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我看见它的存在了!
第438章我看见它的存在了! 确定了这一新的研究课题之后,宁晨、陶辙轩、宋溪韵三人,第二天开始便迫不及待的启动了这个课题。 其实他们三个人的平时工作都很忙,陶辙轩仍在大脑生物计算机技术的适应之中,宁晨和宋溪韵还要处理有关科幻岛的工作,但这都不会影响到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工作。 因为当一项工作足够重要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改变自己的计划,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更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上面。 来到宁晨的办公室之后,宁晨、陶辙轩、宋溪韵三人便准备起了今天的研究。 “陶教授,接下来我们需要都进入到大脑生物计算机状态之中,并且将彼此的大脑生物计算机进行连结。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配合我就好了,等适应了这种状态之后,你就可以逐渐自由的进行行动了……” 听着宁晨的介绍,陶辙轩不时的点着头,意识到了这是一种多么不可思议的工作方式。 “真想不到,大脑生物计算机技术,居然还有着如此高效的应用方式。宁院士,我一定会尽快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来帮助我们共同快速的完成这些工作。” 讲述完了之后的工作方式和各种注意事项之后,三人便马上开始了工作。 三人分别开启了自己的大脑生物计算机,宁晨则是熟练的将三人的大脑生物计算机连接到了一起,开始对各项问题进行处理。 连宁晨也有些不敢相信,这才只是陶辙轩第一天进行这样的工作,这个适应的速度,甚至并不会比自己和宋溪韵要慢。 “怎么样,陶教授,对于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你有什么感觉?” 要知道,在之前宁晨和宋溪韵一起利用大脑生物计算机的连接来进行工作的时候,每一天工作时间,常常达到了十六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样的生物计算机宿主非常的难以寻找,放眼全世界,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数的。 好在陶辙轩和宋溪韵都具有这样强大的能力,这让他们一起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了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一天十个小时的工作下来,宁晨连忙关心起陶辙轩的身体状况。 “好的,陶教授,那么从明天开始,我们就继续增加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过这个增加的幅度还是要缓慢一些。我和宋老师曾经有过连续一个月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这样的工作强度肯定是其他人所没有接受过的。” 陶辙轩目前的身体状况,虽然已经非常高负荷了,却也的确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状态,仍然有继续提升工作强度的潜力。 因此,只有像宁晨这样,单独脑力非常出众的生物计算机宿主,才有可能处理这种非常复杂的问题。 而在经过仔细的检查之后,宁晨得出的结果,也确实没有与陶辙轩的话相违背。 因为很多复杂的问题,非常考验生物计算机的“单核”处理性能,在实际计算的体现之中,便是每一台生物计算机的大脑性能了。 当这项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陶辙轩还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毕竟自己才刚刚尝试这样的工作方式,很多地方都不算熟练,陶辙轩生怕自己万一出现一点儿失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行了。 大脑生物计算机的连接看起来简单,但对于这种级别的问题来说,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之中的更加复杂。 事实证明,陶辙轩的这些想法完全是多虑了,以陶辙轩的能力和稳定性,并不会在这些工作中出现任何问题,而且工作效率也是出奇的高。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宁晨通过小智的任务进度预估功能,对他们三人这一天的工作进度进行着评估。 让宁晨感到出乎意料的是,陶辙轩竟然没有觉得这一天的工作十分辛苦,还要继续提升他们的工作强度。 带着有些怀疑的心情,宁晨通过小智的信息感知功能,对陶辙轩的身体状况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检查。 如果只是简单的像超级计算机那样,将多个中央处理器连接在一起的话,虽然能够解决计算量非常大的问题,但却并无法解决那种难度极大的问题。 “哈哈,这样的工作强度,的确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惊,不过既然宁院士和宋老师都能够做到,我也未尝就不能试一试。希望我的身体也不要让我失望,能让我承受得住原来越高强度的工作。” “刚开始还觉得有一些不适应,但在两三个小时之后,这样的强度还是逐渐被我的身体所习惯和接受了。我觉得明天开始,我们可以继续增加工作的强度,这可以让我们更加快速的完成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工作……” 但随着工作的逐渐进行,陶辙轩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感觉,非常默契的与宁晨、宋溪韵一起进行着大脑生物计算机的各种运算工作。 宁晨的自我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这只是第一天的工作而已,而且大家还没有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进去,但整体的工作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小智给出的任务进度评估,也非常的让宁晨感到满意。 “真没想到,只是第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总工作量的百分之二了。按照这个工作进度,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就彻底的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了……” 想到这样的可能,宁晨不禁从心底里感觉到兴奋,虽然说小智的工作进度评估功能,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而已,不过经过这么多次的验证,还是证明了小智的预估是非常精准的。 当然宁晨也不会因此而掉以轻心,毕竟在未来的工作之中,他们还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问题都是在一开始很难预想到的。 果然,在几天之后,让宁晨担心的事情突然出现了。 原本按照他们的正常工作计划,每天的工作进度都会正常向前推进的,因为他们总共的工作量是一个有限的值,不可能出现工作量越做越多的情况。 可是当工作的进度达到某一个点之后,宁晨、陶辙轩、宋溪韵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 “宁院士……按照这样的工作进度进行下去,我们剩余的工作量,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可怕情况。” 在陶辙轩说出这种不可思议的结论的时候,宁晨和宋溪韵也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因为本身质数的数量就是无限多个,想要证明每一个质数都符合这样的情况,理论上需要证明的数量就是无限对个。 之前在陶辙轩的思路之中,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当初陶辙轩希望达成的效果是,总结出一种适用于所有条件的证明方式,从而将无限的证明过程转化为有限的证明过程。 但事实证明,陶辙轩的这种思路还是没有穷尽所有的情况,有一些数量非常大的质数,出现了一些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特殊特征。 在这样的挫折之下,宁晨、陶辙轩、宋溪韵三人,也不得不暂时停下了手头的工作。 “对不起,宁院士,我还是没有得到一种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通用方式。或许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让宁院士失望了……” 陶辙轩的情绪显得非常的沮丧,看得出陶辙轩是非常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的。 其实之前陶辙轩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并不会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之中,出现一点儿的挫折就轻易的感到沮丧,而是可以非常耐心的去处理这些问题。 只是这一次的研究,与陶辙轩之前的所有研究都完全不同,在这一次的工作之中,陶辙轩抱有了特别巨大的期望,也承受了非比寻常的压力。 另外陶辙轩也明白,现在出现的问题,恐怕是自己所根本无法解决的,这才让陶辙轩感觉到如此的绝望。 相比于陶辙轩,宁晨倒是显得冷静了许多,知道事情远没有陶辙轩感受到的那么的绝望。 因为根据小智的进度评估显示,目前他们的这项工作进度只是暂时处于停滞状态而已,并没有出现进度倒退、甚至进度清零的情况。
这足以证明他们之前的这些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做的全都是一些无用功而已,只要解决了现在的瓶颈,就完全可以将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想到这,宁晨先是耐心的对陶辙轩劝说了起来。 “陶教授,不必对此过分的自责,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在进行各项研究的时候,也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一帆风顺的情况。我们只需要耐心的分析这些问题,然后找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就可以了……” 在宁晨耐心的劝说之下,陶辙轩的情绪逐渐缓和了下来,知道自己的确没有必要表现得如此的沮丧。 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所有的负面情绪对于解决问题都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是会徒然的增加困难,明白这种感觉的陶辙轩,自然没有必要继续陷入到这种状态之中。 不过在讨论了一会儿之后,宁晨、陶辙轩、宋溪韵都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方法,也只能暂时先停止研究,等到他们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法之后,再去进行他们的研究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之后,宁晨也逐渐感到了一些沮丧的情绪,因为目前他们遇到的问题,的确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即便宁晨能够通过一些话术去劝说陶辙轩,可是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再漂亮的话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哎……也总不能再从系统这里兑换一张学科等级提升体验卡了吧。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可不想继续再来一遍了。” 学科等级提升卡的高额兑换价格倒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宁晨不想再次使用这种对于系统非常依赖的道具了,这会大大减弱宁晨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就感。 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无论如何宁晨还是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 “想要短时间内完成数学学科等级的提升,肯定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了。不过以我现在的数学学科能力,并非就一定无法完成这些突破。” 目前宁晨距离将数学学科等级提升到五级,还有几万点学科经验之多,正常的提升的话,几个月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不过宁晨心中也清楚,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是比不上黎曼猜想的,或许四级的数学学科水平,就足够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了。 在这样的信念的支撑之下,宁晨将自己的大脑功率运转到最大,重头开始对他们这些天的工作进行着总结。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心,就是更准确的对质数进行描述,找到能够统一总结这些质数的规律。我们可以尝试去构造全新的数学模型,对原有的数学工具进行修改……” 不知不觉中,宁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忘我的状态之中,这种状态非常的特别,与之前的“心流状态”、“专注模式”、“深度学习状态”等等都不完全的相同,而是一种融合了这些状态的一种全新状态。 甚至在这其中,还包含了类似于大脑仿真模拟的神奇状态,连宁晨自己也有些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如何进入到这种状态之中的。 顾不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宁晨赶紧利用这种状态,重新的对有关质数的数学模型进行着构建,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 “我……好像看见质数的存在了!” 这种“看见”并不是常规意义的用眼睛看见,而是宁晨在脑海中,感受到了质数的客观存在,就像看见一类物质的存在这样,令宁晨也感觉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这还是宁晨第一次直接通过如此形象的方式,去感受到这种抽象概念的客观存在,这让宁晨意识到,用一种模型去描述质数,很可能是一件完全现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