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靖康霸业在线阅读 - 第四章 读书人

第四章 读书人

    从北方刮来的风渐渐地暖了起来,只是潮湿感也越来越重,黏的人心里不舒服。

    而让赵钦感觉到更不舒服的是,官家似乎越来越昏聩了。

    五月刚过,赵钦便给官家上了一份奏折。

    里面对大宋去年三月份刚成立的义胜军的管理和训练,以及奖惩制度,提出了一整套具体的方案。

    其中重点是提议由閤(gé)门祗候刘锜和武功大夫马扩二人统领义胜军。

    顺便提一句,刘锜的閤门祗候一职,是国足祖师爷高俅推荐的。

    对于义胜军,赵钦记得很清楚,这个建立之初本是为了制衡郭药师的常胜军而存在的队伍。在金军打来之际,却主动投降,争先恐后地为金军打开城门,并积极引路,“奋勇”向前,诛杀宋军,从而导致金军一马平川、一路南下,几乎进入无抵抗状态。

    可以说,第一次宋金之战,宋朝的惨败,义胜军功居第一。

    所以赵钦希望官家能让刘锜和马扩二人前去整顿这支义胜军。

    刘锜自不必说,将门之子,历史上的“中兴四将之一”,是一个勇武与智慧并存的人。

    马扩虽稍逊于刘锜,却是实打实的从一名普通的士兵,经过战场的历练,一步步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而且马扩与刘锜二人之间有着过命的交情,这份交情产生于他们二人一生中最富于浪漫气息的青少年时期,因此牢固且真挚。

    当年二人甘当人质,谈笑风生间勇闯谿哥城,为之后大宋与青唐羌的谈判争取了胜利,一时被传为军中美谈,也因此赢得了不小的名声。

    能够深入敌军,又完整无损地回来,且还受到敌军首领的赞扬,只靠武力可是不行的。

    这也是赵钦选择刘锜和马扩的一个重要原因,二人不仅在军中有声望,且皆是有勇有谋之人。

    事实上,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如此。

    真正的军人,总是会赞美和青睐那些真正勇敢和有智慧的人,也会甘愿追随于那些真正勇敢和有智慧的人。

    更何况,二人的射术也是神通,刘锜有当年金明砦一战的“眉心插花”,马扩则曾被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赞为“也立麻力”。

    而射术恰恰是与金人交战所需要的一项重要技能。

    所以赵钦相信,以这二人的能力,定会在短时间内整饬好义胜军,即便战力暂时不能超过常胜军,但也能达到势均力敌的效果。

    如此,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制衡。

    赵钦对自己写的这份折子,有着十足的信心。

    因为这封奏折,并未牵扯到朝廷宰执的利益,也不会影响官家继续享乐,而且里面还详细的阐述罗列了此举的好处,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赵钦有信心会得到官家的同意。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官家对赵钦身为太子,能够忧国忧民的态度大加赞赏,并且果然同意了赵钦提出的各项措施。

    只是有一处不一样,派过去的人不是刘锜,也没有马扩。

    而是童贯!

    赵钦心中简直一万只羊驼经过!

    造孽啊!

    我就不该给你写这一份奏折!

    如果是童贯过去,那还不如不去,童贯过去除了为自己再多敛些钱财之外,还会让义胜军不管是军纪还是士气都会变得更差。

    赵佶,你这个逆父啊!我真是信了你的邪!

    你这是弃黎民百姓和江山社稷于不顾啊。

    到此时,赵钦才从心底完全的放弃了对北宋朝廷上下的妄想!

    起初他还打算慢慢的等到十二月。

    在这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联络名将,加固城防,警示边疆,尽量减缓金军入侵的脚步。然后积蓄力量,待赵佶禅位给自己后,再图反攻。

    可赵佶这次对义胜军的处理方式,成了压垮赵钦心中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钦的想法彻底改变了,那个之前被他深埋在心底的,危险却又令他兴奋的想法再次重新钻了出来。

    赵钦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前朝太宗皇帝李世民!

    这个想法不出现还好,一旦出现后,便如野草般迅速在赵钦的心中蔓延生长起来。

    赵钦不禁有些颤抖,这种兴奋的感觉令他浑身颤栗。

    他的眼中被一片炙热之色所取代。

    若真能如唐皇李世民那样再造盛世,还百姓一个太平富足的天下,即便是做了那不孝之人又如何?

    再者说,赵钦可从来没觉得赵佶是自己的父亲!

    此事若成,则赵钦便可大展拳脚,有机会救弱宋于危亡之际,使天下黎民少受战乱之苦,更不会出现后来所谓的“靖康之耻“;可若败,自己的性命也就搭进去了。

    所以赵钦很快便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做还是不做!

    经过一番久久的思量之后,赵钦终于下定了决心。

    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只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恽王赵楷,一旦官家失踪,那么这汴京城内能和赵钦竞争的便只有赵楷一人。赵楷在朝堂上的支持者并不在少数,其中还不乏话语权很高的王黼等当朝宰执。所以赵钦绝不允许赵楷这个变量在朝堂上出现;

    第二个问题则是共同行事之人的选择。篡位这种事情,靠赵钦自己肯定是没有可能的。刷大BOSS得组队才行,单人想通关很难,所以队友的选择则至关重要。

    如果不小心选了一个猪队友,那么就是灭队的风险,现实中,一旦灭队,可没有免费复活、再来一次的机会。

    很快,就有几个人的名字出现在了赵钦的脑海中。

    太学坐落在开封城外城,紧靠御街,与国子监相邻。

    此刻,太学门前,一身着青衣的年轻郎君正在神采飞扬得侃侃而谈,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得围观群众和学生。

    现场气氛正酣。

    “古来圣贤之声,皆振聋发聩。然吾独爱者,唯有此四句!”

    “哦?不知郎君所指是哪四句?”

    “对啊,不知道是哪四句?郎君说来听听。”

    周围人纷纷应和道。

    只见被众人簇拥在当中的青衣学子仰天长笑一声,而后肃然朗声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气慨昂扬的语气配上他那严肃认真的俊朗脸庞,顿时引得周围围观人群一阵喝彩。

    一些没有读过书的普通百姓,虽然只能大概猜测其中的意思,但也被此时的气氛所感染,纷纷鼓掌叫好。

    仔细看去,被众人围在中间的年轻人正是赵钦。

    此时的赵钦,俨然是一副学富五车的儒者形象,在人群中侃侃而谈,不时引来一阵喝彩声。

    “张子的《横渠语录》乃不世之经典,自然是振聋发聩,不过小郎君若只是以圣贤之名行哗众取宠之事,则有失斯文。”

    就在这时,一道与现场气氛不太和谐的声音在场中响了起来。

    随即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中年儒士,翩翩的自太学中走了出来,人群立即为其让开了一条道,想来此人名声应是极望。

    望着冲自己走来的男子,赵钦笑了。

    等的就是你!

    他今天之所以在此处演这么一出戏,等的就是这个人。

    太学生陈东!

    “那不知先生认为应当如何?”

    赵钦面带笑容地看着陈东,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年长和名望而有半分的怯意。

    赵钦的潇洒从容倒是让陈东眼前一亮。

    他适才听说有人在太学门口卖弄学术、举止孟浪,顿时怒从心起,下定决心要出来教训教训这不知天高地厚、侮辱斯文的浪荡子一番。

    可现在观这个被称为“举止孟浪”的年轻人,仪表堂堂、剑眉星目,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文人雅士的风流洒脱,言谈举止里更带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仪。

    他独自站在那里,气质却超然众人,使人一眼便会注意到他,并不由得被他的气质所吸引。

    陈东心里的火气立即消了大半,这个年轻人倒是很合他的胃口。

    “若谈论古今文章,引经据典自是必不可少,然我辈学子,不应当以卖弄文章为傲。当从百姓社稷出发,以吾之口、吾之言大胆针砭时事,上观庙堂、下化百姓,此方可谓为读书人。”

    “好!”

    虽说已在历史记载中对此人有所了解,可如今真的当面听到陈东的这一番高谈阔论,赵钦还是不由得赞叹一声。

    这才是读书人,这才是血气方刚的读书人,这才是为百姓、为社稷、为国家而读书之人。

    而更让赵钦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读书人不管是在他穿越之前所生活的现代还是眼下行将就木的北宋,都还有很多。

    可能这些人只是来自某个小到名字都让人很难记住的小村庄或是某个不大的郡县,可能这些人除了书本以外已经家徒四壁,可是凭着对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十年如一日,夜夜苦读,终于学有所成,得以满腹经纶为国效力。

    你也许会嘲笑他只会埋头读书,只会窝在小城里不停刷题,可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为了国家崛起而努力读书、认真刷题的人,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便是赵钦想对所有读书人说的话!

    忽然,赵钦意识到自己好像想的有些远了,忙收敛心神。

    “陈先生一言,如雷贯耳,某有一事想请先生解惑,不知可否?”

    “但说无妨。”

    赵钦却并未答话,转而从袖中抽出一张对折的绛色纸笺,身旁跟着的小内监立即将纸笺接了过去递给陈东。

    陈东接过纸笺,入手触感宣软,质地极佳,绝非一般人家所能拥有。

    他疑惑地望了一眼此刻忽然严肃的赵钦,慢慢地打开了手中的纸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