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在线阅读 - 汉末三国二三线人物的史诗凉州群雄篇

汉末三国二三线人物的史诗凉州群雄篇

    引言

    凉州是汉末三国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凉州大马,纵横天下!凉州群雄,横刀立马!

    除了之前隆重介绍过的董卓、马超、姜维等凉州出产的一线明星,笔者以为这一时期的凉州大地上还有很多人的故事值得玩味。

    这些人,如果单独看其中任何一位的故事都没什么看头儿,充其量不过是历史的碎片、大戏的过场。然而集腋成裘的方法似乎也可以应用在历史上,若再加以蒙太奇式地处理,纵使是碎片也一样可以呈现出成激荡的史诗。

    本期为您讲述汉末三国凉州地区二三线人物的史诗!

    序幕

    马腾,字寿成,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

    马腾的门第看起来显赫实则早已没落。马腾的父亲马老爷子和董卓的父亲董老爷子一样官至副县级公安局长。但董老爷子任职的是发达地区,董家二少爷可以云游四方、杀牛宰羊。马老爷子任职在老少边穷的地方,直到被免官为民连个汉族媳妇儿都娶不起,只好留在陇西,娶不要什么聘礼的羌族妹子为妻。年轻的马腾连二亩三分地都没得种,只能上山砍柴来养活自己。

    《三国演义》中,马腾的儿子马超说自己家累世公侯显然是吹牛X。将门之后与羌族血统的结合使马腾长得高大威猛,长年卖柴又使他为人随和(这买卖全靠拉回头客),在街坊四邻里挣得了良好的名声,因而在从军之后迅速凭借战功和人缘儿升迁为军司马,成为凉州刺史的主要军事助手。

    进入体制后的马腾顺风顺水、芝麻开花,但远有老祖宗的马革裹尸、死后蒙冤,近有老爹的两袖清风、楚楚可怜。马腾对大汉朝廷的感情显然是有些复杂的。

    韩遂,字文约。曾用名韩约,祖上无人做官,根据其早年作为可以推测为地方豪强出身。

    公元178年,对韩约有知遇之恩的金城太守死在任上,韩约主动将其灵柩送回千里之外的故乡并出资立下石碑为老领导歌功颂德。这一壮举为韩约赢得了巨大声望。

    公元184年,已经是凉州刺史主要助手的韩约到京师洛阳出差,新任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在指挥平定黄巾之乱的百忙之余专门请他谈话。韩约要求诛杀宦官,何大将军当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还是打算把他留在身边加以重用。当时何大将军刚刚上台,正是用人之际,多少官员、有志青年都盼着能得到这位政治新星的青睐,唯有韩约宁肯不要高官厚禄也不愿依附何进,主动申请回到原单位工作。这一选择使韩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逆转,没过几个月他竟然就从一代名士韩约变成了大反贼韩遂,在其漫长的人生中再也没能踏上中原的热土,更不幸的是在京师期间,他还结识了一个叫做曹cao的年轻干部。

    傅燮(音通谢),字南容。祖上是西汉著名勇士、外交家傅介子。

    姓名的读音如同“腹泻”,表字的读音如同“难容”,以如今的眼光,这个名字真是难得的集搞笑与不吉利于一身啊。笔者的吐槽并非为了亵渎先贤,只是他的事迹知名度太低,本文涉及到的人物又太多,要是不找点儿噱头儿估计读者朋友很难记住他的名字罢了,罪过啊罪过。

    傅燮是个高富帅,年少时就来到洛阳,拜知识水平最高的长者为师,举孝廉后听说推荐自己的官员去世,毅然辞官为其服丧。

    黄巾之乱爆发后,傅燮被征召,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征。军队开拔之前,傅燮上书汉灵帝状告宦官集团,遭到了十常侍第二号人物——被皇帝陛下亲切的称之为老娘的赵忠赵公公的记恨。

    皇甫嵩是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功臣,傅燮则是皇甫嵩麾下立功最多的军官。在论功行赏时,赵公公从中作梗并诬陷傅燮。谁曾想汉灵帝这个无道昏君居然难得的清醒了一回,在他这儿状告宦官的人多了去了,他从来都是一副烦死了烦死了的态度。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傅燮给皇上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刻,出奇的良好。皇帝陛下先安排傅燮到凉州带了一阵子兵,听说他身体不好又专门调回中央做了皇家顾问。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汉帝国在灵帝手里时虽然内忧外患但其实远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这位皇帝能够多清醒两回一切都不样了。可惜事不过三的老话说的真是没错,汉灵帝一生恐怕一共就选对了两个人,除了傅燮,也就只剩下一个盖勋了。

    盖勋,字元固。出身于凉州官宦世家。年轻时被举为孝廉,第一次出名是在汉阳长史(秘书长)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职位,因为凉州刺史和汉阳太守都在汉阳郡的冀县办公,因而盖勋想见到刺史大人是很方便的。

    当时的凉州刺史是大书法家梁鹄,这位书法家因为作品失传的原因如今已经没什么名气了,但提起他的三个粉丝,读者朋友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分别是汉灵帝刘宏、魏武帝曹cao以及书圣王羲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有了“字如其人”的观念,且不说宋代的蔡京、秦桧,单是这位梁刺史就足以证明以字论人的观念是要不得的。当时的武威太守仗着有权贵撑腰,恣意妄为、贪污受贿、横行不法。梁刺史的助手苏正和准备向朝廷检举揭发。刺史大人害怕得罪权贵竟然打算随便罗织一个罪名把苏正和弄死算了。

    梁鹄毕竟是拿惯笔的不是拿惯刀的,杀人这么血腥的事儿需要找个人商量,刺史身边的人都是苏正和的同事,难保不会走漏风声。正好盖勋离得近,又是苏正和的仇人,找他商量再合适也没有了。

    没想到盖长史不肯趁人之危,力劝刺史大人打消了这一邪恶而龌龊的念头。这倒也罢了,有趣之处在于,当捡回一条命的苏正和登门拜谢时,盖勋避而不见,还派人传话说老子是替刺史大人谋划,谁稀罕帮你!苏正和从此一如既往地憎恨于他。后来盖勋又劝梁刺史放过了另一个官员,当事人送来二十斤黄金表示感谢,盖勋又把人家教育了一通,面对唾手可得的巨款丝毫不动心。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正直清廉的官员,但像盖勋这么有性格,把“当官儿不打送礼的”这一潜规则完全当做狗屁的属实不多。

    笔者认为,盖勋是汉末凉州大地上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即便放到整个中国历史里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可好不容易有一部电视剧让他露了个脸,这部剧还被雪藏了(这部剧的名字叫做《英雄曹cao》)。笔者写下本文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给这位被埋没了的英雄正名。

    第一幕:逆转,然后再见

    公元184年,趁着东汉王朝忙于平定黄巾之乱,凉州地区爆发大规模叛乱,护羌校尉被杀。汉灵帝第一时间将自己钟爱的大书法家梁鹄从凉州刺史任上调回中央。新任凉州刺史叫做左昌,鉴于之后的凉州刺史变更得太过频繁,为了减少读者的负担,笔者依次给他们起了代号,比如这位左昌先生就可以称之为二刺史。

    二刺史截取数千万军费中饱私囊,盖勋一再劝阻。恰逢叛军进击汉阳郡,恼羞成怒的二刺史派盖勋去驻守一个易攻难守的小县城。要是盖勋战败就将其军法处置,要是盖勋战死那就更省事儿了。可盖勋偏偏守住了县城,叛军转而进攻金城郡,金城郡大致上就是今天的兰州一带,在当时的重要性仅次于汉阳郡这个行政中心。盖勋劝二刺史派兵增援,二刺史一来怕死二来讨厌这个碍事儿的下属,真就敢玩忽职守,见死不救。

    叛军在金城郡俘虏了一些人质,金城太守来到叛军营中商谈释放人质等相关事宜,被叛军所杀。叛军的两个羌族领袖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在造反前都只是小兵(虽然出身贫寒,这两位的名字起得倒着实不错)。杀了朝廷的高官之后,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感到不知何去何从,竟然从人质里扒拉出两个见过大世面的干部,胁迫他们进入叛军的领导班子。

    无论是督军从事边允还是凉州从事韩约都没有舍生取义的觉悟,他们把心一横,加入了反政府武装。到底是有学问的人,造起反来就是不一样。在边允和韩约的带领下,叛军直奔二刺史所在的冀县而来。

    二刺史惊慌失措,只能放下身段派人找盖勋救命。盖勋还是那么有性格,他把主张让二刺史自生自灭的同事们教育了一通并极速驰援,及时抵达冀县。面对叛军,盖勋毫无畏惧,大义凛然地斥责边允、韩约大逆不道、背叛朝廷。

    边韩二人竟然被他训得放声大哭,可怜巴巴地回话说:要是当初二刺史听从您的建议救援金城,我们也许还能改过自新,如今我们已经罪孽深重,再也不能回头了呜呜呜呜呜。在盖勋的震慑下,叛军撤围而去。但撤围不等于洗手不干,他们很快就冲出凉州进入司州扶风郡,威逼长安,新任护羌校尉领兵迎战,遭到叛军包围,形势万分危急。

    朝廷下令通缉边允、韩约。这二位掩耳盗铃地把名字改成了边章、韩遂,彻底向过去说了再见。

    第二幕:傲娇之王

    盖勋终于盼到了二刺史被免职的这一天,可三刺史宋枭更要命。

    这家伙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大智若愚想装疯卖傻离开凉州这个是非之地。他对盖勋说:“据我所知,凉州人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总是发动叛乱,如今我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或许这样可以让大家懂得讲道理。”

    盖勋强忍着没抽他一个大耳瓜子,尽可能以不太以下犯上地态度劝阻道:“历史上那么多弑君篡位的恶行,难道当时就没有读书人了?现在不赶紧想办法稳住局势却在这儿扯淡,这主意要是传出去,凉州百姓肯定不爽啊,朝廷也会耻笑,您这个处理意见我实在理解不了!”

    三刺史不听,坚持把自己的高招打成了报告。接到报告的朝廷一片哗然,在回复中严厉斥责,并派出杨雍接管凉州军政,成为四刺史。

    四刺史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靠谱,但他派盖勋救援护羌校尉的决策是否明智就见仁见智了,盖勋的确威望很高,两次防御战中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但要他与叛军野战这就太难为人了。被包围的那位护羌校尉对鲜卑和羌族作战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连他都被包围了,盖勋的这点儿人马就更别提了。

    连友军的人影儿都没望见就被叛军打得只剩下一百多人。盖勋就带着这最后的一百多人结成鱼丽之阵做最后的抵抗。鱼丽之阵由步兵和战车组成,在春秋时期曾展现过强大的威力,就盖勋所处的时代而言应该很久都没人用过了,但这个阵法能够牺牲防御力以提高攻击力,在绝境下作为同归于尽的打法还是比较合算的。

    叛军的精锐骑兵发动冲锋,政府军死伤惨重,盖勋自己也留下三道伤口,但他立志殉国,指着身边的一棵树对士兵说:“我若战死,就将我埋在此树下!”

    叛军中的一个羌族部落首领在造反前得到过盖勋的照顾,他拦在叛军士兵前面说:“盖长史是贤人啊,杀了他会遭雷劈的!”

    盖勋继续发扬他用冷屁股贴别人热脸的风格,梗着脖子大骂道:“死反贼,你懂个什么?快杀了我!”羌族首领和他的小伙伴儿都惊呆了。这位首领好人做到底,干脆让出自己的马请盖勋随便去哪儿都可以,盖勋还是拒绝。叛军只好把他绑起来,但每个人都敬佩他的忠义和勇敢,谁也不敢杀他,最后竟然竟然竟然把他送回了汉阳郡去!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如此傲娇又招人疼的角色,似乎并没有第二个……

    回到汉阳的盖勋在四刺史的推荐下终于官升一级,成为汉阳太守。第二年,凉州发生饥荒。盖勋捐出家中存粮,得其救济而存活的灾民达到千余人。

    第三幕:超级演说家

    公元185年,叛军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地区,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宦官集团就是万恶之源,因而叛军的旗号非常有助于凝聚人心。汉帝国的王牌战将皇甫嵩也未能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叛军发展出了十几万人的队伍、实力和声势都进一步扩大。

    汉灵帝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司徒崔烈提出了放弃凉州的主张。崔烈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他通过汉灵帝的保姆程夫人购买司徒这一职位时因为名声很大的缘故享受了五折优惠,他的儿子崔钧,字州平,是诸葛亮最好的朋友。诸葛亮年轻时整天给自己打广告,最早认可他才能的只有徐庶和这位崔州平。博陵崔氏从汉代到宋朝,单是宰辅级的高官就出了二十多个,是中国最源远流长的世家之一。

    扯远了,接着说公元185年的这次紧急会议。崔烈贵为司徒,又有程夫人做后台,与宦官集团也相处的不错,一般人都不愿和他叫板。当时的汉帝国到处都有人造反,朝廷的兵力财力都已经捉襟见肘,拆西墙补东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寸土不可让的观念在当时远不像今天这么深入人心。

    眼看着放弃凉州的决议就要通过,皇家顾问傅燮站了出来,要求杀崔烈以谢天下。笔者不得不指出,这种表达方式是违反规章制度的,当时就有人弹劾傅燮,告他在朝堂之上侮辱大臣。可汉灵帝对这位顾问实在是偏爱到了没有道理好讲的地步,他和颜悦色地请傅燮大人继续阐述自己的意见。

    傅燮解释说:“当年匈奴单于写信亵渎吕太后,上将军樊哙夸口说给他十万军队就能横扫匈奴,如此忠君爱国,中郎将季布仍然说樊哙该杀。凉州是天下要冲,国家的屏障,高祖皇帝平定陇右,孝武皇帝开拓凉州,设立四郡,当时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匈奴人的臂膀。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反贼,天下为此sao动,陛下为此寝食难安。崔烈以宰臣的地位,不能为国分忧,却要割弃一方万里的疆土,臣对此感到不解。若让异族得到凉州,则会发动更强大的攻势,这才是最严重的后果!如果崔烈不知道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知道这个道理还这么说,那他就是对陛下不忠!”

    这番鞭辟入里的演讲让崔烈哑口无言,最终汉灵帝采纳傅燮的意见,连京城的卫戍部队军都送上了战场。经过董卓、孙坚等将领的努力和流星雨的帮忙,勉强阻击了叛军。

    崔烈威信扫地,先是转任太尉,没几个月又被免职。空出来的太尉职务由曹cao的老爹曹嵩先生以高价买入。

    傅燮成为政治明星,每当三公九卿的职位出现空缺,大家就纷纷推举。但汉灵帝的偏爱也是有限度的,在卖官鬻爵这件事上,五折优惠是他的底线。既然傅燮一个铜钱都不肯出,皇帝陛下总不能为一个人坏了行情。

    第四幕:魔道之争

    公元186年,凉州四刺史杨雍因为平叛无功被免职,五刺史耿鄙上任。这位五刺史在征兵的工作上倒是非常积极,可他所信任的办公室主任是个十足的人渣,凉州士人都讨厌他。这种遭到所有同事反感,唯独主要领导喜欢的人是很难对付的,因为这种人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攻于一点,把所有的爱与可爱都展现在上司面前。

    盖勋在之前的四任刺史手下开展工作时,私交好不好另说,至少都被当做主心骨。结果这位五刺史一来,对他是言不听计不从。傲娇的盖太守感到无法忍受,愤然辞官。傲娇之王走了,新的汉阳太守上任没多久,超级演说家傅燮就从中央被下派来接班儿了。

    原来,宦官集团二号人物的赵公公眼看整不死傅燮,就派弟弟前去拉拢,表示只要肯合作,封万户侯一点儿问题没有。傅燮仿佛被盖勋的灵魂附体,夹枪带棒反正一句好话没有。怒火中烧的赵公公翻开官员名册,看看全国哪个职位最危险。于是傅大人就来到汉阳郡上班了。傅太守上任后,体恤百姓,发展屯田,很多叛乱的羌人都被他感动,前来归降。

    公元187年,韩遂发动兵变,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全部杀死。成为叛军唯一头目的他显然需要打一仗来立威,于是拥兵十余万包围陇西。

    五刺史征召六个郡的官兵进击韩遂。官军人数虽多,但大都是训练不足的新兵蛋子。傅燮知道五刺史此战必败,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刺史大人果然不听,然后军队果然就哗变了。五刺史和他的办公室主任都被杀死,军司马马腾率众投奔叛军。汉阳豪强王国自称将军,与韩遂联合,包围了凉州的行政中心冀城。

    傅燮坚守着兵少粮尽的城池。叛军知道傅燮为人正直,有数千人在城外一起磕头,请求这位敌军的指挥官能够开城投降,并保证将其安全地送回家乡。

    傅燮十二岁的儿子傅干知道父亲的性格刚烈,恐怕不会接受投降的建议,思前想后对父亲说:“皇帝昏庸,宦官当道,父亲都不为朝廷所容。如今凉州已经被叛军所控制,我们无法抵挡,不如接纳他们的建议,暂时先返回故乡,再招募勇士,等待时机,拯救天下苍生。”话还没说完,傅燮长叹一声说道:“儿子啊,你知道吗?爹爹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啊。商纣王这样残暴的君王,尚且有伯夷为他绝食而死,孔子都称赞伯夷是贤人。如今朝廷还没有商纣王那样残暴,我拿着朝廷的俸禄怎能不替朝廷分忧?事情既然到了这一步,我就必须以身殉国。你很聪明,以后好好努力。秘书杨会将是我的程婴(不知道程婴是谁的读者请参见赵氏孤儿的典故)。”说到这里,傅干哽咽得泣不成声,旁边的人都哭得涕泗滂沱。

    最终,傅燮率领仅有的士兵发起自杀式袭击,终于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此后凉州基本为叛军所控制。

    傅燮的死讯传到洛阳,被汉灵帝追封为壮节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在傅家得到了印证。傅燮的儿子傅干后来得到了曹cao的信任,官至扶风太守。傅燮的孙子傅玄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并写有《傅子》一书。

    第四幕半:傲娇之王重出江湖

    盖勋辞去汉阳太守之后,他的故事就和凉州的故事脱节了,但此人身上的奇迹实在太多,笔者忍不住要写一个插曲,交代一下他的下落。

    公元188年8月,汉灵帝刘宏在设置西园八校尉的同时征召军事人才入朝为官.傲娇之王盖勋重出江湖,被任命为凉州武都郡太守,临行前,皇帝还诏令朝中两大派系的头目——大将军何进和上军校尉蹇硕一直送到城外,足见皇帝对盖勋的厚爱。傲娇之王还在赴任的路上,灵帝就改变了主意,将他征召回洛阳,担任讨虏校尉。

    公元188年10月,灵帝在大阅兵之后专门找盖勋谈话,问他天下为何有那么多叛乱?盖勋当着大宦官蹇硕的面说:还不都是宦官和宦官子弟闹的?灵帝转身就问蹇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被吓得不知所措的蹇硕从此恨上了盖勋。灵帝又问盖勋:“我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而且给士兵们发了很多奖金,你觉得怎么样啊?”盖勋板起脸孔,冷言冷语地给皇上讲大道理,扣大帽子。刘宏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盖勋:“说的对,朕和你相见恨晚,那么多大臣没有人能像你这样说话的。”

    盖勋后来对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说:“我认为陛下是非常聪明的人,只是被左右宠信的宦官蒙蔽了,如果我们合力清除这些混蛋,然后提拔一些好干部,等到汉室兴旺,我们再功成身退,岂不快哉?”刘虞、袁绍认同,三人在一起谋划。不久,有人举荐盖勋到长安做京兆尹,刘宏不舍得让盖勋离开洛阳,但由于蹇硕等人极力撺掇,盖勋还是被升迁为京兆尹。在京兆尹的位置上,盖勋主要干了以下三件事:

    1.惩处有宦官集团撑腰的的长安县令,威震京师。

    2.拒绝皇长子刘辨的不正当要求。每逢军国大事,灵帝都专门请教盖勋的意见。

    3.灵帝驾崩,董卓入京之后,盖勋致信董卓,又是谩骂又是诅咒。董卓愣是连脾气都不敢发。后来董卓以皇帝的名义征召皇甫嵩和盖勋入朝,盖勋手上兵少,坐拥三万军队的皇甫嵩又决定找董卓认怂,盖勋只好奉旨转任皇家顾问。当时公卿以下官员,见到董卓无不跪拜在地,而盖勋见到董卓,只是拱了拱手而已,在场的人无不吓尿。

    司隶校尉袁绍与董卓翻脸后,董卓问司徒王允谁是做司隶校尉的合适人选,王允推荐了盖勋。董卓说:“这个人的确有能力,但是不能给他这么大权限。”在盖勋的人事安排上,董卓伤透了脑筋。此人人望高的没边儿,不提拔吧,里里外外都说不过去。提拔了吧,又怕他搞事儿,董卓只能频繁地给盖勋调整岗位,一会儿做武将一会儿做文官,一会儿在地方一会儿在中央,来来回回地折腾。

    在一次会议上,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二功臣朱儁向董卓汇报军情,并谈了谈自己的看法,董卓责难道:“老夫百战百胜,心中自有韬略,你那些不成熟的小建议就省省吧,别弄脏了老夫的刀!”盖勋在一旁见状,出来说道:“过去雄才大略的明君圣主,都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何况是你呢!怎么,你还不让人说话了?”董卓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说刚才是开玩笑呢。盖勋不依不饶:“哪有人用发脾气来开玩笑的?”硬是逼得董卓向朱儁赔礼道歉才作罢。史书上说,董卓因为朱儁人望太高没敢把他怎么样,但是和盖勋一比,朱儁活脱儿是个受气的小媳妇儿。

    公元191年,盖勋病逝。遗嘱就一条:不接受董卓的任何馈赠。董卓为了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宽容,上赶着赠送丧礼用品并将盖勋陪葬于皇陵。盖勋的儿子后来官至永阳太守。

    盖勋是典型的有cao守、有本事、有脾气、有性格的魅力型男。面对上门送礼的同事、攻城拔寨的敌人、九五至尊的皇帝、杀人如麻的魔王,他永远是既没好话也没好脸。

    后人有诗赞曰:

    一生负气成今日,

    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

    残馀岁月送凄凉。

    (其实这诗是陈寅恪先生写自己的,笔者借来用用。)

    第五幕:双头蛇

    公元188年11月,被马腾、韩遂推举为叛军最高领袖的王国先生胆大包天地率军进犯历史名城,军事重镇陈仓城。汉灵帝派皇甫嵩、董卓率领四万军队驰援。叛军包围陈仓八十余日徒劳无功,反倒被皇甫嵩斩杀一万多人。

    陈仓之战后,王国先生的领袖地位被废除,但马腾、韩遂实力相当,谁也管不了谁,只好又立了一位做过县令的名士阎忠先生当头儿。阎忠先生不愿助纣为虐,说死就死。此后叛军就从一根绳上的蚂蚱变成了以马腾、韩遂为派系首脑的双头蛇,诸将争权夺利,势力渐渐衰弱。照此发展,凉州叛军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平定。但董卓之乱故使汉帝国境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董卓和他的凉州官军成了人人喊打的靶子,谁也顾不上找凉州叛军的麻烦了。

    公元191,董卓向马腾、韩遂送出了橄榄枝,三位枭雄打算共同干一番大事。

    公元192年,董卓遇刺,其继承者李傕控制朝廷招安了凉州叛军。马腾、韩遂摇身一变就成了朝廷认证的官军。

    公元194年,马腾找李傕办点儿私事儿被拒绝,盛怒之下调集军队准备与李傕开战。汉献帝刘协派使者调解,马腾不听。前来劝架的韩遂被马腾说服,两军一起与李傕作战。朝廷里有几位官员想与马腾、韩遂里应外合推翻李傕。计划泄露,马腾、韩遂败走,朝中内应被杀。但马韩二人在战斗中升华了感情,在这一年结拜为异姓兄弟。

    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这兄弟俩因为部下的不断摩擦,矛盾逐渐升级,终于反目成仇。马腾进攻韩遂,韩遂败走,又拉外援一起反击,杀掉了马腾的妻儿,二人连年交战,直到曹cao势力崛起才派人稳住了他们。两人各派一个儿子到曹cao控制下的朝廷做了人质。

    官渡大战,马腾、韩遂持观望态度。曹cao取得胜利后两人与曹cao保持了十年的蜜月期。马腾把军队留给儿子马超,入朝准备安度晚年。韩遂则主动替朝廷平定了武威太守的叛乱。但对马韩两家来说,保住对军队和地盘的控制是对曹cao亲善的前提。合作何以,并购免谈。

    公元211年,曹cao要跨过凉州地盘讨伐张鲁。为了追求独立自主,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联合凉州各路小军阀,组成十万联军抗拒曹cao。曹cao亲自率军讨伐,潼关之战爆发。

    马超可以不顾父兄的安危,韩遂却不能不顾在曹cao手上做人质的子孙。仗着当年结下的友情,韩遂邀请曹cao在阵前谈话。曹cao趁机施展离间计,与韩遂一起追忆了27年来的往事与随想,感到快乐时还会拍拍手。韩遂见曹cao如此热情,觉得子孙的安全有了着落。会面结束后,马超试探地问他刚才聊了些什么,韩遂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最遭人怀疑的话——没说什么啊。过了几天,曹cao又给韩遂寄来了一封信,马超要来一看,信上多处涂抹,难免对韩遂更加怀疑。离心离德的联军焉有不败之理?马超与韩遂就此分道扬镳。

    公元212年,马腾被曹cao处死,马腾和韩遂的亲属,但凡是曹cao能找得到的都悉数被杀。

    公元213年,曹cao的连襟夏侯渊以少胜多,大破韩遂,使其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公元214年,韩遂的女婿——曾痛扁过马超的猛将阎行背叛了老泰山,响应夏侯渊,谋杀岳父未果。

    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儿孙早已被曹cao杀了个精光,最器重的女婿还想要他的老命。造反三十周年,却混的这么凄凉,心灰意冷之下,他打算投靠刚刚占据蜀地的刘备。

    如果韩遂能够依附于刘备,他就一定会和马超一样被《三国演义》洗白、包装,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留下光辉的形象。但韩遂的心腹给他灌了一肚子心灵鸡汤,鼓励他发挥余热、再接再厉。老糊涂了的韩遂倍受鼓舞,竟然真的相信自己还能大器晚成。

    公元215年,风烛残年的韩遂回光返照,击败了自己的女婿,出了一口恶气。不久,韩遂死亡。他的死因存在争议,没有争议的是,他的人头和他留下的部队都落到了曹cao的手里。凉州之乱衍生而来的叛军集团至此分崩离析。

    谢幕

    读者朋友可能会感到奇怪,在本文的四位主要人物中,为何傅燮、盖勋的身影这么高大伟岸,马腾、韩遂却处处像个坏蛋?

    原因在于,傅、盖两位在《后汉书》中有列传。在这两位的列传里,什么汉灵帝啊、董卓啊、叛军啊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负面形象都展现出了可爱的一面,因而在黑白分明的民间艺术中,他们的故事是不符合宣传要素的。

    马、韩两位的记载只是零散的出现在别人的列传里。没有列传说明史官不待见他们,史官不待见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话了。诚然这两位总是被放到一起讨论,然而笔者认为他俩从头到尾都不是一路人。

    马腾是从小穷怕,一生不择手段,只求功名富贵。他没想到自己养了个坑爹的白眼狼。他更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这个不孝子投奔刘备的政治正确,他的民间形象被连带着粉饰成了忠臣良将。

    韩遂在《三国演义》中遭到了戏耍和揶揄,罗贯中先生说他被马超砍断了右手,投降曹cao后被封为西凉侯。在笔者看来,韩遂从小衣食无忧、一生追求自我实现,做官时还算爱国,失去了爱国的资格之后别无选择地爱上了自由。

    历史故事与历史的区别,就如同站在山顶看风景与站在悬崖边上凝视深渊的区别,而真相就在深渊之中,回以凝视。历史比真相单纯,历史故事又比历史单纯。对于很多读者来说,看看单纯的故事其实挺好的。但这世上总会有一些人嫌单纯的故事不过瘾,一时半会儿又不愿为晦涩难懂的古书伤脑筋。

    笔者正是为这样的一群人所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