的憨厚使妒忌者不甘,于是妒忌者不得不追究米华的身世,想以此打击挤兑阿翔的鱼行。

    “妹子,每次看到你教阿海读书,那些瘪三总是嘀嘀咕咕,你自己要小心!虽然我不知道你在大陆干过什么,是做什么的!但我知道,在大陆能够读书的女人一定有不菲的身世,肃清队每天像苍蝇一样,你千万要千万不要给自己惹麻烦!一旦被他们盯上,不是一个人的灾性,包括阿翔一家都要遭殃,也可能我与阿婆都要被连累,我这样说不是我胆小怕事,实在是我们这些异乡人扛不起呀!”

    海滩不知一次听到妒忌者的议论,所以他不得不提醒米华。

    “谢谢你大哥,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

    依照米华曾经的学业水平,别说初中的课程,即是高中的课本她都有能力辅导阿海兄妹。是海滩的提醒让米华有所警觉。如果再辅导下去,被人怀疑是一定的,哪有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有如此高的文化水平。

    然而米华希望阿翔的孩子离家到学校读书的要求,遭到了阿翔夫妇的反对,他们以没有经济能力回绝了米华。

    听着爸爸mama拒绝要自己继续读书的愿望,阿海两眼噙着泪水。

    “阿爸,我与meimei去学校读书,放假的时候一定会帮助你和阿姨的,你就同意我们去读书吧!”

    米华回望阿海,阿海眼中晶莹的泪水使米华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一定要阿海兄妹外出读书,这是米华回报阿翔夫妇唯一能做到的事情。

    “大哥,你把这对玉镯卖了吧!”

    “不行,这是你mama留给你的唯一念想,可不能卖。我想,只要你有念想,总会有机会回家的,孩子们读书的事,我再想办法。”阿海眼中的泪花,动摇了阿翔让阿海停止学习的决心。

    米华希望阿翔卖掉由组织给自己配备的唯一还留在自己身上的玉镯卖掉,而供阿海兄妹继续读书,使阿翔十分感动,但他又于不忍心。

    因为米华过去曾对阿翔说过,手镯是“mama”留给她的唯一信物。

    阿翔岂能知道,在米华心中,她的母亲就是大陆的每一寸土地,就是自己信仰的政党。

    “翔哥,现在孩子们正是读书的时候,他们已经耽误了,如果再耽误,就会耽误孩子们一辈子,只要孩子们将来有出息,你再给我买一个。”米华硬是将玉镯塞给了阿翔。

    “你等着,等到有一天,我们发财了,我一定给你再买一对大玉镯。”阿翔手拿玉镯向米华保证,并做着外出的准备。”

    “爸!玉镯不能卖?”阿海一个横步挡在了阿翔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