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再起波澜
“哇,金子,好多的金子!” 山谷中,陈启明带着驻守花莲据点的2名队正,发现狗头金的幸运儿和100多名士兵四处搜索金子,结果还是那个幸运儿运气好,竟然被他拨开丛丛藤蔓,找到了一个隐秘的地下溶洞。 进去一看,铺满地下河河底的都是金光闪闪的沙砾,还有不少错落铺开的小金块。 “哈哈,这下发财了!”队正赶紧让士兵将河底所有金砂金块分批装袋。 “2个囝仔嘀咕什么呢,这些金子装袋后先运回陈家村再细细筛选,放心,你们两个分获的奖赏不会少的。”陈启明暗想这次真是天助陈家,回去可以继续招兵买马,扩大军备了。 却说此时泉州造船厂内,“大胆,这艘战船是谁报备修建的,我怎么不知道!”一帮造船大匠们在泉州都指挥使王文斌的暴喝中像鹌鹑一样瑟瑟发抖。 翻查造船记录的侍卫回报:“禀指挥使,据查这艘战船是海商陈家报建的大型商船,召唤陈家主事人员前来询问便知。” 于是,刚回到泉州的陈宝就被族长派过来应对王文斌的责问。 一路上,陈宝坐立不安,解释不好的话麻烦就大了,直到临近船厂,才打定冒险一回的主意。 “禀都指挥使,草民陈宝主管陈家海船建造,该船确为大型商船,专为捕捉鲸而建造。” “哦,为何捕鲸?” “剥取油脂,置市获巨利。” “我看不像大型商船,反而像楼船,开着战船去捕鲸,你怎么解释”王文斌曾指挥过海战,对各种战舰非常了解。 “近似楼船,但只会在船身加装飞索,遇鲸则以长绳系枪飞刺之,船身庞大才能多设风帆,够力拖拽巨鲸回港。” “哼,纯属狡辩,陈家一向以海贸为主,怎会突然想去捕鲸,如果没有合理解释的话,我就没收此船,反正现在舰队急需楼船。” “数月前,兴王府商铺管事得知南汉国君高价收购鱼脂,报信于我,便与族长商议开建大船捕鲸,但诸多船型皆不适合,只有楼船结构稳固,高度适宜安置飞索,所以才以大型商船名义报建。” 说完陈宝向王文斌眨了眨眼睛,示意靠边说话,王文斌也想看看他唱什么戏,移步过去。 陈宝偷偷塞给王文斌一个装满金银的布袋:“都指挥使,此船确系捕鲸使用,南汉国君出数千万钱采购鱼脂,无人不动心,久闻指挥使雄健豪爽,爱护兵士,善待子民,颇具古风,所以我们徐家斗胆与你结识,我保证,如果捕获大鲸获取巨脂,将回馈指挥使二成利钱,不知您意下如何?” 王文斌接过布袋,想了想,竖起3根手指头,陈宝立马会意,微笑着作揖:“那就说定了,给指挥使预留三成利钱。” 王文斌带兵离开船厂,陈宝才发觉背后长衫已经湿透了,赶紧让人上茶压惊,才询问起楼船建造进度。 “回禀陈老爷,楼船已开始铺设一楼楼层,预计再有一个半月就可完工。” “加快进度,如果提前完工我会额外增加赏金。” 回到徐家,向族长陈云生汇报了事件经过后,陈云生非常满意。 “流求加快发展是当下的重中之重,你日后应多与闽国高官交好,宰相翁承赞的小儿子翁文杰,现担任泉州刺史,想法交好他,避免其他官员找我们麻烦。” “另外,我又派人去调查徐家庄了,还是找不到有用的信息,县衙也没有他的记录,看来只好让徐浩天那小子入赘我们陈家了,我近期将安排他回来面询,你也做好准备吧。” “啊嚏、啊嚏、啊嚏,谁在背后说我坏话?” 连打三个喷嚏的徐浩天不知道自己即将被陈家算计,这天又在盘点着自己的财物。 如今已是公元919年6月,随着结晶池增加到100个,新一批海盐获利后,他的小金库已经重新累计到300万钱,另外花莲新发现的金砂经筛选后,金子纯度很高,价值惊人,而且还在持续挖掘中,可以为快速发展中的流求锦上添花。 当前分驻花莲、高雄、彰化3个据点的士兵已经增至150人,除了抓捕土人劳工修筑码头、种植稻谷以及搜刮宝石外,还要抓捕土著女人。
是的,各位看官没看错,徐浩天抓捕女人的目的不是自己享用,而是已经被逼得狗急跳墙了。 现今陈家村及附近的定居点,住满了3000多土著劳工和1100多名土著士兵,这么多单身汉找不到女人泄火会怎样?到附近部落去抢啊,弄得当地的土著首领大发雷霆,让儿子带领本族的600士兵回去部落守护。 人一走,这下连基本治安都无法维持了,徐浩天只好亲自带众多精美物件去说服土著首领,现在这家伙的土语说得可溜了,骂人都不带重复的,总算是哄回了这批精锐士兵,赶紧着手布置各据点抢土著女人的任务。 “飞龙军现在这种状况不行啊,折腾了半天,我的威望还没有土著首领的高,日后打仗时给我使绊子,那还打个屁啊,必须提高他们的思想教育才行,该如何做呢?“ 冥思苦想之后,他觉得还是得立威,古代名将的威望都是通过一场场胜仗逐渐积累起来的。 打哪里好呢,再次长途远征不妥,实在没法子了,徐浩天一把抓住刚押运金砂回村的陈启明,一起密谋该攻略哪个地方。 想着想着,陈启明突然一拍大腿,“从泉州东渡流求时,我们曾打算在一片海岛浅湾停留,有一批手持标枪的土著人冲过来,幸好我们的船还没靠岸,有几支标枪击中船板,入木挺深的,我都被吓了一跳,要不出兵抓捕他们回来?” 徐浩天想了想,这片海岛有可能是后世的澎湖列岛,不过岛上没什么有价值的物产,这一趟就是练兵,顺便抓劳工,于是拉上陈启明去找陈松商量流求第二次出征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