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年货
今年的回春堂买卖红火的让人难以置信,单单是靠卖成药这一项,就挣下了八万多两银子。大头就是**,采购主力是来自闽、粤两省的海商。本地销量最大的,还是伤风药丸(胶囊)和各种打虫药,这两种药完全没有季节性的限制。 卖药的现银子,陈燮不参与分成,他就要一些野山参(少于一百年的不要),虫草,最近还加了一样东西,金丝楠木。搞的余掌柜当时费解的看着他,这么老远的让人运木头! 余掌柜给大家发的薪水,都是一个布袋,口上有条带子,布袋上贴着写了名字的红纸。十个大夫,都是从各地挖来的经验丰富的大夫。每人带五个徒弟,就为这个,附近两家店面都盘下来了不算,后院也大了好几倍。 大夫们拿到布袋的时候,掂量几下,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一年,没白忙活,到年底了总算又有一笔不小的进账,能过个好年了。每人二十两银子的年终奖,这又是个新名词,陈燮那学来的。令人意外的是,每个学徒也有一份红包,不多,只有二两银子,但是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狂喜的笑容。 一般的学徒,给口饭吃每天两顿,过年过节的时候,打发几斤小米,就是很厚道的东家了。回春堂不一样,在陈燮的坚持下,每天吃三顿,一顿稀的两顿干的,干的每顿都有一个荤菜。或者是一块咸鱼,或者是一块rou,为了吃饭的事情,回春堂还特意加盖了食堂。 本来到了年底,大家都觉得能有个十斤八斤的小米就不错了,没曾想每人发二两银子。岂有不喜之理?红包都领了,这时候陈燮才开口道:“余镰,你来宣布。” 作为陈燮唯一的内弟子,余镰现在已经有了开药的权力,当然仅限于一些药片、药丸。即便如此,余镰也已经很有威信了,刘高鸣在他面前,都不会托大。 “年底了,按照师尊的意思,对一些学习努力,品行良好的学员,进行一定的物资奖励。人数不多,下面宣布成绩优异奖获得者……。”被念道名字的学徒有三人,都是大家一致看好最右发展前途进步最快的学徒。 激动不已的三位学徒,走上前的时候,下面的学徒无疑眼睛里都充满了各种情绪。奖品不多,就是一个搪瓷脸盆,里头还有两个午餐rou罐头,一条毛巾。 端起茶杯的时候,水冷了。习惯性的想去弯腰拿暖水壶的时候抓个空,很久没有自己动手倒水的陈燮,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一时泪流满面。我艹,怎么把这个大杀器给忘记了,这得耽误多少银子的进项啊? “下面,继续第二个奖项,最佳勤奋奖,最佳品行奖!”这一次上来的人就多了,六个人,奖品比之前来说,少了个搪瓷脸盆而已。上台的学员一脸的满足和自豪。拿了奖品给各位师傅和东家鞠躬后,奖励仪式就算结束了。 大夫们是不会嫉妒学员的奖品滴,他们早就知道,东家准备了一个大礼包。卷烟、玻璃瓶装的美酒、各种罐头都有。不用嫉妒这些一年到头什么活都干的学徒。 作为陈燮的代表,余镰总算是完成了奖励大会主持,这个过程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他的威信。看着陈燮,余镰大声宣布:“最后,有请师尊上台做年终总结。” 好吧,回春堂的很多新名词,都是陈燮发明的,并且很快在登州各商号流行开来。 走上台的陈燮,笑眯眯的看着院子里站着的年轻人们,这些孩子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实际上都很努力的学习,表现都很不错。不过嘛,陈燮还是要认为的制造一些差距,制造竞争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聪明的孩子学的快的要奖励,学习很勤奋的也要奖励,待人友善能跟同学搞好关系的也要奖励。这里走出去的未必都是合格的医生,还有管理人才,实干人才。陈燮就是要让这些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通向成功的路很多,努力了就会被承认。 好吧,这是一次成功的忽悠!陈燮不会往外说而已,他要说的是。 “大家都很不错,都是棒小伙。今年没拿到奖,明年努力就是。最后嘛,我就不多废话了。给大家准备了点年货,走的时候去门房拿一下,都有啊!散会吧!” 大夫们还能保持淡定,年货是早就知道有的。学徒们就不淡定了,都发了银子了,还有年货?这个太不科学了吧?听说过神医厚道,每天吃的饭菜已经体现出来了。没想到……。 严重缺乏人才的陈燮,把在这学习的每一个孩子都当成了宝贝,这里教授孩子的每一个大夫,唯恐他们不能尽心。所以才下了重手!只要好好干,就会让你觉得你的努力得到了超值的回报,明年你再不好好干,对得起这份回报么? 总的来说,明朝人还是很好管理的,相对要淳朴一点。 陈燮说完就闪人了,半军事化管理的学徒们,习惯性的排队领取年货。东西不多,一人一个篮子,一袋子面粉,一个纸箱。篮子里是一条鱼、三斤rou、还有一斤猪板油,面粉是十斤装的布袋,纸箱里放的是一身过年的新衣裳。 领了年货,每个学徒都是眼睛红红的,第一个学徒开了个头,给坐在一边看大家领年货的神医磕三个头,然后就收不住了。陈燮想去上个厕所都没敢动窝,不能走啊,对孩子打击太大。所以只能憋着,等五十个孩子都走了,这才去茅坑畅快的解决。 一人挑一个担子,学徒们欢声笑语的走出回春堂,相比之下,大夫们就从容多了,叫一辆独轮车,装上大包小包的年货,贴心的东家连家里几口人都知道,一人一身新衣裳都备下了。临行之前,给送行的东家毕恭毕敬的鞠躬致意,上了独轮车,满怀自豪的回家过年。 士为知己者死,来年,好好给东家卖命! 作为回春堂的老人,刘高鸣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东家的马车负责送他回家,这份待遇足以让这个一生专研医道的老实人铭感五内。就不要说,口袋里还装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文书,东家给的回春堂半成身股。还有啥可说的?偷偷抹了抹眼角浑浊的泪水,挺起腰杆坐直咯。
刘高鸣的家其实不远,距离登州城不过五里地的一个村子。马车停在篱笆院子门口的时候,家里的孩子都等在门口,畏惧的看着这辆在登州城里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四轮马车。村子里的老少爷们也都围上来。 家里的老妻,在女儿的搀扶下,站在院子里等着他回家。过年有二十天的假期,这是东家特意照顾的。别的大夫和学徒,正月十五之前,还得轮流去回春堂坐诊值班,这也是开了登州城的先河了。 从马车上下来,感受着乡亲四邻羡慕的眼神,刘高鸣脚步沉稳。车夫下车,忙活着往下卸年货,两个大儿子赶紧过来帮忙。东西太多了,刘高鸣也是上车前才知道的。一百斤的白面,一百斤的小米,两条猪腿,二十斤干贝。六个纸箱,里头装的啥都不知道。 作为这一家的顶梁柱,刘高鸣自然是端坐中堂,看着在家务农的大儿子,客气的给车夫封了一钱银子的车钱,给人送走了。这才走出来,朝四下拱手道:“高鸣谢过四邻。”说着从随身的褡裢里取出铁皮罐装的卷烟来,交给两个儿子去散,还有就是一袋纸包糖块,本来是打算给孙儿们过年吃的,现在看来多此一举,东家早备下了。所以,也让儿子拿去,往孩子堆里抓一把撒过去,一直撒完才算。 总算是安静下来后,一家人忙着清点年货,突然小儿媳妇发出一声惊呼:“妈呀!” 众人看过来时也惊着了,一个纸箱里,慢慢的几十斤都是新鲜瓜菜。小儿子道:“难怪,搬的时候这个箱子最沉了,感情是这个。” 刘高鸣知道陈燮弄了些新鲜瓜菜,但是没想到会有自己一份。这会沉吟一番,对两个儿子道:“年后,地里的活请个人来做吧,你们都读过几年书,都去给神医老爷做事。” 这个事情,余掌柜跟他说过,一直没有答应,现在,可以下决心了。 联合商号,陈燮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真是很欠揍。刘掌柜知道他的德行,所以也不废话了。拿一张纸递给他道:“老爷,这是总数,明天给您送庄子里去。” 陈燮看都不看,收起来便道:“没事了吧?没事了我说个事情,明年把张家庄边上的几个村子的地都买下来,能做到么?” 刘掌柜一脸的难色道:“我的神医老爷,买人好办,买地难啊!您是不知道,好地谁家愿意出手啊。”陈燮也很无语,这个年代的人,那个脑筋根本就没法沟通。 “那就以张家庄为中心,向四面扩张,有多少买多少。银子就不要送去了,明年你安排人专门负责买地的事情。”陈燮似乎要在成为一个明朝大地主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