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地平线
“启动,第一百四十四次,准备模拟植入芯片” 冰冷的电子声在耳旁响起,这已经是第一百四十四次了,每一次实验的间隔为一年,代表着它送走了七八批的科学研究人员。 实验早在1946年就开始了,与计算机同步诞生,那时候,人们抱着远大的希望建造着这个所谓的“EYES-I”号,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更是动用了数之不尽的人才。 只不过,大家的视野逐渐从地表走向了太空,并无太多关注人类向地下的发展,这也导致了该项目一度濒临破产,而被几次富豪和地质工作者们救了回来,其实很大程度上,EYES-I号对于地址的探测以及地下结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人们对EYES-1号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它无法保持机能良好的情况下再下降深度。 Loiiskoll博士,杨烨华博士是现在EYES-1号的研究项目主持人,他们对它的坚持已经超越了梦想,三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就在今天的安装上,只要成功,就可以再降20米。 芯片缓缓落入卡槽,cao作员与大家像观察世界上第一个生命一样小心的看着降落的瞬间,那是多么的美丽啊,纯白色的芯片如同天鹅的羽毛般轻轻飘落,EYES-1号同步运转了起来。 “左测机正常” “右测机正常” “主体机动正常” “………” EYES-1的自检程序一切正常,程序也正在更新到最高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更新时常要持续48小时,期间如果弹出一个窗口那就是对主系统的隐患,为此,24小时高强度的轮班也就此展开。 “现在是14:22:12:22,系统正式开始升级” 赵任强,首席地航员,曾经执行过宇航员太空漫游任务,同时获得过战斗机花式飞行冠军证书,对于这次的高压下降工作,他就是不二之选。 “第一次轮班交接,16:22:13:99,偏时00:00:1左右,并无影响” 就在交接的时候,灯光集体出现了一次强光闪烁,工程师团队很快就找到了源头,地线出现了异常波动,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一个现象,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十次了,地下的活动其影响之远,有所偏差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次轮班交接,18:22:29:49,偏时较大,进入强校时状态” 强校时状态,是地下工作者们的一种强行较时的方法,之前人们就有发现在极端的条件下,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受到多少的影响,只要保证相对时间的准确,就不用担心那么多了。 热能塔一层接着一层亮起,如同在冰天雪地中的能量塔一般,变得通体红热,不出十五秒,就已经到达了估计的阀值,接下来,就是令人最为致命的一段时间,强大的能量牵引着附近的空间,热量的堆积引起质变从而达到了空间轻震动状态,时间因为空间的畸变从而减慢了速度,这样,就可以进行一个持续一“瞬间”的时间调位,至于为什么致命,那就是他的不可控性,一旦过热,那就会引起空间更大的震动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三十秒钟过去,扭曲的空间终于区域稳定,虽然光速也因此发生了速率下降,但神经传输速度也只能最高保持在120m/s,分辨不出已经畸变后的空间,为了保险起见,早在第一批工程队就设置了最大危险边界。
第七次……第十五次…,每一次的校准都是争分夺秒,一次错,就要全部重来,所有人都紧盯着大屏幕,进入最后的梦幻倒计时阶段。 梦幻倒计时,源自于第十五次升级的意外,远在柏林地下的一台机器,即便那时候科技并不是那么先进需要人工手动更换,但在初次的运作过程中,机器剧烈的震动并且引发了50米圈内的物体共振,共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地心的神秘低语,具体是什么感觉…没人能描述出来,但凡是经历过的人都将这辈子留在了这里,他们都表示只要经历过,你都会发现地上简直太荒凉了。 赵任强,在2090年前,他一直是宇航员,他见识过宇宙的黑暗,要论荒凉,没有人能出于左右,这种共振,无非就是自然现象,引起的,只不过每次升级的最后几秒震动都可以如期而至罢了。 还有最后一分钟,众多工作人员围成一圈,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EYES-1开始震动,赵任强也开始感觉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安心与留恋的感情逐渐充斥他的大脑,如同他第一次拥抱宇宙的兴奋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