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琦琦熊说诗经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十八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学习很累人,要保持学习热情很不容易。除了语文课外,其它课上课又出现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琦琦熊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

    “下周一我们补习《蒹葭》,你们说好不好?”熊老师说。

    “好!”同学们齐声说。

    很多同学们最喜欢的爱情诗,想起来就让人激动。

    “学习除了认真听讲,还要做什么?”熊老师问。

    “还要预习和复习。老师你放心我们会预习的。”同学们拍胸脯保证说。

    “对。下面我下达预习任务。一组上网查芦苇资料,给大家介绍芦苇的生长过程。二组上网查露水资料,给大家介绍露水形成时间和机理。三组上网查霜的资料,给大家介绍霜形成时间和机理。听明白了吗?”熊老师说。

    这是什么预习?是预习语文吗?熊老师就是与众不同,不管那么多了,回去好好准备,且看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结果。

    周一,夏燕代表一组上讲台介绍芦苇。

    “芦苇属于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

    ……

    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

    中国广布芦苇,从东北到华南都有生长。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发芽期4月上旬,展叶期5月初,生长期4月上旬至7月下旬,孕穗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期8月上旬到下旬,开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期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底以后。上海地区3月中、下旬从地下根茎长出芽,4-5月大量发生,9-10月开花,11月结果。

    ……。”夏燕说。

    张鹏代表二组上讲台介绍露。

    “露是指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形成露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汽不多,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均不利于露的生成。

    任何季节都可以有露水,但是常规来说,夏天气温较高,水汽容易蒸发,冬天容易成霜,所以,春秋季节是最容易看到露水的。天气温差较大时,空气中的水含量丰富的情况下,水汽会冷凝成液态的小水滴。一般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

    北方春季太干,露水不常见,所以露水主要集中在秋天。”张鹏说。

    孟璐代表三组上讲台介绍霜。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

    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

    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其内部含有的热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么,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孟璐说。

    三组同学介绍完以后,熊老师上讲台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白露9月7-9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古人注意到北方有两个露水比较多的季节,白露和寒露。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白露之所以露水多,是因为暑天空气含水多,温度降低,含少量降低,天气变得凉爽。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常见露水,是因为昼夜大,夜晚寒冷。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白露时节正是芦苇开花的时候。白洋淀暑天结束的早,芦苇开花早一点;上海地区暑天结束的晚,芦苇开花晚一点;秦国纬度在二者中间,芦苇开花时间在二者之间,正好是白露时节。

    白色的芦苇花毛绒绒的,表面积大,最适合露水凝结。有露水的天,芦苇花挂满了露水。光照在芦苇上形成反射和折射,变成偏振光。微弱的有点炫目晶晶亮的偏振光,看上去有点像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的是白露时节大片大片饱含露水的芦苇花如霜一样洁白。”熊老师说。

    “不对,老师。以前老师说,蒹是没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白露为霜说的是,秋深露水凝结成霜。”夏燕说。

    “露是水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霜是水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露是水珠,霜是霜花。露水凝结成的是冰珠,不会形成冰花。露水永远不会凝结成霜。寒露时候形成的露水,只是冰冷的露水,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冻结的冰珠,但即使这样也不会变成霜花。明白了吗?”熊老师说。

    “明白了!”同学们齐声说。

    “这件事告诉我们,仅仅对语文感兴趣,学好语文是不够,还要学习物理、生物、气象、化学,还有数学,要准确描述科学现象,没有数学是不行的。没有理科知识还会出现注解笑话。文学大师也一样。”熊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