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内外交困
凤扬本以为,接下来会是一段艰苦的战斗岁月。会持续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为此,她用了种种手段,分化、拉拢、许诺、反间计、招安等等。 但实际上,胜利,反而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也要容易些。 敌人依然是那些敌人。但外部环境,却发生了巨大改变。 军事打击虽然有效,直击要害。但软刀子捅人,更疼。 贤王是个善全面布局的人,不会放着大好的资源白白浪费。 大魏这边打的热火朝天,燕云那头同样起伏跌宕。 利益大把的输送,没点表示,可不符合友好往来,互助互惠的原则贸易理念。 贤王一纸诉状,将各乱匪告上了理事会。以他们破坏各国盟定,违反燕魏条约为由,事实上好像跟他们没关系,你人脑子打成猪脑子、打的越凶越好,关我燕云什么事。 但偏偏各国受理了。 他们刚尝到一些甜头,大魏和南盟送来的礼又厚重。于公于私,商盟的往来,利大于弊。 有人铤而走险,要阻他们财路。这如何能忍。 于是各国派出联合部队,举起防恐和平维稳主义大旗。这是燕云历史上首次,如此多国家联合参与的一次促发展行动。 从燕云一路扫荡,沿途上千里。数月间,被肃清一空。波及范围,更是远超贤王这位发起者。 说白了,商业带来的利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他们为了自身的强大和需要。大魏的合盟能成,确实是看准了燕云内部的时局需要。 故而燕云的此次行动,也有杀鸡儆猴的意思。 众所周知,燕云连年战乱,不少地区属于“三不管”、“五不管”、“多不管”地带。 他们游走在灰色边缘,不服任一国管教。 甚至有大胆者,公然与某国相抗。 但,这是过去。现在的局势,燕云已逐步发生变化。 步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有精力,来正视和解决。 基于这样一目标,各国达成共识。 希望能暂时保持外部的冲击,以相对维持内部的和平,进而整理整顿,肃清乱象,巩固和强大己身。 听话的招安,不听话的剿灭,骨头难啃的,或携手合作,或联手瓜分,又或扶持代理人争?…… 总而言之,内部只能发出一个声音。 钱、利益,壮大。 敢违逆大势者,非昌即亡。
另一个重要原由就是,防大宋,拒大魏。 陈国被灭,历历在目,中元城过来,亦有千里。 就是当初不重视,认为我有燕云:地大物博,雄据一方。何惧区区外敌。 但大魏给他们上了一课,不惧路途艰险,不怕劳师远征,颇有欧元——我来,我征服。之大无畏心。 所以,这千里路迢,必须要监视起来。燕魏商盟一通,路会不断进行修整。 以后大道坦途,不是虚妄。 三,中元城。 中元城为何重要?盖因它是商业要地,连接燕魏。 大魏能源源不断运送物资,不怕长久鏖战。中元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座城,战时转运物资,和时商业绵绵。 谁握在手中,就有左右逢源的雄资。 征大魏,伐燕云,聚千万国财。 如此重要之地,以前重视它的国、有限。但今时今日,燕云就没哪个有不看重它的。 贸易司就设置在这里。大魏兵马在那头,燕云军士在这头。 对峙,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一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