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政客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出发

第一百五十六章 出发

    ..河南一省的赈灾银两,达到了一百万两,比其余几个省都要多,这也说明了,河南的灾情是非常严重的,突然接受了这么重要的任务,苏天成还真的不敢疏忽。

    骁骑营准备完毕,就等着苏天成的命令了。

    救灾如救火,他当然不会耽误,接到了圣旨,即刻准备出发了。

    不过这次到河南赈灾的巡按御史,可不止一人,都察院的监察御史闫子章,作为副使,跟随苏天成一同到河南。

    闫子章是天启年间的进士,浙江绍兴人,一直都是在京城。

    派遣闫子章作为副使,也是周延儒的意思,大概是不放心,觉得苏天成过于年轻。

    相关的准备工作,刚刚铺开,苏天成和闫子章之间,就出现了矛盾。

    按照要求,这些银两,要押运到河南,至于说是首先到河南的首府开封府,还是到河南府辖下的孟津,这是根据赈灾工作的需要,自行安排的。

    闫子章的意思,押运这些银两,直接到河南洛阳,洛阳距离孟津,不到五十里的距离,便于就地就近展开赈灾事宜。

    苏天成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兵分两路,闫子章带着少量的银子,到洛阳,自己带着大批量的银子,到开封府。

    乍看起来,闫子章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苏天成的提议,有些舍近求远的意思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其实苏天成有着更深一层的想法。

    黄河在孟津决口,附近灾民无数。孟津距离洛阳,不过四十多里地。可以说,大量的灾民,第一选择是涌入洛阳,洛阳的ri子,肯定不好过,按照朝廷邸报上面的消息,洛阳的一些地方,也都遭遇了灾害。

    黄河决口是六月初六的事情。现在已经是七月底,接近两个月时间过去,灾民的情况,肯定是非常的糟糕了,邸报上面的描写,言军民死伤无数,百姓转徙。到处祈食,几至无路可走。这说明,灾民已经陷入了绝境。

    这样的情况下,灾民需要的不是银子,是粮食,还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包括药品。

    带着这些银子到洛阳去,不可能购买到很多的粮食,包括必要的生活物资和药品,最好的办法,是一边安抚灾民的情绪。一面购置大量的粮食和赈灾物资。

    再说了,部分灾民很有可能离开了洛阳。朝着开封而来了,人都是这样,眼看着没有活路了,尽量往大的地方去,或许有一线生机。

    分为两条线,有很大的好处,闫子章在洛阳,可以代表朝廷,安抚灾民,自己在开封,购置大量的粮食、药品等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沿路还可以收留诸多的灾民。

    苏天成很耐心的解释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和闫子章赈灾的这段时间,需要共事,很多的事情,两人可以商议着办理。

    闫子章听了解释,没有多说,显然有些心动了,但他就是不赞成苏天成的意见,可自己又说不出来反对的理由,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灾情紧急,不能够耽误,不能够南辕北辙。

    苏天成很是奇怪,不明白闫子章为什么会这样,这等同于无理取闹了。

    争论了大半天的时间,苏天成是在是忍不住了,他是主使,有着临机决断的权力,而且有皇上赐予的尚方宝剑,这点小事情都不能够解决好,还如何开展赈灾工作。

    更加奇怪的是,苏天成强硬的做出来了决定,闫子章没有明确的反对。

    这太不正常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里面是什么原因,他要弄清楚。

    出发的前一天夜里,苏天成进入了一处秘密的府邸。

    董昌正在等候,这次他见到了苏天成,神情很是严肃。

    听苏天成讲述疑惑之后,董昌慢吞吞的开口了。

    “坤元,赈灾是大事情,万万不能够有疏忽,事情繁杂,你会遇见诸多的困难,没有一帆风顺之事,愈是遭遇艰辛,愈要意志坚定,能够力挽狂澜,才是中流砥柱,若是遇见困难便畏缩不前,将来如何立于朝堂之上,如何面对朝廷之中的惊涛骇浪。”

    苏天成楞了一下,从来没有听到董昌说这些话。

    “你还年轻,老夫为你庆幸,外放到江宁县,是好事,你能够把握一县之局势,今后就能掌控一府一省之局势。”

    “世伯的教诲,晚辈记住了。”

    “老夫为官数十载,见证无数沉浮,诸多俊杰之士,怀才不遇,身首异处,庸庸无能之辈,却高踞庙堂,可知是为什么,老夫以为,俊杰之士才华出众,署理政务游刃有余,却是恃才傲物,不善变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反观庸庸无能之辈,自知不足,乃深谙官场学问,曲意逢迎,投其所好,终得提拔,更有甚者,卖身求荣,为了权力,无所不用其极。”

    苏天成有些不明白,董昌为什么说出来这些话语,难道是在提醒自己注意什么吗,尽管直接说出来,岂不是更好。他隐隐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难道说自己遇见什么大事情了,或者说朝廷里面,会发生什么大事情了。

    “闫子章还是不错的,可惜在都察院,这样的官员,早就应该外放了。”

    苏天成终于忍不住了,他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情况,闫子章的表现,太奇怪了。

    “世伯,晚辈确实有些不明白,闫子章为什么如此的固执,不听晚辈的意见。”

    “呵呵,这算什么啊,后面可能有更多的事情,你到河南赈灾,有些人,本来就是不满意的,你如此年轻,不愿意依附任何人,人家怎么可能支持你,巴不得你出现问题,所以说,你一定要全力以赴,意见可以听,主意自己拿,不要受到他人的干扰。”

    “晚辈明白了。”

    “好,你明白就好,最近一段时间,朝廷里面的事情很多,若是有什么异动,老夫会遣人告知你的。”

    董昌说的含糊,苏天成却不糊涂。

    闫子章必须要听上面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着自己的意见来,能够找麻烦的地方,不遗余力,自己是主要负责赈灾的,事情做砸了,责任在自己的头上,既然有人反对自己去赈灾,肯定是想着自己弄砸的。

    至于灾民的情况,不是重要的问题。

    他有些愤怒,党争和派系斗争,到了这样的程度,大明还有什么希望。

    七月二十八ri,卯时。

    赈灾队伍出发了,骁骑营押运着一百万两的白银,离开了京城,前往河南。

    苏天成的计划,八月初一进入河南,八月初三,到达卫辉府,之后,闫子章带着十万两的白银,取道怀庆府,直接到洛阳去,自己带着大部分的人马和白银,到开封府。

    一路上,风餐露宿,不允许耽误时间。

    这个方案,是他直接做出来的决定,闫子章是不赞同的。

    没有争论,苏天成也不想继续商议,他给闫子章提出来的要求,都是带有命令xing质的,特别的要求是,一路上,不要接受官府的吃请,自己在开封府,也不会去拜会官员,购买相关的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

    骁骑营的战斗力,是不用说的,还是酷暑阶段,炎热的气候,很是折磨人,普通人是承受不住的,他们不仅要赶路,还要时刻戒备,河南境内的治安情况很不好,不仅仅有流寇的活动,还有不少占山为王的土匪。如此的高强度之下,依旧能够保证行军速度。

    苏天成的耐力,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他一直都是骑马跟随,没有丝毫的特殊。

    闫子章就有些吃不消了,开始的两天还好,离开北直隶,进入河南的时候,脸sè发青,看得出来,已经是咬牙坚持了。

    苏天成没有下令减缓速度,他就是想着让闫子章真正的体验一下,自己是下来赈灾的,不是下来抖威风的,要完成这次的赈灾任务,肯定是很辛苦的。

    一路上,他已经想好了,既然朱由检信任自己,让自己到河南来赈灾,那就好好做,身体力行,多吃一些苦,依靠河南府的官员,重大的事情上面,还是自己拿主意。

    内心里,他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分级负责,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河南府的官员,直接负责的,不要朝廷养着那么多的官员,起什么作用。

    沿路看见的情况,令他有些心寒,还没有进入河南的时候,就看见少量的流民,面黄肌瘦,细细询问之下,这些流民,居然有孟津人,要是当地官府,出面救济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进入河南,经过彰德府,流民渐渐多起来,大都是在官道上面,成群结队。

    府州县衙门,依旧是不允许流民进城的,救济很少。

    就地的救济,肯定是要进行的。

    闫子章再次提出来异议,意思是不理会小股的流民,尽快到孟津和开封,开始大规模的赈灾,这一次,苏天成发火了,毫不客气的训斥了闫子章,一路上这么多的流民,真正到了孟津,能够看见多少的灾民,难道大家都在孟津等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