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巍巍大唐:开国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太子建功(2)河朔戡乱

第十四章 太子建功(2)河朔戡乱

    巍巍大唐:开国正文第十四章太子建功——河朔戡乱武德五年十一月初,唐高祖李渊下诏,命太子李建成挂帅出征河北,征讨刘黑闼叛军。李建成率军亲征,正式开启了李唐王朝第二次戡乱河北的征程。唐王朝与刘黑闼的第二次较量,随之拉开帷幕!

    那么,李唐王朝第二次平叛河北,是否会如第一次那样顺利呢?答案是肯定的。单纯从军事角度而言,李建成此番亲征河北,完全就是去摘桃子、捡现成。所有的军事难题,李世民都替他扫除干净了。

    之前,李世民第一次率军平叛,虽然没有在政治层面,彻底稳定河北局势,导致刘黑闼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但是,在军事层面,李世民做得还是相当成功。“洺水之战”,李世民指挥唐军,一举重创了刘黑闼主力,基本上消灭了刘黑闼赖以起家的生力军,令其元气大伤。

    可以这样讲,李世民先前的努力,为李建成亲征河北铺好了道路。李建成率军来到河北,只是负责来接收胜利果实而已。同样,“洺水之战”的惨败,对于刘黑闼而言,也是毁灭性的打击。洺水之战中,李世民掘开洺水堰坝,水灌敌营,刘黑闼败北,全歼万余叛军主力。也就是说,刘黑闼几乎丧失了主要能战的精锐。

    所以,刘黑闼第二次起兵叛乱,其声势与攻势,明显不如第一次那么嚣张。很简单,洺水之战,刘黑闼败于秦王李世民之手,精锐差不多被消灭光了。因此,刘黑闼第二次叛乱的军队,都是被突厥临时武装起来的,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其实并不多,是典型的“扯虎皮,拉大旗”,装腔作势。

    由此看来,李建成亲征河北,所要面临的军事问题,并不复杂,战场的形势,对唐军是大为有利。只要李建成指挥得当,稳步推进,不出数月,便能扭转战局,击败叛军亦不在话下。果然,李建成尚未到达前线,好消息就不断传来。

    唐高祖决定委派太子李建成亲征之前,由于秦王李世民已经回京,无法快速赶赴前线,可前线不能没人指挥。于是,李渊暂时命齐王李元吉指挥唐军,让他先代理一段时间。此时,李元吉依然在代理指挥。

    李建成是于武德五年十一月初七,率军出发。当月月底,武德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李元吉主动派出一支兵马,进袭魏州,攻击叛军刘十善所部。由于唐军发动突袭,叛军始料未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唐军大破刘十善部,颇有斩获,暂时取得小胜。

    唐军突袭魏州,击败叛军刘十善部,一时得胜。遭遇失利后,刘黑闼只好改变进军方向,拥兵向南,一路攻城略地,企图找回一点面子。起初,刘黑闼向南用兵,效果刚开始还是不错的。自相州以北的大部分州县,相继望风而降,叛军南进之路,似乎畅通无阻。然而,攻至魏州,刘黑闼却碰了一个钉子。

    刘黑闼大举南侵,差不多周边州县,都畏惧于叛军的兵势,纷纷投降,根本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唯独有一个人,与众不同,选择了奋起抵抗,谁呢?魏州总管田留安。此人出身瓦岗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刘黑闼叛军,田留安毫不畏惧,勒兵据守,加固魏州城防,抵御叛军进攻。在田留安的坚守之下,刘黑闼最终没能攻下魏州。

    田留安以魏州一城军民之力,挡住了刘黑闼的进攻。攻打魏州受挫,刘黑闼心有不甘,便引兵向南,攻取元城。然后,刘黑闼再调转枪头,继续进攻魏州。很快,到了武德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刘黑闼率军攻陷恒州,杀死唐朝恒州刺史王公政。两天后,幽州大总管、燕郡王罗艺,领兵收复廉、定二州。

    在这个过程中,唐军与刘黑闼之间的较量,互有胜负。但是,总体来说,刘黑闼的进攻规模,包括所取得的战果,明显有所缩小,甚至是大打折扣。可反观唐军方面,情况则大为改观,开始逐渐击退叛军进攻,一点点收复失地。可以这样讲,唐军、叛军的攻守态势,在无形间发生了变化。

    自打刘黑闼当初起兵反唐,在河北掀起两次叛乱以来,刘黑闼总共遭遇了两次“滑铁卢”。一次是“洺水之战”,被李世民的水灌敌营之策,杀得溃不成军,主力伤亡殆尽;另外一次,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黑闼的人生,开始走起了背字,直至最后彻底覆灭。

    不久,刘黑闼再次遭遇到了一次失败,唐军又取得了一场胜利。这场胜利,等于为李建成进入河北,打好了前哨战。

    武德五年十二月十七月,唐军大将田留安,率军主动出击,向刘黑闼发起进攻。先前,田留安驻守魏州,坚守城池,因为调度得当,击退了刘黑闼的进攻。所以,刘黑闼曾是田留安的手下败将。没有想到,这两人再次在战场上狭路相逢。只不过,此次却是田留安率先进攻。

    结果可想而知,田留安率军奇袭叛军,大破刘黑闼部众,生擒叛军大将莘州刺史孟柱,并俘虏了六千降将、士卒。光是抓俘虏就抓了六千人,不难想象,这一战,刘黑闼的损失,有多么惨重。

    当初,刘黑闼起兵叛乱伊始,河北、山东的许多地方豪杰,纷纷杀害唐朝当地官吏,响应刘黑闼叛军。因此,河北的唐朝官吏之间,上下互相猜疑,百姓也是终日惶惶不安。可是,唯独田留安是一个例外。

    田留安对待下辖的官员、百姓,向来以诚相待,开诚布公,从来没有任何隐瞒。每次,只要有人来汇报工作,无论亲疏、士庶,田留安都会将他们请入卧室详谈。并且,田留安经常这样对下属讲道:

    吾与尔曹俱为国御贼,固宜同心协力,必欲弃顺从逆者,但自斩吾首去。

    很明显,田留安这是在向众人发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声音。并且,他希望所有军民,能够与自己勠力同心,共同抵御叛军。见到田留安如此大义凛然,坦荡无私,大家十分钦佩,私下相互提醒、勉励:

    田公推至诚以待人,当共竭死力报之,必不可负。

    就这样,田留安通过自己的个人胆魄,迅速凝聚了人心,使得魏州军民同仇敌忾,誓死不降,与叛军死拼到底。果然,不久之后,田留安的这种做法,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效果,不是从军事上获得,而是在于瓦解叛军内部堡垒。

    当时,有一个名叫苑竹林的人,此人本是刘黑闼的党羽,一直心怀异志,暗生反唐之意。苑竹林暗中谋划,想要和刘黑闼里应外合,袭破魏州城。没想到,田留安早就察觉出来,却不动声色,没有打草惊蛇,决定将计就计。田留安继续将苑竹林留在身边,还让他掌管钥匙,表现出十分信任的样子。

    长此以往,苑竹林被田留安的信任所感化,当即弃暗投明,与刘黑闼划清界限,改投田留安。所以,田留安略施小计,没有使用任何暴力胁迫的手段,成功策反了一名潜入唐军内部的叛军细作,解决了来自魏州内部的隐患,瓦解了叛军的“间谍”力量,上演了一出唐朝版的“无间道”。事后,田留安因为防守魏州,功勋卓著,被朝廷进封为道国公:

    有苑竹林者,本黑闼之党,潜有异志。留安知之,不发其事,引置左右,委以管钥;竹林感激,遂更归心,卒收其用。以功进封道国公。

    对于刘黑闼来说,这段时期与唐军的作战,无疑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瓶颈期”。军事上毫无进展,屡屡受挫,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就此打住。这个时候的刘黑闼,与当初刘武周的处境一模一样,颇有骑虎难下的尴尬。

    同时,于李唐而言,田留安驻守魏州,令魏州城防固若金汤,刘黑闼久攻不克。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牵制住了刘黑闼的主力,消耗了叛军的有生力量,为李建成大军进入河北,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所有人都清楚,只要李建成一到河北,刘黑闼的末日,也就到了。双方的决战,也就不可避免。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李建成率领的主力大军,如期来到河北。上一次,“洺水之战”,刘黑闼被李世民打得伤亡殆尽;这一次,李建成挂帅亲征河北,想必又要有一场硬仗要打,刘黑闼接下来要倒大霉了。

    武德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率领唐军主力,兵至昌乐,进入河北,直插刘黑闼腹地。李建成大兵压境,刘黑闼必须要有所应对。于是,刘黑闼亲自领兵,前往抵挡唐军,与李建成列阵对峙。问题是,现如今,叛军内部军心浮动,根本无心再战,接连两次列阵,皆不战而罢,还没打就停了下来。

    李建成率军进入河北,接下来,他就要独自直面顽敌刘黑闼。那么,初来乍到的太子李建成,又该如何对付刘黑闼,直至彻底消灭叛军,平定叛乱呢?关于怎样部署平叛,李建成有他自己的想法。总结起来,四个字而已:双管齐下。何为“双管齐下”?就是政治、军事两手抓。

    李建成明白,河北戡乱的关键,不仅在于军事上的征战攻伐,更重要的是四个字:安抚人心。先前,李世民率军讨伐叛军,采取了强硬的军事镇压,忽略了安抚、怀柔之策。虽然取得了“洺水之战”大捷,重创叛军主力;但好景不长,由于没能及时安抚河北局面,导致刘黑闼卷土重来,河北叛乱再起。

    因此,李建成吸取了李世民只看重军事手段,忽视政治安抚的教训,调整平叛策略,双管齐下。一方面,笼络人心,积极安抚河北、山东的普通百姓,以及叛军党羽,分化叛军内部,促使河北民众重新回归大唐;另外一方面,对于战争元凶刘黑闼,则要毫不手软,坚决予以军事打击,彻底将其消灭。换言之,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前文说过,李建成出征河北之前,唐军在河北战场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李世民发起的“洺水之战”,沉重地打击了刘黑闼的反叛势力,令叛军元气大伤,为李建成亲征河北铺平了道路。根据《旧唐书·刘黑闼传》的记载,李建成率大军进入河北后,“频战大捷”。由此可见,军事上的问题,已经不是唐军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军事上既然没有大的问题,那么,李建成来到河北后,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那便是安抚河北局面。安抚局势,笼络人心,才是眼下的重中之重。从另一个侧面讲,李建成的安抚之策,也是针对叛军实施的“攻心战”。只要河北乱局能够早日安定下来,叛军内部势必人心惶惶,肯定会不战自溃。

    至于如何笼络、安抚河北人心,李建成采纳了谋士魏征的建议,决定实施抚平战争创伤,聚拢人心的怀柔之策。确实,这项举措,在军事层面以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魏征是这样向太子李建成进言献策:

    前破黑闼,其将帅皆悬名处死,妻子系虏;故齐王之来,虽有诏书赦其党与之罪,皆莫之信。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坐视其离散矣!

    魏征向李建成建议,眼下的情况是,刘黑闼内外交困,叛军内部军心涣散,厌战情绪高涨,正是分化瓦解叛军,对其内部实行策反的绝佳良机。于是,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言,对叛军实施离间之计。

    无论是先前李世民发动“洺水之战”,还是李建成亲征河北,唐军前前后后,俘虏了许多叛军的部众,其中既有普通士卒,又有高级将领。没想到,李建成刚到河北,直接下令,将这些关押的战俘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并且,对于其中一些级别较高的叛军将领,李建成大加慰抚,推诚布公地笼络他们,让这些人放下对唐军的戒备之心,完全没有李世民的强硬作风。

    毫无疑问,李建成的这种做法,起到了极好的策反敌军的功效。李建成通过释放战俘,安抚敌将的做法,是要对叛军造成舆论攻势,加剧叛军内部的惶恐不安,瓦解他们的斗志,彻底令其土崩瓦解。

    当时,刘黑闼叛军师老兵疲,粮草几乎耗尽,基本上丧失了斗志。而李建成的策反离间之策,更是让叛军陷入了极端的困境。从这一刻开始,叛军军队当中,开始出现大量士卒逃亡的现象。同时,叛军攻占下各州县,当地百姓纷纷捆了叛军渠帅,归附李唐。整个刘黑闼叛军内部,逐渐趋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刘黑闼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如今,只有寻找时机,与唐军进行决战。即使刘黑闼明白此战必败无疑,也要硬着头皮打下去,冒险赌一把,说不定还能赌赢呢!毕竟,刘黑闼觉得,他的对手是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那种鬼才,和李建成打,至少不像和李世民打那样费劲,没准还有几分胜算呢。

    在此之前,刘黑闼围攻魏州受阻,久攻不下。而此时,李建成率领唐军主力,已经深入河北腹地。所以,刘黑闼非常担心,害怕驻守魏州的唐朝守军,与李建成主力遥相呼应,前后夹击,对自己形成合围之势。思来想去,目前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上,趁着李建成还没到来,连夜撤军而走,以后再寻找战机。

    武德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率领唐军主力,与刘黑闼所部在馆陶正面遭遇。当初,刘黑闼从魏州撤离,行至馆陶,打算通过永济渠,甩掉唐军的追击。奈何,永济渠上的浮桥,迟迟没有搭建好,无法确保叛军兵马安全渡河。没有办法,刘黑闼只得在永济渠列阵,准备和唐军决战,以此来拖延时间。

    直到此时,战场上的攻守态势,完全发生了变化。唐军方面,由于太子挂帅亲征,士气高涨,同仇敌忾,一路收复失地,连战连捷;而反观刘黑闼,此刻大势已去,已成强弩之末,整个部队精疲力尽,斗志逐渐消磨殆尽。因此,刘黑闼在永济渠列阵,完全是孤注一掷,被迫应战。

    这个时候,刘黑闼心里非常清楚,这一战的最终结果,毫无疑问,自己肯定输定了。所以,刘黑闼心里开始盘算,三十六计走为上,保命要紧,趁着战场混乱之际,突围逃跑。不过,从这件事,足以看出刘黑闼的人品,很不地道。刘黑闼觉得,如果带着大部队一起逃走,明显是一个累赘。于是,刘黑闼便想撇下大军,独自逃命。

    不久,李建成、李元吉率领唐军,抵达至馆陶,与刘黑闼相持于馆陶的永济渠,决战一触即发。为了不顾一切地逃命,刘黑闼决定让主力部队充当“炮灰”,挡住唐军的进攻,自己好趁乱逃走。于是,刘黑闼命令部将王小胡,率军背水迎击,与唐军接战。同时,刘黑闼命人加紧修筑浮桥。等浮桥修好,刘黑闼立刻渡河逃走。

    刘黑闼这么一逃,顿时让叛军内部乱作一团。叛军现在的情形,特别像之前下博之战唐军的情况。下博之战,淮阳王李道玄陷阵身亡,刘黑闼转而猛攻史万宝中军。失去主帅的唐军,斗志全无,顷刻之间,溃不成军,史万宝只身逃回长安。同样的命运,这一次,在河北叛军身上重演。

    要知道,叛军已经极度厌战,之所以硬着头皮与唐军作战,完全是看在刘黑闼的面子上,那都是因为刘黑闼还在。如今,刘黑闼连遮羞布都不要了,公然抛下部队,逃命去了。那你想想,叛军哪还有心思继续打下去。顿时,叛军土崩瓦解,四散溃逃,有些来不及逃走的,直接扔下兵器,脱去甲胄,就地向唐军投降。

    等于是说,在唐军整个作战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解决掉叛军的主力。击败叛军主力后,李建成认为要趁热打铁,抓住元凶刘黑闼,不能再让这个逆贼逃脱。

    因此,李建成下令,命唐军骑兵顺着浮桥,大举过河,追击刘黑闼。可是,无数唐军骑兵,拥挤在狭小的浮桥上,浮桥无法承受这么多人马的重力。所以,刚刚才过去一千余名唐军骑兵,浮桥轰然坍塌。这样一来,后续唐军主力,不能及时过河,被阻隔在对岸。抓住这个机会,刘黑闼急忙带着数百骑兵,一溜烟逃遁远去:

    黑闼恐城中兵出,与大军表里击之,遂夜遁。至馆陶,永济桥未成,不得度。壬申,太子、齐王以大军至,黑闼使王小胡背水而陈,自视作桥成,即过桥西,众遂大溃,舍仗来降。大军度桥追黑闼,度者才千馀骑,桥坏,由是黑闼得与数百骑亡去。

    馆陶之战,唐军通过一种兵不血刃的方式,不费一兵一卒,成功逼降、击溃了刘黑闼叛军的大部主力,迫使刘黑闼仓皇而逃。可以这样讲,馆陶之战的胜利,堪比于“洺水之战”大捷,是唐王朝第二次戡乱河北的关键转折点。这一仗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河北战场的形势。

    至此,李唐王朝平定河北叛乱,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虽然,馆陶之战,刘黑闼主力全军覆没,大批旧部降于唐军。但是,叛军的首脑刘黑闼,却趁乱逃离,甩掉了唐军的追击。唐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黑闼跑掉,而无计可施。这一次,绝不能放过刘黑闼,一定要抓住他。

    李建成认为,只要刘黑闼还存活于世间,以他那种脑后反骨的天生反叛基因,一定会重新卷土而来,与大唐永久为敌。为了河北的长治久安,以及唐王朝的统治,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刘黑闼揪出来。所以,李建成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不惜一切代价,追击叛军残部,争取生擒或斩杀刘黑闼。

    刘黑闼逃走后,李建成从来没有停止对他的追讨。当时,李建成命令大将刘弘基,亲率唐军骑兵部队,大举渡过永济渠,追击刘黑闼残部。此时,强大的求生欲,激发着刘黑闼,不分白天黑夜,玩命地逃亡。同样,为了能够活捉刘黑闼,唐军追兵也在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一路猛追。

    正所谓插翅难逃。唐军已然布下了天罗地网,无论刘黑闼怎么逃,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最终,在唐军的层层围捕、追击之下,刘黑闼还是成了李唐的网中之鱼,并且,是被自己所信任的部下出卖,献给唐朝。

    转眼间,到了武德六年正月,经过长途跋涉,刘黑闼逃至饶州。那时,饶州尚是刘黑闼的地盘。驻守饶州的正是刘黑闼的亲信——饶州刺史诸葛德威。正是这个诸葛德威,最终断送了刘黑闼的性命。

    说句不好听的,这个时候的刘黑闼,实际上和丧家之犬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当刘黑闼逃到饶阳时,身边仅剩百余残兵,又累又饿,一点儿抵抗能力都没有了。因此,刘黑闼急需找一处落脚点,好好地休整一下。

    就在这时,诸葛德威亲自出城,迎接刘黑闼一行入城。可是,刘黑闼却犹豫了,他不确定诸葛德威的忠诚度,毕竟自己现在一败涂地。他担心,诸葛德威与唐朝暗通款曲,故意诱自己入城,然后一网打尽。犹豫之下,刘黑闼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迟迟不肯入城,一直在城外逗留。

    为了打消刘黑闼的疑心,诸葛德威竟然“涕泣固请”,当众呜咽流涕,哭唧唧地向刘黑闼表示忠心。最后,刘黑闼彻底放下戒心,跟随诸葛德威进城。走到城中市场的时候,刘黑闼一行人停下来休息,实在走不动了。为此,诸葛德威专门向他们馈赠食物。看上去好像关怀备至,实际则是暗藏杀机。

    原来,诸葛德威早就与唐军取得联系,打算诱捕刘黑闼,送给唐朝,当个见面礼。所以,在刘黑闼等人正在吃饭时,诸葛德威一声令下,伏兵四出,遂将刘黑闼及百余随从,全部羁押拿下。刘黑闼猝不及防,成了他的瓮中之鳖。而后,诸葛德威举城降唐,同时,将刘黑闼等党羽、亲信,一并押解,送给太子李建成:

    时太子遣骑将刘弘基追黑闼,黑闼为官军所迫,奔走不得休息,至饶阳,从者才百馀人,馁甚。德威出迎,延黑闼入城,黑闼不可;德威涕泣固请,黑闼乃从之。至城旁市中憩止,德威馈之食;食未毕,德威勒兵执之,送诣太子,并其弟十善斩于洺州。

    最终,太子李建成下令,将刘黑闼与其弟刘十善,押赴洺州,斩首示众。到头来,刘黑闼还是没能逃过一劫,落得个和故主窦建德一样身首异处的下场。临刑之前,刘黑闼发出一声悲叹:“我幸在家鉏菜,为高雅贤罪所误至此!”自己原来本本分分在家种菜度日,若不是被高雅贤等人撺掇,何至于此!

    必须承认,刘黑闼是唐王朝一统天下道路上,所遇到的最顽强的敌人。他善于抓住时机,一呼百应,两次起兵反唐,将平静的河北搅得天翻地覆,令李唐王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消灭这个顽敌,唐高祖李渊先后委派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挂帅出征,由此可见,刘黑闼对唐朝的威胁之大;然而,刘黑闼终究只是昙花一现,风光过后,还是难逃覆亡的悲惨命运。在经历了洺水之战、馆陶之战的大败后,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成为了李唐王朝的阶下囚,身首异处,惨淡落幕。《旧唐书》中是这样评价刘黑闼的失败:

    黑闼、开道,勇而无谋,顾其行师,祗是狂贼,皆为麾下所杀,驭众之道谬哉。

    不管怎么说,随着刘黑闼、刘十善兄弟被斩于洺州,标志着河北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反叛势力,被彻底连根拔起。李唐王朝戡乱河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平定河北、山东之乱,已经稳cao胜券。

    虽然,刘黑闼兵败身死,以覆亡收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河北叛乱,就此彻底平息。消灭刘黑闼反叛势力,只是唐朝取得了平叛河北的决定性胜利,并不是最后胜利。当时,河北、山东地区,总共有三股主要的反唐势力,刘黑闼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两股反唐势力:徐圆朗、高开道。

    所以,若要彻底平定河北叛乱,便要一鼓作气,消灭另外两支反叛势力。平灭刘黑闼后,唐军的兵锋,自然而然,便对准了徐圆朗和高开道。在这两股反叛势力中,最先覆灭的,是实力较弱的徐圆朗。

    关于徐圆朗其人,前文介绍过,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徐圆朗数易其主,左右逢源。后来,刘黑闼起兵叛乱,徐圆朗随即响应叛军,打出反唐的旗号。一直以来,徐圆朗积极配合刘黑闼,策应叛军主力,牵制唐军,是刘黑闼的头号帮凶,第一打手,对唐军的行动形成了掣肘的作用。

    整个河北叛乱当中,徐圆朗一直在唐朝后方捣乱,搞一些小动作,让唐王朝疲于奔命。因此,唐朝早就视徐圆朗为眼中钉,rou中刺,总想找个机会,收拾掉这个不自量力的家伙。只不过,当时的情况,唐朝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如何对付刘黑闼上,对徐圆朗无暇顾及,致使徐圆朗愈发不知收敛。

    很快,洺水之战,刘黑闼大败,被迫逃亡突厥,唐军终于腾出手来,可以去教训徐圆朗了。武德五年七月,秦王李世民亲率唐军,大举出兵,征讨徐圆朗,连下十余座城池,声震淮、泗。经此一战,徐圆朗的反叛势力,遭遇重创,其下辖的许多领地,皆被唐军夺去。

    应该说,自那以后,徐圆朗日薄西山,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唐朝大规模的挑衅,只有等死的份了。特别是刘黑闼的败亡,徐圆朗唯一依靠的保护伞,轰然倒塌了。他的末日,也很快到了。

    当初,秦王李世民率军进师曹州,重创徐圆朗主力后,看到徐圆朗已经难成气候,决定班师回朝。李世民班师之前,留下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名将李世勣等人,继续攻打徐圆朗,料理这支大势已去的叛军。

    面对唐军的大举围城,徐圆朗数次组织部众,出城与唐军作战,企图突围出去。结果,都被唐军所击败,铩羽而归。此时,城内人心惶惶,许多百姓,纷纷翻越城墙,归降唐军。众叛亲离之下,徐圆朗无计可施,只能困守孤城,苦苦死撑。但他也明白,这样下去,撑不了多长时间。

    到了武德六年二月,徐圆朗自知穷途末路,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徐圆朗索性趁乱逃走,带领数名骑兵,弃城而走。本以为捡回了一条命的徐圆朗,不曾想到,在逃亡途中,被路上村民认出。这些村民一拥而上,当场将徐圆朗杀死。徐圆朗死后,唐军立即兼并了他的所有地盘。

    就这样,刘黑闼、徐圆朗两大反唐势力,相继落败覆亡。剩下的一支,就只有高开道势力。因此,平定河北叛乱的最后一战,也是收官之战,就是击灭高开道军事集团,真正恢复河北地区的平静局面。

    河北叛乱之时,河北、山东总共有三大巨头,他们分别是刘黑闼、徐圆朗、高开道。与徐圆朗一样,刘黑闼起兵叛乱之后,高开道也扯起反旗,响应刘黑闼,与刘黑闼结成同盟。当时,高开道主要活动于幽州一带,不断袭扰幽州,攻击唐朝幽州守将罗艺所部,牵制唐军,曾让罗艺吃了不少的大亏。

    根据史书记载,高开道为人凶悍残忍,嗜杀成性。此人的残忍,不仅对别人极其狠毒,对待自己,也是下得去手,甚至到了令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地步。譬如,史书记载了一件关于高开道残忍的故事:

    开道有矢镞在颊,召医出之,医曰:“镞深,不可出。”开道怒,斩之。别召一医,曰:“出之恐痛。”又斩中。更召一医,医曰:“可出。”乃凿骨,置楔其间,骨裂寸馀,竟出其镞;开道奏妓进膳不辍。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高开道最初在幽州起兵,反叛唐朝时,一次作战当中,被唐军的箭矢射穿面颊。受了重伤的高开道,叫来一名医生,让他替自己将箭拔出。可是,这名医生看了伤情,说箭镞射得太深,不能拔。高开道听后,勃然大怒,当即斩了这名医生。然后,又叫来一名医生。这名医生一看,说如果拔出箭来,会无比剧痛。高开道二话不说,又斩了第二位医生。

    连杀两名医生后,高开道叫来第三位医生。这第三位医生,看到前面两位同行的下场,战战兢兢地说,能拔。于是,这位医生开始为高开道进行“外科手术”。只见,医生割开高开道的脸颊,凿开骨头,打入楔子,骨头足足裂开一寸有余,活生生地取出箭镞。整个手术的过程中,高开道面不改色心不跳,还一边欣赏歌舞,一边津津有味地吃饭。

    从这件事能够看出,高开道性格中的血腥、暴力与残酷。这样的人,一旦祸乱天下,必将是恶魔般的存在,千百万人头落地,生灵涂炭。所以,作为即将迈入大一统帝国的李唐王朝,绝不能允许这样一个人,继续为所欲为。

    再来说一说高开道。

    之前,河北爆发大规模军事叛乱时,高开道与刘黑闼、徐圆朗相互勾结,共同结成反唐战线,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同盟关系。现如今,河北三巨头中的刘黑闼、徐圆朗,双双败亡,就只剩下高开道孤零零的一个人。

    此时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高开道如果继续顽抗下去,肯定没有他的好果子吃。而且,唐王朝消灭刘黑闼、徐圆朗之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孤立无援的高开道。因此,对于高开道而言,最明智的选择,当然是放弃抵抗,主动归降李唐,或许还能保全己身周全,不失王侯之位。

    问题是,高开道冥顽不灵,始终不肯承认失败。在他看来,刘黑闼、徐圆朗之所以会一败涂地,那是因为他们没用,换成自己,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所以,在刘黑闼、徐圆朗相继失败后,高开道继续负隅顽抗,对抗着唐朝中央政府。别说,高开道真够“坚强”,一直顽抗到武德七年初。

    从武德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到九月二十九日,在此期间,高开道经常纠集突厥、奚族、靺鞨等游牧部落,入侵唐朝幽州及周边重镇。当然,那个时候,唐朝在河北大局已定。高开道的这种小打小闹,显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所以,高开道数次入侵幽州,都被唐朝守军所击败,弄得灰头土脸。

    不出意料,高开道的“作死模式”,终于把自己“作”死了。很快,到了武德七年二月,高开道迎来了自己的末日,终究还是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且,他的灭亡,还是来自于内部将领的反水。

    时间到了武德七年,此时,大唐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高开道很清楚,再抵抗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一段时间里,高开道曾经萌生过降唐的念头。但是很快,高开道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很简单,高开道仗着自己背后有突厥撑腰,唐朝不敢拿自己怎么样,便打算顽抗到底。

    可是,高开道想要继续负隅顽抗,他的部下却早都泄气了。为什么呢?原来,高开道的部下,大多是山东人士,此刻思乡心切,都不想打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势必与高开道产生了矛盾,将高开道看成是最大的障碍。

    没过多长时间,高开道手下的两名将领:张金树、张君立,私下活动起来。其中,张金树是高开道的心腹干将,而张君立则是原来刘黑闼的部将,刘黑闼死后,他投奔于高开道麾下。这时,张君立看出,高开道与唐朝为敌,摆明了是飞蛾扑火。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张君立私下联合张金树,二人密谋杀掉高开道,然后向李唐投诚。

    张金树、张君立二人,展开了密谋除掉高开道的行动。既然要杀死高开道,就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正好,当时有一个契机。

    高开道平日里豢养了数百私兵,这些人个个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号称“假子”,相当于高开道的护卫亲兵。高开道对于这数百“假子”,非常信任,经常让他们入值阁内,贴身宿卫。更巧的是,这些“假子”的统领,不是别人,正是张金树。张金树和张君立二人,密谋杀死高开道,就必须要解决这些“假子”。

    如何才能解决掉这些“假子”?张金树想了一个办法,他派遣几名心腹,进入内院,表面上和众“假子”有说有笑,使他们麻痹大意。背地里,张金树的亲信,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他们趁着“假子”不备,将这些人的弓弦全部折断,还将他们的佩刀、长槊藏在床底下,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任何人发现。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金树、张君立决定动手。一天夜里,张金树率众猛攻高开道的府邸。众“假子”大惊失色,纷纷准备去拿兵器,抵抗进攻。结果,吃惊地发现,弓弦尽数折断,佩刀、长槊不知所踪。没了兵器,“假子”们的心态,瞬间崩了,纷纷向张金树投降。此时,张君立也在城外举火为号,与张金树内外呼应。

    直到此时,高开道彻底明白了,大势已去,自己今日难逃一死。于是,高开道身披甲胄,手持兵器,威严地端坐于大堂之上。众人深知高开道骁勇,不敢上前,只是将其团团围于大堂中央。

    紧接着,高开道与妻妾们奏乐畅饮,作最后的诀别。等到天快亮的时候,高开道站起身来,缢杀了众妻妾与所有的儿子。而后,高开道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高开道自杀后,张金树立刻过河拆桥,一翻脸,斩杀了高开道所有的“假子”,并杀掉了自己的盟友张君立,死者多达五百余人。

    斩草除根过后,张金树遣使降唐。唐朝在原来高开道的旧地,设置妫州,进行管理,任命张金树为北燕州都督。至此,唐王朝彻底兼并了高开道的势力范围。河北地区最后一股反唐势力,被彻底消灭:

    开道见天下皆定,欲降,自以数反覆,不敢;且恃突厥之众,遂无降意。其将卒皆山东人,思乡里,咸有离心。开道选勇敢士数百,谓之假子,常直阁内,使金树领之。故刘黑闼将张君立亡在开道所,与金树密谋取开道。金树遣其党数人入阁内,与假子游戏,向夕,潜断其弓弦,藏刀槊于床下,合暝,抱之趋出,金树帅其党大噪,攻开道阁,假子将御之,而弓弦皆绝,刀槊已失,争出降;君立亦举火于外与相应,内外惶扰。开道知不免,乃擐甲持兵坐堂上,与妻妾奏乐酣饮,众惮其勇,不敢逼。天且明,开道缢妻妾及诸子,乃自杀。金树陈兵,悉收假子斩之,并杀君立,死者五百馀人。遣使来降,诏以其地置妫州。

    高开道军事集团的覆灭,实际上是平定河北叛乱的收尾工作。高开道覆灭,标志着历时数年之久的河北叛乱,终于彻底平定;也标志着,北方地区的主要割据政权,基本全部被李唐王朝扫平。当然,还有一些零散的小割据势力,还在北方盘踞,但实际上不足为虑。从总体来说,唐王朝实现了对北方的统一。

    当然,消灭高开道集团,发生于武德七年二月。不过,这只是平叛河北的收尾罢了。自从武德六年二月,徐圆朗败亡后,李唐王朝戡乱河北,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第二次戡乱河北的唐军主帅,太子李建成在平叛战争取得完胜后,于武德六年九月,班师回京,结束了第二次平叛河北的征程。

    唐朝第二次平叛河北,无疑让太子李建成大放异彩。对于李建成而言,此次挂帅亲征河北,至少有两大收获。

    第一,在军事上树立了一定的威望。

    众所周知,若论军事上的丰功伟业,唐朝国内,无人可出秦王李世民之右。在众人眼中,太子李建成的军事才能,明显不如李世民出彩。然而,这一次平叛河北,却让所有人对李建成刮目相看。

    谁都没有想到,一向温文尔雅,久不领兵的太子李建成,此番出战,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一举平定河北,消灭了顽敌刘黑闼,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一功。正是因为平叛河北的军功,才让李建成在军事方面,拥有了与李世民的秦王集团相抗衡的资本,以及实力。

    第二,在政治方面培植了属于太子集团的势力。

    李建成请缨出征河北之前,魏征曾向他建议,挂帅出征河北的好处,一方面,能够在军功方面,与李世民的秦王集团,一争高下;另一方面,也能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积累资本,以便和秦王李世民对抗。

    要知道,李世民半生戎马,功盖天下,从晋阳起兵到指挥唐初统一战争,李世民打下了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因此,李世民在军中拥有绝对的权威,也获得了与其功绩相匹配的权力。比如,李世民因为常年征战,军功赫赫,执掌陕东道、益州道两大行台,将洛阳、四川经营成属于自己秦王集团的势力范围。

    对于这一点,李建成深有体会,他也要经营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魏征建议太子李建成,借着出征河北的机会,广交山东豪杰,将崤山以东地区划入太子一党。事实上,李建成确实这样做了。亲征河北期间,李建成积极结交山东豪杰,使得崤山以东地区成为李建成经营的一块根据地。

    何以见得呢?有一件事足以说明,便能看得出,李建成在山东地区的影响力是多么得巨大。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后,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征服了来自太子、齐王两党的反对势力。但是,李建成的老营崤山以东地区,却并不太平。崤山以东地区,是李建成平定刘黑闼时所经营的根据地。虽然,李建成死了,太子集团已经覆灭。不过,山东地区的东宫残余势力,依旧存在,随时可能向李世民发难,为李建成报仇。所以,李世民必须着手稳定山东局面。

    反复思量后,李世民决定对山东地区的太子旧部,采用招抚。于是,李世民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原来太子李建成的头号谋士,刚被任命为谏议大夫的魏征,让魏征去招抚山东李建成余党。

    武德九年七月十一日,李世民委派魏征为特使,前往崤山以东地区,招抚东宫部众。而且,李世民给了魏征一项特权,允许他便宜行事,必要的时候,可以见机行事,临机决断。

    魏征赶赴山东地区,行至磁州时,正好遇到了两位故人:前任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府护军李思行。此时,他们二人,正被当地州郡押解,准备送往长安。魏征见状,立即宣布了新太子李世民宽恕政敌的命令:

    吾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赦不问;今复送师行等,则谁不自疑!虽遣使者,人谁信之!吾不可以顾身嫌,不为国虑。且既蒙国士之遇,敢不以国士报之乎!

    然后,魏征下令,将李志安、李思行等人一律释放。对此,李世民当然是十分高兴。在李世民招抚政策的感召下,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很快稳定了下来。试想一下,如果李建成当初没能在山东培植自己的势力,李世民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在太子集团已然覆灭的情况下,还要尽力招抚呢?

    于李建成而言,这次平叛河北,可谓名利双收。同样,对李世民而言,两次的平叛河北战争,也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是意义重大。河北叛乱,让李世民从中吸取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训,那就是,让他明白了民心向背的重要性,明白了武力有时并不是万能的。

    多年以来,李世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多少乱世枭雄,败在了这位秦王手上。因此,这样一来,使得李世民过于迷信武力。在他看来,大唐一统天下之路上,就没有自己砸不烂的石头。然而,河北平叛,却实实在在给这位无敌的战神,好好地上了一课。

    本来,“洺水之战”,李世民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采用水灌敌营之计,击溃刘黑闼主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是,在战后,李世民没能及时安抚河北局势,导致刘黑闼死灰复燃,河北再生叛乱。唐军“洺水之战”的一切努力,全部前功尽弃。倘若李世民当初能够重视安抚人心,事情的发展,或许就不是这个样子。

    也正因如此,河北叛乱,对于李世民的人生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场战争,让李世民明白了一个道理,武力是决定战争的手段,却不是唯一的手段,民心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李世民在当上皇帝后,格外注重百姓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民心对于维护统治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出了著名的治国论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为了他一直奉为圭臬的治国理念。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八个字,激励着李世民成为光耀千秋的一代明君,开创出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这与他年轻时平叛河北的经历,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这段特殊的战争经历。也许,李世民就会变成第二个隋炀帝;可能李世民本人,就不会成为令后世景仰的千秋圣君唐太宗!

    以上这些,说的都是,平定河北叛乱,对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产生各自不同的意义。另外,河北平叛战争的胜利,对于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最起码,有两点重要的影响。

    第一,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两次戡乱河北之战,不同于唐王朝以往的统一战争。从前的统一战争,都是李唐针对某一割据政权,发起的战争。可这一次却不相同,是一场平叛战争。准确地讲,是窦建德旧部反叛唐朝,唐朝平定叛乱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正是由于这场战争的特殊性,李唐王朝为此采取了特殊的应对策略。既要侧重武力征讨,更要重视安抚怀柔。只有武力、安抚双管齐下,才可以尽快结束战争、稳定局面。平叛河北,对于李唐王朝今后的统一战争,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巩固了李唐王朝中原之主的地位。

    平定河北叛乱,实际上,是唐王朝统一中原的延续。之前,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发起的“虎牢关之战”,大破窦建德十余万夏军主力,一举攻克洛阳,荡平了盘踞在中原的郑、夏两大割据政权,实现了唐王朝入主中原的宏愿,完成了唐朝一统天下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突如其来的河北叛乱,却打乱了唐朝本来的部署,严重威胁到了李唐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为了捍卫唐军东征洛阳所取得的胜利果实,以及巩固中原之主的地位,唐朝花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调集重兵,先后委派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挂帅出征,征讨刘黑闼叛军,终于平定叛乱,剿灭了河北的反叛势力。

    平定河北叛乱的意义在于,彻底肃清了河北地区的三支反唐势力,极大笼络了河北人心,取得了军事、政治的双重胜利。应该说,平定河北叛乱,李唐王朝入主中原的战略,才算真正意义上完成。

    通过两年平定河北叛乱的作战,唐王朝一举解决了来自河北、山东的三大强敌:刘黑闼、徐圆朗、高开道,巩固了大唐对于中原地区的统治,成功捍卫了东征洛阳的胜利果实。从此,中原再无忧虑。

    同时,平定河北叛乱,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义。自此之后,北方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军事势力,能够阻挡大唐一统天下的步伐。北方地区的重要割据政权,基本上全部被李唐王朝扫平。

    平灭北方割据势力,横在李唐统一道路上的阻碍,越来越少。可以说,大唐一统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接下来,李唐王朝便要实施一统天下战略的最后一步,出兵南下,扫平江南群雄,实现南北统一,完成全国性的统一,结束自隋末以来的战乱局面。

    那么,当唐朝在与北方强敌拼得你死我活之时,长江对面的南方地区,又是怎样的一副情形?面对实力依旧不容小觑的江南群雄,李唐王朝又会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逐一兼并南方割据势力?在唐朝与江南群雄对决的过程当中,究竟又上演了怎样庙堂、战场、外交之间的博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