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样片
或许是因为确定了些什么,元旦过后,岑宇桐与夏沐声之间反倒陷入了一点点的不自在,两人避免着多见面,见面也就是谈公事。
当然不是冷战,而是尽力地保持某种距离,某种让彼此都觉得安全一些的位置。
年底的忙乱还在继续中。夏沐声一有空就同于震等人商量着年后的海城电视台的竞标。
海城电视台已经定了在今年五月一日正式上星,所有的栏目上新和整合将在此前完成,全新的海城卫视台标和节目体系将在半年内成型,就等到时一炮打出。
除了全力打造几档自办节目外,果不其然地正式确定拿出几个时段来招标,交给社会上的专业影视公司来做,也算是引进新鲜力量,减轻本台创作和创收的压力。
这事已经传了很久,夏沐事的“实时影视”是最早介入的。他与海城电视台合作的时间久,知根知底,本来极有把握。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杨沐恩的“月曜影视”挟天启集团的资金而至,所以鹿死谁手,还颇不好说。
要竞标成功,电视台一看资金量,二看节目形态。两者之间,资金量为先,节目形态只要不违反广电的规定即可,当然如果前景可期就更好。前者,夏沐声与财大气粗的天启集团相比,肯定相对处于劣势;而后者,做了多年电视节目的他则有天然的优势,就看他怎么扬长避短了。
所以夏沐声看上去好似没什么差别,无非就是忙得要死,但实际上压力无比巨大。
为了让节目在竞标时能为“实时影视”加分,夏沐声亲自抓《转折》的样片制作。之前已经定下的回访受助学子的选题,他抽了两天空,同于震及采访组一同下现场,跑了好几个地方。
那些受助的孩子,有些已然考上大学,在很远的外地;有的却没有摆脱辍学的命运。依然在苟且里挣扎。
原来,真的不是媒体的介入就能改变一切,每个人都必须在各自的人生里行走,自己承受。
《转折》样片组拍回来的素材带有好多盘。因为拍得用心。拍到不少出彩的镜头。但是正因为都有看头,要从这些素材剪出半小时的节目就特别难。
电视编辑,是组合的艺术,更是舍弃的艺术。你必需舍掉好素材,选择更好的素材;甚至。有些非常好的素材,如果无法与其他素材响应,也只能舍弃。
几天几夜,夏沐声都同主创们呆在一起,探讨更多的可能性,但一时没有太多的好点子,只能是先将素材梳理一遍。
有一天夜里,岑宇桐主动地打包宵夜慰问他们。
在同事们到办公室休息吃宵夜的间歇,她在编辑室里像是随意地播放素材,她看着镜头里的孩子们。或是兴奋或是黯然的脸,每张都那样鲜活。
镜头难免扫到夏沐声,她悄悄地按下暂停键,停了两秒再播放。虽然用不着他抬机器、用不着他上镜,但是看得出来,他在采访中是动了情的。她明白,他教给她的一切都不是空xue来风,如果不曾亲身地到采访的现场去,他不可能指点她到那程度。
门框响了响。岑宇桐回头一看,他倚在那里。人很疲惫,目光却是灼灼地盯住她。
她站起身迎向他,他笑了:“突然很想喝沈老板调的咖啡。”
“那我帮你去打包!”她立即说。
“我想现煮现喝的。我先走,你一会过来。”他说着。挥了挥手上的车钥匙。
岑宇桐的脸陡然一红,腹诽道,这算什么,地下情啊。但没拒绝,说道:“我骑机车来的,一会直接走了。”
夏沐声笑笑。问:“想喝什么?我先点。”
岑宇桐说:“和你一样。”
他果然先走,而她小停了会才去与同事道别。走之前,却被于震叫住了:“宇桐啊……”
自从于震再而三地告诫她不要离夏沐声太近,她就有点怕和他说话。不过,与其说是怕他,不如说是怕他动摇自己的心志。毕竟,她无法忽视他。
不过,虽然他对夏沐声处理感情的方式行为上颇有微词,但是无可否认,他俩是工作上的最佳拍档,只要他俩凑在一起,在深度新闻上几乎是所向披靡的。岑宇桐也特别喜欢看到他俩合力工作的情形,此刻被他叫住,没多想,由衷地叹了声:“刚看了你们拍回来的素材,真是很遗憾没有跟着去。”
于震道:“以后有的是机会,不是说好了么,《转折》是咱俩的,我打个头阵而已。”
“总觉得还像是在梦里。”
“你几时变这般胆小了?万事不是有我和老夏么?”
“嗯!”岑宇桐笑道,“多亏有你俩。”
于震指指她:“要回了吗?”
岑宇桐只得扯谎:“是啊,不打扰你们工作了。”
于震不知看没看出来她扯谎,反正没放过她:“看的素材也不少了,提提意见吧。我们跑得太深入,思维有点僵化。”
岑宇桐道:“啊?我……我哪比得上你们想法多。”
“随意说说,就当开拓思路。”
岑宇桐想了想,道:“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现在不是快过年了嘛……”她一边想一边说,“求学的孩子应该会回家吧,让他们和留在家乡没上学的孩子聚一聚怎么样?”
于震眼睛一亮,他们之前一直考虑的是单个孩子的纵向对比,但觉得相对常规了些,岑宇桐的想法却是横向的比较。
岑宇桐的思维之门一旦打开,就点停不下来,愈想愈是兴奋:“于震,我就随便一说,你随便听听,有帮助就收走,觉得不好就当我没说……恩,我想是不是甚至可以让没上学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孩子那边,体验一下彼此的生活。
“可能有些残忍?不过应该彼此都会有收获吧?啊……我乱说的,这样做是不是工程量太巨大了?”
这是纪实纪录片的一种模式,并且靠近现在渐热的真人秀节目!于震点点头:“好想法,继续说……”(未完待续。)
当然不是冷战,而是尽力地保持某种距离,某种让彼此都觉得安全一些的位置。
年底的忙乱还在继续中。夏沐声一有空就同于震等人商量着年后的海城电视台的竞标。
海城电视台已经定了在今年五月一日正式上星,所有的栏目上新和整合将在此前完成,全新的海城卫视台标和节目体系将在半年内成型,就等到时一炮打出。
除了全力打造几档自办节目外,果不其然地正式确定拿出几个时段来招标,交给社会上的专业影视公司来做,也算是引进新鲜力量,减轻本台创作和创收的压力。
这事已经传了很久,夏沐事的“实时影视”是最早介入的。他与海城电视台合作的时间久,知根知底,本来极有把握。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杨沐恩的“月曜影视”挟天启集团的资金而至,所以鹿死谁手,还颇不好说。
要竞标成功,电视台一看资金量,二看节目形态。两者之间,资金量为先,节目形态只要不违反广电的规定即可,当然如果前景可期就更好。前者,夏沐声与财大气粗的天启集团相比,肯定相对处于劣势;而后者,做了多年电视节目的他则有天然的优势,就看他怎么扬长避短了。
所以夏沐声看上去好似没什么差别,无非就是忙得要死,但实际上压力无比巨大。
为了让节目在竞标时能为“实时影视”加分,夏沐声亲自抓《转折》的样片制作。之前已经定下的回访受助学子的选题,他抽了两天空,同于震及采访组一同下现场,跑了好几个地方。
那些受助的孩子,有些已然考上大学,在很远的外地;有的却没有摆脱辍学的命运。依然在苟且里挣扎。
原来,真的不是媒体的介入就能改变一切,每个人都必须在各自的人生里行走,自己承受。
《转折》样片组拍回来的素材带有好多盘。因为拍得用心。拍到不少出彩的镜头。但是正因为都有看头,要从这些素材剪出半小时的节目就特别难。
电视编辑,是组合的艺术,更是舍弃的艺术。你必需舍掉好素材,选择更好的素材;甚至。有些非常好的素材,如果无法与其他素材响应,也只能舍弃。
几天几夜,夏沐声都同主创们呆在一起,探讨更多的可能性,但一时没有太多的好点子,只能是先将素材梳理一遍。
有一天夜里,岑宇桐主动地打包宵夜慰问他们。
在同事们到办公室休息吃宵夜的间歇,她在编辑室里像是随意地播放素材,她看着镜头里的孩子们。或是兴奋或是黯然的脸,每张都那样鲜活。
镜头难免扫到夏沐声,她悄悄地按下暂停键,停了两秒再播放。虽然用不着他抬机器、用不着他上镜,但是看得出来,他在采访中是动了情的。她明白,他教给她的一切都不是空xue来风,如果不曾亲身地到采访的现场去,他不可能指点她到那程度。
门框响了响。岑宇桐回头一看,他倚在那里。人很疲惫,目光却是灼灼地盯住她。
她站起身迎向他,他笑了:“突然很想喝沈老板调的咖啡。”
“那我帮你去打包!”她立即说。
“我想现煮现喝的。我先走,你一会过来。”他说着。挥了挥手上的车钥匙。
岑宇桐的脸陡然一红,腹诽道,这算什么,地下情啊。但没拒绝,说道:“我骑机车来的,一会直接走了。”
夏沐声笑笑。问:“想喝什么?我先点。”
岑宇桐说:“和你一样。”
他果然先走,而她小停了会才去与同事道别。走之前,却被于震叫住了:“宇桐啊……”
自从于震再而三地告诫她不要离夏沐声太近,她就有点怕和他说话。不过,与其说是怕他,不如说是怕他动摇自己的心志。毕竟,她无法忽视他。
不过,虽然他对夏沐声处理感情的方式行为上颇有微词,但是无可否认,他俩是工作上的最佳拍档,只要他俩凑在一起,在深度新闻上几乎是所向披靡的。岑宇桐也特别喜欢看到他俩合力工作的情形,此刻被他叫住,没多想,由衷地叹了声:“刚看了你们拍回来的素材,真是很遗憾没有跟着去。”
于震道:“以后有的是机会,不是说好了么,《转折》是咱俩的,我打个头阵而已。”
“总觉得还像是在梦里。”
“你几时变这般胆小了?万事不是有我和老夏么?”
“嗯!”岑宇桐笑道,“多亏有你俩。”
于震指指她:“要回了吗?”
岑宇桐只得扯谎:“是啊,不打扰你们工作了。”
于震不知看没看出来她扯谎,反正没放过她:“看的素材也不少了,提提意见吧。我们跑得太深入,思维有点僵化。”
岑宇桐道:“啊?我……我哪比得上你们想法多。”
“随意说说,就当开拓思路。”
岑宇桐想了想,道:“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现在不是快过年了嘛……”她一边想一边说,“求学的孩子应该会回家吧,让他们和留在家乡没上学的孩子聚一聚怎么样?”
于震眼睛一亮,他们之前一直考虑的是单个孩子的纵向对比,但觉得相对常规了些,岑宇桐的想法却是横向的比较。
岑宇桐的思维之门一旦打开,就点停不下来,愈想愈是兴奋:“于震,我就随便一说,你随便听听,有帮助就收走,觉得不好就当我没说……恩,我想是不是甚至可以让没上学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孩子那边,体验一下彼此的生活。
“可能有些残忍?不过应该彼此都会有收获吧?啊……我乱说的,这样做是不是工程量太巨大了?”
这是纪实纪录片的一种模式,并且靠近现在渐热的真人秀节目!于震点点头:“好想法,继续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