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靖难攻略在线阅读 - 第427章 三征蒙古

第427章 三征蒙古

    “狗崽子!”

    四月末,随着夏季到来,漠北西部的戈壁也泛起了微微的绿意。

    当然,在这片土地上,更多的感觉是一片苍茫。

    戈壁上,叫骂与马蹄声回响,时不时还有车轮碾过戈壁的声音。

    “这个阿力台,居然开始做汉人的狗了!”

    几名身材魁梧的瓦剌贵族在马背上叫骂,与他们相比,身后的大部分士兵虽然也骑着马,但却身材十分瘦弱。

    马哈木、太平、把秃孛……这是漠西草原上实力最为强大的三大部首领。

    瓦剌是汉人对他们的称呼,实际上的他们并不觉得众人是一个族群,三个部落都各自为政,只有遭遇威胁时才会团结在一起,正如眼下。

    坐在马背上,马哈木与太平、把秃孛并行,身后跟着的是十三岁的马哈木之子脱欢,以及被囚禁三年的自称蒙古大汗,本雅失里。

    “还好,鬼力赤已经被灭,汉人应该还不知道这条消息,我们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太平长相普通,并不算威武,不过现在他口中的话却很威武。

    从年初得知朱棣筹备北征开始,马哈木与太平、把秃孛便团结在了一起,并趁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南下,奇袭杀死了只有万余部众的鬼力赤,收编了他的部众。

    如今的他们,正是在率领那万余部众和三万大军北归杭爱山的路上。

    “现在已经是四月末,按照朱棣之前收拾阿鲁台的时间,他差不多五月中就能抵达海喇儿。”

    “现在北边传来消息,阿力台就像一条疯狗一样,充当朱棣的马前卒,不停的搜寻我们的踪迹。”

    马哈木对太平、把秃孛说着局势,同时瞥了一眼本雅失里。

    太平闻言,不在意的说道:“这次灭了鬼力赤,下次我们就能直捣甘、肃二镇了。”

    “没错!”把秃孛也补充道:“没有必要和他交手,反正从海喇儿到我们三部的驻牧地,最起码有两千多里,我不相信朱棣能打过来。”

    两千余里路,对于熟悉汉人补给手段的三人来说,他们十分清楚朱棣要逾越这么远的距离进行远征代表着什么。

    如果朱棣和上次一样出动三万骑兵,那他这次起码需要四十万民夫,十万辅兵。

    更何况,海喇儿那地方根本种不好粮食,即便能种,也没办法种植大片粮食。

    按照他们收留的鞑靼部蒙古人所讲述,朱棣仅上次出兵打到北山壑,就整整调动了十余万人。

    尽管有传闻说大明在女真的地方种植了水稻,可以从女真之地的渤海一带运粮北上,但那里比全宁卫来说,顶多推进了几百里罢了。

    这几百里路,能不能支持明军打过忽兰忽失温都成问题。

    因此,这次的战事,太平和把秃孛所想的都是尽量回避,将战场摆到日后的陕西行都司去。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先解决阿力台,起码要重创他,不然继续留着他,他会成为朱棣的猎犬,将我们的踪迹全都告诉给朱棣。”

    马哈木没有了与明军在忽兰忽失温交战的想法,这是因为局势变了。

    马哈木虽然狂妄,但脑子却没有太大问题。

    现在的他手里有本雅失里,并且还灭亡了鬼力赤,受降了鞑靼部溃逃的许多小部落,整体实力大涨。

    按理来说,他确实可以和明军碰一碰,但问题在于他已经从鞑靼部溃逃的蒙古人口中知道了明军火器的厉害。

    因此,现在的他是想打又不敢打,十分担心一战不能功成,便会被身后群狼啃食。

    此外,他也十分怀疑那些东蒙古人的话,毕竟在他印象里,火器的威力并没有那么大。

    “听说西边的沙哈鲁稳定了部落,我们少了个机会。”

    沙哈鲁登基已经过去好几年,不过现在的马哈木他们才得到消息,这让本雅失里心中轻嗤。

    就这点情报能力,他们能打赢明军才奇怪。

    想到这里,本雅失里都不免担心起了自己,很担心马哈木会因为战事不利而把自己交出去。

    当然,活着交出去还好,毕竟他元裔的身份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旗帜。

    可马哈木并不蠢,如果把自己活着交出去,那天知道朱棣会不会打着元裔的旗帜来对蒙古作战。

    因此就算要交出自己,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本雅失里的脸色不由得难看起来,而瓦剌大军北上的脚步依旧继续。

    在他们北上的同时,东蒙古鞑靼部的哨骑也越过了忽兰忽失温,探查了瓦剌的情况,将消息往回传递。

    赶在五月前,他们将消息带往了海喇儿城,而朱棣也率领北征主力抵达了海喇儿。

    此时,乌压压的一片人将草原之上的一座混凝土城池包围。

    他们站在地上,旁边牵着自己的战马和两匹乘马,身上穿着鸳鸯战袄。

    队伍之中,还有一支队伍显得十分显眼,他们穿着粗布麻衣,装扮尽是蒙古打扮。

    他们的数量有近万人,身边的马匹虽然多,但大部分都比较消瘦。

    除了这数万骑兵,在骑兵之外的还有手持燧发枪的数万步兵,以及手执长枪的数万辅兵。

    如果不是队伍之中迎风招展的旌旗,以及他们身上简单的战袄、麻衣,兴许旁人只当是汉人与胡人交战,而不会觉得这是一支军队。

    混凝土的城池高二丈,周长三里余,内里建有许多平房。

    站在箭楼上,一名将领手持望远镜打量东方,不多时他好似发现了什么,果断放下望远镜,拿起了腰间的号角开始吹响。

    “呜…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响起,继而引发城下络绎不绝的号角声。

    当数千道号角声响起,它们也渐渐演奏出了一道完整而振聋发聩的号角声,向远处传去。

    “嗡隆隆……”

    突然,东方丘陵之中响起了马蹄声,上千名身披甲胄的骑兵拱卫着一顶大纛从远方奔走而来。

    当队伍渐渐靠近,大纛之上所书写的蒙古、女真、汉家三方文字也映入众人眼帘。

    虽然是三方文字,可表露的意思却大同小异……大明永乐皇帝天子圣驾。

    在大纛之下,朱棣率领将领们策马而来,每个人都有着光彩照人的铠甲和神采奕奕的面容。

    他们穿过大军留出的道路,骑着高头大马,慢慢降低马速,好似检阅军队。

    “万岁!万岁!万万岁!!”

    顷刻间,大军山呼万岁,那声音此起彼伏,如惊雷一般震撼人心。

    朱棣面露欣喜之色,扫视左右,眼神坚毅,意气风发,宛若帝者降临人间。

    他拔出了手中宝剑,剑格上的动物是非洲狮子,剑身中间有剑脊增加了剑的强度,朴素而经典。

    “大明威武!”

    “万岁!万岁!”

    当千万人异口同声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时,跟在朱棣左右的两人脸色并不好看。

    他们分别是被明军俘虏的前东蒙古太师,大明和宁王阿鲁台。

    以及他的弟弟,现东蒙古太师,大明常宁王阿力台。

    明军队伍之中那万余蒙古装扮骑兵,便是阿力台所率来的,另外在漠北草原上还分散着为明军搜集情报的一万多鞑靼骑兵。

    目送着朱棣和将领们步入海喇儿城,十数万大军就地解散,仅有外围的万余骑兵披甲放哨。

    “唏律律……”

    勒马翻身,一身甲胄的朱棣走入了海喇儿城内唯一一处使用了关内建筑手法的院子之中。

    院子占地五亩,分为前后院,是朱棣在海喇儿的临时行宫。

    走进前院的正厅,朱棣张开双手,左右仆从便立马上前为他解刀取甲。

    待他做完这一切,他才转过身来缓缓坐下:“入座!”

    朱棣靠在椅子上,一手扶着扶手,一手摸着自己的大胡子。

    他扫视众人,这次北征的队伍与上次没有太大的差别。

    尽管日本事多,但徐增寿还是在三月踏上了归途,走辽东北上,追上了北征大军。

    文官们太慢,朱棣懒得等他们,让他们从镇虏卫慢慢赶来,起码需要三天时间。

    这三天时间里,他也得准备搜集消息,出兵追击瓦剌了。

    想到这里,他将目光停留在了左首位的阿鲁台、阿力台两人身上。

    两兄弟十分尴尬,但他们却不敢说什么。

    过去几年里,阿鲁台已经了解了大明的实力,而这次的北上,他更是见到了大明在漠东的布局。

    大宁的漠东三卫人口足有二三十万,轻而易举就能抽调五六万民夫北上。

    除此之外,鹤城卫每日也有数百料的船只运送上千石粮食抵达,大明的后勤已经被朱高煦开发到了极致。

    阿鲁台在许多国宴上见过朱高煦,不得不说在见到朱高煦后,他开始相信起了曾经兀良哈那群人的话。

    朱高煦,他不是人,或者说不是常人认为的人。

    想起朱高煦在国宴上的任意一瞥,阿鲁台至今还能感觉到那一瞥的压力。

    “常宁王,说说瓦剌的贼子们去哪了!”

    朱棣一开口便询问起了当下的东蒙古之主阿力台,而阿力台也不负众望的站出来作揖道:

    “回陛下,马哈木、太平、把秃孛三人几个月前率兵南下捣灭了鬼力赤,收复了他的部众,裹挟北上前往了曾经哈拉和林北部的漠西之地。”

    “他们的兵马应该在五到六万人左右,但如果出动远征,只能有三四万。”

    阿力台汇报出了大概,闻言的朱棣也满意道:“这次北上,你哥哥和我说你在东蒙古过得不太舒服,所以这次我带来了三万斤棉花和五千匹布,现在一并赏赐你吧!”

    “谢陛下天恩!”

    阿力台没有阿鲁台的野心,也并不觉得给大明当狗有什么丢脸的。

    要知道过去几年里,大明通过贸易和赏赐的方式,与鞑靼部互市了三万多套甲胄和兵器,以及数万匹粗布和十几万斤棉花,数十万斤茶叶,数万口铁锅。

    正因为有了这些物资,他才能扛住瓦剌这么几年来的袭击,将战线一直保持在忽兰忽失温一带。

    “赏赐了你钱粮,我还要赏赐你官职……常宁王听令!”

    “臣听令!”阿力台不假思索的跪下,这一幕让阿鲁台脸上横rou发颤。

    “今日设燕然都指挥使司,敕封你为燕然都指挥使,你的长子福荣任指挥同知,你的次子福寿任指挥同知。”

    朱棣极为别扭的说出这番封赏,而这番封赏也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而是来自朱高煦。

    “指挥使王戎!”朱棣侧目看向王义身后,王义身后的王戎也站出来作揖:“臣在!”

    “敕封伱为燕然指挥同知,镇守海喇儿卫,不日派遣书吏陪同常宁王前往部落,将其部众登记造册,对其部落将领授予官职,俸禄岁末并发!”

    “臣谢恩!”阿力台和王戎纷纷作揖谢恩。

    对于朱棣的做法,众人心知肚明,无非就是想用利益来捆绑鞑靼部罢了。

    不过这样的做法一旦玩脱了,那只会使鞑靼部变得更为强大,因此这并不像朱棣的性格,也难怪他会有几分别扭。

    既然不是朱棣安排的,那自然便是朱高煦安排的了。

    一想到是朱高煦安排的,众人纷纷放下了心来。

    说到底,朱棣已经五十有二,朱高煦才三十有二,正直壮年。

    朱高煦敢放利益给鞑靼部,就不怕鞑靼部反抗。

    对此,阿力台和阿鲁台十分高兴,他们可不管朱棣和朱高煦怎么想的,他们只知道按照大明的官职俸禄,他们麾下部众起码能有三千将领能领到俸禄。

    这些钱粮,都能作为日后鞑靼部东山再起,摆脱大明的资本。

    不过他们似乎忘记了,朱高煦敢给他们钱粮,这说明他有足够的办法收拾他们。

    当然,此时的二人已经被突如其来的惊喜给冲昏了头脑,满脑子都是鞑靼部日后每年能从大明稳定获取多少数量的钱粮。

    “辽国公,从这里征讨漠西需要多久?”

    朱棣示意阿力台和王戎入座,开门见山的询问起了辽国公孟章。

    对此,孟章作揖道:“以我军日行七十里的速度,起码一个月才能抵达漠西,加上搜寻,起码一个半月,来回三个月。”

    孟章说罢,朱棣又追问道:“以我军的情况,能追击到漠西吗?”

    他话音落下,孟章便不假思索的继续道:

    “当下朝廷还有十万石军粮没有从镇虏卫运来,这十万石军粮起码要牵制两万辅兵和五万民夫。”

    “故此,大军可以调动的辎重数量是十万辅兵、十三万民夫,另外还有挽马车七万六千四百余辆,海喇儿有军粮十二万石,马料二十万石。”

    “如果派遣二十三万辅兵、民夫运送粮草前往忽兰忽失温,距离大概两千里,以民夫的脚程需要四十天,来回八十天,耗军粮近九万石,马料七万余石。”

    “以挽马车和民夫的运力,运抵漠西后撤退,还能留下三万石军粮,十三万石马料给我军。”

    二十三万人和七万多辆马车运送三十二万石军粮马料,运抵后还能剩下十六万石军粮马料,这已经十分不错了。

    消耗这么少,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是沿着饮马河向西搜捕,经色楞格河入漠西所致。

    不过问题在于,三万石军粮倒是够八万大军吃三个多月,但十三万石马料顶多足够八万大军身后的二十万马匹吃两个月。

    再算上撤回的四十天时间,也就是说留给朱棣的时间也不过区区二十天罢了。

    届时虽然人还有粮食,但马却没有马料了。

    没了马料,光吃草会很快把骠掉光,届时这八万骑兵和马步兵就会成为步兵了。

    “时间足够,让后方加紧再运十万石马料北上!”

    马料不足就补充,为了一举打垮瓦剌,朱棣只能向后方加派马料。

    要知道,北征大军一共起运三十万石军粮,五十万石马料。

    三十万石军粮就是三百万石粮食,五十万石马料就是一百五十万石豆料。

    历史上朱棣北征最大规模一次,也不过才调了三十万石豆料和九十万石粮食罢了。

    这次的规模,可以说是朱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三倍还多。

    正因如此,朱棣才会意气风发的要重创瓦剌,甚至想着干掉瓦剌,因为这一路上他不仅对后勤满意,对燧发枪搭配刺刀的组合更是不用多说。

    当然,他心里的负担也不免有些重,总觉得老二真的准备让自己打完这一仗就退位了。

    “唉,退吧退吧,打完这一仗回家,我也五十三岁了,又还能活几年呢……”

    朱棣在心底啧啧几声,至于被要求调十万石马料北上的孟章则是嘴里发苦。

    为了这一仗,大宁、辽东、渤海的豆料几乎都被抽调一空,现在还要凑足十万石,这让他头疼不已。

    正当他苦恼时,院门却传来脚步声,一名指挥使一路快走进入正厅下跪,手里拿着一份加急。

    “启奏陛下,监国殿下教令山东布政使司,制军粮五万石,马料二十万石,已于月前起运,七月初一送抵海喇儿城!”

    “哈哈,好!”听到老二居然连自己缺粮食马料都猜到并提前准备好了,朱棣也高兴的夸赞了一声,同时目光扫视众将。

    见明军万事俱备,阿鲁台也连忙起身走到正厅跪下作揖:

    “启奏陛下,鞑靼部愿意出骑兵两万供陛下驱使!”

    阿鲁台的做法让他的大哥阿力台脸色一黑,要知道阿鲁台现在只是明朝手中的傀儡,而他阿力台才是鞑靼部的太师。

    现在他不经过自己,就开口调动两万骑兵供大明驱使,自己能好受才奇怪。

    “喔?”朱棣露出诧异,目光在阿鲁台和阿力台身上来回打转,最后询问道:“常宁王,你觉得如何?”

    “回陛下,臣愿意为陛下效劳!”

    阿力台只能硬着头皮开口应下,朱棣闻言也笑道:“好!”

    “这样吧,这支骑兵作为哨骑,归沈国公王义管辖,常宁王副之。”

    “臣领命!”阿力台气的牙痒痒,却有无可奈何。

    “既然无事,那就散了吧!”

    朱棣起身走向后院,诸将也纷纷唱礼万岁,而后缓缓退出了院子。

    退出院子后,阿力台便眼神不舒服的盯着阿鲁台,阿鲁台倒也没说什么,直到两兄弟走远,阿鲁台才转身道:

    “明军的奖惩规则我比你清楚,你这两万人只要参战,那么战后缴获一定有你一份。”

    “万一他们不给呢?”阿力台得了阿鲁台的想法,虽然愣了下,但还是快速质问。

    “不管给不给,你都得出兵,不然打完这一仗,下一次估计就是打我们了。”

    阿鲁台在南京待了那么几年,别的摸不清楚,但朱棣的心思他却能猜到一分半点。

    这倒也不是他多厉害,而是朱棣常常询问他草原的风土人情,各地的地理地貌。

    朱棣的询问让阿鲁台警觉,可却又十分无奈。

    现在的鞑靼已经由阿力台做主,他虽然是自己的哥哥,但能力差自己太多了。

    鞑靼部想要存活,只能保持实力不增长,亦或者等待明军在漠北的实力增长。

    “明军为什么能派出那么多民夫军队出现在漠北?”

    阿力台隐晦看了看四周,确认无人才开口询问。

    他也是早年经历过捕鱼儿海之战的,当时十五万明军北征,但抵达捕鱼儿海的只有不到三万人。

    按照当时的比例,那明军这次能派出八万人出现在漠北,岂不是代表他们起码派出了四十万大军,二百余万民夫?

    这个数量太过夸张,阿力台始终不敢相信,所以才特意询问阿鲁台。

    阿鲁台闻言,脑中也不由闪过朱高煦瞥自己一眼的画面,压着恐惧解释道:

    “朱棣是个疯子,但他的儿子朱高煦不是人。”

    “东边的辽东、女直之地已经有数百万汉人栖息,他们可以通过水路节省人力,将大军出发从开平卫,挪到曾经的兀良哈秃山北部一带。”

    “正因为这样,朱棣才能带着八万军队出现在这里。”

    “这有可能是朱棣的最后一次北征,但你们不要自大,要足够恭顺。”

    “我知道你现在不理解,但你得记住我这话。”

    “具体的,两三年后你就会明白,到时候不用我说,你也会十分恭顺的。”

    “我得离开了,这里到处都是朱高煦的人,我们的谈话很有可能被他们听到,先走了。”

    话音落下,阿鲁台便急匆匆离开了这处角落。

    阿力台虽然埋怨阿鲁台,可见阿鲁台居然如此害怕那朱高煦,心里也不免犯起了嘀咕。

    不多时,他也低着头离开了这处角落,只是心里不断在想朱高煦有什么值得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