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三章 求新求变
限娱令这种东西韩雪都搞不定的话张秋惜更没有办法,想cao心也不行,除此之外云翔卫视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倒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舌尖上的中国》正式开拍之前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现在她也可以丢到一边。 甩掉鞋子坐在杂志社的沙发上,张秋惜难得的拿起了报纸,标题赫然写着后张秋惜时代武侠的发展。她虽然很久没有在关注武侠,但这种国民类型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依旧在那里,目前的处境同样也是。 这些事情并不会因为她不关注就停滞或者消失,事实上反而还有发酵的势头。只不过这标题写得好像有点耸动,忍不住就说道:“怎么感觉我好像是已经挂掉了一样?” “在武侠读者眼里,你死没死其实根本没什么区别。”上官瑾悠悠的说,她已经把武侠扔了这么久,也没见有要填坑的意思,这样来看是不是还活着还真没区别了。 “喂,活着至少有接着写的可能吧?”写《就这么漂来漂去》的时候,回顾到武侠张秋惜就已经决定填一下坑,刚好腾出时间就发现最近武侠的话题很火热。 后张秋惜时代这个标题其实应该把华庸生也给加进去,她们两个都是新武侠的代表,即使现在华庸生已经逝世影响力依旧存在。只不过华庸生和张秋惜隔的时间太长。很多人又认为她是新武侠最后的荣光,所以报纸才给了这样一个标题。 本来很多人已经认定华庸生之后武侠就已经没落,张秋惜异军突起让这种说法沉寂了一段时间。但现在看来即使她的光芒在耀眼原本的问题也还是存在。 张秋惜只是张秋惜,没人能够模仿复刻,所以她的成功不代表武侠依旧是一片坦途。这一点很多作者更清楚,所以《江湖夜话》杂志才会举办年会,每年都将旗下作者聚齐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当下的武侠是真繁荣还是假繁荣这种问题已经没有必要争辩,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武侠又该是求新求变的时候了。唯有这样前途才能坦荡。之前的年会上张秋惜长篇大论的发表过一些观点,有些话现在还有不少作者深入探讨。 再看看《江湖夜话》杂志。很多作者求新求变的痕迹已经很明显,而且获得成功的也不少。倒不是已经有作者开宗立派,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哪个作者做到这个地步,只是他们的求变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这也是一种好现象。第一步成功迈出后面的步子就可以跨得更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得新人作者崭露头角,比起前辈来这些新人更有锐利,创新起来也更大胆。当然也不是所有创新都得到了认可,也有不少狠狠的恶心到了读者。 “你觉得应该怎么创新?”红豆手头上虽然有事,不过还是没忍住接茬跟张秋惜就这个问题讨论一番。 张秋惜就说道:“江湖夜话在主导求新求变,所以登稿标准某种程度来说放得很宽,这主要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创新。武侠发展了这么多年,累积了无数的东西。要创新也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 红豆就说道:“这有什么值得说的,当初新武侠也是创新,是从旧武侠演变过来的。” “问题是有些所谓的创新完全抛弃了这些。写得不伦不类。有个段子这样形容,创新这种事情就好比厨师炒菜,你可以发明新的菜品,但起码得知道哪个是漏勺哪个是炒勺,要拿痰桶炒菜说是创新那谁敢吃啊?” 张秋惜就说道:“开始我还想就这些问题跟江湖夜话沟通一下,不过类似这种创新已经被腰斩。剩下的都是尝试挺成功的,不用说他们也应该意识到问题了。” 创新得太扯的已经不能称之为武侠。甚至不能算作,读者接受不了自然就要被淹没。其实如果不是《江湖夜话》也在进行尝试,那样的根本不会有登载的机会。 在那些成功的作品中,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关于背景的构建,不再是学习华庸生一味的将故事嵌入历史中,也不再是学习张秋惜完全跳开历史朝代的背景。已经有一些开始自己构建时代背景,或者是架空一个时代。
这是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的区别,却不是成功因素。大概看了一下近期《江湖夜话》,大部分受欢迎都是因为多元化,有一部是加入更多古代的民俗民风,看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不缺少传统武侠的元素。 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还大量加入了奇门遁甲甚至是数学等元素,这些都让读者格外感兴趣,目前已经是《江湖夜话》杂志上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单行本出版之后销量也很不错。 “除了古代民俗民风之外,道家思想也很也很明显,话说这个作者还表示过是受你启发的呢。”上官瑾看起来早就已经看过这个故事了,说道:“这应该算是优秀的创新了吧?不过我觉得其实也不是那么好。” “怎么说?”张秋惜忍不住想听听她的想法。 上官瑾就说道:“首先加入刻意加入的痕迹也很明显,故事也因为这些元素变得冗长,如果能够不着痕迹的融入故事里面那就更好了。” 张秋惜一听不由得点点头,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作者才开始尝试嘛,其实不仅仅是他做得还不够好,对于武侠来说这种创新的幅度也很带到一个新领域。” “那你呢?”红豆突然接话这么问了一句,张秋惜愣了一下就问道:“我什么?” 红豆就说道:“装什么傻,其他武侠作家都在求新求变,你好歹是宗师级的人物,难道不准备再做一点贡献?” 张秋惜就一摊手说道:“那也得我有这个能耐才行啊,再说也没人指望我。”(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