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我的城市生活在线阅读 - 1303.第一书记刘增杰

1303.第一书记刘增杰

      学习一个链接。

      【爱在大山深处】“第一书记”刘增杰:扶贫路上治穷根

      2018-05-07大学生村官官网

      在张家口市沽源县脱贫攻坚战役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把老百姓的利益扛在肩上,时时刻刻关注民生问题,以村民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立志让村里的每个人都活的有尊严。他,就是河北省仁和堡村第一书记刘增杰。

      仁和堡村第一书记刘增杰正在田间工作。记者骆梓炫摄

      位于小厂镇西北部的仁和堡村,距县城所在地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主要地形为山地。2018年3月,第一书记刘增杰进村,建爱心浴室、找产业、规划种植、走访贫困户……如今,仁和堡已经有了新气象,村子渐渐“活起来了”。

      把“下马威”当成脱贫动力

      几个月前,当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内控部高级经理刘增杰以“第一书记”的身份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进村路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铺满了积雪和杂草,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不停地打滑。一进村口,提着的心还没来得及放下来,映入眼帘的是杂乱的柴火堆、破旧的屋顶,还有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垃圾,落后的景象让刘增杰的心里顿时翻起波澜。

      然而,真正的“下马威”还在后头。仁和堡村共有6个自然村,散落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沟里。刘增杰所带领的扶贫小组经过调查了解到,村里贫困人口多,收入结构单一,生产生活条件差,常住人口少,闲置危房多,村容村貌整治难,农闲时间很多青壮年闲置在家无收入来源。“我们村一直这样,我们还真能不穷了?”村民对刘增杰的到来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长久以来的增收难已经让村民们没了想法。

      这里的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怎样让这片迟迟没有走上富裕之路的村子真正好起来?刘增杰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尊严”。他告诉记者,村子里的人很少有洗澡的,“大部分就是时间长了拿毛巾稍微擦擦,少数人拿水冲一下”。还让刘增杰揪心是,“村里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大家就自然而然懒洋洋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村民们树立起能够富起来的信心,每个人干干净净的,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个人存在感,活的有尊严。”

      村里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爱心浴室”。记者张艺萌摄

      通过前期中行河北省分行管理层成员多次深入调研和走访,刘增杰大力倡导的“爱心浴室”和“路灯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现在村里已经装了援建路灯35盏,晚上的村庄不再仅仅是让人没有希望的黑色,加入了有光亮,有希望的灯光。记者在即将投入使用的爱心浴室中看到,浴室可以满足20个人同时洗澡。刘增杰告诉记者,爱心浴室是免费的,每周给村里每个人发3张浴票,这样每个人都干干净净的,人精神了,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有希望!

      “第一书记这是给我们送光亮来了,我们的生活能不越来越好嘛。”路过的村民情不自禁的向记者夸起第一书记刘增杰。

      精准“把脉”助力扶贫帮困

      刘增杰与裴桂林一家亲切交谈。记者刘潇摄

      村民裴桂林,因为车祸导致下肢残废已经将近30年了,加上妻子也患有甲状腺癌症,已经63岁的他实在无力支撑起家里的日常开销。刘增杰通过走访贫困家庭,对此十分重视,除了村里贫困政策对医药费的报销政策外,剩余的部分他也争取让这个家庭少承担一些。另外他想办法让裴桂林的妻子做村里的护林员,以工代赈,每年有3000块钱的收入。

      “刘书记是好人啊,隔不了几天就来看我们,上次还偷偷塞钱给我们,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裴桂林的妻子向记者说这话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刘增杰与闫爱军的女儿开心的交谈。记者刘潇摄

      45岁的村民闫爱军,17岁的女儿因患有腿部神经炎,总是不明原因的下肢腐烂,家里本来就没有经济来源,女儿的病更是让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家庭变得异常窘困。刘增杰带领的扶贫小组为她积极寻找医疗资源,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为她进行免费义诊,并时刻关注她的病情。

      “好好学习,学习什么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事。这是刘伯伯每次来都会跟我讲的话。”小姑娘告诉记者,刘增杰每次来,都会鼓励她要好好学习。

      该村总户数398户,8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28户、449人,近两年共有181户351人脱贫出列,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驻村工作队按照精准识别、靶向扶贫的原则,对剩余47个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现场走访,全面了解致贫原因,因户施策。

      贫困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资源也短缺,找工作也相对困难。“我们中行对沽源县的贫困学生给予就业优先政策。”刘增杰告诉记者,从2018年1月份开展贫困大学生专项招聘,已签约录用3名沽源籍贫困生到中国银行工作,实现精准就业岗位扶贫,其他政策也正在策划中。他相信,从贫困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会越来越多,为社会做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产业扶贫帮扶提质增效

      刘增杰向记者讲述村里之后的规划。记者骆梓炫摄

      驻村伊始,刘增杰挨家挨户与群众促膝谈心,找村“两委”班子协商,了解群众致富瓶颈,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公司 村集体经济示范带动(基地) 农户”多元化发展路子。近期,扶贫小组找到相应专家对辖属六个自然村土壤进行全面体检,根据不同地块出具10份检测报告,经专家会诊,科学施肥,改良土壤,提高品质,确保增产又增收。

      “我们成立集体性质的合作社,动员村民自愿参股入股,使用土地、扶贫资金、帮扶资金入股,促使村里的产业形成规模,保障无劳动能力人员、老年人有固定的分红收入。”刘增杰介绍道。

      另外,刘增杰高兴地说,“我们对7000米低压线进行改造,对三台50千瓦变压器进行扩容,以满足村民灌溉和照明用电需要。现在光照发电的项目也已经开始运转了,3年后就是纯盈利,我们正在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尽快落地产生效益,确保65岁以上贫困户有稳定收入。”

      刘增杰所带领的扶贫小组,通过多次调查,积极行动实施“三包一”工程。引进龙头企业,由银行、企业及当地第三方担保企业形成帮扶同盟,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贫困人口就业。

      扶贫从扶志、扶智抓起

      刘增杰向记者反复强调,要想真正脱贫,就一定要让村里的人眼界开阔起来。他打算每年开办一期暑期夏令营,根治贫穷从娃娃抓起。针对暑期大人忙于种菜,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等现实问题,邀请省会教育专家及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实施拓展训练,切实改变他们的心智模式,重塑三观、编织梦想,为其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

      “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从我来这里第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三年后,我们将会改变这个村庄,人们活的更加有尊严,生活会充满希望的光亮。”说这话时,刘增杰的眼光中满是自信。(张艺萌骆梓炫刘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