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贞观长安小坊正在线阅读 - 第六百四十四章 今冬无雪

第六百四十四章 今冬无雪

    第645章今冬无雪

    雍州二堂。

    交卸了存问差使的李义府,品着郭景那一眼眼酸的茶汤,嘀咕道:“没有蜀椒的茶汤,是没得灵魂滴。”

    看向范铮,李义府的jian猾嘴脸难得地浮现出悲天悯人:“惨呐!从平阳古城到临汾县、洪洞县、岳阳县、神山县、霍邑县、襄陵县、冀氏县,房倒屋塌,村村有哭声,里里飘白幡。”

    “就连下官这心肠,都忍不住捐了一贯钱。”

    此时的晋州,与太原无关,太原那是并州。

    晋州也是少数州治并无附郭的存在,治所贞观十二年从白马城移平阳古城。

    洪洞县,汉之杨县,至隋义宁元年,以县城北岭洪洞为名,沿用到后世。

    岳阳县是西魏时期的安泽县,隋更名为岳阳县,到1914年才恢复旧名安泽县,原因是与湖南岳阳县重名了。

    冀氏县,又名猗氏县,1954年与临晋县合并为临猗县。

    既名猗氏县,是真有“猗”这个罕见的姓氏存在。

    襄陵县于元和十四年,割属绛州。

    整个晋州十万口不到,死亡五千口,死亡比例逾二十分之一,伤者无数,绝对是重大灾害了。

    连李义府这种对钱格外看得紧的财迷,都破例慷慨解囊了,可知其惨状。

    莫觉得一贯钱少了,以李义府如今干拿俸禄、并无外财的条件,殊为不易了。

    真的,一心博取清名的官,除了衣食无忧,并没多少余财。

    立牌坊者不在此列。

    何况,李义府除了赡养阿娘、供养婆娘,还养了四子一女,当真是五行齐全。

    别以为官员养子嗣是只管饿不死就完了,好吃的、好玩的、带插图的书籍、书童,哪样不要阿堵物?

    多子多福的前提,是你真有实力供养得起那么多子嗣,否则这将是一场灾难!

    大唐幅员辽阔,自然灾害也层出不穷,按下葫芦浮起瓢,东水西旱不是什么稀罕事。

    灾害再多,地方官将民生放在心上,总能熬过艰苦时节。

    范铮颔首:“义府兄能恪守本心,自是最好。本官最担心的,是你行差踏错。”

    李义府轻抚鼠须:“上官却是小觑下官了。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下官不敢夸口,修身还是能做到的。”

    范铮无语。

    别人不知道义府兄,他能不知道么?

    就范铮接触的李义府而言,这是一个努力往好人方向挣扎、信念不太坚定、容易崩溃的投机者。

    对常人而言,想当一个好人都不容易,世间最多者,是有善亦有恶的凡人。

    官场上的好人,就更别提了,没有强力背景的话,当个好人比当恶人艰难多了。

    偏偏李义府别扭着想往好人这头钻,这就为难了。

    “便是来济那厮,也是个穷鬼,掏出的钱财也没超过下官。”

    李义府眼现得意。

    若非时机不对,他当jian笑三声以表惬意。

    来李并列,他早就不服气了,终于有一个机会碾压来济了,何其畅快!

    至于说这个点有些奇怪……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不服气归不服气,至少现在李义府与来济的私交还算过得去,不至于撕破脸皮,属于良性竞争。

    “中书舍人里人才辈出。”骄傲如李义府,亦不得不承认同僚的优秀。

    比如说中书舍人王德俭,就精明得紧,凡事只肯躲在后头出主意,狗头军师类型。

    即便李义府多少看许敬宗不顺眼,对王德俭这位许敬宗外甥却无丝毫芥蒂,可知其长袖善舞。

    “上官不知,王德俭这厮颈上生瘿,人曰其中所储皆智,故号智囊。”

    智囊一词先秦就有,此处用于王德俭身上,有戏谑之意。

    中医名词的瘿,可以是因气而生的瘤,也可是缺腆引起的大脖子病,详分气瘿、rou瘿、石瘿、瘿痈。

    其中石瘿指瘿处坚硬如石,好发于妇人之身。

    rou瘿多与易动肝气有关,以王德俭jian猾的为人,大约也不太可能,瘿痈的可能性最大。

    许敬宗这老jian佞得以善终,王德俭应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没人能否认许敬宗的智慧,但顶着jian佞之名、行擅改史书之实,还能全身而退,就不是许敬宗一人之力了。

    李义府离去,司功参军沃和兑摇晃着进来,饮了一口酸得倒牙的茶汤:“够劲!长史,昨日下官寻了太史丞,细细翻阅了往年的雍州水旱纪录,加上他私下的判断,今冬无雪,明年旱蝗。”

    沃和兑自然不可能饮酒,纯粹是熬夜熬的。

    别驾改成长史,范铮一时还真不太适应。

    司马卢承业狐疑地开口:“准确与否?”

    范铮摆手:“此事就无法苛求一定准确,但求泄一线天机,得未雨绸缪,成功便是侥天之幸,纵失误亦无妨。”

    “雍州形成定例,日后对水旱蝗灾、地震预测,允许出现失误,不得苛责。”

    真要苛责,日后人人闭口不言,但道从古至今皆不能预测,你看看倒霉的是谁!

    “汤司马,此事你熟,雍州明年的安排,就尽数交给你了。”

    范铮还真不是任人唯亲,华州防治旱蝗的全程,汤仪典还真是从头到尾的深度参与。

    或者说,当时范铮给了大方向,并以刺史之身让华州增添了信心,但汤仪典才是具体执行者。

    汤仪典满心欢喜:“下官一定安排诸县,严格遵守华州时的措施,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卢承业微微摇头:“想当然了。雍州之中,司农寺京苑总监、京苑四面监、诸屯监、上林署、钩盾署、温泉汤监可占据了不少地盘。”

    卢承业的话有点不大中听,可这是老实话。

    仅仅是旱,雍州大可只顾引水浇灌自己的土地。

    可是蝗,它会飞啊!

    从京苑总监、京苑四面监、诸屯监飞到雍州诸县的田地上,并不是什么难事。

    虽说因改种小麦,刈麦提前到五月,可以避开大多数损失,可想想蝗虫那铺天盖地的劲头,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汤司马拟定章程,誊出一份,本官送入宫中,由陛下与政事堂定夺。”

    呃,没有资格踏入权力中枢的弊端体现出来了,皇帝、政事堂议事,问题发起者范铮都没资格旁听。

    伤自尊!

    中秋、国庆双节了,书友们有空多陪陪家人,旅游……路太拥挤,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