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期读者质疑江南之行的一点个人理解
写明朝,江南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很简单,南直隶为核心的江南是明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这两个中心,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历史。 如果我这么说,大家还不理解,那就通俗一点的说。大明天下,大概六成的财富在江南,甚至更多。 围绕经济中心这个话题,看地图,从南京到上海,长江两岸这一段。不仅仅是明朝一个时代,甚至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都是国家的经济重要的来源地。 回到明朝,对西方的民间贸易,主要的商品有三个,瓷器丝绸茶叶。抛开瓷器,剩下的两样东西,江南占了大头。尤其是丝绸,大家可以去看看高阳的《胡雪岩》,看看胡雪岩的江南首富是怎么死的。 生丝,这个名词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胡雪岩就是死在这上面的。 还是生丝,国内的主要产地,恰好在明朝的苏州府和松江府。抛开长江水道的经济价值和沿海对外贸易的收入。单单是茶叶和丝绸里面蕴藏的经济价值,真的可以做到无动于衷么? 这就是我写苏州的理由。如果大家还不满意,我无话可说。 接下来谈文化中心。江南是明朝文化中心,我个人的理解,无可争议。如果有读者要争辩,对不起,我不想争辩,因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你可以不接受。 江南的文化中心是哪?答案,南京。文化中心意味着舆论中心。 舆论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抛开其他时代,就明朝而言,请看东林。 就执政能力而言,东林就是一坨狗屎。他们对明朝廷的实际贡献,连魏忠贤都不如。 东林一脉真的是没有能力么?要这么想,那就错了。这里面藏着不少明朝的精英分子,他们可不是无能之辈?那么为什么他们执政的结果一塌糊涂呢?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东林党的屁股,不是坐在大明皇室的那边,而是坐在江南缙绅的利益之上。 看清楚这个问题,就不难明白,自景泰起,天启的头几年,东林党掌握了绝对执政权期间,他们为何要反对甚至取消商业税矿监织监等等代表皇帝利益的行为。说穿了一句话,损国家而肥一己。问题是这个一己,可不是什么少数。 明末人口近两亿,国库一年收入四百万两,这就是一个笑话。 一群执政后除了搞党争不干正事的人,为何能窃取国家的执政大权呢?为何一度把齐党浙党楚党都给灭了呢? 他们靠什么上位?我个人查阅了一些资料,对照验证多种说法,个人的结论两个字:舆论。 东林把握了民间舆论阵地,为他们这个集体塑造了所谓的文坛领袖,正人君子的形象。因为涉及史料较多,这里就不细说了。
那么民间舆论的集散地是哪呢?还是个人结论。南京是民间舆论的集散地,而南京的民间舆论的中心则是秦淮河。 我认为,以上的观点,只要稍稍读过一些明末历史史料的人,都能理解我这个观点的来历。未必会支持,但是肯定不会说我瞎掰。顶多说我有勉强之嫌。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写作风格的问题,个人一直是很努力去贴近明朝的真实生活。为此,金ping梅三言二拍之类的书,准备期间,重新读了好几遍。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不是灌水,而是想写出明朝人的生活现状。老断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你说我灌水,这个不能承认。老子就算太监烂尾,也都不会去灌水,这一点无关什么人品,我就是这个毛病。 最后总结,办报,秦淮,这些文字,是为了争夺舆论控制做铺垫。钱庄,办厂,是为了从根子上去动摇分化江南缙绅这个利益集团。拉一批打一批,这是很正常的斗争手段。 嗯,就说到这里吧,如果还不能理解,我无话可说。但是我认为,哪怕仅仅能让一个之前不理解的读者明白我的意思,花一个小时写这些就不白费力气。 谢谢大家!顺便提醒一句,我要月票。好吧,求月票这里大家可以当着没看见。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