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燕府势大
“国公,我来了!” 未时三刻,朱高煦还未走进练武场,冯胜便已经听到了他的声音。 只等他转过头去,便看到了一身华贵盘领袍的朱高煦朝他走来。 冯胜将手中练功所用的长剑归鞘,上下打量了一眼朱高煦:“你倒是很高兴。” “算是吧。”朱高煦挑了挑眉,然后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根五尺铁棍练习,同时与冯胜聊起了宫里的事情。 只是他这边才开口,冯胜便打断了他:“你家的事情,我不想掺和了。” 显然,冯胜被朱橚坑出来阴影,对于朱家子弟的事情,他已经掺和够了。 “我不聊那些。”朱高煦笑着回应,同时说起了沐春和越巂蛮叛乱的事情。 “国公您当年带兵去了云南,那您觉得若是国朝屯兵云南,出兵安南或缅甸等地可行吗?” 朱高煦询问冯胜,冯胜也在练剑的同时气定神闲的回应他:“我当年仅出征云南曲靖一府,滇西和滇南的事情你还是问颖国公比较好,不过……” 冯胜顿了顿,瞥了一眼朱高煦:“以国朝的情况,即便打下这两块地方,也很难守住。” 他一边练剑,一边告诉朱高煦他所了解的西南情况: “云南之地复杂,移民三十万而逃遁数万,若是想要出征安南、缅甸,无三十万民夫供给,很难能深入。” “当地之汉民不过二十余万,少民百余万,想要征得三十万男丁作为民夫极为困难,也很难给养。” “强行从此地出兵攻打安南、缅甸,恐怕云南男丁要死伤十之五六,数万户人家披麻戴孝。” “现在你还想对西南用兵吗?” 冯胜反问朱高煦,朱高煦则是坦然反问:“若是骡马充足,民夫可否酌情减少?” “国朝的土地已经够多了,不用再劳民伤财了。”冯胜虽然是武将,但他并不支持朱高煦,甚至还教导道: “善战者不言战,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嗯”朱高煦没有反驳,但他很快又笑道:“小子所谋的不是眼下,而是二三十年后。” “国朝军户子弟往往只需要二十年便长成一代,而如今已经开始第二代,二十余年后便是第三代。” “以国初军屯田数量来看,九千余万亩军屯田,届时只能勉强维持卫所生计,而军户的余田恐怕已经分的七七八八。” “小子在想,如果想要军户不逃籍,那便只有一直维持着他们的军饷及余田,其中余田最为重要。” 冯胜已经听过了朱高煦关于“卫所制崩溃”的论调,但这次的朱高煦加上了保证军户余田的这一条。 之所以这样,是他发现了如今的军户已经开始依仗余田来养活全家了,一旦余田不够,那军户逃籍便会成为常态。 只有保障军户的余田,才能让军户安心在边疆扎根。 “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太远了,你要谋划的不是那个时候,而是眼下。” 冯胜瞥了一眼朱高煦,似乎有意提醒他:“我且问你,你自考校得了封赏后,可曾去过东宫?” “未曾……”朱高煦皱皱眉头,他并不想去迎合朱允炆,因为他知道那是无用功。 从朱允炆让朱高炽劝他重新写一篇开始,朱高煦就不再幻想能改变朱允炆的削藩方法了。 既然是这样,两人迟早要在战场上刀兵相见,那又何必刻意讨好他? 他脸上的表情藏不住,冯胜看出了个七七八八,但只觉得是少年人的好强心,因此对他劝解道: “你亲近于他,并不是为了讨好他,而是为了让陛下安心。” 冯胜解释,朱高煦也疑惑抬头。 瞧着他不解的模样,冯胜也很是不解。 有的时候他觉得朱高煦的眼光看得十分长远,但有的时候他又显现得目光短浅。 “此子长于国事,短于人情……” 冯胜在心底给出了朱高煦一个评价,随后才反问道:“你觉得你燕府势力如何?” “这……”朱高煦迟疑,片刻后又犹豫道:“表面上看,晋府尚能压我父亲一头,但实际上是我父亲不愿意理他。” 朱高煦道出朱棣与朱棡的真正关系,并继续剖解北方局势:
“我父亲自孤军北上迫降乃儿不花开始,晋府就难以在军功上盖过他,只得依附于东宫,成为东宫制衡北地的棋子。” “先太子薨逝后,虽然晋府屡次对陛下说我父亲坏话,但陛下看得清楚。” “眼下与其说是以我燕府制衡晋府,倒不如说是以晋府、宁府、代府、辽府来制衡我燕府。” 他如实分析局势,但却遭到了冯胜的反问:“你既清楚,为何还不知道你应当如何面对太孙?” “……”冯胜一句话让朱高煦停住了手上的动作,他略皱眉头,而冯胜也停下手中动作,转身看着他教导道: “眼下东宫惧塞王而劝陛下剪除塞王羽翼,诸如蓝玉等人便是因此而获罪。” “你燕府虽因中山王薨而没了外援,但依旧与魏国公府交密。” “本来这还没有什么,毕竟魏国公亲近东宫,当不得你之外援。” “可如今你异军突起,若是日后陛下让你镇守一方,那是否要削燕府三护卫给予你一护卫?” “若是削了,你燕府兵权分散,诸藩皆以为是陛下想要削藩。” “若是不削,给了你一护卫兵马,那你燕府便有四护卫,兵马二万有余。” “加之燕王深扎北平、辽东、大宁多年,北平及大宁辽东二十余万兵马皆归他节制,一旦朝廷拿你燕府不下,燕王顺势便可号召二十余万北地兵马南下,东宫何能不惧?” 冯胜说罢,转身继续练剑:“短于人情者,难以在庙堂立足。” 冯胜似乎在说朱高煦,又像是说他自己。 朱高煦听后也明白了冯胜的意思,眼下的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向朱允炆靠拢,哪怕朱允炆给了自己一张老虎椅,自己也得硬着头皮坐下。 自己坐下不是为了让朱允炆高兴,而是为了让朱元璋高兴。 想到这里,朱高煦对着冯胜抬手作揖,而后继续练武。 不过在练武的同时,他也在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让朱元璋和朱允炆同时高兴,以此不会针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