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章 储备粮
离开特种部队后,杨夏从来没给任何人治过病,在那次去香城港的飞机上沉睡之后,杨夏觉得自己的修为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但他依然没为人治过病。因为杨夏觉得,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至少与普通医生不同。普通医生只需要付出一般体力和脑力,但杨夏的付出似乎不只这一点,否则在治疗完成后,不会那么疲倦。 但是,在看到汉德森五岁的小女儿梅琳达惹人怜惜的样子之后,杨夏决定一试。 梅琳所患病症,是我们常见的重症肌无力,一个五岁的孩子,从此无力走路,无力站起,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惨剧。 而重症肌无力,后世的医学界似乎都没有特别的办法,不要说几十年之前了。可以说,患上这种疾病的人,只能听天由命了。 “那,请杨先生试试吧。”汉德森太太也是病急乱投医。 “不过,有句话我得说在前头,我的治疗,即便没有效果,也不会加重梅琳达的病情;但如果治好了,我希望汉德森太太和梅琳达小姐能为我保守秘密。” “为什么?” “因为我并不是医生。” 不用说,治疗是有效果的,在两个小时的治疗后,梅琳竟然当场就能站起来,不过,要走路却困难了,于是,大家相约次日再给梅琳达治疗。 实际上,次日到汉德森家,汉德森就从他的独立卧室里出来了。他对杨夏表示了歉意,也对杨夏治疗他的女儿表示了感谢,同时,他也向杨夏表示了忠心,用华语表示,就是“愿供驱策”。 杨夏前后对梅琳达治疗了三次,让梅琳达基本上成了一个正常的孩子,除了身体有些柔弱外,其他看不出异状。 杨夏的感觉是梅琳达的身体基本无恙,但却不敢保证会不会复发。因此。杨夏在离开纽约时说了一句:“如果梅琳达病情所复发,请致电我本人。” 清明节后一天,杨夏回到了香城港。 回到香城港的杨夏,照例拿起报纸。了解天下大势。这次。杨夏发现一条令他颇为伤怀的消息。华夏某省,爆发了大规模的饥民背井离乡事件。 报道说,中原省和淮河省某些地区。几乎是十室九空,除了走不动的老人,连还不会走路的孩子,都离家出走去他乡讨口要饭去了。 曾经有人说,香城港的报纸大多造谣,但杨夏知道,这件事基本上是真实的。前世,杨夏曾经在高中补习阶段就亲自接待过十几个来自中原省的饥民,他们拖儿带女,面黄饥瘦,怀揣着拥有大队和公社革委会的“外出自救”证明,很可怜的样子,杨夏记得,当朝还给了他们两碗大米和一口袋玉米。 这类事儿被报道出来,对华夏来说,是一件丑事。 华夏真的那么穷么,就想不出一点救济的办法?杨夏觉得要解决这事,应该能够想到一些办法。没思考多久,还真让杨夏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这办法能够由自己告诉首长么,首长会不会觉得自己管得太宽了? 杨夏想到的办法,还是“救济”二字,只不过眼光是盯在“储备粮”三个字上。 华夏为了备战务荒,平时是有大量的粮食储备的,即便后世,粮食主产区的一些主要乡镇,都还建有“国家储备粮库”。前世某总理检查储备粮库,被粮库的人弄虚作假,就说明这一行的水也是很深的。 我们都知道,粮食其实是储备不久的,超过了三年,就只能用来做饲料,甚至做饲料都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储备粮制度,至少在八十年代之前,几乎每年都要浪费大量的粮食。 而惟有杨夏知道,后世三十几年,华夏基本没出现粮荒。也许,北方某省今年减产了,但南方某省可能增收,反之亦然,因为华夏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数千公里,气候条件殊异,不可能同时出现严重自然灾害,而未来三十多年,也没出现过与华夏有关的大型战争。 也即,战略储备粮是可以动的。实际上,只要形成一种制度,譬如储备粮最多只储备两年,第三年就可处理的制度,华夏每年就可凭空多出500亿斤以上的粮食。 后世实际上也形成了一种处理制度,譬如将陈粮卖给饲料公司等,但因为cao作方面不够公开透明,就造成了把新粮也一并卖了,最后集体作假忽悠共和国总理的事情。 但后世处理这些陈粮的背景,并不是针对陈粮本身,而是因为粮食丰收,国家粮库已经装不下了,才开始处理陈粮,这一处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个时候,杨夏骨子里的正气还是占有上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杨夏还是提起笔来,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建议信。 这个建议信,杨夏直接交到了香城港华夏新闻社,请他们转交国家农业部门或农业政策研究部门。 在建议信中,杨夏没有谈饥民,而是只谈了“储备粮”“返销粮”“救济粮”的问题。 返销粮,是指国家将已经收上去的公粮,再反卖给农民的粮食制度。这主要是指正月二月三月的饥荒年辰,农民无粮充饥,国家便拿出部分粮食,按照城市居民的买粮价格,卖给农民。 在当时,以爱国为主流思想的背景下,农民吃返销粮,是被认为不太光荣的事。 救济粮,是不要一分钱,直接发放给困难群众的一种粮食制度。但救济粮的比例,是非常少的。 在这个时代,官员们并没有以人为本的概念,反而对农民没有粮食吃的现象,大多采取捂盖子的手段,因为自己治下无粮,脸上无光啊。也因为个别官员的这种做法,直到千年之交的华夏,个别地方竟然还有饿死人的现象,不能不说是华夏的悲哀。 杨夏建议,国家应该形成一种制度,统筹储备粮返销粮救剂粮的关系;储备粮,以当年粮为新粮,然后往上分一年粮二年粮三年粮等;而三年粮,则应该作为被处理之粮食,二年粮,则应该作为部分被处理之粮食,因为三年之后,粮食基本已经烂掉,没任何营养。
处理之方法,二年粮可作为救济粮,国家可适当加大救济范围;一年粮可作为城市居民供应和返销粮使用;三年粮可作为饲料或生产饲料的原料,以发展饲养业。 杨夏在建议中说,储备粮是国家战略需要,但储备粮也可变废为宝;形成国家储备粮的进口出口机制,既有利于国家储备事业的良性发展,更有利于社会民生和相关产业的推进。 当然,杨夏也只能就事说事,对于饥民产生的根源,杨夏即便知道也不会说的。在杨夏看来,华夏一直都存在着一些弱项,譬如统治的强势与治理的弱势,譬如发展的强势与民生的弱势,总之,这个年代的华夏确实需要积累,不得不牺牲普通百姓的利益,这一点,杨夏也用不着否定。但是,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些事情,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有些问题,也是可以避免的。 虽然杨夏只是将建议交给香城港华夏新闻社,但相关人员都知道,杨夏是通了天的人物,所以华夏新闻社香城港分社收到杨夏的建议后,立即以“内参”的方式送达上京,供领导同志参阅。而且,前后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到达了首长的案头。 “这孩子,终于知道利用国家的渠道了。”首长看了《关于国家储备粮相关政策的建议》标题和杨夏的名字后,先表扬了一句。 但是,看着看着,首长就看出了杨夏所说问题的严峻,也看出了杨夏关注的重点。当即,首长招来政府方面的负责人以及部门人员,专门开会对其进行研究。 大家认为,杨夏的建议是可行的,既然首长也估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将是世界的主流,那么,储备粮政策确实可以制定相关进入和退出机制,而这个机制的建立,至少可以带来300亿斤粮食的巨大利益。 而国家有了这300亿斤粮食,不管是救济返销也好,还是做饲料也好,都能大大缓解国家粮食紧迫的现状。 不过,与会人士对于如何做饲料却有些拿不定主意,对于生产出来的饲料卖给谁,同样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这个时代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都是集体经营,而集体经营中,根本没有购买饲料这一项开支。 牧区牛羊,以吃草为主,豆料为辅;汉区养猪,则是青饲料糟糠为主,玉米大麦为辅,这两种情况,基本用不上饲料。当然,部队养猪,以及国营养猪场,是可以用饲料的,但那量能用多少呢,还有,这增加的成本似乎也太大了吧。 当首长们把这个问题再反馈给杨夏时,杨夏不得不苦笑了两声,然后再告诉首长,先救济没粮食过饥荒的农民吧,至于生产饲料,等农村包产到户全面铺开后,再开始实行吧。 这种僵化的体制,竟然坚持了几十年,杨夏除了苦笑,真还没什么特别的办法。(未完待续。。) ps:感谢四大戒同学的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