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116章 杨谅终无造反命,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116章 杨谅终无造反命,一朝天子一朝臣

    出其不意,已占优势。

    杨素的军队如天降神兵一般,突然出现在赵子开大军的背后。

    杨素知道不利久战,他必须在杨谅的军队反应过来之前,取得最大的战果。

    他采取了直奔主题的斩首战术。

    他的兵锋,直指主帅赵子开一方军营的深处,杀人放火,四处破坏,赵子开的军队突然遇袭,以为杨素的主力杀到,混乱之中,不辩敌我。

    赵子开全军崩溃。

    阵脚一乱,人人争相逃命,自相蹂践,死伤数万。

    十万主力,竟然一朝败亡。

    但杨谅并不慌张,他还有本钱。

    他自己本人还率领着十万精锐,但他从头至尾,百无一能,唯一的能力,就是将一手好牌打成稀烂。

    杨谅在蒿泽和杨素形成持久战的形态。

    但一场大雨,改变了这种态势,杨谅想要主动撤军,回守清源。

    当时,杨素虽然新胜,但他的兵力并不足以正面硬扛杨谅,况且,在高壁和赵子开一战,他也损失了不少精锐,他的军队,急需修整。

    杨谅的谋士王頍敏锐地发现了杨素的强弩之末势。

    于是,他向杨谅献策,“杨素悬军孤入,士马疲弊,王(杨谅)以锐卒自将击之,其势必克。今望敌而退,示人以怯,沮战士之心,益西军之气,愿王勿还。”

    杨谅既不知兵,又不知人,更不知任人。

    他坚持己见,要退守清源,这一退,就退掉了他所有的希望。

    王頍知道杨谅败局已定,他私下对他的儿子说:“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我。”

    王頍知道,是时候寻求退路了。

    事实正如王頍所料,杨素在清源一战中,大军势如破竹,屡战屡胜,俘虏了杨谅的大将萧摩诃。

    这是杨谅的核心军事骨干,这意味着杨谅在军事上已经彻底失败。

    杨谅再没翻身的机会,他只能退守龟缩在晋阳的老巢中,惶惶不可终日。

    他再无路可退了。

    杨素进兵合围晋阳,兵临城下,杨谅再没有力量抵抗,只能开城投降了杨素。

    也许,杨谅认为自己是当今皇帝的亲兄弟,自己的起兵理由又只是斩杨素,清君侧。

    局势再怎么样坏,或者也可以保全自己性命。

    杨谅稀里糊涂地造反,又不知所谓地投降。

    他确实保住了一条命。

    在秋后算帐中,隋朝文武百官都积极上书,认为杨谅谋反,其罪当死。

    但杨广在大局已定下,却表现了难得的仁慈,他说:“朕终鲜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杨)谅一死。”

    于是将杨谅除名为名,幽禁一生。

    杨谅虽然保住一命,但随他造反的将士,就远远没有他这么幸运了。

    王頍在杨谅出城投降之际,和自己的儿子,一路飞奔北上,准备投奔突厥。

    但王頍始终只是个外来龙,显然并不怎么熟悉逃跑的路线。

    慌乱之际,他入山已深,才发现山路断绝,前路已绝。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王頍知道自己的时刻到了。

    他对自己儿子说:“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擒获,以成竖子(杨素)名,吾死之后,汝慎勿过亲故。”

    于是,王頍自杀。

    他的儿子将他悄悄埋葬在洞xue之中。

    但山中清苦,缺乏饮食,他的儿子无法忍受饥饿,就忘记了父亲的遗言,出山去投靠相识的熟人。

    杨素早已在山外布下天罗地网,他用重金悬赏王頍的人头。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富贵,王頍的朋友笑纳,他一面好酒好rou招待,一面举报了王頍儿子的行踪。

    他的朋友,踩着王頍父子的尸体,成就了自己的富贵。

    其实,这是自然之理,王頍深知人性的丑恶,当你富贵之时,周围之人会对你趋之若鹜,或者这并不是你本来具备的魅力,而是在其位时,可以带给别人的利益。

    但一旦失势,时势已殊,再无利益可以提供之时,就会翻脸不认人。

    何况,现在王頍的人头,是一桩大的富贵。

    王頍心中洞若火烛,足以有知人,知势之才,却终无事人之命,也无成事之运。

    人事天意如此,又如何可以多说。

    杨素挖出王頍的尸首,将其斩首之后,悬挂在晋阳,以警示众人。

    残酷而彻底的大清洗随后来到。

    杨秀在并州治下,所部吏民,因为反叛而受到牵连,被判流放,或杀头的有二十多万家。

    并州城镇,为之一空。

    这部分被流放和迁移的人群,将在九年后的杨玄感之乱中,再次站在杨广的对立面。

    一朝为叛,终身为乱。

    杨秀之乱后,杨坚五子,只剩下杨广,堂而皇之地居庙堂之高,成为万人景仰的皇帝,他的其余四个儿子,或死或幽,最后都是枉死。

    他的五个儿子,虽然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真兄弟,但其争权夺利,却更惨烈于历代的皇位之争。

    但杨广登基,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杨广成为隋炀帝的过程,对于他执政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于其国策的制定,一样有着微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平定了杨谅的叛乱之后,杨广将目光投向京城,投向了整个帝国。

    他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杨广忽然发现,他成了无根的浮萍。

    在长达十年的扬州总管任上,他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并且在扬州建立了执政班底,这是他的优势。

    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又恰好又成了他的弱点。

    从政治角度讲,扬州远离京城,僻处南方,杨广的势力和影响力,偏于江南一隅,无法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

    他成为皇太子后,这种情况并没得到改善,甚至,情况还在恶化。

    他似乎始终游离于京城原有的势力之外。

    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没有办法,顺利接收原太子杨勇的势力。

    这支力量,是以高颎为首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杨坚朝中,已经同事近二十年,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杨广的上台,是踩着原太子杨勇的尸体上去的,这种血淋淋的仇恨,无法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消化和共融,尤其是这只力量,一向自诩天下为公。

    这种居于道义公正的力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真正地逐渐归心。

    但杨广似乎并没有耐心,也不准备做细嚼慢咽的工作。

    杨广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既然不能掌控,就要消灭。

    于是,以高颎和贺若弼被杨广诛杀,而告一段落。

    在杨坚一朝中,还有一股可以和高颎相抗衡的势力,那就是杨素所代表的传统关陇贵族集团。

    这支力量,扶杨广上马,让他坐稳了大隋皇帝的宝座,本来完全可以依靠,但一样也和杨广反目成仇。

    因为杨广深深地知道,他同样无法去掌控它。

    这股力量有着深深的杨素的印记,而杨素,已经居于功高不赏,甚至他的势力隐隐凌驾于万物之上。

    这种感觉让杨广如芒刺在背。

    这是一股必然要被控制和消灭的力量,杨素也非常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