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鹤蚌相争渔人利,故伎重施立傀儡
书迷正在阅读:世界正在哭泣、重生之我竟有了破系统、不一样的侯爷、游戏机别乱碰:我成了哪吒三太子、光年灵土、回头是你、先生,请自重、隋逆、十六公纪史、罪城探秘录
北齐突然的败亡,让突厥傻眼了。 他们正厉兵秣马,准备南下大干一场时,竟然听到了这个让人无法相信的消息。 在接到北齐的求援后,突厥本来已准备直接出兵,武力干预北周的统一战争。 想不到北周以势如破竹的攻势,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北齐。 这给他们留下了一个难题。 混乱而分裂的中原,才最符合突厥的利益,因而,他们的国策,最先是支持弱小的北周,转而又支持混乱的北齐,他们一直实施分裂和平衡战略,目的是恢复到南面二国,争相巴结贿赂他们的局面。 但这次和以往历次的持久战不同。 北周武帝竟然非常迅速地拿下了北齐龙兴之地晋阳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晋阳城一直是北齐的第二都城,也是其军事力量的核心和源起之地。 突厥的惊讶和震惊并不是故作姿态。 因为,在多年的拉锯战中,晋阳从来就是一座横亘在北周面前,无法逾越的山峰。 北周武帝有过很多惨痛铩羽而归的教训。 最惨的也是最近的一次,他甚至差一点被北齐军队俘虏而遇害。 但就在北周君臣破胆,全都举双手赞成,正式考虑撤军之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唯独宇文忻勃然大怒,他跳出来,明确反对。 他慷慨激昂地说:“昨日城破,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丈夫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 北周武帝本来就是一代枭雄,惊恐初去,雄心复起,无论如何也要给自己捞回场子,成王败寇,在此一举。 他完全同意宇文忻再战的意见。 于是北周整军再战,一战破晋阳,乘胜而进,再战就荡平了北齐的都城邺城。 北齐灭亡。 此战之迅速,甚至让突厥人都无法做出反应。 他们的迷惑可以理解,在不久之前,突厥还曾经应邀帮助北周去讨伐北齐,还在晋阳城下见识了北齐精锐的恐怖战力。 在突厥可汗亲征的情况下,十万突厥骑兵,也不想和北齐的军队正面决战,他们高高挂起了免战牌。 现在,北齐还是那个北齐,北齐的军队还是晋阳城中那支军队。 为什么就突然就崩溃了? 一个偌大而强悍的军事强国,竟然被北周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灭,真是天道轮回,世事难料。 北齐的君臣,很难在九泉之下面对北齐的奠基者神武皇帝高欢。 高欢在北齐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他的治下,维持了对关中政权的高压。 北齐处于绝对的优胜地位,关中在他面前,需要非常努力拼命,才可能活着,但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高欢当年亲自率领大军,攻入都城长安附近的沙苑;他也曾经在邙山一役中打得宇文泰丢盔弃甲,差点全军覆没。 但邙山之役,高欢没有将宇文泰彻底铲除,这成为他一生之痛,甚至在弥留之际,他心中依然念念不忘,难以放下。 他对着病榻之前的继位者高洋说:“邙山之战,吾不用陈元康之言,留患遗汝,死不瞑目。” 也许当日,高欢已经预见,现在国家虽然家大业大,但他的对手屡次大难不死,必然浴火重生,自己的后代,恐怕远非他们的敌手。 高欢非常有洞见性,只是他无法预测到,他的敌人虽然越挫越勇,但最后的得益人,却并非鲜卑宇文氏,而是汉族借机迎来了民族的大复兴。 邙山之役后,宇文泰手下精锐的鲜卑族士兵折损过大,如果想要生存,要进行大规模决战,就急需大量的兵员。 宇文泰不得不发布一道改变传统,也改变国运的政策,他改变了鲜卑族为战士,汉人专事农耕的国策,从汉人之中,大规模征兵。 “是后夏人(汉人)半为兵矣。”。 这实际上是宇文氏自掘坟墓的行为。 此一政策一开,汉人在朝野力量的增长,以不可抑制的速度蔓延。 鲜卑族政权的倒台,只是时间而已,后来的历史进程也验证了这种论断。 只是北齐真的太不经打了。 他们以一种始料不及的速度灭国之后,突厥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茁壮成长。 他们必须培植另一个敌对的政权和北周抗衡。 于是,北齐宣帝高洋的第三个儿子高绍义,就成了突厥对付北周的一颗棋子。 突厥佗钵可汗对高绍义爱重有加,他认为高绍义足以和原北齐的英雄天子高洋相提并论。 佗钵可汗帮助高绍义纠合北齐残余势力,在突厥的原北齐之人,也全部隶属于高绍义麾下。 建立流亡政权之后,突厥需要为高绍义在中原地区建立可以抗衡北周的根据地。 为了名正言顺地对抗北周,高绍义需要建立一个以中原人为主体的政权。 突厥服务做到家,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高绍义拉拢盘踞营州(今辽宁朝阳一带)的高宝宁,让他献书劝进。 在突厥的直接支持下,高绍义称帝,他成了傀儡政府的首脑,他的首要任务是复国。 高绍义的复国行动刚开始时,顺风顺水,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但这只是一种错觉,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北周武帝得知高绍义在突厥立国之后,他知道斩草必除根,这是需要立即、现在、首要处理的政治事件。 周武帝非常干脆,他对于这种分裂和割据的行为零容忍。
他第一时间在云阳集结大军,准备把高绍义赶尽杀绝。 但天不遂人意,在北征途中,周武帝遇疾暴崩。 出师未捷身先死,内部权力的斗争,势必会让北周陷入短暂的混乱。 这是千载难逢的可以喘息和发展的时机,对于高绍义的复国行动而言,这显然是个吉兆。 东北边境,sao然欲动。 范阳卢昌期也举兵奉迎高绍义为主。 一时之间,在河北的东北部,趁着北周内部出现的混乱,形成了原北齐势力全面复辟的大好局面。 但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好的一种形势,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周武帝虽亡,但北周的国家政策却并没有改变,继位者延续了周武帝的高压政策。 宇文神举肩负起平叛的重任,他的兵锋所到之处,叛乱势力如春阳融雪,了无残痕。 重镇范阳(今北京附近)重新被北周占领,卢昌期的军队被全歼,他本人也兵败身死。 但宇文神举也无力再扩大战果,他派往幽州的精兵,折损过半,成为高绍义和高宝宁军队的刀下亡魂。 高绍义也只能困守一隅,无力南下。 双方陷入攻守二难的处境,维持了一种动态的均势。 高绍义的复辟行动宣告失败,但高宝宁在河北东北部依然维持了割据的势力。 高宝宁有足够的本钱做山大王。 他这种割据势力,手上握有实际的军事力量,加上联合突厥和高丽,契丹等外族,始终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也是中原王朝经营东北部,必须清除的障碍。 但这需要等到一个强大的王朝出现,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复辟失败,无路可退的高绍义,却没有基础,他只能再次退入突厥。 但他已经避免不了在政治上被抛弃和清洗的命运。 因为北周王朝绝对不会让这样一个名正言顺的北齐王朝继承人存在,这是一颗定时炸弹,会随时点燃原北齐降将的反叛意志和决心。 高绍义必须被解决,他的命运已被决定。 北周决定谈判。 谈判是战场实力和结果的延续,北周和突厥做了一笔政治交易。 北周决定用千金公主和亲的政策,换取突厥的支持,而突厥在直接支持高绍义失败后,已无力再扶植他们在中原的傀儡,也愿意接受北周的和亲条件。 中原王朝会赔上一笔非常丰厚的嫁妆,这是可以获得的实际利益。 北周直接干脆地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交出高绍义。