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园中趣事在线阅读 - 第六章 果树课
翻页 夜间

第六章 果树课

    邹林说:“中国改革三十年来,发展的太快了,太宏伟了,尤其是房地产业。每个中国人人都怀揣梦想,为之而奋斗,可人们理想的泡沫就越来越大。真应了人类发展的一个悖论,发展的越快,越幸福,出现的问题越多,越烦恼。”

    英子端过一盘太空水果,边吃边说:“因为人们需要的越多,人们的想法越多,困惑也越多。诶!你没吃出来,这是公元前2世纪《尔雅》记载的冬桃、无核枣和杏,这还有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人培育的无花果和葡萄。我们边吃边读在伟大的时代产生的作品-第三十五节:”

    第二天,灰鸽和同学们在宇宙植物学院上果树学。讲坛上站着一位果树学教授刘树,自称是中国著名的果树专家。他站在讲坛上慢条斯理的给科技培训班的学员讲:“果树,按照字义来说是指能生产人类食用果实的木本植物,我们吃的水果和坚果就是它的果实。在欧洲,把能产生果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香蕉,草莓等也归入果树。我国不少机构把西瓜,甜瓜也列入果树进行研究。它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果树栽培学,通常包括选种和育苗、建园直至采收各个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孙荣问:“教授,上课时我们是否可以提问题?”教授说:“你们是培训班,可以。如果问题有深度,我表示欢迎。”

    吉顺抢着问:“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水果的?”

    刘教授说:“我国果树栽培历史源远流长,约在6000年前,在西安半坡村发现了榛和栗。于文字记载当首推《诗经》,其中有八月剥枣,园中有桃的记载。到西周后期已有了专门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地。1639年《农政全书》介绍分析了修剪技术;

    小罗抢过话:“我知道:533年《齐民要术》记载了疏花;公元前1世纪《汜胜之书》记载了嫁接技术。15世纪开始还向世界传播,葡萄牙人从我国引入许多柑橘品种,栽培于里斯本皇宫,之后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国,称为东方柑橘。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传入巴西,再传入美国,至今美国人仍把宽皮橘叫中国橘。”

    程华说:“那是,在500年前,日本僧人从浙江温州带回一批柑橘品种,选育了当代著名品种“温州蜜柑”。20世纪初叶,新西兰人麦克雷格从湖北引进美味猕猴桃,经几十年的努力,选育出海沃德等著名品种,外销量居新西兰出口水果的首位,甚至猕猴桃的名字也是取自新西兰的国鸟KIWI。”

    吉顺听到新西兰,那可有自己知道的,便急忙显摆的说:“在新西兰土著毛利传说之中,有一种银蕨原本是在海洋里居住的,其后被邀请来到新西兰的森林里生活,就是为着指引毛利族的人民,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的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因为,只要将其叶子翻过来,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照亮穿越森林的路径。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够体现新西兰的民族精神,故此这种植物便成为了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表。现在,举国上下都可找到银蕨的图样。”

    程华说:“听说那里有最著名的美味奇异果。而奇异果原产于中国,移植到新西兰时被称为“中国醋栗”。但是新西兰果农在大量出口这种水果时,为它取名为奇异果,现在已闻名全世界。”

    刘教授喜欢同学说这说那,这样他就轻巧一些,不费力就上了一节课,不过他也得说说话,表明他在上课。他接过话茬说:“新西兰约于一亿年前与大陆分离,从而使许多原始的动植物得以在孤立的环境中存活和演化。巨大的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之一,目前生长在相对较小的北岛凹地与科罗曼德尔半岛。很适合过隐居般的生活,是无人问津的桃花园。”

    灰鸽心知肚明教授的把戏,反正一堂课能有5%有用的,就算学到了。他为课堂添油加醋了,他说:“九江的晋宋时期散文家陶渊明就描述过著名的桃花源。在晋太元中,有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农民兄弟姐妹们都听不懂,却羡慕灰鸽到崇拜的地步。

    教授微笑着看着灰鸽说:“陶渊明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他如果他要是到了新西兰,我想他会续写他的《桃花园记》。”

    课上跑题了,下课时间也到了,同学们围住教授七嘴八舌的说这问那的。灰鸽心想,这些同学被教授忽悠了都不知道。教授笑呵呵的说:“不用着急,知识慢慢学,饭一口口吃。下节课我带你们去实习,都带剪子和锯,咱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你们学到的将更实用,那也将更为精彩。”

    白天一晃就过去了。夜幕中,118室的五个人,躺在床上说话。程华说:“刘教授讲的太精彩了,我务农十几年,不知道个理,只知道傻干。我来这,就是想学些能用得上的东西,回家搞高效农业,带动我的亲属、乡亲,都致富。”

    孙荣说:“我是市里人,城市里竞争太激烈了,我冒充农民来这学习,就是找好项目,快速发财致富,可教授讲的好听不好用,赚不了钱。”

    吉顺说:“我来吗,是我妈让我来的,我妈是村书记。考虑我都27岁了,还没有对象,她想让我找一个对象,然后和对象一起找一个事作。”灰鸽心想,他肯定在性格上与人相处有毛病。否则,他家庭条件挺好,在农村,哪有定不上媳妇的。

    正是,吉顺业余搞结婚录像,每次连录再刻碟,能挣几百元钱。他在镜头中看新婚燕尔,甜甜蜜蜜,就对自己的择偶标准要求很高,女人要亮丽。可是他自己优柔寡断没有见识,许多时候还没有礼貌,结果一直没选中合适的。

    小罗打断了灰鸽的思路说:“我现在作村出纳员,想学习混个文凭,也想提高自己的农业知识,以后升官也有资本。我今天学了教授一句话,等我回到村里开会时就用上。”

    大家说来说去都问灰鸽,你来啥目的。灰鸽想了想说:“我来这想玩,躲尘世一个清净。再有吗,在校园也好冬天滑冰、春夏打网球。“见大家不解,便干脆说出一个罗素悖论:“我也想学些农业知识,搞个农业项目,是不能自然生长植物的园地。”

    他心里知道:“其实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常常是在存在逻辑悖论和逻辑矛盾的状况下存在和缓慢地发展着。但是更不能抑制或障碍任何发现逻辑悖论的努力,因为这才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动力。任何认为宇宙规律可以用统一的方式,或试图寻找一种统一的方式来描述,也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这种错误是所有逻辑悖论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人类不断地产生各种逻辑悖论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我们不可能去描述无限复杂的现象,总是要在一种假定的特殊(或理想)的情况下来描述它。而这种特殊情况的假定总是会有其合理性,在超越这个范围时也就会出现不合理性,而这种范围的把握是很困难的。但是一个概念在其超越合理范围而成为逻辑悖论以后,如果继续硬把它作为逻辑前提,去推导新的理论结果、建立新的物理体系,逻辑就会越来越混乱……”

    农民兄弟听不太明白,灰鸽便通俗随意的说:“我想搞项目,和你们一样,挣钱,得利。”

    大家这才松了口气,都明白了,否则和一个外星人在一起怪害怕的。

    程华说:“挣钱,算找对门了,刘教授可以帮助我们上好项目。”

    大家伙说:“对,明天上课,我们再和教授琢磨好品种。”

    已经大半夜了,都有些困倦,大家不说话了。灰鸽睡不着,脑子总在想为什么:我跟这群农民在一起吃住算作什么鸟呢?

    想那在薄伽丘的作品《十日谈》。叙述1348年三名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和7名少女在诺维拉教堂邂逅,一起到乡村一所别墅避难,住了两个星期,他们除了玩赏风景,欢宴歌舞外,便是开故事会,在其中10天的时间里,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主题,由一人吟歌作为故事会的尾声。10天里他们总共讲了100个故事。可我们这些人,除了诚恳的告诉我养鹅千万不能超过100只,超过一百就要得病,最后流着眼泪看它们一个个的死去。

    我可以想象出,100只鹅的尸体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的可怕的瘟疫一样,尸骨满野,坟场遍地,真是惨不忍睹。可程华大多时间在说:“农民只会比谁家的地种得好,谁办事准称等等。”灰鸽最后还是睡了。

    种子不冬眠,开春就不发芽;人要是不睡觉休息,就不能继续活动。有人不信,为了生意忙得连轴转,有人打麻将上瘾,白天晚上玩,也有的上网冲浪一连玩几天,最后也得要合上眼皮睡觉。科学家证明;一个人五天不睡觉,就要死亡。所以说,尽管想作的事或正作的事很急,但还是要休息好,人不能跟命争,不能跟自然形成的规律抗争。其实人就这么点能力。

    第二天,刘教授带领同学们来到东郊的一处果园。在山坡上生长着寒富苹果和红南国梨。刘教授找到一颗五年龄的苹果树,让学生们围成一圈,他一边作剪枝示范一边讲:“果树栽培是一门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必须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植物和生理学的基础,同时还要具备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气象和计算机等科学知识。而实践是获得果树栽培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不难想象,很少与果树接触的人会具有分析和解决果树生长问题的能力。”

    灰鸽琢磨着:“教授在作纺锤型剪枝,并说它可获得高产。看来通过经济对比,果园经营好了,真比种大田强。尽管果品及其加工品属高值农产品,单位面积上投入人力、物力较多,管理环节也需要多而精,但收益较大,况且我国早就有‘一亩园十亩田’的谚语。”

    刘教授作完示范,又说:“我现在请来果园主人给你们讲讲心得。”他拿出手机,拨通号码,说了几句。不一会,从远处山坡下,走上来两个人。这俩人正是戴明和芳芳,灰鸽吓得赶紧躲到同学的侧后面。戴明和芳芳站在同学前面,在刘教授引荐后,侃侃而谈:“我在乡村这地购置三亩地建果园,首先选择优良高效,抗病性好的品种,自建组培室,用组织培养技术克隆繁殖抗性基因优秀品种,在日光棚中移栽。第二、增设显微镜,对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进行病原检查,症状诊断、尽可能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二次病害培养。这样通过对果树优化管理,亩产超过了万斤。就这样,高效、优质果园就可以实现了,三亩园超过三十亩田。”

    一阵掌声,他们讲完了,便邀请刘教授吃中午饭。由于同学们太多了,刘教授只好婉言谢绝。戴明和芳芳说山下的花卉区还有事,就先走了。藏到同学们的后面的灰鸽松了一口气。心想,他们俩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