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春秋之晋国风云在线阅读 - 第38节 荀罃归晋

第38节 荀罃归晋

    正如巫臣所料,楚国非常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尤其是晋国自取得了对齐鞍地之战胜利后,在江湖上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

    楚国坐不住了,公元前588年,楚国召集各诸侯在蜀地召开了盟会,明确了楚国在春秋江湖中的霸主地位。

    但仅仅过了几个月,鲁宋曹等国便又与晋国混到了一起。这是对楚国霸业的挑战,大家开始对楚国不重视了。

    楚国国君楚共王年仅十六七岁,显然继承了伟大的楚庄王止戈为武的思想。他认为列国诸侯间终日里你打我我打你,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楚国与晋国的关系。

    如果两国关系融洽了,那世界岂不是和平了?大家各带各的小弟,遇事多商量不就成了么?

    所以晋楚双方一拍即合,双方订立了和平条约。于是,在晋楚邲地之战过去整整九年后,公元前588年夏,晋国与楚国终于实现了“和平”。

    双方互派使者表示尊重对方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和睦共处,为世界和平展示大国担当,作出表率。

    作为两国和平的具体措施之一,便是互换战俘。

    楚国被晋国俘虏的主要有邲地之战中被俘的楚国公子谷臣,还有在邲地之战中战死的楚国大将连尹襄老的白骨。

    晋国被楚国俘虏的主要有此时的上军元帅荀首之子荀罃。

    荀罃,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560年。

    荀罃于公元前597年随父亲荀首参加了晋楚泌地之役,因为当时晋中军元帅荀林父指挥严重失误,导致晋军大败,荀罃在这场战役中被楚军俘虏。

    作为战俘,根据当时的国际惯例,战俘都得到了善待。虽然不能完全自由,但也不需要坐监牢。

    相反,根据战俘在自己国内的地位享受着较好的生活,可以读书学习,也可以逛街购物,也可以拜访串门。

    当然,一切都是在监视下行动。

    荀罃被俘后在楚国已经九年了,这九年,这位年轻的晋国人没有虚度岁月。

    他努力学习,研读各种经典文籍,考察楚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情况,不断增长见识,慢慢成长为一位知识渊博、谈吐不俗、沉着冷静、成熟老到的青年才俊。

    但是,空有满腹才华,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荀罃非常郁闷,他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想方设法逃离楚国。

    一位来楚国做布匹生意的郑国商人成了荀罃的朋友,这位郑国商人对荀罃非常同情,他决定帮助荀罃离开楚国。

    办法便是将荀罃偷偷藏在他的货物里,只要离开楚国,一切便好办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正准备实施这个行动时,两国外交关系缓和了,晋楚居然坐下来和谈,最后是达成了和平协议。

    作为和平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双方互换俘虏。就这样,在楚国整整呆了九年的荀罃,终于可以回到晋国了。

    楚共王亲自为荀罃送行,虽然两人没有握手,但楚共王很清楚,这是一个有能耐的晋国贤大夫。

    九年了,荀罃这样的高级战俘并没有关在监狱里,只是被软禁在楚国而已。

    他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度都按照大夫级别供给,要看书给书,要喝酒给酒,甚至还配套了大夫级别的女人和车辆,待遇是不错的。

    对有本事的人,楚共王是很欣赏的。他对荀罃说:“荀先生,楚国让你背井离乡长达九年,不知你是否因此怨恨楚国呢?”

    荀罃很认真地对楚共王说:“两国交兵,外臣不济,以致被俘,这是外臣自己的过失,怎么可能怪别人呢?

    再说,外臣在楚国这些年里,非但没有被奴役,更没有被处死祭旗,还得到了楚国很高的礼遇,外臣在内心对楚国是感激的。”

    楚共王听了很高兴,他又问荀罃:“荀先生的话,是否意味着荀先生对不谷是心存感激啰?”

    荀罃摇摇头道:“大王,外臣感激的是楚国,而不是大王您。两国修好,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让百姓得以安平。

    外臣这次得以回晋国,并非是大王的恩德,而是国家的需要,互相谅解,互换俘虏而已。

    所以外臣并没有欠大王您的恩情,不存在感激之说。”

    楚共王一怔,其实楚共王虽然年轻,论才智当时肯定不如荀罃,但他还是希望这位将来必放异彩的晋国大夫,能够记得楚国对他的好,从而实现他想象中的晋楚世代和好。

    楚共王继续问荀罃:“那,荀先生的意思就是不想报答楚国了?”

    荀罃略一思索,答道:“大王,外臣能够回到祖国,对外臣来讲是喜事。但回到晋国后,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实在不好妄言。

    也许外臣的主公会赐外臣以死罪,那外臣也只能是无怨无悔。

    如果主公宽恕了外臣,但外臣的父亲仍要惩罚我,将外臣在宗祠里处死以向列祖列宗谢罪,外臣也将无怨无悔。

    无论是怎么样的死,外臣都认为这是不朽的。

    但如果外臣得以苟活,而且主公也仍旧信任外臣,家父也仍旧让外臣继承家业,那外臣一定尽心履行好臣与子的职责。

    就算需要外臣领兵戍边,外臣也将勤勉尽职。

    如果有一天,让外臣在战场上遇见了大王您的军队,那外臣也不敢因为心存对楚国的感激,而放弃自己的职守,外臣也必将为了国家社稷尽忠效力,哪怕因此而战死沙场。”

    楚共王听后不由感慨万分,他转过头对左右说:“诸位一定要记住这位晋国贤大夫,你们听听,他说得多好啊。

    个人的私情放在国家利益上,那是不值得一提的。晋国有此良臣,我们楚国更要重视了啊。”

    是的,这位晋国大夫荀罃,确实是一位值得全世界所有诸侯国重视的一个人,单单是这番他对答楚共王的话,每个字都闪耀着他的智慧。

    他很小时便知道晋国先君文公重耳的故事,当然也知道重耳曾经在楚国呆过一段时间。

    关于这位春秋霸主晋文公在楚国的事,已然被晋国人流传了数十年。

    当时,楚成王也曾问过当时还是流亡公子的重耳,如果重耳回国,并顺利公登上国君之位后,将如何报答有恩于他的楚国时,重耳没有随便许诺,而是表示如果两国今后在战场刀兵相见,那晋军将退避三舍!

    现在,这位年轻的楚王也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自己当然得向先君文公学习了,这个时候他的所有答复,都是代表了晋国。

    所以他必须不卑不亢!

    我荀罃是感激楚国的,但这是我个人的感激,而且这种感激是广义的,是对楚国的感激而非是对楚王的感激。

    我荀罃虽然在楚国九年,但包括您楚王在内的任何楚国人,和我荀罃都没有任何个人关系!

    个人的感激必须与代表国家履职要分得一清二楚,虽然我荀罃是感激楚国的,但万一我荀罃要代表晋国与楚国相争于战场,那我荀罃只能是为了晋国而努力作战。

    单凭这一番话,荀罃就值得我们读史的人尊重!

    当然,荀罃也没让我们失望,在接下来的晋国风云岁月里,荀罃将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堪称晋国霸业之路上又一位功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