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四合院之黄粱一梦在线阅读 - 第7章:市井之家

第7章:市井之家

    要说起这井啊,那可有的说道了。

    四九城地区是个以砂砾石沉积为主的平原,湖泊河流很多,因为水皮很浅,所以水井大多是苦水,只有较深的水井是甜水。

    元大都建城时,以水井为中心形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人们围井而居,逐渐形成胡同的居住模式。有句老话:四九城有多少条胡同就有多少口水井。可见四九城的水井多得无法统计。据说“胡同”一词即为蒙语“水井”的译音。

    明清乃至民果(和谐)年间,四九城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从井中汲取。苦水井是公井,随意打,但水不好喝。而占有甜水井的井主,往往不让邻居们自汲,而是招人给送,以此赚钱。这样老BJ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生意——“井窝子”,即卖水的水铺。

    张梁家这两口井就有一口是甜水,在暗处,算是名副其实的甜水井了;还有一口倒也不是苦井,只是没另一口好,在明处,不过不苦也不是很甜,算是个中水井吧。

    有时候,自来水供应不足的时候,张梁家就用中水井的水洗菜洗衣服什么的,饮用水就用甜水井的水,也算是喝着井水长大的了。

    张梁家勉强也算“市井之家”了,虽然他觉得自己家算很低调的书香门第了,就比如说闫埠贵所在的红星小学,有一位叫染秋叶的女老师,父母都是归国华侨,在这个“外国”比较新奇的时代,她们家就很高调了。

    张梁家则是皇城根脚下,土生土长的四九城人了。爷爷以前是教书先生,后来认识了一个进步女青年,两人后来走到了了一起,生下了张爱国,也是张梁的父亲了。张爱国也算子承父业了,不仅传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是继承了父亲的先进思想。在张梁稍微大一点可以照顾弟弟meimei的时候,带着妻子,毅然决然去了偏远地区,支援建设。

    他这一走,寻常时候也见不到人,除了有要紧事拍电报以外,平常就是书信往来。至于张梁的爷爷奶奶,退休以后就回昌坪(和谐)老宅居住,一副寄情山水,颐养天年的样子。虽然张梁时常觉得这老头和老爷子都不靠谱,只顾带着自己媳妇儿双宿双飞,也不管孩子,让自己这个当大哥的多照顾弟弟meimei,但也没可奈何,谁让他们都是先进思想一点也不传统。

    话虽如此,但张梁却也没觉得特别苦,弟弟meimei从小就特别懂事,父亲虽说是去了偏远地区但也没有多远,平常每月也有钱粮票据寄来,再加上老爷子也经常从村里赶来,是以不觉得困难。

    加上又有院里秦淮如,二大爷,三大爷之类一个人一点工资养活好几口人做对比,张梁觉得自己还是过得不错的。

    虽然每次梦醒时分,他都觉得他能吃下一头牛,但是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也只能喝点粥,吃两个馒头,整一个荤菜,喝点井水对付两口。用他所理解的方式,梦境空间里学了不少东西,消耗能量很大。他不知道这算不算遗传,反正他们家都挺能吃的。

    “老二,随便弄几个菜就行了,晚上再加餐。”张梁对在小厨房放东西的张华说到,毕竟一会儿闫埠贵还要过来吃饭,不能老在院里人面前吃的又多又好,还是要注意一下在院里的影响的,毕竟已经很惹人眼了。

    “好嘞大哥,我就煮点稀粥,弄点窝头、二合面馒头,一个白菜,一个鱼汤,一碟花生米。”小厨房传来张华的声音。

    “嗯,聋奶奶的份弄了吗,老太太年纪大了弄点细粮,你一会蒸点多蒸点白面馒头。”张梁叮嘱道。

    张华赶忙应道:“我弄了点面条,聋奶奶念叨好几天了,今儿给她做个打卤面。”

    聋奶奶是四合院的老住户了,辈分高,算是院里的“老祖宗”了。以前和张梁家老爷子老太太也颇有交情,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张梁家老爷子老太太平时都在村里住着,有什么大事小情,有聋老太太帮忙说几句,撑个腰也不会有人看他们家就几个小年轻好欺负。

    这年头都讲究尊老爱幼,名声也是特别要紧,聋老太太也不是不知道轻重的,在张梁家吃饭,粮本定量也是给了的。除了院里八级钳工一大爷和厨师何雨柱,也就张家这几个小年轻最得她看重。

    这时里屋又传来另一个声音:“二哥我也要吃,我也好几天没吃了。”

    张华赶紧开口,语气稍显责备:“多大年纪了,还和一个老人家抢食。”

    “大哥,二哥又欺负我,坏死了,今天不理他了。”张月不乐意了,嘟着嘴道。

    还没等张梁说话,张华急急开口:“小月,二哥逗你玩呢,别生二哥气了,二哥给你做好大一碗。”

    张月努了努嘴,背过身去不想搭理他。

    张梁看着两个玩闹的小家伙:“好了,我记得猪rou还剩不少,一会让你二哥给你多加点rou丁。”

    张华面带苦笑,低声说到:“大哥你就惯着她吧,咱们院哪家孩子有她活的这么滋润的,想吃啥就吃啥,秦淮如家小当槐花、三大爷家闫解娣,棒子面粥窝窝头怕都吃不饱吧。”

    张梁瞪了他一眼:“秦淮如家那可不一定,有柱子哥照顾他们家,那伙食,不定比谁家好呢”,说着语气又是一顿,“唉,三大爷家要不是出了闫爷爷那档子事,有闫爷爷照拂一番,三大爷家也不能那么困难,也不能那么能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