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列菜单

第八十二章 列菜单

    一分钱一分货,上百万的中型渔船就是不一样。

    不仅船体更大、更长,设施更先进、更齐全。这种船,完全可以跑公海捕捞,物资充足的条件下,在海上航行好多天都没问题。

    当然,顶多也只能在领海外围的海域转一转,跑南北极,或者印度洋、大西洋等还是奢望。

    “哥,这条船有单独的制冰机……”张耀威高兴地介绍。

    比起小型渔船,真的好太多了。甚至比以前张耀威打工的那条船也要好一些。

    张耀华微微点头,这可是掏空好几个钱包弄回来的,能不好吗?

    以后吃饭还是喝粥,就看这条船的了。

    村里其他人也登上来参观,满脸的羡慕之色。他们村不是没有百万富翁,但肯花一百多万买条渔船的,暂时只有张耀华。

    大部分村民的思维,有钱第一反应就是建房子,或者存起来。

    接下来,张耀华的目标就是建别墅。

    实际上,小别墅在农村并不需要太多钱,毕竟地皮是自己的,不用花钱。一百万左右,绝对能搞得很高级。

    而这点钱在大城市,买套二手房可能都买不到。

    “大哥,什么时候出海?”阿九期待地问道。

    这么大的渔船,捕捞一定很过瘾吧?

    “不能急,还要重新申请捕捞许可证,否则我们是不能到外海捕捞的。”张耀华说道。

    如果只是在近海小打小闹,对于某些证件,或许不用太在意。可换了大船,以后还要到外海去溜达,就得正规一点了。

    说完,他转向自己二弟和水旺:“你们去办理,看要多久。”

    “早上我们就去问过了,不用很久。”水旺笑道。当然,为了不耽误时间,他还偷偷塞了红包。

    按正常程序来说,到公海捕捞,是需要四小证的,最主要就是《渔业船网工具指标》和《捕捞许可证》。

    其实,现在国家是鼓励渔民远洋捕捞的。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领海的资源;另一方面,是目前我国远洋渔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益萎缩,近海捕捞长期处于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发展远洋捕捞已成为我国捕捞业的主要趋势。

    因此,政府在这方面是有补贴的,目的就是鼓励大家跑远点去捞鱼,别总在家门口刮海皮。

    有人可能会搞错概念,以为远洋捕捞是指到公海去。事实上,远洋捕捞是指在200米等深线以外大洋区进行捕捞作业。

    “那就好。”

    张耀威开口:“哥,最好还请找一位会机修的。”

    这可不是小船,而且要跑远海的,最好当然是要有个会修船的跟着,比较保险。

    “那就去找呗!工资可以给高一点。”

    回到家后,家人们都在讨论渔船的事。

    “明天摆几桌,请大家吃一顿吧!”张父说道。

    他们这里,建新屋,买新车等,都是会摆上几桌,请关系比较好的人吃一顿,算是庆祝。

    “二手船,没必要搞那么高调吧?”张耀华不太赞同。

    本来就有人要眼红,这再闹大点,人家说你炫耀。

    “我们村第一艘那么大的船,怎么不需要?都花了那么多钱,想低调都难,别人私底下还说你小气。”

    得!不管你低调还是高调,都要被说了呗?

    “行吧!要买什么?我明天早点去。”

    “要先确定请谁,摆多少桌,让我先整理一下。”说着,张父拿出纸笔,开始罗列需要请的人。

    统计好多少人,然后就是确定摆多少桌,一桌多少个菜。

    他翻页,在上面写鸡多少只,鸭多少只,大算(蒜)多少……

    张耀华瞥了一眼,差点笑出来。

    “笑什么?你来写。”张父顿时撂挑子,将纸笔移到张耀华面前。

    张耀华只好接过这工作。

    他老子读书不多,根据老爷子的说法,读书成绩好像也有点烂,所以有些字不会写,倒也情有可原。

    别说我们的父辈,现在多少年轻人不会写字了?

    你让他们打字,他们能用手机和电脑打出来,但让他们手写,恐怕有相当一部分字写不出来吧?

    张耀威建议:“炸点扣rou?阿九在行。”

    阿九连忙点头:“没问题呀!今晚就弄,留着明天用。”

    老妈:“那就得现在去买rou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

    小镇的生活物资比不上城市,去晚了,真有可能买不到猪rou,至少是买不到好的,早上是最佳的买rou时间。

    他们村,每天也会有猪rou佬开着摩托车,拉着半扇猪rou下来贩卖。

    “打电话问问阿成,明天最早几点可以拿到猪rou。”

    阿成就是那个猪rou佬。

    张父打电话过去,猪rou佬阿成表示,最早五点半就能送到村。要的话,他明早多拿点。

    “那就帮我留三十五斤,做扣rou的半肥瘦呀!”

    “猪脚要吗?”

    “要,煲汤的。”

    跟猪有关的,都在猪rou佬阿成那儿订购了。

    张耀华说道:“跟东梅婶说一声吧!我们两家一起办就好,没必要各搞各的。”

    毕竟是同一艘船。

    老妈点头,窜家去了。

    二弟则是去找村里的大厨,请他明天过来帮忙。

    “我去通知人。”张父也出门了。

    “等等,还得改一下。除了我们这边,阿辉那边要请什么人?这得跟陈叔聊一聊。”张耀华提醒道。

    客人增加了,那菜肯定也得加。

    不一会,阿辉一家人也过来,一起商量这件事。

    他们也赞同一起办席。

    说实话,请的人都是差不多的,几乎就村里的人,大半过的名单重合。所以,没必要各自单独弄。

    像村主任,人家也不能分身吃两家的席呀!

    “嗯!差不多就这样吧!”阿辉的老爸看了一下菜单,感觉没纰漏。

    “酒水呢?要什么?我今晚就去批发部搬回来,明天怕没那么早开门。”水旺忽然开口道。

    办席用的酒水,只要没开过,没用完的,都可以退。

    一直讨论到夜色降临,终于敲定了所有,水旺自己开车到镇里,先把酒、饮料采购回来。其他的,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